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研究 > 正文
 

经济隐忧导致贷款增速放缓 债市仍有较强支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 08:54 中国证券报

  国海证券 何康

  从9月份公布的多项物价数据看,经济走向通缩的可能性正在加大,但经济增速依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说明宏观经济中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人民币币值的低估导致目前银行间资金的过度宽裕,但由于对经济前景的看淡,这些过量的资金很难转化为贷款投放到实体经济当中,所以支撑债市的资金面依然宽裕,当前债市仍难看空。

  经济增长存结构性隐患9月份,各项物价指标,包括消费物价指数,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GDP缩减指数,均创下年内新低,产能过剩、粮食增产等因素对物价的抑制作用正在逐渐加强,经济走向通缩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而从经济增速来看,2005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6275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上半年低0.1个百分点,仍然处在9%以上的高速增长区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1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60440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32325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从支出法方面考虑,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两大支柱,与前两个季度相比,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降低,消费平稳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远高于消费增长,消费率进一步降低,经济增长存在结构性隐患。

  加大内需耐人寻味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8741亿元,增长27.7%,其中,

房地产开发投资10378亿元,增长22.2%;煤炭、石油和铁路等行业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同比增长76.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31.3%,铁路运输业增长41.1%。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反弹,房地产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呈现背离走势,而上游瓶颈行业的投资增长高于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长,上游行业投资应是导致投资反弹的主导因素。预计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反弹。

  近期,中央再次提出“加大内需”的说法,这非常耐人寻味,众所周知,“内需”就是国内投资与消费,在消费不振的大背景下,“加大内需”基本可以等同于“加大投资”,笔者猜测,由于本轮投资增长主要由瓶颈行业投资增大带动,房地产投资出现了明显的降温,因此中央高层对投资反弹事实上是支持的,未来的调控更多是结构性的,出台总量调整的可能性较小。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81亿元,同比增长1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消费增长平稳,预计本年消费名义增长13%,实际增长12%左右,较去年增加2个百分点,由于消费增速远低于投资,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降低。

  M2增长较快,新增贷款略有反弹

  2005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7.9%,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市场货币流通量(M 0)余额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8.5%。M2与M1增长继续呈现背离走势,由于M2与M1统计范围差异主要体现在企业定期存款与居民储蓄存款,因此,企业定期存款与居民储蓄存款增速快于企业活期存款应当是M2与M1出现增速差的主要原因,央行也在月度报告中提及“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增长幅度高于预期目标。”

  联系到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目前货币市场利率偏低的发言,我们认为,近期央行存在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可能性,货币市场利率出现上行的可能性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汇率低估是造成银行间市场资金过剩的根本原因,如前期报告中所言,目前的篮子货币主要以美元为主,参考篮子货币定价根本不能解决

人民币汇率低估的问题,银行间市场资金过剩的局面将持续较长时间,如果央行不出台剧烈的方案,仅靠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货币市场利率上升空间有限,估计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回升至1.3%以上的可能性非常小,不足以撬动整个债券市场上涨的基石。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8%。2005年9月末,国家

外汇储备余额为7690亿美元,同比增长49.5%。

  由于9月为季末月,贷款增长有所反弹,单月人民币存贷差仅为1329亿元,为2005年1月以来的低点。我们认为,贷款增长慢于存款增长的趋势没有转变,随着经济前景的看淡,贷款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这也是我们坚持看多债市的一个基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