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顾雏军案看合法保护民企任重道远

从顾雏军案看合法保护民企任重道远
2019年04月11日 20:46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从顾雏军案看合法保护民企任重道远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 李伟      

  出狱后的顾雏军长期喊冤,经过最高人民法院再审,顾雏军本人的罪名仅剩一个挪用资金罪,而其余6人改判无罪。虽然顾雏军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再声称自己会被改判无罪,但这个结果与顾雏军本人的希望显然不完全相符合。然而,毕竟最高院已经做出了实质性改判,也算对得起他出狱后不懈地喊冤了。这也是十九大后党中央依法治国国策的一个体现吧。

  但是,回过头去看,从当年的“郎顾之争”开始,到证监会调查和公安机关立案,再到顾雏军被逮捕,最后被判刑,着实让人唏嘘不已。我们不仅应该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再审和改判而点赞,更应该去检视和反思当初为什么会发生这类处理不公的事件?又听闻当年被判刑的其他民营企业家的案子也在陆续再审中,有的人可能会被释放出来,就更应该从思维观念和司法体制上进行反思了。

  改革开放已经整整40多年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也已经27年了,可是,这么多年以来,在国人的思维上,“企业血统论”从来就没有消除过:那就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体企业的严格区分。从金融信贷、司法实践、产权保护、财税政策等等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有严格的界限。

  从金融信贷来说,除了极其少数做得非常大的民营企业之外,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是很难从金融体系贷款的,当然,有更大量的民营企业是根本没有任何可能从金融体系贷到款的。相反,国企,特别是大型国企哪怕钱多得用不完,或者哪怕存在重大的违约风险,都是可以从银行贷到款。没有办法,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只能从金融体系之外获得高息贷款,以致出现大量的问题。

  从司法实践来说,对民企的合法保护更是很难。如果出现国企的高级管理人员侵犯国企的利益,或者有其他针对国企的犯罪行为,通常很快会获得国家相关司法机关的响应,积极办案积极处理。但是,如果相同的行为发生在民企身上,是比较难于得到司法救济的。

  笔者身边就有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一家依法设立的拥有高新专利技术的民企,募集股本一亿以上。企业设立后,负责实际经营的总经理,在三年的时间里,采用各种非法手段,套取企业资产5000万元以上,被股东们发现后,总经理立即去了德国,从此不回。股东们去报案,公安机关要求股东提供证据,股东好不容易取得一些必须的证据,可是迟迟立不了案,后来好不容易立了案,可是一直无人办理,也没有进行网上追逃。实际上立了一个空案而已。

  假设这个企业是国企的高管非法窃取企业5000万元以上的话,那么应该早就跨境追逃了。而事实上,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它们都是中国的企业公民啊,都是祖国的“儿女”啊,按理它们都应该获得平等地保护啊。可是,在司法实践中,差别还是很大。如果是一些合同纠纷,一般的民企都不是太愿意走诉讼这条途径。他们就是觉得,诉讼时间长不说,即使是赢了,可能得不偿失的情况都是有可能的。

  前些年民企一度在社会上非常不安,经过国家近两年的纠偏,情况已经有很大改善了。可是,现在又一个倾向出来了,就是各地开始努力地显示出民企的重要性来。于是各种对于民企的政策大量出来,仿佛民企一下子就被重视了。

  其实,我们完全不必如此。我认为,我们只要在思维意识上,在思维观念上,在骨子里,把所有企业都当成是平等的企业公民,它们都是祖国大家庭里平等的一份子,没有企业血统的区分,在金融信贷、立法司法、财政税收、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各方面都一视同仁地对待,就非常好了。相反,我们现在好像又在“特殊优待”民企,那么说明我们还是没有把它们当祖国大家庭的普通一员来对待。

  有时候,我又从另一个角度在想,当年“郎顾之争”的结果,是郎从此大红而成就一门商业讲学生意,顾因此锒铛入狱而格林柯尔公司也烟消云散。我在想,我们这个社会是需要成就一个商业讲学生意的教授呢,还是需要一个真正的制造业的企业家呢?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鲍一凡

顾雏军 民企 民营企业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19 泉峰汽车 603982 --
  • 04-17 中创物流 603967 15.32
  • 04-17 运达股份 300772 --
  • 04-16 拉卡拉 300773 --
  • 04-11 智莱科技 300771 30.2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