不支持Flash

务实互惠:中国推动新南南合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 03:41 中国经营报

  刘建辉

  编者按 正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正成为50年来中非关系的一次创举与里程碑。而在春城南宁,东盟15国的领导人与温家宝总理一起,将象征友谊的珍珠共同放进了一块玉璧,以象征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珠联璧合。一南一北,两场以合作共赢为纽带的中国式盛宴,让北京成为国际外交舞台上一个熠熠生辉的明星。

  无疑,今年秋天中国精彩的立体外交已经引起世人的瞩目。刚刚送走了充满个人魅力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完成了两国关系的重要一环,北京就开始挥洒另外两个大手笔:与东盟的周边外交,和与非洲的第三世界外交交相呼应。东盟诸国与中国的人口加起来有18亿,东盟诸国就像环绕在中国版图周边的一串项链,是中国外交的根基。而非洲,虽然远隔万里,但早已不是那个只有贫困和战争的大陆。2005年,非洲的经济增长率达到6%,为30年来的最高点。也就是在这一年,外国直接投资第一次超过经济援助,像雨露一样洒向了非洲大地。中国与非洲,中国与东盟,彼此都需要重新了解,建立新型的伙伴关系,推进南南共荣。

  水到渠成的合作

  《中国经营报》:外界普遍将中国对非洲的能源需求看成中非合作的重中之重,你对此怎么看?

  张燕生:合作是全方位的。如果仅仅是能源,中国只和中东产油国搞好关系就行了。实际上,中非在能源方面的合作是中非合作的一个结果。

  比如说苏丹,以前不产石油,是中国人帮助他们开采石油。中国的工人克服艰苦的环境,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帮助苏丹开采石油,使它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石油输出国。所以,不能说中国因为非洲的能源才和非洲合作,应该说能源合作是中非合作水到渠成的结果。

  《中国经营报》:对所谓中非合作中的中方是“新殖民者”的说法该怎么看?

  张燕生:从历史上讲,中国和非洲都曾是殖民主义的受害者。中国对非洲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领域,都谈不上新殖民主义。

  以安哥拉为例,西方对安哥拉战后重建的援助都是以人权等为附加条件,而中国没有。中国给安哥拉两期共40亿美元的贷款,在安哥拉没有抵押品和偿还能力的情况下,双方约定用开采出来的石油偿付,用这样的方法使安哥拉的战后重建得以启动。之后,世界银行和西方国家才跟进。

  徐伟忠:殖民的特征之一就是在经济和政治上控制对方。而中国在非洲与这两样都毫不沾边,中国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中非现在是朋友、伙伴关系,而不是主仆关系。

  “中国因素”促进非洲经济复兴

  《中国经营报》:中非经济合作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张燕生:中非的经济合作最大的特点是互补性。非洲的优势在于它的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劣势在于缺少资金、技术、人才。我们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也有过剩的产能和储蓄资金。非洲缺少游客,中国则拥有数量最多的潜在出国游客。非洲目前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大部分生活用品都需要进口。而和欧美的产品比起来,中国的产品非常物美价廉。这能提高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经营报》:我们在引进外资时比较强调管理和技术,目前非洲最希望从中非合作中得到什么?

  张燕生:我们的实用技术、电器、电信、电力在非洲都非常受欢迎。我们增加了太多欧洲人、美国人、日本人的福利。因为中国出口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大大减少了欧美的通胀压力。但是到目前为止,中非贸易的发展严重不足。下一步就是要切实加强中非之间的全方位合作,这样不仅对中国有利,对非洲也很有利。

  徐伟忠:首先,非洲希望学习中国的发展模式和经验。第二,想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第三,通过和中国的经济合作实现合作伙伴的多元化。目前非洲的贸易伙伴主要是欧美,受到欧美国家的控制过多。第四,他们希望通过和中国的合作,为非洲争取更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

  《中国经营报》:未来中非在经济领域合作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徐伟忠:中非合作未来会从以贸易为主,转向以投资为主,未来5~8年是中国私人部门对非洲投资的深入发展期。目前非洲国家更希望中国能够在非洲多投资,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贸易。一位非洲国家驻华大使对我讲,他们外交部对他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他能从中国吸引到多少投资。这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可见非洲对吸引中国投资的渴望。

  中国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

  《中国经营报》:中非合作与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对非洲的援助有何不同?

  徐伟忠:目前国际组织对非洲的援助大多是“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他们并没有给非洲更优惠的发展条件和国际待遇,更不用说在农业产品上,西方国家迟迟不肯对非洲让步。

  对于他们批评中国在援助时没有考虑人权、环境、腐败等问题,我们也经历过这样的处境,因此中国对此有很深的体会。我们最主要的是听非洲朋友的看法,而不能受西方国家的摆布。例如津巴布韦的大选,虽然西方国家的选举观察团不承认,但是南部非洲共同体的选举观察团是承认的。

  中非合作比较务实,比如说我们以前承诺的减免非洲100亿人民币的债务,我们超额完成了。我们承诺进行资源合作,帮助非洲培养一万名专业人才,我们也做到了。我们还承诺给非洲最不发达国家一些商品零关税,目前也正在进行中。中非合作有一些很实际的指标可以衡量。

  《中国经营报》:中国在与东盟的自由贸易谈判中,率先给予东盟很大的贸易优惠,为什么?

  柴瑜:中国与东盟签订的“早期收获”计划,主要是针对农产品。东盟不少国家比较看重农产品的出口,而他们的农产品与我们的农产品互补性较强,再加上量不大,因此对我们的冲击不是很大,但是对东盟国家来说是很大的收益。因此中国率先在农产品进口方面做出让步,有利于推进双方的合作和为中国争取其他方面的实惠。

  两个“南南合作”的典范

  《中国经营报》:中非之间和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有哪些不同点?

  张燕生:中非之间是南南合作,中国和东盟之间则不仅仅是南南合作,还是区域间邻国的合作。周边国家是我们外交的立足点。我们和东盟的合作更多的是从区域贸易一体化的角度考虑的,有合作有竞争;而我们和非洲的合作主要是互补合作。

  徐伟忠:中国同非洲以及东南亚之间在贸易上都是处于逆差地位,但是二者的情况还不一样。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是电子、机械中间品,从非洲进口的主要是石油和其他原材料。如果把石油去掉,中国就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中国希望增加石油之外的非洲进口产品。

  柴瑜:中国一是看重东盟的自然资源,比如石油、橡胶、棕榈油等。二是由于跨国公司国际布局的原因,中国从东盟进口了大量的电子、机械零部件。第三,东盟的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作为中国进行产业和过剩产能转移的目的地。另外,东盟有5亿消费者,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还有一点,很多发达国家给了东盟不发达国家很优惠的关税待遇,这是中国本土企业享受不到的。我们在东盟投资建厂,根据原产地规则,就可以享受这些待遇。

  过去很多人都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很难成功,或者仅仅局限于初级贸易领域。但是我们和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广度要超出贸易领域,不光是市场准入,还包括能力建设和其他经济合作,这些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重要。我们和东盟的合作可能会为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探索出一条新路。

  经济外交战略的微调

  《中国经营报》:中非以及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近几年升温很快,能否说明中国在经济外交上进行了一些战略调整?

  张燕生: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一个主要的议题就是构建

和谐社会,其中也包括和谐世界。要实现和谐世界,促进中国和两个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关系很有必要。

  要说调整,肯定会有一些。比如说过去中国第一阶段主要注重引进来,第二阶段是本地化。现在可以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走出去,把我们比较实用的技术、人才、管理通过合作的方式和非洲建立联系,来支持非洲的发展和带动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在这方面应该制定新的战略、新的政策和机制。

  徐伟忠:中非合作有三个阶段。第一,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主要是中国支持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反对种族隔离,非洲帮助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一阶段政治上的合作比较多。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到2000年,这期间才真正开始南南合作,中国给了非洲很多实惠。而在这一阶段西方社会却把非洲遗忘了,所以中国的援助就显得特别珍贵。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这是全面合作阶段,也更具深度。

  柴瑜:中国和东盟以及非洲的关系发展,都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我们以前无法想象去印尼或者尼日利亚进口石油,因为那时候我们自己的石油还出口。但是现在我们缺少能源资源,因此和非洲以及东盟合作也是必然的。

  现在中国更加注重两条腿走路。过去我们更多地重视市场,所以比较重视欧美和日本;现在中国也需要能源资源,因此经济外交更加平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