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农业:从无保护 何来冲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 13:29 《经济》杂志
文/本刊记者 刘建辉 5年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很多人都担心农业开放是否会造成农产品进口的大幅增长,进而影响到中国的农产品生产以及农民的收入,甚至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现在看来,当时的认识有些过于悲观。首先,农产品进口在入世后大幅度上升,但是其影响并非都是负面的。其次,农民的收入也没有减少,国家的粮食安全也没有受到影响。如果再深入考察的话,会发现中国的农业其实并不存在“开放”之说,因为原本就没有“保护”。 逆差并不可怕 2004年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大概是514亿美元,如果把欧盟算成一个共同体的话,中国是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如果把欧盟成员国单独计算的话,中国排第八位。中国农产品贸易额占整个世界农产品贸易额的比重在逐步上升。 入世之后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有所增长,但进口增长更快。2003年净出口开始下降,2004年以后则出现了净进口的格局,全年逆差48.83亿美元,到2005年逆差回落,缩小至14.64亿美元。2006年上半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再次大幅增长。海关统计显示,上半年贸易逆差已达21.5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规模。 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卢锋教授介绍,在占农产品贸易总额85%-90%的15类农产品中,有8类农产品呈现净出口增加或净进口减少趋势,其中又可细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主力净出口农产品,包括水产品和蔬菜水果;第二种是重要的净出口产品,包括茶与咖啡;第三种是肉类、烟草;第四种是谷物。 在15类主要农产品中,另有7类是净进口的。这7类又可大致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制造业(纺织)部门的原料,包括棉花、皮、毛、丝。第二种是动物产品部门的投入品,包括大豆等油料。中国目前每年进口1000多万吨大豆。第三种是需求超常增长的,主要指牛奶。过去五年,尽管国内牛奶产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但仍然赶不上需求。 看待农产品贸易逆差?卢锋教授在接受《经济》采访时说,首先要考察净进口对象产品与其国内产量的关系。如果净进口增加同时,国内产量也增长,即便从比较狭隘的短期需求替代角度看,净进口增长也不应是严重问题。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我国棉花、牛奶、大豆进口增长很快,但这些产品的国内产出仍有不同程度增长,牛奶国内产出更是成倍增长。其次,要看进口产品的用途。棉花、大豆等产品进口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国内纺织业和饲料加工业的发展比较快,棉花和大豆都是作为原材料进口的。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 农业开放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以及农民收入的影响是不均衡的。一方面,国内缺乏竞争优势的农产品的进口进一步增长,对这些农产品的生产产生了替代作用,从而对我国生产这类农产品的农民收入产生不利影响。这类“进口替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从产区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因而贸易冲击可能较多被相对不发达地区所负担,对于区域收入分配差距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却因为农业开放而获益,例如蔬菜、水果、茶、烟草、水产等。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漱兰在接受《经济》专访时表示,中国农业开放,客观上起到了调整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大卫·李嘉图在两百多年前创立的“要素禀赋理论”再一次被证实。 对外开放从长远来看对所有的国家都是有利的,但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某些集团的利益得失是不一样的。程漱兰教授告诉记者,她在入世前曾经写过关于肥料行业的文章。当时有人认为入世后中国的肥料行业会受冲击,程漱兰撰文提出不同意见,她认为受冲击的是中国的肥料垄断企业,不等于农民受冲击。 程漱兰认为,考察入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不能忽视要素禀赋的变化。中国的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入全球市场只会让劳动力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增加,从而使他们的价格更高,农民从中受益。 据统计,在这5年中,中国农业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按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5%,比1991年至2001年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高0.04和0.08个百分点。尽管这种增速微不足道,但是没有出现农民收入增长减缓的迹象。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卢锋教授告诉《经济》,如果通盘考虑农业扩大开放与农民增收的目标关系,短期具有负面效应,但是从长期和整体来看则应具有积极作用。从农民长期增收目标角度观察,扩大农业开放仍是一个具有经济合理性的政策选择。有关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纺织业和棉纺织业就业人数分别增长了约680万和480万人,并且新增加就业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农民工。 哪来的“保护”?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农业处于国家的高保护之下,所以才对农业的对外开放感到忧虑。但实际上,目前我国农业保护水平不仅远低于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在某些方面也低于美国、印度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国。印度的农产品平均关税就高达114.5%。根据中国的入世协议,农产品全面开放之后关税大幅下降,入世减让表中包括的977种农产品的平均关税2004年已经降到15.3%。而当时世界农产品的平均关税是62%,甚至比中国入世前的关税水平还要高。这样看来,我们入世之前对农业的“保护”在哪里? 程漱兰教授对于一些人宣称的“中国农业开放后会受到冲击”的说法感到气愤。她告诉《经济》:“我们说入世受冲击主要是指原来受保护,放开后失去保护就会受到冲击。实际上对于农业来说,我们原来并没有保护,受到的只是歧视。我们的入世工作组在入世谈判时计算过我们国家对于农业的积极保护率,总体结果是零,有一些大项甚至是负值。没有保护,何来冲击?” 程漱兰认为,即使不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农业也已经融入世界市场了。中国农业和农民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于高科技工业品以及服务业,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和他们正好相反,所以农产品自由贸易对中国是有利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在农业方面反对自由化。 程漱兰说,中国的农业所面临的问题根本不在国际主流世界的视野之内,目前的农产品多边贸易谈判主要是在欧美之间,由美国主导,中国并没有明显的利益得失。卢锋认为,从现有的对农业的“保护”水平看,我国目前与高度保护国家相比仍具有较大的政策选择度,因而也具有较多主动性。 入世是中国农业的机遇,同时带来了众多的挑战。虽然已经入世5年,中国农业目前仍然是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结构为主。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这种生产方式必然要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实际上,中国的农民很多都不再依靠农业生存,非农业经营活动得到的收入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农业GDP占全部GDP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2.6%,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将进一步加快。 最近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农产品出口的5年规划,提出了放低出口增长速度、加强质量效益、侧重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方针。根据这个规划,201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将达到380亿美元,年均增长7%,其中深加工产品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不过,中国农产品出口容易遭受“绿色壁垒”的限制。比如2006年5月日本开始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设置了非常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几乎涵盖中国对日出口的所有农产品,使中国农产品出口遭受重大打击。目前,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造成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出口受阻的产品从蔬菜、水果、茶叶到蜂蜜,随后又扩展到畜产品和水产品。“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赵进春表示。令人担忧的是,国外贸易壁垒日趋综合化,且范围还在扩大。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