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二十八条给出答案:南国企模式激活1.4万亿资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9日 15:19 21世纪经济报道

  邹愚

  广东的国有企业曾经被学者划入“南国企”类别,这个概念由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秘书长李罗力首创,他将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并运行的国有企业称之为“北国企”,而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并成长的国有企业称为“南国企”。

  “南国企”主要分布在市场机制得到较充分发育的沿海地区和我国的南方,有一定的地域性,但不受地域限制。

  从一开始,国资改革就是在多重诉求下踯躅前行,作为国资大省的广东,如何引领风气之先?南国企如何完成华丽的转身?

  广东省国企改革和发展大体经历了改生产型为经营型、实行承包经营、三年改革脱困、进行授权经营、同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五个阶段。

  去年出台的《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文分为四大方面、八部分、二十八条,也被称为广东国企改革“二十八条”。

  “二十八条”无疑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在产权改革与国资监管并重中前行,国企管理层激励开风气之先,调整产业布局,这些动作是对“二十八条”的具体诠释,而另一方面,占据全省国资比例达13%的深圳国资,其改革路径,同样是这部协奏曲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产权改革华丽的转身

  2006年5月29日,省国资委在广州召开了全省国资系统企业主辅分离政策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有各地国资委、各省属企业分管主辅分离工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经办人员共130多人。

  会上,国资委刘文通副主任进行了小结,要求省属企业和各地国资委充分认识主辅分离政策的重要意义,做好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各地国有企业改革工作。

  实际上,这只是广东在推进国资改革进程中迈出的又一小步,同样是产权改革的重要部分。

  于2005年出台的“二十八条”明确贯穿一条主线:以产权多元化改革为核心的国企改革和以强化财务监管为突破口的国资体制改革双轮驱动,并驾齐驱。

  刘文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二十八条有四大特点。

  一是强调大胆创新。鼓励各地采取一切有利于搞好国有企业的政策措施,让国有企业潜在活力和蕴藏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促进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突出产权改革和强化财务监管。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的核心,也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二十八条”提出要分类推进产权改革,真正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强化财务监管是深化国企改革的突破口,“二十八条”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监管两个层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严防企业财务风险,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三是推广成功经验。如惠州TCL集团通过实施增量资产奖股,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十八条”把增量资产奖股作为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完善激励机制改革的重要做法进行推广,同时鼓励期权激励试点,推动国有企业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在制度上与国际接轨。

  四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针对国企改革难点和重点问题,《决定》就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九个方面制定了扶持政策措施。如支持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国有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层和业务骨干持股比例可适当放宽;民营企业收购和兼并国有企业,享受国有企业改革的优惠政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涉及的工商、税务、土地变更和房产、车辆过户等收费,只收取工本费;产权交易、公证等中介收费按国家规定标准下限收取等。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秘书长郭万达认为,广东的国资改革,以产权改革为核心,是抓住了关键要害。产权改革对于“南国企”来说更加重要,原因是,“南国企”由于和“北国企”的初始条件不一样,因而形成了改革的不同的路径依赖。“北国企”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南国企”面临的内部制度也即产权改革是极为重要的。

  其次,“南国企”产权改革的路径是产权结构分散化和产权结构多元化。产权结构分散化是指国有独资向国有控股演进,国有控股向混合经济演进。也就是说,从比例上看,国有股存分散化趋势,在分散化过程中,形成产权主体多元化。

  再者,“南国企”的产权改革关键是引进了竞争、市场、结构、技术、开放等因素,产权明晰以后不是形成僵化的产权制度,而是伴随着结构变动的产权交易非常活跃,从而带来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

  郭万达认为,“南国企”的改革与政府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政府在产权急剧变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呢?关键是创造一个良好的产权交易环境。政企分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在产权主体多元化和产权主体分散化的过程中,渐进式完成的;抑制内部人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入不同的利益主体,由多种利益主体来保证对内部人的监督,激励制度改革的有效性仍然要依赖利益主体的确立。

  “在注重产权改革的同时,对于管理层的激励也不忽视。”郭万达评价,备受关注的“增量奖股”计划在广东首开先河,而国务院国资委对此也颇为认可。

  打造行业航母

  在广东国资改革中,产业布局的调整将是重要的一步。

  国资委提出,未来五年,国资委将着力推动广东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突破,完成新一轮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努力打造若干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国企“航母”,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群体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单打冠军”。

  在国民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国有资本原则上要整体性地推进,保留绝对的或相对的控股地位,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例如: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益性领域;邮政、电信、金融、铁路、航空等垄断领域;石化、能源、交通等基础性领域;电子信息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烟草等特殊领域等,都属于“进”的范围。

  即使是由国家控股的行业也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突破投资主体单一化。一般竞争性领域和行业,例如:城乡居民日用品生产、享受品生产的领域;一般采掘加工业领域;商业、服务业、旅游业领域等,在这些领域,广东的国有资本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应该下大决心、有计划地采取退出战略,渐次退出。

  刘文通认为,国企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已有主业或主业比较突出的企业,比如粤电、韶钢;另一类是主业不突出的企业,比如一些资产管理公司,原来是由几百家公司合并起来的,小而散。对这两类企业的资产重组需要采用不同原则展开。无论如何,国资监管机构的目的是,要向培育主业突出、现金流良好、成长型企业方向努力。

  然而,打造千亿航母任重道远。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中心龚联华认为,在广东工业化进程中大力发展的电子信息、电器机械(机械、家电)、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材、造纸、医药、汽车九大产业中,国有经济的优势并不明显,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国有企业不多,国有经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

  深圳国资路径

  在国资改革的图景中,一向作为制度改革先行者的深圳,其国资改革路径,则是这曲变奏曲中音调激昂的一章。

  深圳的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三个阶段,1987年7月,深圳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国有资产管理专门机构——市投资管理公司。

  1993年9月,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成立,由时任常务副市长王众孚担任主任,李德成、张鸿义为副主任;同时,设立了市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国资委的常设办事机构。

  1994年8月,深圳市国资委决定将深圳市建设(集团)公司改制成与市投资管理公司性质相同、机构相平行的资产经营公司——深圳市建设投资控股公司,并将已核定的9.27亿元国有净资产授权给建设投资控股公司。当年底,在深圳物资总公司的基础上成立深圳市商贸投资控股公司。

  由此,深圳形成“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企业”这一三层次管理运营模式。2004年,深圳国资管理体制再度变革,从三层管理到二层管理,国资委直接持有国企股权,行使出资人责任,部分准备重组转让的国有企业股权则由深圳市投资控股公司持有。完成了一个轮回。

  而今年2月份召开的深圳国资委会议上,深圳市国资委公布了《深圳市属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发展“十一五”战略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提出,到2010年底,市属国有企业将达到总资产2200亿元,净资产1150亿元,其中国有净资产660亿元,分别比2005年底增长35%、25%和15%;年利润总额达到100亿元,其中国有净利润40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4%和38%。至2010年,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关键和重要领域的国有净资产占市属国有净资产的比重由2005年的67.36%力争提高至80%以上。

  3月份,消息传出,深圳国资委拟出让深国投股份。

  “这一进一退,反映的正是深圳国资改革的思路。”郭万达评述说。

  ·数字·

  总量1.4万亿,这是作为一个国资大省的广东2004年末的统计数据。

  据统计,全国国有资产约20万亿,其中地方性国资约9万亿,中央直属国资11万亿,广东一地国有资产所占比例分别达到17.8%和8%。

  据统计,2004年末,广东省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额约1.4万亿元(包括省国资委在南方电网、中广核、中国电信、华强集团4户持股企业中的资产)。其中,资产总额超过千亿元的有省直属(5945亿元,占全省的43%)和广州(3277亿元,占全省的23%)、深圳(1888亿元,占全省的13%),三者资产总额占全省的79%。

  至于超过百亿元的有佛山市、惠州市、江门市、珠海市、肇庆市、汕头市、湛江市、中山市。这8个市加上省直属、广州、深圳,资产总额占了全省的96.6%。2004年末,全省8547户国有企业(不含4户持股企业)资产总额11891亿元,所有者权益3561亿元,营业收入5288亿元,利润总额312亿元。

  深圳市国资委提出,到2010年底,市属国有企业将达到总资产2200亿元,净资产1150亿元,其中国有净资产660亿元,分别比2005年底增长35%、25%和15%;年利润总额达到100亿元,其中国有净利润40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4%和38%。至2010年,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关键和重要领域的国有净资产占市属国有净资产的比重由2005年的67.36%力争提高至80%以上。

  ·观点· “南国企”与“北国企”的差别

  “北国企”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南国企”则是改革开放条件下国有经济适应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要求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发展背景造成了南北国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行机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都有着较大的区别。

  1.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北国企”最主要的特点是存量调整,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南国企”是增量调整。

  2.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北国企存在“政策性负担”,而在市场经济下形成的“南国企”不存在“政策性负担”。

  3.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北国企”的进入方式是扩张形的,财政金融同时介入,是软预算约束,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南国企”更多的是依赖金融杠杆的介入,是硬预算约束。

  (摘自《“南国企”的改革之路及对“北国企”的借鉴》,郭万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