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996,到底在反对什么?
“工作996,生病ICU”——一群程序员在全球最大代码共享社区GitHub发起“996.ICU”项目,并在域名后添加了这样一句注解。登陆这个域名可以看到一份996公司名单,发起人倡议公司人更新这份名单并提供证据,为反996付出行动。从3月27日项目发起至今,名单上已有123家公司。
4月12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公开谈论996,称“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此番言论把针对996现象的讨论推向高潮。在996.ICU的名单上,阿里巴巴排在第三位,马云的发言很快作为阿里实行996的证据被提交。
除了更新“黑名单”,996.ICU也建立了955公司白名单,以让更多人逃离996,加入955行列。同时还分别提供劳动仲裁与劳动诉讼攻略手册、向相关部门公开信息、鼓励介绍海外工作、查询常见职业病的功能社区,并编写了反996许可证,阻止违反劳动法的公司使用许可证下的软件或代码。
996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上午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这个工作强度在互联网行业并不少见。事实上,996作为一种互联网行业的“潜规则”,在过去不短的一段时间内被公司和员工默许着。程序员的高收入和工作的高强度犹如天平的两端,曾经达成了平衡。
现在,这个平衡被打破了,这说明天平至少有一端发生了变化——要么是收入增长不及预期,要么是加班现象更严重了。糟糕的是,两种情况同时发生了。
2018年,根据美世咨询、中智、科锐等多家机构的薪酬报告,互联网行业薪酬增速放缓到10%以内。从2018年年度到2019年初这段时间,不少互联网企业开始裁员,这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在职员工的工作压力。
“公司对人的要求更高了,以前做到60分就有奖金,现在要做到80分甚至100分。”戴宁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说。戴宁在深圳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工作,他所在的公司并没有强制员工996,规定上班时间在9点45分至18点45分之间,但实际上,他每周的工作时长将近80个小时。
作为员工,戴宁并不反对996,“既然来到深圳打拼,就不会选择安逸。”加班很多时候是他的个人选择。作为这家创业公司的管理层,戴宁明白如果不996,公司将很难赶上市场步伐,自己也很难得到足够在深圳立足的收入。
在996的反对声中,其实也不乏像戴宁这样在工作岗位拼命的人,如今他们反对的,不是加班本身,不是努力上进,而是被剥夺了对工作和生活的选择权,是一旦不支持996就要站在上进的对立面,是公司把自愿当成理所当然的剥削......
关于996的讨论依然在持续,剥开层层讨伐声,我们听到了一些理性的声音。在反对996的背后,公司人到底在反对什么?
反对996,公司人到底在反对什么?
公司对《劳动法》的漠视
一个明确的事实是,如果一家公司强制996,本质上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劳动法》第36条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正因为法律不允许,996工作制从未被写进任何一家公司的劳动合同,如今却在不少公司内被强制执行,这是让很多公司人所无法接受的。
一旦996变成一种行业共识,公司人将面临的,不再是进不进这家996的公司,而是要失去整个行业,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超越了法律,并对公司人施以无形的压力,使得从业者不得不遵循新的规则,很难再有选择的权利。
当自愿被当成理所当然
早在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前几年,从业者的工作强度并不比现在少,但当时或出于对创业的热情,或处于对“改变未来”的理想情怀,公司人并没有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反对声。这种被自主动机所激发的工作热情不需要制度,甚至不需要高薪,它本质上是员工的个人选择。
而如今在996的反对声中,你或许能听到,大部分公司人反对的不是加班本身,而是企业把个人努力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一部分。当996被鼓吹成奋斗者的标志,不愿意996者被冠以懒惰求安逸的标签时,一切就变了味。
强行实行996工作制的公司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员工的个人动机被压缩,雇佣双方就只剩下一纸契约。企业看似延长了工时,但被动超时工作的公司人要如何激励,是否有利于企业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这是996公司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合理的薪酬机制
钱,的确是公司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很多人在讨伐996的问题时提到了薪酬制度的不合理。也有人说得很直白:反对996,还是因为钱没给到位。
实际上,程序员已经是毋庸置疑的高薪人员。能有这样的高薪,和过去几年优秀程序员的稀缺有关,行业快速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企业用人的需求,而有能力的程序员供不应求。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个领域,程序员不再稀缺,公司开始重新评估这个岗位的薪酬标准,加之如今不少公司都在降低人力成本,高薪泡沫已是过去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默认996,意味着从业者将失去一笔不少的加班费。根据《劳动法》第44条规定,工作日加班工资至少应为正常工资的150%,双休日加班工资至少应为正常工资的200%,法定节假日则3倍于日常工资。但实际上,许多公司并没有为超出8小时以外的工作时间支付工资,而是以其他形式的福利替代。比如戴宁的公司没有加班费,但每天晚上7点半会有免费晚餐,如果在9点半以后下班,可以报销打车费。
这种模糊的操作让不少公司人觉得劳无所获,也是很多程序员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值得这么拼命的原因,一旦薪酬涨幅趋于平缓,工时又被普遍延长,对应的平均时薪下降,最终损失的依然是公司人的利益。
强制996造成的无效加班
在996的反对声中,很多人反对的并不是加班这件事,而是在公司强制执行996之后产生的无效加班,是对工作精力和热情的极大消耗。
戴宁发现有些员工到了下班时间即使完成工作也不走,“只要有一个员工加班,其他人就不走,就像玩游戏挂机一样。”戴宁将这种情况称为攀比式加班。心理学中的踮脚效应可以加以解释——一个人踮起脚尖,后面的人也得踮起脚才能看到前面。踮脚效应的结果往往是大家一起受累。
这种现象在大公司也无法避免。“有些加班是真的忙,有些加班是不必要的。”腾讯游戏前员工郑迁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大公司各个部门之间繁杂的沟通流程、没完没了的会议往往会占据大量时间。从行业角度看,996或许可以在短期内帮助公司以更低的人力成本应对市场环境,但长期来看,如果只是一味延长工时,而不从提高行业效率着手,公司同样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996可能是另一种年龄歧视
互联网行业的“年龄歧视”是很多从业者的又一个焦虑点,这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互联网的收入模式决定了它必须要“快”,只有快,才能实现快速迭代,提升用户体验,形成用户数量的爆发式增长。这些都决定了公司希望程序员能更高密度高强度地工作,这个时候年龄就是一个坎。
上了年纪的程序员,一方面很难再有拼尽全力的体力和精力,同时他们还要顾及家庭。如果996一旦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默认规则,对于中年程序员而言无疑是一种打击,未来留给他们的路是什么?跟年轻人拼体力和学习速度?很难有胜算。去做管理?现实是并没有那么多的管理岗。
但这并不只是中年程序员才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是每个年轻人的未来。很多人反对996,其实反对的正是这种工作制度下可能形成的职业周期的缩短——一旦无法996,就将面临淘汰。
讨论996,本身是一种进步。就像8小时工作制经过流血抗争才被写进法律,社会的任何进步都是有代价的。
996能被拿出来讨论,至少说明有一部分人意识到在契约关系中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性。支持或反对996是个人选择,而我们认为,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应该拥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如果这次关于996的讨论真的能推动一些劳动制度的改革和迭代,能够影响哪怕一家公司因此开始重视员工的权利,那它就是有意义的,而这不仅仅是程序员们的胜利。
(应采访对象要求,戴宁、郑迁为化名)
郑晶敏
责任编辑:陈永乐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