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倾听;您爆料,我报道!在这里,我们将回应你的诉求,正视你的无奈。新浪财经爆料线索征集启动,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倾诉与吐槽”!爆料联系邮箱:finance_biz@sina.com
新浪财经讯 临近年底,美国一家电子烟初创公司Juul Labs火了。根据报道,管理层决定向1500名员工发放20亿美元的年终奖,人均130万美元,相当于一个硅谷底层码农10年底薪。
得益于电子烟行业的迅猛发展,这家分拆成立于2017年的初创公司,刚成立一年时间,就拿到了风投Tiger Global6.5亿美元的投资,估值达到150亿美元,相当于帝国烟草这种百年烟草企业估值的一半。
近期美国烟草巨头奥驰亚(Altria)打算入股Juul,给出的估值是380亿美元,不到半年时间,估值又翻倍。
其实,靠着电子烟赚钱的不止美国企业,还有中国的电子烟厂商。全球电子烟需求中心在欧美,但制造中心在中国,包括Juul在内的公司都要从中国进口电子烟产品 。
挂牌新三板的麦克韦尔是全球最大的电子雾化设备生产公司之一,在过去两年资本市场估值不断下行的背景下,股价逆势翻了10倍,成为国内资本市场上少有的两年10倍股。潜伏其中的股东们都赚得盆满钵满。
鼎锋明道旗下产品两年获得了超10倍收益,上市公司亿纬锂能2014年4.39亿元入股麦克韦尔,如今光持股市值就达到32亿元,三季度一次性分红就达到1.9亿元。
电子烟龙头 两年股价涨10倍
麦克韦尔是电子雾化设备生产商,主要营收来源是为下游电子烟品牌商设计和生产电子烟设备,这种模式称作ODM。ODM和OEM(代工)的主要区别是,厂家掌握设计能力和专利技术。
电子烟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尤其是美国。2015年挂牌新三板时麦克韦尔披露过,70%的订单来自美国的烟草商,与美国前10烟草品牌中的6个建立了合作关系,市场占有率超过25%。截至2017 年,境外销售收入占到公司的87.78%,境内销售收入占12.19%。
2017年前五大客户占了麦克韦尔营业收入的51.37%。第一大客户就是这次拟以128亿美元收购Juul35%股权的奥驰亚(Altria)。奥驰亚(Altria)是著名烟草品牌万宝路的制造商,旗下有一家制造电子烟的子公司——Nu Mark,生产的电子烟品牌是MarkTen。
麦克韦尔2017年向Nu Mark 销售金额2.63亿元,占到当年销售总收入的16.77%。
第二大客户Japen Ploom Tech与Juul也有渊源。2007年,Juul的创始人Adam Bowen和James Monsees创办了电子烟公司Ploom,8年后将该品牌出售给了日本烟草公司。随后将公司名字改为Pax Labs,推出了一款形似U盘的电子烟——Juul。
从收入结构来看,目前ODM业务大概占到64%,公司品牌Vaporesso已经占到整体营收的35%。
2015年挂牌新三板时,麦克韦尔的收入结构还不是这样的。当时并没有自有品牌,OEM收入占8.61%,ODM收入占91.39%。
从2015年到2017年出现了两大变化:
1、代工收入占比在逐年下降,2013年占收入比重19.16%,2015年已经降到8.61%,2017年已经不再代工。
2、2015年挂牌时,公司还没有自有品牌,不面对终端消费者。2016年公司开始推自有品牌,到了2017年,自有品牌产品收入已经占到整体营业收入的35%。
收入结构升级在财报中的体现就是,毛利率的提升。2018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已经达到31.75%,相比去年同期,提升了5.54%。
电子烟是一个正在爆发的行业,富国银行预测,2018年美国电子烟市场规模将达到 5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从理论上来说,未来电子烟会持续蚕食传统卷烟的市场份额,诞生电子烟巨头。
根据富国银行分析师Bonnie Herzog编制的尼尔森数据,Juul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初的13.6%已经猛增至11月的逾75%。截至12月1日,JUUL整个类别的销售额已达29.5亿美元。
下游的需求增长带动了上游。今年前三季度,麦克韦尔实现营业收入9.65亿元,净利润2.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2.16%和223.3%。过去两年,营收和净利润一直保持着超过130%的复合增长率。新浪财经注意到,从2015年到2017年,三年时间麦克韦尔光分红就分掉了2.18亿元。
麦克韦尔2015年12月挂牌,2016年3月18日开始做市,这也就意味着,从这个时候起,麦克韦尔有了一个相对公允的市场价格。
2016年3月18日,麦克韦尔收盘13.4元。2018年6月7日,收盘140元。两年零三个月时间,实现了10倍的涨幅,在过去两年资本市场估值不断下行的大背景下,无异于一股清流。
同属电子烟标的的艾维普思在这期间业绩也在暴增,2013年还亏损46万元,到2016年净利润已经增至1.86亿元。可惜的是艾维普思没有做市,二级市场并无成交,而且2017年7月就摘牌退出了资本市场。
控股股东暴涨出让控制权 潜伏其中的机构两年收益超10倍
12月26日,麦克韦尔发布了三季度分红预案,宣布将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80.405元(含税),估算红总金额将达到5.09亿元。同一日,公司还披露了拟摘牌公告。
摘牌前大手笔分红,很明显是有上市的打算。公司在公告中也承认“拟筹划在其他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他交易所究竟指创业板、港交所,亦或是科创板呢?目前还不得而知。
不过11月19日中信建投参照战略新兴板的方案标准,筛选出了一份科创板公司名单,其中包括19家新三板公司,麦克韦尔就排在首位。
11月30日,麦克韦尔宣布停牌,给出的理由就是“存在预计应披露的重大信息在披露前已难以保密或已经泄露,或公共媒体出现与公司有关传闻,可能或已经对股票转让价格产生较大影响”。新浪财经注意到,从11月12日以来,麦克韦尔股价就开始上涨,截至停牌,涨幅达到16.3%。
截至今年三季末,麦克韦尔股东人数为126户,持股依然高度集中,前十大股东持有94.54%的股份。在麦克韦尔业绩和股价爆发中直接受益的,除了公司原始股东,还一家机构——鼎锋明道。
2016年3月,麦克韦尔以11.80元的价格发行300万股,募集资金3540万元。认购对象中包括四家做市商:中山证券、天风证券、招商证券和中银国际证券,还有鼎锋明道旗下的“明道致远2号投资基金”。
鼎锋明道以1392万元认购了118万股,此后一直持股不动。截至三季末仍持有89.1万股,从公开信息来看,今年二、三季度减持了28.9万股。以二、三季度均价113.37元的股价计算,鼎锋明道套现3276.39万元。剩余的89.1万股按照停牌前股价计算,市值高达1.2亿。两年多时间,收益超过10倍。
而原先的大股东亿纬锂能就没这么“幸运”了。挂牌时亿纬锂能是持股50.1%的控股股东,2017年3月开始,不断减持公司股份,并出让了公司控制权。
新浪财经注意到,亿纬锂能挂牌时持股3006万股,2017年3月,与麦克韦尔其余七名发起人股东签署协议,拟转让麦克韦尔控制权,成为财务投资者。
从2017年3月到6月,亿纬锂能减持了568.2万股,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创始人陈志平成为控股股东。
就在亿纬锂能减持结束后,麦克韦尔股价迎来了一轮暴涨,从2018年3月到6月,短短三个月时间内,股价涨幅超过200%。
亿纬锂能为什么要放弃这么一家业绩正处在高速爆发期的子公司呢?是因为“IPO”。
作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麦克韦尔如果想独立上市非常困难。为了支持麦克韦尔上市,亿纬锂能只能忍痛出让控制权。
宣布放弃控制权时,亿纬锂曾与麦克韦尔除其余七名发起人股东签署过《关于支持麦克韦尔独立IPO的备忘录》,公开表示“支持麦克韦尔独立寻求更广阔的资本运作空间”。
今年3季度亿纬锂能又减持了60.9万股,目前持有2376.9万股,占比37.55%,持股市值高达32亿,仅这次分红就能分到1.9亿元。而2014年亿纬锂能取得麦克韦尔50.1%股权时,仅花了4.39亿元。(文/王勇)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