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2018年宏观经济大事件

【年终盘点】2018年宏观经济大事件
2018年12月27日 16:52 棉花展望

    1、中美贸易争端改善
    12月1日,在阿根廷G20峰会期间,中美两国元首举行历史性会晤,按照新华社通稿文:双方决定,停止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包括不再提高现有针对对方的关税税率,及不对其他商品出台新的加征关税措施。两国元首指示双方经贸团队加紧磋商,达成协议,取消今年以来加征的关税,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尽快回到正常轨道,实现双赢。中美贸易摩擦始于2018年4月3日,美国依据301调查结果发布了对中国产品征收额外25%关税的清单建议,涉及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价值约500亿美元商品,同时要求中方采取措施,今年减少1000亿美元逆差。4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同等规模和力度的反制征税清单。之后双方就经贸问题展开多轮磋商,但多以美方变卦等方式推动事态不断恶化,于7月6日和8月8日先后对我国共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于9月24日对约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中方给予还击。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直接原因是贸易失衡,迫使中国进一步对美开放市场,“让美国再强大”,深层次目的在于试图重演80年代美日贸易战以遏制中国崛起。
    
    2、人民币汇率逼近“7”心理关口
    今年4月以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人民币对美元累计贬值11%,8月和10月两度逼近7的整数关口,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力求“保7”。其中8月份央行先后采取了提高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到20%、启动“逆周期因子”两项措施,缓解了贬值压力。年末随着美元指数回落,中美贸易战暂缓等因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6.9左右波动。下半年,市场对“破7”还是“保7”的争论一直持续。有人认为,“‘7’不‘7’的意义不大”,从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角度来说确实如此。但人们之所以关注关口“7”,从历史经验来看,是因为“7”是央行屡屡成功击退投机势力的里程碑和重要见证;从现实意义来看,是因为人民币汇率已成为市场衡量中国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而7恰恰就是那个心理点位。预计2019年人民币仍存在破“7”压力。
    
    3、纾困民营和小微企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1月1日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当前要抓好6个方面政策举措落实。一是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二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四是完善政策执行方式。五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六是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会议给民企吃了一粒“定心丸”。此后,“三支箭”政策组合以及大型银行对民企贷款的“一二五”目标相继出台。但由于前期金融去杠杆过猛叠加经济下行期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上述政策效果仍待观察。市场人士预计,2019年央行将再实施2次至3次定向降准,重点支持民营企业融资。
    
    4、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主要体现在减税降费和保持支出强度,除年初确定的全年减税降费1.1万亿元政策措施外,又出台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支持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措施,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1.3万亿元。10月、11月税收收入分别同比下降5.1%和8.3%,也从侧面反映了减税降费的力度。据不完全梳理,截至10月初,政府已经研究出台至少30项减税降费相关政策措施。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
    
    5、期货市场年中大涨
    5月份,期货市场中农产品品种行情火爆。棉花苹果、菜油、玉米豆粕鸡蛋等都是资金流入品种,涨幅居前,引起市场极大关注,吸引了不少A股市场的资金,一些私募收缩了A股市场上的仓位,将资金转移到了农产品领域。以棉花为例,有分析认为造成上涨的因素,从国内看,包括经过连续三年抛储,我国棉花的库存消费比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国内棉花供需中长期将处于紧平衡状态;随着纺织企业利润向好,纺织企业竞争力恢复,棉花需求旺盛;部分主产区遭受自然灾害,存在减产预期。苹果、棉花、鸡蛋等价格波动存在投机炒作因素,针对期货交易过热情况,为维护市场交易秩序,郑州商品交易所及时调整交易保证金及手续费标准。4月份以来,郑商所2次提高苹果期货相关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先后3次提高苹果、棉花期货相关合约交易手续费标准。
    
    6、发改委稳定有效投资
    9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有关工作情况。下一步,将在确保已开工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力争年内再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强化明后年项目储备,保持交通基础建设平稳有序,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需要。做好稳投资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提升长期综合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7、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本次进博会具有以下特点和亮点:一是国别分布广,二是展览规模大,三是展商数量多,四是企业质量优,五是产品技术新,六是展示水平高,七是采购商数量多,八是论坛影响大。6天内,来自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前来“买买买”。对于进博会,习近平这样概括,“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8、中美货币政策分化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2月19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2.25%至2.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2018年以来第四次加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此外,美联储官员预计2019年将加息2次,少于9月份预测的3次。对于中国而言,这似乎意味着外部压力降低,也为降准、降息打开了政策窗口。12月19日晚,央行宣布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根据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增长情况,向其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并在利率上给予优惠,目的明确,旨在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被市场称作“定向降息”。2018年央行四次降准,12月份创设新型货币政策工具TMFL,银行间流动性整体宽松,负债端成本下降。市场预计,宽信用政策不及预期下,为了维稳经济,除了减税降费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外,降准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仍然可期。
    
    9、油价高点回落 大宗商品普跌
    当地时间12月24日,国际油价大跌逾6%,其中美国WTI原油2月期货收跌6.71%,报42.53美元/桶。布伦特原油2月期货收跌6.22%,报50.47美元/桶。全球经济放缓忧虑以及股市暴跌引发避险情绪依然是油价进一步走低的主要影响因素。美国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第四季度跌幅已经接近40%,触及18个月来新低。今年10月初国际油价创下四年新高,布伦特原油价格达86.74美元,美国WTI原油至74.69美元。伴随着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持续大跌,大宗商品市场也集体走弱,作为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的重要参照,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和路透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CRB今年10月以来持续创出新低。市场分析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是周期拐头向下的体现,也是对前期利好刺激因素过度反应的修正。这一下跌过程会随着经济形式呈现缓慢下跌,从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来看,未来两年大宗商品市场都不会出现如同前两年一样爆发上涨的行情。
    
    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明年经济
    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研判,并定调明年经济政策。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迈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伟大历史节点,会议明确明年七大重点工作任务,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棉花展望”】
宏观经济 关税 棉花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9 青岛港 601298 --
  • 01-08 华林证券 002945 3.62
  • 01-04 青岛银行 002948 4.52
  • 01-04 苏州龙杰 603332 --
  • 01-03 蔚蓝生物 603739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