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朱卫东:“公司壳”与罂粟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 13:31 证券时报

  朱卫东

  “公司壳”乃上市公司“壳资源”之简称也。“公司壳”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原因在于此壳可以圈钱。尽管在严格的退市制度下,“壳资源”相比前几年已大大掉价,但仍然可以吸引一大批追随者。

  8月24日,证监会、国资委等五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对于绩差公司,鼓励以注入优质资产、承担债务等作为对价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这样,濒临退市的亏损公司也可能起死回生,并能再融资了。上市公司“壳资源”的价值重新得到提升,想必众多公司定会趋之若鹜。

  在笔者看来,“公司壳”就好像罂粟壳一样,虽然可以带来一时的痛快,但会换来长久的痛苦。如果钱来得容易,自然就不会将心思花在生产经营上、花在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

竞争力上了。重资本运作轻经营管理、并伺机转移公司资产的顾雏军、刘波式的“资本玩家”也就会不断产生,企业业绩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亏损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追逐“壳资源”、急于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正常融资渠道不畅。同时就整个国家来说,也迫切需要改变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的现状,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

  然而直接融资市场的建立健全、融资环境的改善是一个过程。所谓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的方法只会拔苗助长。回顾我国股市建设的历程,几乎跟我们过去发展经济的思路如出一辙,走的是一条“效率优先”的路子。由于短期行为严重,整个市场信用遭到了严重破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模式让我们付出了多少代价?向新模式的转型需要多少年才能实现?一想起这些问题就让人心痛。同样的,垃圾公司何时才能真正退出股市?全流通的、健康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需要多少年才能建成?

  给股改后的上市公司以优先安排再融资的许诺,并降低配股条件,确实能够调动上市公司进行

股权分置改革的积极性。然而,这种方法对于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推动企业管理层更多的关心生产经营和持久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如果不在公司治理方面严格把关,如果不从规范的角度建立健康的市场环境和融资环境,建立严格的退市制度,则只不过是又给那些善于投机者一个钻空子的机会而已。

  十多年来,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印象就是圈钱、圈钱、再圈钱,一些绩差公司也是靠不断的重组把戏才得以苟延残喘的。一味地依赖圈钱正像吸毒一样,偶尔吸毒尚有获救的可能,但那些死而不僵、对圈钱有了强烈依赖症的壳公司还能有救吗? (作者单位:宏源

证券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