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行业专题报告:国产原料兴起,助力本土美妆升级

化妆品行业专题报告:国产原料兴起,助力本土美妆升级
2023年06月14日 19:01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徐晓芳、杜一帆)

科学与技术进步,推动原料产业快速发展

皮肤结构、功能及其衰老科学机理

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由三层组织构成。皮肤位于人体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 重量约占体重的 16%。皮肤由浅至深依次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表皮主要起屏障作用;真皮位于表皮下方,起到为表皮提供水分、营养物质及皮肤支撑等作用;皮下组织位于皮 肤最深层,由脂肪组成,具有储存能量、保湿、缓冲等作用。

皮肤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屏障保护、体温调节、感觉应答、分泌排泄、渗透吸收、免 疫和合成维生素 D 等。①屏障保护:皮肤的首要功能,阻止体内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 分的散失,保护机体免受光损伤,组织外界物质的渗入;②体温调节:保持热量产生与散 失之间的平衡,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③感觉应答作用:皮肤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和 多种感受器,是人主要的感觉受体;④分泌排泄:皮肤通过汗腺和皮脂腺实现分泌和排泄 作用;⑤渗透吸收:部分物质可经过表皮被真皮吸收,并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⑥免疫作用:拥有朗格汉斯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及丰富的淋巴管网, 具有重要免疫作用;⑦合成维生素 D: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D 只能通过皮肤上的光化学过程 合成。

皮肤衰老的生物学机理:表皮结构的衰老、表皮细胞的衰老、真皮层的衰老。人体皮 肤衰老的生物学机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皮肤表皮结构的变化,①皮肤的表皮厚 度减少,导致皮肤屏障功能降低,对刺激物的敏感性提高;②真表皮连接处的连接力出现 减弱;③真表皮连接处营养传递,细胞信号交流减少,Ⅳ/Ⅶ/ⅩⅦ型胶原蛋白减少。第二, 皮肤表皮细胞的变化,①角质形成细胞活性降低;②黑色素细胞功能下降。第三,真皮层 的变化,①细胞外基质中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减少且功能下降,导致皮肤松弛、起皱;②产生降解蛋白酶;③蛋白聚糖/糖胺聚糖减少,降低皮肤水合作用,皮肤无光泽、弹性;④ 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基因表达量减少,导致皮肤松弛、起皱。

四大类化妆品原料成分,活性成分解决肌肤问题

根据 DSM 2020 年的《个护及香氛成分》报告的划分方式,我们将化妆品原料分成基 质、表面活性剂、性能&技术成分和活性成分,其中活性成分主要用于解决肌肤问题。1)基质:指化妆品的主体,构成化妆品的形态:其中包括油质、粉质和溶剂;油脂 广泛用于水乳、精华、霜等产品中;粉质用于粉末状化妆品,如爽身粉、香粉、粉饼、眼 影等;溶剂广泛用于香水类产品;2)表面活性剂:指能使目标溶液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 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因此在化妆品中起到清洁、润湿、乳化、分散、发泡、增 溶等作用;3)性能&技术成分:指对化妆品的性能和感官形态产生作用的成分:如润肤剂能够提 升肤感,溶解力和润滑感;乳化剂能与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成为乳化基质;增稠剂可以 改变化妆品形态等;光学效果助剂可以遮盖皱纹、柔焦、皮脂吸收、消光等;4)活性成分:指对人体皮肤产生作用的成分:如抗衰老、防晒(紫外线过滤剂)、美 白、舒缓敏感、生发/养发/固发/去屑、保湿补水、抑汗剂、除臭剂、去角质等其他活性物。

医药&化学等技术融合&创新,赋能美妆原料研发

不同领域技术交叉融合,为成分功效带来增益

多学科间技术交叉融合,为成分功效带来增益。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学科之间 交叉融合,越来越多前沿技术被应用于化妆品行业,如最初应用于医药领域的载体体系、 药物制剂和包裹缓释技术等,起到保护和运输活性物的作用,实现增强活性物稳定性、降 低活性物刺激性以及提高皮肤吸收率等目的;化学领域的超分子技术可解决化妆品中功效 成分的应用痛点、提生物利用率、安全性等。

纳米载体技术:提升吸收效率,增强靶向性、缓释控释,提高溶解性、稳定性

纳米载体技术是将物质载负于纳米载体中用于体内输送的技术。最初应用于医药领域 运用于纳米药物的新制剂的研究开发,将药物载负于粒径为 10~1000nm 的纳米载体中进 行体内输送,可有效增加药物透过生物膜的能力,改变药物的体内分布,调节药物的释放 速度,改善难溶药物的溶解性和水分散性,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传统药物制剂 比较,纳米药物呈现出许多新的药效学、代谢动力学特征,如血液长循环、靶向性、缓控 释性、高生物黏附、及可多药物共输送等特性。

纳米载体技术用于化妆品领域以提升成分吸收效率,增强靶向性、缓释控释性能,提 高溶解性、稳定性。1986 年,Christian Dior 上市了全世界第 1 个应用脂质体技术化妆品 (Capture),开启纳米载体技术在化妆品中的研究和应用。纳米载体可有效促进化妆品功 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显著增加化妆品功效成分在护肤靶部位的储留,使功效成分进入护肤 作用靶部位、靶细胞;纳米载体具有良好的缓释、控释性能,可以在皮肤组织中发挥储库 的作用,持续释放功效成分,实现长效护肤功效,纳米载体能够有效改善难溶化妆品功效 成分的溶解性和水分散性;有效提高光敏感、热敏感功效成分的稳定性。同时,化妆品需要多种功效成分发挥协同作用,特殊设计的纳米载体可以同时负载多 种不同理化性质和作用机制的功效成分,通过纳米载体的经皮共输送,实现多效、多靶点 护肤功效成分的协同增效。

超分子技术:提高利用率、吸收率,提升稳定性、安全性,助力规模化生产

超分子化学是研究两种以上的化学物种通过分子间力相互作用缔结而成的具有特定 结构和功能的超分子体系的科学。相比分子化学基于共价键存在,超分子化学的存在则基 于分子间作用力,比如氢键作用、静电作用、疏水作用、π-π键作用等,即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分子以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力形成复杂、有序且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聚集体。

超分子技术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五个子技术,分别是超分子共晶/离子盐技 术、超分子微囊包裹技术、超分子生物催化技术、超分子活性提取分离技术及超分子协同促渗技术:1)超分子共晶/离子盐技术:通过量子化学模拟、高通量筛选、Gaussian 优化、 KingDraw、FTIR、核磁等验证测试,得到具有优异三维晶体结构、高稳定性、高纯度、 低杂质的共晶产品。可有效解决化妆品中功效成分的应用痛点,提高功效成分的生物利用 率及安全性。超分子微囊包裹、超分子生物催化、超分子活性提取分离及超分子协同促渗四项技术 依托超分子溶剂发挥作用。超分子溶剂是由多个组分通过氢键连接成的稳定有序的混合物, 呈液体状态,具有较低的熔点,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主要包括天然深共熔溶剂(NADES)、 天然离子液体(ILs)、低转变温度混合物(LTTM)等。

2)超分子微囊包裹技术:用超分子溶剂做 ATI 活性物超分子的微囊包裹,可有效提 高活性物的溶解度、透皮吸收率、成分稳定性,降低活性物的刺激性和毒副作用。3)超分子生物催化技术:超分子溶剂体系下,酶表现出更高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 性,以基因工程菌作为催化载体实现活性物规模化生产。4)超分子活性提取分离技术:用超分子溶剂作为功效萃取溶剂性能稳定,活性成分 的溶解性增强,可有效解决传统植萃低效、高成本等问题。5)超分子协同促渗技术:经超分子溶剂包裹活性物,实现细胞及皮肤组织无损促渗、 促吸收,提升活性成分的渗透效果和驻留时间,可有效解决传统大分子渗透能力差、体内 亲水性强、生物利用率低等问题。

杉海创新(原萱嘉生物)是国内领先的,以超分子改性技术为核心的上游原料生产企 业,依靠超分子共晶/离子盐技术开发出共晶原料——超分子甜菜碱水杨酸共晶(萱痘清), 该原料同时拥有甜菜碱和水杨酸两种前驱体的功效,且作用效果“1+1>2”,据杉海创新数 据,萱痘清的祛痘消炎效果达-46.52%,远高于甜菜碱水杨酸物理混合的-20.50%;此外, 萱痘清还成功降低了水杨酸的刺激性,显著提高溶解性,解决了传统水杨酸因刺激性强、 溶解性差,导致敏感肌人群无法使用,化妆品成分应用受限的问题。目前,该成分已被广 泛应用于多个品牌产品,如华熙生物米蓓尔的轻龄紧致焕肤精粹水、樊文花的多肽紧致精 华液等。

生产制备技术发展,助力成分的研发

目前原料生产技术主要包括四大类型: 动植物提取技术、化学合成技术、生物发酵技 术和合成生物技术;其中化学合成技术偏传统,主要应用于辅助类原料和部分防晒剂、保 湿剂的生产;天然植物提取技术、生物发酵技术和合成生物技术是目前行业主流,且合成 生物技术也是未来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

植物提取技术:获取天然特色植物活性成分,优质功效解决相应皮肤问题

植物提取以植物为原料,获取其有效活性成分。植物提取技术是以植物为原料,按照 对提取的最终产品的用途的需要,经过物理、化学提取分离过程,定向获取和浓集植物中 的某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而不改变其有效成分结构。传统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醇提法、 有机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等,新兴的提取方法有超临界 CO2 提取技术、微波萃取 技术、超声波提取技术、生物酶解技术、半仿生提取技术等。植物提取物具备优质功效,市场应用广泛。天然特色植物活性成分往往具有优质的美 白、抗衰老、保湿、防晒等功效,如马齿苋中含有黄酮成分、生物碱、萜类化合物、有机 酸、多糖等,具有抗衰老、抗炎、抗菌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红景天提取物含有红景 天甙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修复受损肌肤、抗衰老、体外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的能力等。近年来“Clean Beauty(纯净护肤)”理念兴起,也为天然植物提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贝泰妮植物提取技术储备丰富,依托云南特色植物,筛选提取特色专属成分。贝泰妮 持续从超过 6500 种的云南特色植物中筛选出能够解决相应皮肤问题的活性成分,同时努 力推动植物原料标准制定。目前已形成云南地区马齿苋、青刺果、云南山茶、云南重楼等 特色植物提取物的专属核心成分,已拥有植物提取相关专利 24 项。此外,上海家化拥有植物提取相关专利 14 项,主要积累在多种中药提取物、植物果 油和植物籽油、青蒿提取物鱼、艾叶提取物、人参提取物等方面;珀莱雅拥有植物提取相 关专利 10 项,主要在番石榴叶、松籽油、油茶饼粕提取物,红参提取物等成分方面;华 熙生物和鲁商发展植物提取类专利相对较少。

“植物提取+X”,技术优化升级,成分功效提升

1)“植提提取+超分子”:①植物中很多活性成分不是单纯的完全溶于水相或是脂相, 超分子溶剂具有水油双亲的优异性质,可以针对性地与植物活性成分互溶;②超分子溶剂 可以溶解细胞壁上的纤维素,有效破壁有利于活性成分的淌出。选择性提取功效全成分,显著提升提取效率。杉海创新依靠超分子溶剂植物提取技术 能够实现植物功效全成分的选择性提取,且显著提高成分提取效率,实现植物提取的靶向 提取、工艺简化、低成本、高效率及高稳定性等。公司利用超分子溶剂提取黄连中生物碱 提取效率达到水提的 20 倍,醇类溶剂数倍。

2)“植物提取+植物愈伤组织”:植物细胞会产生愈伤组织,或具有形成完整成熟植株 遗传能力的植物干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能力和高分化潜能,允许从单个植物愈伤组织生 长出新的植株。①愈伤组织中代谢物与培养条件有关,根据培养条件的不同,植物愈伤组 织会具有高含量的酚类物质、糖、脂类、蛋白质、甚至独特的高活性化合物,以改善皮肤 状态。②植物细胞培养可在不依赖气候、土壤的条件中独立繁殖,成本更低、产能更高, 且体外培养的植物细胞生长迅速,能够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均匀的生物量,实现对于稀有 和濒危植物的批量生产。因此,相比于传统植物提取物,愈伤组织可以取自珍稀植物,使得成分具有故事性;愈伤组织可以获得特定的组织成分,使得成分更具精准性;在培养过程中通过模拟应激条 件,可以获得更多的活性物质或功效性更强的活性成分。未名拾光依靠植物细胞培养创造 苹果果实细胞培养物提取物、葡萄果细胞提取物、无花果果/叶提取物等多款高功效创新原 料成分。

合成生物技术:实现产品的精准化设计与高效合成,拓展应用领域

合成生物学技术以“基因调控,工程设计”为核心,用于产品的精准化设计与高效合 成,致力于实现人类对可持续发展工业模式的期待。目前以合成生物学的科学理念为指导, 对生命体进行不断改造与优化,以实现细胞工厂定向合成蛋白,结合理性设计的材料模块, 赋予蛋白质在生产过程的智能可控以及性能的更新升级是当下研究的热点。

我国合成生物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且在应用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据《合成生 物学专利态势分析》(吴晓燕)数据,对不同国家/地区受理专利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美国、 俄罗斯和韩国的相关专利数量呈现稳定发展态势,波动较小;而中国从 1999 年的 36 项专 利一路高速增长,目前已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从各国专利类型分布方面看,截至 2019 年 10 月,中国供给用于应用类合成生物学专利 8019 项,位列各国首位,数量超剩余九国 的数量之和,我国在合成生物的应用层面更具优势。

目前,合成生物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款化妆品原料的开发生产中,以期实现原料 的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拓展应用领域:

重组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具有优异的支撑、修复、美白、保湿等性能,主要分为动物源胶原蛋白和重 组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由于制备成本相对低、培养周期短、易于产业化、生物相容性 高、低免疫原性等优势,成为各家公司争相布局的赛道。市场玩家众多,各具优势。市场中重组胶原蛋白的主要制备厂商有巨子生物、锦波生 物、华熙生物、丸美股份、创建医疗、聚源生物、惠康生物和肽源生物等,产品表达体系 主要为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生产的产品类型以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为主。从产 品设计技术看,巨子生物拥有专研 Human-like 重组胶原蛋白仿生组合技术,包含了四种 不同的重组胶原蛋白;丸美股份利用 C-PRO 扣环技术实现“I 型+III 型胶原蛋白”的结构 加固。

国内重组胶原蛋白公司产能各异,生产技术均处于持续优化通道中,未来技术突破有 望带来成本降低,进一步扩大重组胶原蛋白应用场景,拉动需求形成良性产业循环。产能 方面,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产能 10.88 吨,2021 年 6 月公司计划扩建现有的重组胶原 蛋白发酵车间,预计将重组胶原蛋白产能扩至 212.5 吨;聚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产能约 20 吨,2023 年 2 月公司位于浙江诸暨的重组胶原蛋白工厂试生产成功,量产后可年产重组 胶原蛋白纯品 20 吨;创建医疗完成 30 吨超大规模发酵技术的开发工作,医用级原料产能 可达近 5 吨;华熙生物预计于 2023 年底在天津工厂形成 1 吨级中试生产线。

麦角硫因

麦角硫因(EGT)是一种稀有的天然手性氨基酸衍生物,具有清除自由基、解毒、维 持 DNA 的生物合成、细胞的正常生长及细胞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能够起到抗氧化、抗 光老化,减少色斑和细纹,同时提高皮肤含水量和弹性的功效。麦角硫因已成为中国护肤品热门添加成分。麦角硫因在 2014 年就已被国家药监局列 入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据美丽修行 APP 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3 月,共计 8105 款 化妆品含有麦角硫因成分。其中,中国品牌产品 5869 款,占比 70.2%;美国品牌产品 355 款,占比 4.4%;日本品牌产品 72 款,占比 0.9%;韩国产品仅 29 款,占比 0.4%。麦角 硫因已成为中国护肤品的热门添加成分,随着国产化妆品品牌替代趋势提升、本土原料厂 商工艺的进步,麦角硫因的需求有望进一步得到增强。

多家本土厂商布局生产,推动市场规模扩张。据 35 斗微信公众号,2022 年中科欣扬 的麦角硫因单位产量已达 10.5g/L,公司将全球最高单位产量提升了 4 倍。2020 年底中科 欣扬取代蓝色加州,与珀莱雅达成麦角硫因原料合作;据华熙生物公司公告,公司已实现 99.9%高纯度麦角硫因的产业转化,结束中试并准备推向市场;据公司官网,瑞德林麦角 硫因在 2021 年 7 月荣获第 17 届荣格 2021 个人护理品行业功能性配料类别的技术创新奖。

依克多因

依克多因(Ectoin)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物,不仅能够平衡细胞渗透压,还能在高温、 严寒、千早、极端 pH 值、高压、高盐、高辐射等逆境条件下,对酶、DNA、蛋白质、核 酸、细胞膜及整个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具有增强皮肤免疫力、保湿锁水、加速细胞 修复、修复紫外线损伤等功效。依克多因被广泛添加于护肤产品。依克多因已有 30 多年的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历史, 2019 年受益于德国默克公司部分专利项目过期,中国化妆品企业逐步引进依克多因。据 美丽修行 APP 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3 月,以美丽修行 APP 收录的全部产品为统计基 数,共计超 3.0 万款化妆品含有依克多因成分;其中,中国品牌产品约超 2.2 万款,占比 73.3%;美国品牌产品 201 款;日本品牌产品 258 款;韩国产品仅 290 款。

品牌/平台/KOL/消费者诉求升级,原料创新恰逢其时

品牌方:回归产品力,功效精细化

渠道红利消退,回归产品力,加码研发,广聚人才

2021 下半年以来,美妆行业生态发生较大变化,资本、流量及红利逐渐消退。未来, 产品品质在品牌的成长中发挥的权重将提升,品牌方逐渐回归产品力、回归长期主义。实 际操作方面,品牌方企业将持续加码研发,广聚人才,发力化妆品原料、产品配方等方向, 提升产品力,塑造品牌形象,建立强消费者心智,强化品牌势能。本土品牌方持续加码研发投入,提升基础研发实力。2022 年,1)珀莱雅研发投入 1.28 亿元,同比+67%,研发投入比率 2.0%,同比增加 0.3pct;2)贝泰妮研发投入 2.78 亿元, 同比+132%,研发投入比率 5.6%,同比增加 2.6pcts;3)华熙生物研发投入 3.88 亿元, 同比+37%,研发投入比率 6.1%,同比增加 0.4pct;4)丸美股份研发投入 0.53 亿元,同 比+5%,研发投入比率 3.1%,同比增加 0.3pct;5)鲁商发展研发投入 1.50 亿元,同比 +17%,研发投入比率 1.2%,同比增加 0.2pct;6)上海家化研发投入 1.78 亿元,同比+3%;研发投入比率 2.5%,同比增加 0.2pct。

加强研发人才队伍建设,研发人员占比持续提升。2022 年,1)珀莱雅拥有研发人员 229 人,同比增加 70 人,研发人员占比达 7.2%,同比+1.6pcts;2)贝泰妮拥有研发人员 391 人,同比增加 155 人,研发人员占比达 12.8%,同比+2.9pcts;3)华熙生物拥有研 发人员 827 人,同比增加 256 人,研发人员占比达 19.2%,同比+1.5pcts;4)丸美股份 拥有研发人员 93 人,同比减少 4 人,研发人员占比达 8.8%,同比+0.7pct;5)鲁商发展 拥有研发人员 362 人,同比增加 26 人,研发人员占比达 7.8%,同比+0.5pct;6)上海家 化拥有研发人员 190 人,同比减少 22 人,研发人员占比达 3.6%,同比-0.2pct。

挖掘核心优秀科研人才,携手高质量外援。1)本土品牌方积极吸引国内外研发领域 领军人物,挖掘在国际美妆品牌有丰富经验的科研专家,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各上市公司 和初创企业激励体系完善,股权、薪酬、成长性等综合前景优异。2)本土品牌方携手高 质量外援,与国内高校以及实验室进行研发合作。

理念新方向,功效精细化

功效精细化:精细化抗衰、修复,皮肤全层次抗衰。品牌对抗衰、修复功效愈发精细 化——自然衰老、光损伤修护、敏肌抗衰等。敏肌抗衰。敏感肌消费者追渴望“抗衰+修护”的深度需求。由于人体肤质的不同, 普通人群抗衰追求外防老态,关注皮肤的紧实弹性、淡纹抗皱;而敏感肌人群在抗衰时更 加理性,注重肌底屏障的修养,逐渐形成“抗衰+修护”的内外结合逻辑。

各品牌方推出敏肌抗衰解决方案产品。据化妆品观察,敏感肌抗衰存在的难题在于, 由于敏感肌易受外界刺激,由此引发的肌底炎症+氧化反应的反复导致肌肤更易老化,但 市面上的抗衰类产品多为强功效型(如 A 醇类)产品。基于此,1)2022 年 3 月,薇诺娜 推出赋活修复精华液,主打敏感肌抗初老;2)2023 年 2 月,米蓓尔提出敏肌抗衰“主动 +被动双通路抗老”解决方案:①通过“3 重 A 醇”(新型 A 醇 HPR、温和植物 A 醇、维 A 棕榈酸酯)、“2 重胜肽”(棕榈酰四肽-7、乙酰基六肽-8)协同起到主动抗老;②通过“2% 悦肤宁+积雪草+1% ECT-HA”帮助敏感肌建立肌底自耐受,实现防御抗老;③通过米蓓 尔专研熙蓓新科技,实现功效成分的温和缓释、快速渗透,达到温和抗老。3)2022 年 3 月,薇诺娜推出赋活修复精华液,主打敏感肌抗初老。

光损伤修护。2023 年 3 月,润百颜推出焕亮鲜肌光透次抛精华液(修光棒),依托核 心科技 INFIHA 英菲智配玻尿酸科技(仿生玻载技术、韧颜玻 nHA、及专研成分 X),通过 玻载微囊,将包裹于其中的麦角硫因 Pro、EUK-134、VC、肌肽、黄芩苷 5 种抗氧活性成 分高效输送入肌肤,实现深度抗氧抗糖,高效修护。

皮肤全层次抗衰。FILLMED 追求“当下时代,全层抗衰”,深入了解面部衰老机制, 以求美者需求为中心,抗衰需求为导向,联合治疗为途径,从不同部位面部衰老表象、成 因、治疗路径,多层次、多维度分析,而后制定治疗方案,以满足消费者预防、美化、纠 正、修复四大需求。品牌产品线覆盖皮肤各层次治疗,贯穿 HA 填充剂、美塑疗法、化学 焕肤、医学护肤等多领域。

平台:渴望差异化卖点,提升流量与转化率

中国美妆个护电商渠道销售额增速放缓。根据 Euromonitor 数据显示,2007-2015 年 中国美妆个护电商渠道销售额由 10 亿元增长至 583 亿元,8 年 CAGR+66.0%,渠道销售 额占比由 0.7%增至 18.3%;2021 年,中国美妆个护电商渠道销售额为 2197 亿元,同比 +12%,增速同比-18.4ppts,对应 2015-2021 年美妆个护电商渠道销售额 CAGR+24.7%, 渠道销售额占比由 18.3%增至 38.6%。

KOL:日趋专业化,兼具“专家+导购”双重属性

KOL 专业化,兼具“专家+导购”双重属性。当下,具备专业背景的美妆 KOL 层出 不穷,如转型前为皮肤科医生、化妆品研发人员、高校科研人员、国际龙头科学传播人员、 专业 BA 等,兼具“专家+导购”双重属性。品牌方需要在原料、配方、工艺等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并不断创新才能获得专业 KOL 的认同,进而获得 KOL 的广泛合作与品牌传播。当下 KOL 快速专业化,以往初级的科普 内容、“成分=功效”的简单罗列已经无法获得他们的认可,品牌需要通过更加硬核的底层 研发技术、成分、配方等专业内容才能高效影响和说服 KOL;同时,调动更高势能的行业 专业人士,如医院皮肤科专家/医生,建立“公司研发-专业人士-专业化 KOL-泛类红人-终 端消费者”的专业传播信任链,获取信任流量,构筑品牌壁垒。

消费者:研究型购买、需求精细化

研究型购买,重功效、技术

消费者愈发专业,对技术的认同度提升。当下消费者愈发专业化,研究型购买者数量 越来越多,消费者不再盲目地追求“颜值消费”、品牌效应和成分添加,更加注重成分功 效;此外,消费者心中对于优质品牌和产品的定义,技术的重要性在不断凸显,而 90 后、 Z 时代年轻消费者也更能接受技术型国货品牌。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20 年中国美妆护 肤消费者考虑购买因素中,“成分与功效”达到了 53.2%,排名第一。据 CBNData 数据显 示,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小红书中有关化妆品成分、功效的笔记数量快速 增长。

需求精细化,场景护肤因地制宜

随着当代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愈发多样、作息节奏的变化,医美术后护肤、晒后护肤、 熬夜后护肤等多样场景下的护肤需求被广泛提及。不同场景下的护肤功效需求往往有所差异,消费者针对不同的护肤场景提出了更加针 对性的功效诉求。据 CBNData 数据,其列举了五种不同场景下的 TOP5 护肤功效诉求, 各场景下的需求有所差异,其中“熬夜后护理”需要提亮、抗皱抗纹、祛黄;“皮肤炎症 护理”需要抗过敏、镇定舒缓;“晒后护理”需要美白、镇定舒缓;“暴饮暴食后护理”需 要深层清洁、提亮;“刷酸后护理”则需要控油、镇定舒缓。

轻医美术后护肤

轻医美术后护肤强调修护和增效。轻医美光电术后易出现水泡、返黑、红肿、脱皮等 问题,因此术后护肤更加强调修护和增效。当前,更多品牌进入轻医美术后即时和近期修 护增效领域,产品形态和成分多样化。1)贝泰妮旗下新品牌 AOXMED 专妍系列产品定位“为专业美容而生”,针对进行轻 医美项目后的修护促愈、抗衰增效,适用于光电术后 0~28 天;产品矩阵包括密集舒缓修 护精华露(修护金刚)、密集赋活精华面霜(生机霜)、密集赋活多效精华液(超活精萃)、 密集赋活修护精华组合、壳聚糖修护喷雾共 5 款单品。专妍系列核心成分为美雅安缇 MLYAAT-1002®,包含冬虫夏草提取物、丹参根提取物等多种成分,意在光电术后即时使 用作用于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以期达到损伤修复、胶原新生和改善老化痕迹的作用。2)LA MER 浓缩修护精华露主打激光、刷酸等轻医美项目前后的应用场景,项目前 三周使用保持肌肤的强韧稳定,项目后使用可快速修护脆弱肌肤屏障,帮助肌肤恢复稳定 状态。

熬夜后护肤

现代生活方式和节奏下,熬夜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熬夜会给人体皮肤带来屏障受损、 肤色暗沉、营养流逝等问题。熬夜后护肤已成为消费者主要护肤场景之一,部分品牌已对 该护肤场景推出针对性产品和专研成分。BIGDROP 专注于熬夜后护肤细分赛道。水羊股份 BIGDROP 大水滴以科学和品牌文 化做支撑,专注于熬夜后护肤细分赛道。公司历经 5 年自主研发,推出调控昼夜节奏的分 子机制专利 Clock-f,主要成分包含酵母糖蛋白氨基酸、生物节律肽、腺苷,通过提升皮肤 ATP 源头调节皮肤生物节律,调动熬夜肌自身修护力。品牌针对熬夜生物已推出“22:00”、 “00:00”和“03:00”3 大产品系列。

原料创新恰逢其时,新原料备案增量

当前背景下,原料创新从底层提升产品力、差异化、功效性等,有效解决品牌/平台 /KOL/消费者多方的升级诉求,创新之路恰逢其时。原料备案数量增加,国产原料数量占比提升,国产新原料类别集中于生物技术原料。自新《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据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3 月,共 57 款化妆品新原料成功注册备案进入监测期。其中,2021 年新备案 6 款,2022 年新备案 42 款,2023 年 1-3 月已新备案 9 款。按备案人所属国划分,1)国产化妆品新原料共 30 款,占比 53%;2)国际化妆品新 原料共 27 款,占比 47%。按原料所属类别划分,新备案的化妆品原料中,1)化学原料共 32 款,占比 56%。其中,国产化学原料 8 款,占总化学原料 25%;国际化学原料 24 款, 占总化学原料 75%,国际化妆品新原料以化学原料为主。2)生物技术原料共 11 款,占比 20%。3)动物原料共 4 款,占比 7%。4)植物原料共 3 款,占比 5%。5)未知分类占比 12%。生物技术原料、动物原料和植物原料三类共计 18 款,合计占比 32%,且全部为国 产化妆品新原料。

多家本土公司备案多款化妆品新原料。本土公司原料研发&生产能力持续提升,自新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截至 2023 年 3 月,多家本土公司成功注册备案 2 款 及以上化妆品新原料,其中:维琪科技 6 款(寡肽-215、烟酰四肽-30、β-丙氨酰羟脯氨 酰二氨基丁酸苄胺、β-烟酰胺单核苷酸、乙酰基六肽-95 酰胺、咖啡酰六肽-9);华熙生物 3 款(水解透明质酸锌、水解透明质酸钙、N-乙酰神经氨酸);普瑞康生物 2 款(雪莲培养 物、铁皮石斛原球茎);东阿阿胶 2 款(驴乳粉、驴油);中科光谷 2 款(2 种 N-乙酰神经 氨酸);莱孚斯本 2 款(2 种β-烟酰胺单核苷酸)。

原料生态快速形成,科学推广强化势能

产业共生,构建本土原料核心生态

中国原料生态初具雏形。产学研体系搭建,合作海外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与 品牌方/平台/KOL/消费者高效链接;政府规范引导发展,功效检测机构提供验证支持;市 场投融资方兴未艾。媒体/机构/工作室等公共组织积极推广,增强原料生态整体势能。

产学研体系搭建:原料公司积极开展与海外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共研合作,组建 优质研发团队,推动产学研体系构建,如维琪科技与澳门科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 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建立深度合作,共研项目;同时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共建 联合研发中心,实现产学研全面对接。

政府规范引导:行业新规陆续落地实施,规范化妆品原料发展。提交产品配方表:配方表要求包括原料序号、原料名称、百分含量、使用目的、原料 生产商信息,并上传由原料质量安全信息文件。此举有助于明确原料种类、来源和用量, 杜绝成分概念性添加。原料报送码制度:原料生产商需要提交报送原料质量安全相关信息后获得原料报送码。每一个生产企业生产的每一种原料都需要申请相应的报送码,如果品牌方选择未获得报送 码的企业,有可能无法获得原料的安全信息文件,将直接影响化妆品产品的注册备案。报 送码制度实现一码溯源,强化原料商与品牌商的合作关系,上下游绑定进一步加深。新原料注册备案:具有防腐、防晒、着色、染发、祛斑美白功能的化妆品新原料需要 经过药监局部门注册后方可使用,其他化妆品新原料需备案后使用。规范新原料研制,加 快原料审批进度。功效宣称评价: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应对化妆品的功效宣称进行评价,并在药监局 指定的专门网站上传产品功效宣称依据的摘要。明确化妆品的功效宣称需要有充分的科学 依据,提升原料重要性。

投融资支持:中国化妆品原料市场投融资方兴未艾。随着化妆品原料行业蓬勃发展, 以及原料在产业链中重要性的持续提升,上游原料企业愈发受到资本青睐,据我们的不完 全统计,2022 年至今,有 10 家化妆品原料公司成功获得一级市场融资;其中,融资规模 最高的是瑞德林,获得约 3 亿元融资;中科欣扬、维琪科技、杉海创新(原萱嘉生物)、 创健医疗的融资规模也均超 2 亿元。

科学推广,增强原料生态势能

媒体、平台、工作室等科学推广,传播本土原料价值,增强原料生态势能。今年,中 国美妆行业新媒体社群春蕾社打造首个本土原料 IP《了不起的中国原料》,聚焦中国原料 优势,联动上游原料商、下游品牌方、第三方检测公司、大众媒体等多方机构,助力本土 原料提升品牌价值,形成“传播+转化”的生态闭环,推动本土原料行业的蓬勃发展。2022 年 5 月,巨量引擎联合联合丸美、稀物集、凌博士、自然堂、珀莱雅、HBN 六 大美妆品牌发布《了不起的中国成分》;2022 年 10 月,美丽修行联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 《这就是中国成分》纪录片系列,两大中国成分 IP 作为面向 C 端的品牌营销案例,也都 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海外龙头先发优势显著,本土企业沿两方向探索

海外龙头:历史悠久、规模庞大、品类齐全

巴斯夫 BASF、帝斯曼 DSM、德之馨 Symrise、亚仕兰 Ashland 和禾大 Croda 是 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生产研发公司,同时也是国际化妆品原料的主要供应商。其中, BASF 产品体系齐全,覆盖基质、表活、技术&性能成分和活性成分。DSM 主要是在技术 &性能成分和活性成分,以活性成分为主。Symrise 以香气香料和活性成分为主。Ashland 覆盖技术&性能成分和活性成分,以技术&性能成分为主。Croda 覆盖表活、技术&性能成 分和活性成分,以活性成分为主。

国际龙头先发优势明显,主要在:①公司历史悠久,配套设施完善,产业布局成熟;②公司营收规模大,业务覆盖全球,销售空间充足;③常年持续性高研发投入,积累丰富 的技术资源、研发及生产经验;④产品矩阵完善,能够持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供 配套服务支持体系,形成完善服务链条。

本土企业:尚处发展初期,多品类、多场景布局

活性成分在美妆领域用量有限,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四大类化妆品原料中,从消耗量 来看,活性成分占比最低,基质占比最高。2021 年国际美妆及个护原料消耗量上,基质、 表面活性剂、技术&性能成分、活性成分的消耗量分别达到 1265.98 万吨、376.01 万吨、 199.87 万吨和 155.15 万吨,占比分别达到 63.4%、18.8%、10.0%、7.8%。

本土原料企业尚处发展初期,拓展多品类布局、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为两个主要发展方 向。行业中涌现出的不少优质本土原料企业的主要产品集中于生物活性物品类,由于该品 类原料的美妆需求量相对有限,仅依靠单一或几种生物活性物产品的公司的规模天花板有 限,无法维持长期持续性发展。基于此,市场中的本土原料公司积极探寻未来发展路径, 目前主要以拓展多品类布局、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两方向为主。

以细分成分为基,拓展多品类布局

维琪科技早期聚焦多肽领域,未来扩展布局全领域日化原料。公司成立初期专注于美 容多肽领域,是中国第一家开发皮肤小分子多肽企业,目前搭建三大前沿创新驱动平台, 发力布局全领域日化原料,打造全球化的中国原料品牌。

专注生物活性物,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1)中科欣扬是领先的合成生物学创新智造企业,专注于合成生物法开发有助于人类 生命健康的生物活性物,为全球各行业提供全新的生产方式及解决方案。当前公司主要产 品为高端高附加值生物制品,包含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四氢甲基嘧啶羧酸(依可多 因)、麦角硫因等。未来公司计划持续践行多产业π战略,覆盖美丽健康、农业环保、能 源材料等多领域。2)瑞德林以合成生物为核心,打造以氨基酸、核苷酸、糖为单体的“生命分子”商 业化生产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布局从功效护肤开始,未来逐步向生物医药、营养健康、 动物保健、绿色农业等领域渗透,持续拓展生命分子的应用场景。

重点公司分析

上市公司

华熙生物:聚焦生物科技,合成生物卡位技术前沿

积极探索合成生物技术前沿,开展战略性布局,成果有望陆续体现。公司围绕服务于 人类生命健康的生物活性物,布局未来 3-5 年可以发掘和创造的活性物质库,建立的活性 物质库中拥有约 500 种活性物质覆盖植物天然产物、功能糖及衍生物等多种不同类别。目 前公司已经开展了 100 多种活性物质的开发,立足透明质酸,重点覆盖功能糖、氨基酸衍 生物、蛋白质、多肽、核苷酸衍生物及天然活性物六大类。探索高成本、小众天然活性物, 通过合成生物技术推动成本降低、品质提升、应用场景打开。截至 2023 年 3 月,公司已 有 16 种生物活性物进入中试阶段,高纯度麦角硫因、重组胶原蛋白有望于 2023 年进入量 产阶段。

研发高投入,搭建完整研发体系,技术驱动全产业链成果转化。公司坚持长期主义, 研发持续高投入,筑高壁垒,夯实护城河。2022 年,公司研发投入 3.88 亿元同比+36.5%; 研发人员 827 人,同比增加 256 人。公司凭借基础研究(微生物发酵平台应用机理研发平 台、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应用基础研究(交联技术平台、配方工艺研发平台、中试转换 平台)六大平台,实现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建立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化制造市场转化”的全链条研发体系,持续推动高质量研发成果转化落地。

科思股份:成长穿越周期,迈向全球领先个护原料提供商

成熟防晒、香料产品筑基,新项目打开成长空间。我们据公司主要产品当前所处的阶 段对公司发展路径进行了厘清:已经相对成熟的 AVB、OMC、HMS 等防晒剂产品以及 LLY、AT、PMOB 等香料 产品所处市场格局长期稳定,构筑公司收入基石,我们预计完全达产后产值或达 15 亿元;P-S、PA、EHT、物理防晒剂及部分合成香料产品正处于产能爬坡期,随产能贡 献增量收入,我们预计处于产能扩张/爬坡期的防晒剂产品完全达产后产值或达 19.20 亿元;BS、NHS、AS 等香料产品规模相对较小,我们预计完全达产后产 值约 2 亿元;卡波姆、去屑剂 PO、表面活性剂等产品正在产能建设期,是公司向日化领域拓 展的重要项目。日化领域项目投产规模相对较大,我们预计项目完全达产后产值 或达 10 亿元;公司有望成为个护原料领域的国内龙头,并拓展生物基材料等潜在新机遇,打造 远期发展方向。风险因素: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新品销售不及预期;行业竞 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非上市公司

维琪科技:聚焦生物活性科技创新,赋能美妆行业

维琪科技成立于 2011 年,涉足美容多肽领域,成为中国第一家开发皮肤小分子多肽 的企业。公司专注于活性物的研发、生产、推广和应用,致力于推动皮肤活性物产业发展, 打造全球化的中国原料品牌。2021 年 12 月公司完成 Pre-A 轮融资;2022 年 2 月完成超 2 亿元股权融资。

搭建多肽创新平台,源头创新

维琪科技成立多肽创新平台(多肽研究院),基于皮肤科学和药物设计原理,利用CADD、 AIDD 和高通量药理筛选等技术,开展多肽结构设备、多肽合成研究、多肽质量研究、多 肽功效评测、多肽配方制剂研究及多肽新原料备案申请。通过多肽创新平台,公司已成功 开发大量多肽新分子。建立高效的评测体系和严苛的质量体系。公司建立了和皮肤相关的几乎所有细胞模型、 离体模型、临床评价模型,从机制、指标、模型、方法各个方面测试目标化合物的功效。同时,公司按照原料药的要求,对活性物进行稳定性研究,考察产品的稳定性,为保障质 量及有效性、储存、包装、运输和应用提供必要的依据,从各个环节把控多肽原料质量。

制剂创新,创造皮肤活性物新剂型、新工艺、新技术。维琪科技利用现代药物制剂理 论和技术,开展皮肤活性物新剂型、新工艺、新技术研究,专注于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 粒、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等新型制剂的处方工艺研究,以优化工艺参数,利于产业化。应用创新,维琪科技首创提出多肽护肤体系。多肽护肤体系是以活性多肽为核心功效 成分,基于皮肤生理学,以药学理论作支撑,系统性地形成了一套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极 致的各种皮肤问题的解决方案,涵盖抗老、美白、修护、舒敏、祛皱、消痘、护眼、密发、 淡纹、促睫、保湿等。

搭建三大前沿创新驱动平台,布局全领域日化原料,打造全球化的中国原料品牌。1) 分子结构创新平台,利用 CADD 和 AIDD 技术,经过多年积累,已储备 100 多个创新分子 结构;2)特色资源开发平台,与西南民族大学及华大海洋等科研机构进行深度战略合作, 挖掘更多特色原料,如特色植物类、海洋资源类;3)绿色工艺创新平台,与中国科学院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战略合作,围绕相关的日化原料展开生物合成的工艺开发,以酶法工 程、发酵工程、基因表达工程、代谢工程驱动绿色生物制造。

以超分子改性技术为核心,聚焦生物新材料和大健康

杉海创新以“超分子改性技术”为应用核心,进行材料改性,改善各类原料生产过程 中如杂质多、生物利用率低、周期长等问题,同时改善原料溶解性能、稳定性以打破生物 材料原有的配方应用局限性。公司专注超分子改性技术在泛健康领域的应用,产业链覆盖 生物医药、美妆、日化原料、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医疗器械等领域。

全国六大生产制造基地,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公司已建成广东韶关、佛山、珠海、河源、贵州遵义和云南昆明等多个工厂和产业园 区。其中,1)韶关科技生态产业园建筑面积达 26500m2,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 系、十万级 GMP 生产车间及千吨级超分子材料、有机离子液体、离子盐生产线和超分子 生物催化、超分子溶剂提取生产线;2)广东佛山是化妆品产业基地,配备国内先进生产 设备,拥有 16 条现代化生产线;3)贵州遵义是健用字号产品生产基地,主要有保健食品 车间,中药饮片车间,保健用品车间,配置酒车间;4)昆明生产基地负责原料生产,已 建成具有核心专利技术的超分子生物催化生产线可解决国内糖苷类产品需要大量从日本 进口的局面。

化妆品原料产品备案 80 余项,合作客户 60 余家

2022 年,杉海创新旗下个护功效原料品牌“萱嘉”已经完成备案产品 80 余项,协助 客户完成备案产品 100 余项。公司合作客户包括雅诗兰黛、欧莱雅、资生堂、华熙生物、 敷尔佳、稳健医疗(津梁生活)、丸美、毕生之研、优时颜、HFP、溪木源、理然、樊文花、 韩后等国际知名品 60 余家。

瑞德林: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赋能产业,拓展生命分子应用场景

瑞德林成立于 2017 年,是一家以生物合成技术为核心,专注以多学科交叉应用技术 平台为依托,研发、生产功能性健康原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打造以氨基酸、核苷 酸、糖为单体的“生命分子”商业化生产和业务解决方案,产品应用覆盖功效护肤、生物 医药、营养健康、动物保健、绿色农业、生物材料六大领域。2019Q1,公司完成天使轮 融资;2020Q4 完成 A 轮融资;2021Q4 完成超 2 亿元 A+/A++轮融资;2022Q3 完成 B1 轮融资。

全链路打通,覆盖“基础研究-产业转化-商业转化”

基础研究方面,公司搭建绿色生物制造平台,从应用基础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构建 资源库/重组蛋白表达/酶改造和筛选/菌株改造与选育)到产业化研究(酶催化工艺/发酵工 艺/化学材料工艺/中试放大/产品研究),同时辅以公共技术平台的高通量自动化筛选、质量 研究做支撑,以实现高效创新研发和生物智造。产业转化方面,公司建有三处生产基地,深圳基地支持千克级功能原料生产;甘肃基 地支持数十吨高附加值原料;广东珠海基地拥有数百吨级产能。商业转化方面,公司实现 以氨基酸、核苷酸、糖为单体的“生命分子”商业化生产和业务解决方案,产品应用覆盖 功效护肤、生物医药、营养健康、动物保健、绿色农业、生物材料六大领域。

技术赋能产业,丰富产品种类,拓展产品应用场景

据公司官网数据,目前公司各类产品共计 54 种;其中,功效护理领域拥有 28 种;生 物医药领域拥有 15 种;营养健康领域拥有 10 种;动物保健领域拥有 4 种;绿色农业领域 拥有 3 种;特性材料领域拥有 3 种。麦角硫因、NMN、肌肽、N-乙酰神经氨酸、还原型谷 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等多款生物活性物已实现多领域应用。公司打造完整的技术体系,希望能够通过绿色的生产方式,降低生命分子的生产和制 造成本,提升整体产能,进而实现产品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渗透。目前,公司的布局从功效 护肤开始,向生物医药、营养健康、动物保健、绿色农业等领域渗透,公司希望通过技术 赋能整个生命分子合成,把具备明确功效、优质安全性的分子惠及更广大的消费市场,进 一步拓展生命分子的应用场景。

中科欣扬:领先的合成生物学创新智造企业

中科欣扬于 2015 年成立,是一家合成生物学创新智造企业,致力于开发有助于人类 生命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为全球各行业提供全新的生产方式及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产品 为高端高附加值生物制品,包括含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四氢甲基嘧啶羧酸(依可多 因)、麦角硫因等。2017 年 6 月,公司完成 A 轮融资;2022 年 2 月,公司完成近 2 亿元 B 轮融资。

重视研发,核心产品制备工艺行业领先

中科欣扬早期专注于小试和中试研究,目前已组建多学科交叉背景的高层次人才研发 团队,研发人员占比超 50%,研发投入占比超 30%,累计专利 40 余项。公司目前已实现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依可多因、麦角硫因三款产品的量产。SOD:SOD 是公司的首款产品,2021 年公司 SOD 单位产量突破 4g/L,酶活性提升 5 倍,达到 25000U/mL。麦角硫因:公司 2020 年启动麦角硫因项目,3 个月完成小试、3 个月完成量产,同年 与珀莱雅关于麦角硫因达成合作;2022 年麦角硫因单位产量已达 10.5g/L,将全球最高单 位产量提升 4 倍。依可多因:公司 2019 年启动依可多因项目,2020 年启动产业化,同年与贝泰妮关于 依可多因达成合作;2021 年依可多因单位产量大于等于 50g/L,纯度增至 99.99%;2023 年单位产量提升至 70g/L,产能约 10 吨。

搭建合成生物学使能平台,覆盖合成生物学全产业链

公司搭建合成生物学使能平台,内含合成生物学创新研发中心、合成生物学产业化中 心、合成生物学应用研究中心,覆盖合成生物学“研发-产业化-应用”全产业链。1)合成生物学创新研发中心拥有计算智能平台、高通量自动化平台、生物芯片平台, 分别负责原始资源积累、高效筛选、及成分研发。计算智能平台:公司建立了独有的全球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库,打造高质量菌株实体 库;公司计算智能平台利用 NGS 测序技术和生物大数据处理技术,缔造了拥有极端环境微生物基因碱基序列和蛋白序列的资源软体库,目前该库原始测序数据达到 500GB,含有 600 万余条高质量碱基序列,为生物芯片提供了海量筛选库。

高通量自动化平台:使菌株的构建与测试环节自动化,实现高通量、实验稳定及可重 复,提升研究效率。生物芯片平台:多管线、多品类、多宿主的研发平台,主要利用大肠杆菌、酿酒酵母、 谷氨酸棒状杆菌、里氏木霉等微生物宿主,生产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聚酮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类等 1 大 4 小多种类生物活性成分。依托自身计算智能平台高端算法 对微生物的改造和高通量自动化平台对研发效率的提升,实现新品高效研发。2)合成生物学产业化中心负责工艺研究、质量管理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软件及 硬件支持,持续优化新品生产工艺及相关标准工艺规程,输出产品质量标准及相关标准流 程,满足多品种、多管线产品开发需求。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炒股开户享福利,送投顾服务60天体验权,一对一指导服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5 东方碳素 832175 12.6
  • 06-15 莱斯信息 688631 25.28
  • 06-15 美硕科技 301295 37.4
  • 06-14 华丰科技 688629 9.26
  • 06-14 锡南科技 301170 34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