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每年输出大量角膜,为何中国角膜供体依旧短缺?
目前中国角膜移植手术不仅面临供体短缺的现状,还有人体角膜移植成功率低的问题。
图片来源:Pixabay
实习记者|杨诗煜
近日,斯里兰卡发生多起爆炸袭击,当地居民遭遇的不幸牵动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昨天,热搜#斯里兰卡是世界最大眼角膜捐献国#透露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事实:尽管这个小小的国家只有2000万人口,但却有110万个眼角膜捐献志愿者,这其中还包括斯里兰卡的每一任总统。
眼角膜捐献量多其原因在于斯里兰卡佛教盛行,不仅民众普遍认为捐赠器官是一种布施,而且眼角膜捐赠中心向捐赠者颁发的证书中也会列有“让捐赠者来世得福”的字句。
此外,斯里兰卡捐献眼角膜的善举还造福着世界上其他国家地区的角膜疾病患者。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角膜疾病是仅次于白内障、青光眼、老年性黄斑部病变的第四大致盲病患,约占5.1%;而中国就有约400万因角膜疾病致盲的患者。
有文献指出,多数由角膜疾病导致的失明可通过传统的角膜移植手术脱盲,甚至恢复视力。然而《角膜捐赠:中国难自给,只能找外国》一文提到,中国每年实行的角膜移植手术仅有4000-5000例,200万角膜病患者仍在“等米下锅”。
《拾方视角》在其2016年的一篇报道中提到,斯里兰卡眼角膜捐赠中心于1961年成立,1964年开始向外地捐赠眼角膜,至今已捐出67000多只角膜,涵盖57个国家、140多个城市。仅2014年,斯里兰卡眼角膜捐赠中心就向国外捐赠了2551枚眼角膜,其中中国占1000枚。
2014年9月,在“爱的回馈-中斯友好光明行”活动中,斯里兰卡总统夫人施兰蒂当场表示再向中国捐赠10枚眼角膜;2016年,山东与斯里兰卡正式启动眼角膜捐献合作机制,迄今为止,斯里兰卡国际眼库已和中国多个城市眼科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遍布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西安、长沙、合肥等地。
不过这两年,包含眼角膜在内的所有进口人体血液和器官组织在中国都面临着严格限制。 2017年9月22日,中国《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中就提到:对用于临床医疗用途的人体血液、组织器官进出口改为禁止令,今后不得开展进出口活动。
国家卫生计生委也于同年12月28日发文,禁止医疗机构使用境外来源的人体血液(包括血浆及其他血液成分)、组织器官用于临床医疗用途;对于用于科研及其他用途的人体血液、组织器官的进出口,则需要按照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审批”和质检总局“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审批”的相关规定进行办理。
然而目前,国内待移植角膜的患者面临的现状不仅仅是供体缺乏,还包括传统角膜移植手术不一定适用的问题。
发表在《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上的文章《人工角膜研究进展》指出,对于严重化学伤、热烧伤、爆炸伤以及一些患有自身免疫病等患者来说,传统的角膜移植术成功率并不高。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移植物长期存活率(Long-term graft survival after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27%-29%的患者由于角膜内皮损害及移植物免疫排斥等原因导致移植最终失败。
应运而生的人工角膜或将解决传统角膜移植成功率低及供体短缺的局面。
人工角膜是用以代替患者由于各种原因病变的角膜,以有效弥补和发挥其光学作用的人工装置。据悉,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人工生物角膜已成功完成临床试验,移植后的总有效率达到94.5%,愈后效果接近人体角膜。
Iakymenko对1060例人工角膜植入术后患者进行了长达45年的长期随访,发现术后人工角膜保留率高达93%,这一结果发表在《Filatov研究所进行的长达45年的角膜修复研究和应用: 1060例病例的回顾性分析(Forty-five years of keratoprosthesis study and application at the Filatov Institut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060 cases)》一文中。
现阶段,由于手术过程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人工角膜在各医院的应用程度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但《人工角膜研究进展》的作者王翠玉和陈颖欣认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工角膜的材料、外形及手术适应证均取得了较大进步。此外,专家学者也正在改进人工角膜的设计缺陷及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她们预计,未来人工角膜能够缓解捐献角膜短缺的现状,使角膜盲患者重获光明。
(本文来自于界面)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