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湿地 引爆“绿核”执全国牛耳

海珠湿地 引爆“绿核”执全国牛耳
2019年04月23日 13:24 羊城晚报
海珠湿地 引爆“绿核”执全国牛耳

羊城晚报 李焕坤

海珠湿地鸟类逐年增加,成为市民观鸟胜地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焕坤 图/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镜头1 生长的果树也要“微改造”

4月20日,海珠湿地农技人员潘伟麟在生态保育区内巡视果树情况,发现了两棵荔枝树不太对劲。“这棵全枯了,要砍掉换上新的树;这棵部分变黄,要砍掉这一节,再看情况……”潘伟麟仔细观察树形,得出结论,准备上报给负责人。这是潘伟麟等农技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必做的事情。潘伟麟告诉记者,海珠湿地前身是“万亩果园”,种植果树是为了经济效益,但征收为湿地公园后,更讲求生态效益,而果树在净化空气、雨洪调节等方面不如其他苗木,但生长的果树要保护,所以通过“微改造”,将死亡的果树一棵棵地进行置换。

“在生态保育区,我们通过调整树木种类,让湿地更好发挥城市服务功能。我们还有一个种子资源保护区,在那里则更多的是修复果园系统,重现岭南果基文化。”海珠湿地科研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范存祥向记者介绍,“在种子资源保护区,我们在保留传统果基形态的基础上,开始恢复青榄、番石榴等乡土植物,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果树多样性,预防单一疾病发生,保证生态稳定性;另一方面是为了重现积淀千年的岭南果基文化,留存丰富的果树种质资源。”

从2015年开始,海珠湿地通过地形改造、沟渠疏浚、乡土植物恢复等方式恢复垛基果林湿地,通过精细化分区管理,海珠湿地维管束植物种类越来越丰富,乡土植物比例从33%上升65%,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比例得到一定控制,种群比例稳定。

镜头2 用智慧手段为湿地保驾

走在海珠湿地里,时不时能看到或建在路边、水边,或藏在林中的小房子,这些可不是工作人员休息室,而是海珠湿地的监测站点。范存祥介绍,海珠湿地共建有固定监测站12座,水质人工监测断面32个,永久监测样地网格9个,对湿地生物多样性、水质、空气、土壤及噪声进行监测。

“我们做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作,如果没有科研监测,就没有反馈,接下来如何改进就无从谈起,因此科研监测对精细化管理很有必要。”范存祥举例,2013年,海珠湿地在绿心湖区域构建“食藻虫-水下森林”生态系统,通过虫控藻、鱼食虫等形成完整食物链。“通过水体监测,我们发现水质从Ⅴ类提升至Ⅱ类,部分指标达到Ⅰ类水质,说明该生态系统有效修复水质。”范存祥表示,截至去年,海珠湿地已开展生态恢复项目10余项,范围涵盖水质、鸟类生境、果基农业等,科研监测通过对湿地资源全因子进行持续监测跟踪,建立监测大数据共享机制,用智慧手段为湿地全面保护、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生态与经济 互动又发展

记者手记

2012年,“万亩果园”集体土地被征收为国有,蜕变为湿地公园,通过“只征不转”政策和立法保护,海珠湿地在寸土寸金的闹市中心岿然不动。据统计,海珠湿地占地16000亩,相当于两个珠江新城,如果建成类似区域,能贡献不少GDP,而打造海珠湿地,截至目前政府已投入60多亿。“只看经济效益没有人会选择不搞房地产,搞湿地公园。但当政者看到了守望生态是造福千秋的善举。”海珠湿地科研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范存祥说,“从长远看,海珠湿地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替代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开始显现。”

据统计,2016年以来,已有26家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及上市公司的项目在海珠湿地周边聚集,形成了广州新落户企业的“湿地效应”现象。“绿水青山引来金山银山,海珠湿地的生态效应已转化为创新经济的聚集效应。”范存祥说。

·李焕坤·

(《海珠湿地 引爆“绿核”执全国牛耳》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

湿地 海珠 范存祥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30 鸿远电子 603267 --
  • 04-30 宝丰能源 600989 --
  • 04-25 新城市 300778 27.33
  • 04-24 日丰股份 002953 10.52
  • 04-23 有友食品 603697 7.8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