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毕舸
编辑 陈艳妮
48亿,从此家乐福中国就成了苏宁的“人”,这桩零售业的并购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无非是因为,家乐福曾经是最早入局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巨头,一度风头之盛盖过了来得更晚的沃尔玛,也被视为外资零售巨头在华样本。
然而,随着中国零售市场的巨变,苏宁一时间获得了更强的资源加持,也让其近年来“买买买”的大手笔再显威力。
与阿里巴巴结盟
苏宁获得线上资源加持
作为传统零售业巨头,苏宁前几年也曾遭遇电商对于实体零售带来的影响,但苏宁创始人张近东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没有选择与电商对持,而是采取了逐步融入其中。2015年8月,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以每股15.23元的价格认购了苏宁云商18.6亿股,总斥资283亿元入股苏宁云商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占股比例约19.99%。相对应的,苏宁云商也拿出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认购价格是每股81美元)阿里巴巴新发行的股份,占股比例约1.09%。相互持股让苏宁获得了阿里巴巴的技术、运营以及对于年轻消费人群的触达渠道,从而为苏宁易购为代表的线上电商业务提供了强力支持,也让其线下门店、物流等获得了阿里巴巴的平台赋能。
就此,苏宁这两年的扩张速度惊人,今年2月,苏宁接盘万达百货,收购了万达有限公司下属的全部37家百货门店,此次收购家乐福中国,拥有了3000万会员、210家占据一二三线城市核心商业位置的大型超市,尤其是家乐福较为成熟的生鲜、家用品类供应链,可以与苏宁小店形成一体化资源平台,有利于在这块领域的布局。
尽管业界对于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可能存在的并购消化、业务重组等问题仍有质疑,但从目前而言,苏宁还是拿了一副不错的牌。
曾与苏宁齐名的国美
转型之路“亦步亦趋”
而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当苏宁这几年呈现扩张态势的同时,原本与苏宁齐名的另一家传统零售业巨头国美却表现比较黯淡。尤其是今年4月,家乐福中国宣布与国美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国美将进驻家乐福遍布全国各地的200余家线下门店。然而仅仅过了两个多月,家乐福中国就转投其最大竞争对手苏宁,此情此景对于国美而言确实非常尴尬。
国美这些年一直持以“守势”。根据国美今年4月公布的2018年业绩,集团销售收入约643.56亿元,对比去年的715.75亿元下滑10.09%,归属予母公司拥有者应占亏损约为48.87亿元,相比去年亏损为4.5亿元,主要受大额商誉减值及财务成本等拖累。
相比于苏宁,国美同样寄予厚望的新零售之路走得并不顺畅,虽然2018年门店数量增加了不少,新开门店602家,但是其电商业务发展远不如预期,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上)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8年上半年我国B2C网络零售市场,除了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继续占据行业头两名外,苏宁易购以4.5%的市场份额位居第四,国美虽然排在第六,但市场份额仅为1.2%,差不多是苏宁的四分之一。
而当一二线线上及线下零售市场都趋于饱和,三四线城市称为电商和传统零售业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时,国美相比苏宁又慢了一步,在门店数量及三四线城市门店覆盖率上都不如对手。
这也就造成了国美的左右为难。首先,缺乏强有力的电商巨头结盟,让国美无法像苏宁一样,短时间内获得电商巨头成熟的线上运营能力和技术能力支持,在基础网络运营体系建设、人才、资金及渠道方面依赖于自建为主。
其次,苏宁与阿里巴巴联盟,还获得了大笔入股资金,股价一度暴涨,2017年年底,苏宁出售阿里巴巴集团不超过550万股,公司收到股票出售价款合计9.4亿美元(约合62.2亿元人民币),预计可实现净利润约32.5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苏宁2013年至2016年的利润总和,也让苏宁可以用这部分资金投入到线下门店的改造和扩充上。
随着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业界甚至认为苏宁已经成为与阿里巴巴、腾讯并肩的新零售三雄,或者说是传统零售巨头转型成功的代表,而几乎“被遗忘”的国美该如何应对?
责任编辑:陶然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