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正文
 

基金投资打上政策烙印 整合将临基金业阵痛难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 09:24 证券时报

  □朱卫东

  当人们对某种丑恶现象见怪不怪时,这种丑恶现象离消亡也就不远了。2005年年末,基金重仓股照例出现了拉抬市值的举动,不过这次与拉抬市值相伴而生的还有一些基金重仓股出现了大肆砸盘的现象,上海机场(资讯 行情 论坛)、G万科(资讯 行情 论坛)A、五粮液(资讯 行情 论坛)等基金重仓股均在收盘前几分钟被砸出大阴线。分析人士认为,这都是
基金排名惹的祸。而据国信证券的最新统计,2005全年有100次基金经理变动,有87只基金变换基金经理,占所有223只基金的39%。银河证券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同时显示,包括南方基金在内的前十家基金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已超过六成。这些都充分显示基金竞争的激烈和环境的严峻。2005、2006年,众多券商或被托管或已关门,只留下三分之一公司的券商整合正在进行。也许,要不了多久,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基金也将进入整合期。

  

证券投资基金是目前证券市场上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由于政策市的特征仍未消褪,因此无论是基金的发展、还是基金的投资都明显地打上了政策的烙印。在政策的眷顾下,基金的总体规模由几百亿发展到2005年底的约4700亿,只用了约7年的时间,基金因此也承担了稳定大盘等政策性任务。但是,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的情况下,这种非市场的发展必然要遭遇更多的生存挑战。而市场环境的更加恶劣则使这种挑战更具杀伤力。

  基金的风光更多是由于政策的眷顾,如新股申购的特殊政策等,基金因此也有了“被宠坏的孩子”的毛病,于是基金黑幕、利益输送等事件不断曝光。同时,依靠行政等各种非正常关系的无序竞争、经营业绩的短期排名、基金经理的频繁更换、基金产品的雷同,使得多数基金不具备长久竞争力。基金公司按规模提取管理费的经营模式也广为诟病。

  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监管的规范会加速行业的分化和整合。至2006年1月12日,南方增利基金规模已超过449亿份,占整个公司产品的80%强,成为其基金规模提高170亿的根本原因,显示其在

货币市场基金领域的专业特色优势。而一些基金公司的基金则因多种因素逼近规模下限。屋漏偏逢连夜雨,银行基金和保险资金的直接入市,更使基金感受压力。QFII的大肆进场既起到了鲶鱼效应,又加剧了中小基金的生存危机。在基金公司由2004年的38家,增加到2005年49家的情况下,规模较大的前几家基金如南方、华安等所占市场份额不降反升,充分表明基金业正因竞争而不断分化。

  在金融证券领域,基金经理动辄几十万甚至百万的年薪成为众多高级人才的向往之地。然而就在不久前,我的一位朋友刚到基金几个月就又跳槽到

商业银行。在他看来,银行的规模、历史、管理经验的积累等优势,加上混业经营的趋势,会使银行更有发展前景。人才的流向,反映了一个行业的吸引力。从长期趋势来看,基金的发展前景同样光明,但是整合必然是个有生有灭的过程,整合期的阵痛对许多公司和个人恰是严峻的考验。

  (作者单位:宏源证券)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3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