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矫正乱象该怎么“矫正”?

近视矫正乱象该怎么“矫正”?
2019年03月22日 14:07 羊城晚报
近视矫正乱象该怎么“矫正”?

羊城晚报 张海英

□张海英

记者在吉林、河南、安徽、四川等地调研发现,一些近视矫正治疗机构大多有钱即可加盟,培训几天就能上岗,打着“治近视”的幌子,实则紧盯家长腰包。家长不仅花费了大量金钱,有的治疗甚至还耽误了预防时机,影响到孩子的眼睛健康,近视矫正市场秩序亟须规范。(3月21日《经济参考报》)

去年,国家卫健委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近视患病人数超过4.5亿人,居世界首位,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高达40%~72%。小学生的近视发病率约30%,初中生约60%,高中生约80%,大学生约90%。这一现状让一些近视矫正治疗机构看到了巨大商机,通过虚假宣传、胡乱治疗大发不义之财。

这类近视矫正治疗机构无论是用仪器还是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治疗近视,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种医疗行为。按说这种机构应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治疗人员应取得执业医师证,才能确保专业治疗。但实际情况是这类机构大多未取得专业资质,从业者培训7天就上岗也不可能有医师证。

在这种不靠谱的机构矫正近视,家长大概是在白花钱,孩子眼睛可能越治越糟。对此,有关方面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拿出有效的“药方”,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之前,主要是通过防控手段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对近视矫正机构进行必要“矫正”。

首先,应引导家长和孩子到正规医院眼科或者到有专业资质的机构给孩子治疗近视。坦率地说,一些家长带孩子到无资质的机构治疗近视是“病急乱投医”,是缺乏基本常识的体现。这需要卫生主管部门通过各种媒体、学校、社区科学引导家长和孩子理性治疗近视。当家长变聪明了,这类机构就难忽悠了。

其次,明确治疗近视为行医行为。之前,使用医疗器械进行视力矫正是否属于行医行为?这个问题把某地卫生监督机构难住了,其说法是定性“比较模糊”。正因为监管层面对治疗近视行为定性模糊,才导致市场乱象环生。从保障孩子眼睛健康角度来说,应从国家层面明确近视矫正属于治疗行为,需要资质。

其三,对这类机构全面摸排,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罚。这类机构一般都是通过虚假宣传忽悠家长和学生,那么,市场监管部门应该依据《广告法》等规定对于偷换概念、夸大宣传的机构严厉依法处置。同时,卫生监管部门也应该对这类机构进行摸排,如果存在非法行医的问题更要严格依法处置,并建立黑名单。

另外,学生家长一旦掌握这类机构的违法证据、侵权证据,一方面可以向有关部门及时举报,另一方面可通过法院起诉来维权。

(《近视矫正乱象该怎么“矫正”?》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

家长 机构 医师证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27 中创物流 603967 --
  • 03-21 三美股份 603379 32.43
  • 03-18 亚世光电 002952 31.14
  • 03-14 永冠新材 603681 10
  • 03-14 震安科技 300767 19.1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