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2019经济形势与政策要点

一文读懂2019经济形势与政策要点
2019年04月03日 18:08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年度大课 | 一文 get 2019经济形势与政策要点

  (来源:北大光华高层管理教育)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参与并受益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持续为之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然而,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和外部的不确定性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双重压力和挑战。

  如何理解2019年经济形势,准确把握未来方向?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近日举办的【展望2019经济形势与政策】年度大课上,学者们展开了深度剖析。

  全球环境、宏观经济、中国发展、金融政策、未来挑战、数字经济、金融科技、技术创新…….八位明星教授,权威解读当前国内外热点,为中国企业指点迷津;数百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来到光华学习,重新思考和定位未来的发展与方向。

1

  1、陈玉宇:2019年经济与展望

  针对2019年的整体经济形势,作为本次课程的开讲嘉宾,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陈玉宇教授认为,对于企业家而言,要谨慎与大胆并用。

  他分析说,去年下半年的不景气,大半是因为去杠杆政策节奏失当,随着政策调整,经济逆转为景气应该是迅速之事。陈玉宇教授表示,数年来中国经济的再平衡成就显著,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从需求角度看,中国的消费增长对经济起绝对推动作用,而非投资。这是消费和投资的再平衡。二是从供给角度看,服务业成为经济的最主要增长部分,已成为长期不可逆转之势。这是产业结构的再平衡。三是依靠外需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模式,早已转变为国内需求是推动增长的主力。这是对外部门的再平衡。另外环保也有长足进展,这是可持续性的再平衡。中国这些成就“牛气得很”。

  但是在成就卓著的同时,陈玉宇教授也提醒一些老大难问题依旧存在:制造业转型不畅,低效率的死得不够快,高效率的活得不够好,新进入的企业不够多。另外,国企、地方政府和房地产,消耗的信贷资源太多。此情形糟糕之处不仅在于未来产生呆账,而在于其机会成本,这些不负责任的资金需求,抬高了资金价格,断了民企恢复活力和转型的机会。

  陈玉宇教授最后说,劳动力市场之自由和灵活性颇为滞后,有可能拖累整体经济。政策制定者应统筹酝酿劳动力市场改革的一揽子方案,将陈旧制度连锅端掉。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是中国繁荣的不二之途。

  2、颜色:多种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增长

  在题为“政策驱动的中期繁荣”的课程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颜色教授表示:中国经济主要看三个周期: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和政策周期,前两者背后真正的驱动者是政策周期。中国经济迈向效率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以来的经济减速,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政策的有意而为,包括金融去杠杆、降低基建投资增速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在此背景下,稳增长是2019年中国经济首要任务。政策周期将步入“宽松”,许多政策已透露了信号,包括大规模的减税计划、货币政策去掉“中性”二字等。在政策驱动下,预计中国经济将进入持续一到两年的中期繁荣。

  颜色教授认为,政府并不会简单通过加杠杆(即货币放水、大水漫灌)的方式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而是会诉诸于多种政策工具的组合。他表示,中国经济虽然还将低速运行一段时间,各方面的下行压力也将持续,但是经济指标将在二季度达到底部,大约在二季度末期开始逐步反弹上行。实体经济的探底回升将有力支持金融市场的企稳回升;但由于政策因素和货币政策并无过度宽松,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将继续承受压力。

3

  3、郭强:认识新时代,理解新时代,适应新时代

  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系教研部郭强教授解释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思维和逻辑。

  郭教授认为,新时代取决于生产力是否发生到达质变的临界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到达历史性的转折点。十八大前后,中国基本实现传统工业化、城镇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国开始进入新时代。十八大到十九大期间,整个中国都在拐大弯,在发展方式、环境治理、贫富差距、政治腐败这四个关键问题上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十九大后中国正式进入了新时代,却也面临两个风险:一、能否把握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目前缺乏能够支持创新、保护创新、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经济社会差距。

  郭教授介绍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大方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把各领域打通,进行整体改革,整体改革就需要顶层设计,但是人们对顶层设计有很多误解、误用。把顶层设计理解为中央设计、全部设计、四面出击、一刀切等都是不对的。其实,新时代中国的基本路线没有变,没有所谓左转右拐的问题,变的是生产力、变的是时代、变的是立足新时代的治理方式。理解新时代的变与不变,理解新时代的基础、底线、方向、风险,就是理解新时代的大机遇。

  4、谢光启:回顾2018货币政策重点,解读2019稳健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谢光启副司长介绍了货币周期调整的背景和逻辑、货币政策着力的重点和亮点、以及下一阶段怎样理解稳健货币政策。

  去年以来货币政策面临两个不确定因素:一、中美贸易摩擦加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等政治不确定性有所上升;二、一些政策影响客观上造成社会信用扩张,增长出现相对收缩的状态。因此,去年货币政策在操作上有一定力度的进行了逆周期的微调。除此之外,去年以来货币政策比较多的着力点放在补短板、调结构的结构性问题上,也更加关注如何能够提高政策精准性。

  另外,近些年来也一直在推动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进行转型。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2019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稳健货币政策总的含义是一种比较稳的状态,不是大规模的宽松或者紧缩,还是要根据形势变化进行调节的。2018年说的是M2和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增长,2019年说的是和国内生产总值民营增速相匹配,实际上内涵是一样的、相匹配是合理增长进一步的阐释。接下来2019年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如何防范化解风险、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继续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作用、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着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财税政策上继续对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给予必要支持,最后还是要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5

  5、刘俏:透过中国经济长期挑战,看高质量发展与重塑微观基础

  中国实现经济现代化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对中国经济微观基础意味着什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预测,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经济现代化之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将达到3.5万国际元,这是高收入国家大约在2000年左右达到的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经济需克服九大长期挑战:完成工业化进程之后,中国如何保持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如何实现经济现代化所对应的现代产业结构;如何实现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如何应对城乡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如何应对高端人才缺口,提升研发效率;如何提升投资效率,重塑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如何提升消费率,改善消费结构;如何提升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位置。
应对这些长期挑战的关键方法是更彻底的改革开放,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未来,需要进行更彻底的体制改革和更有效率的研发投入,尤其是基础科学的投入,大力发展若干大工业,保持一定比例的制造业;与此同时,进行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资金市场、土地市场、技术要素等改革,让市场在要素分配中扮演决定性的作用;将国家战略和自由市场更有效的结合,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新梳理我们的人口政策、城镇化战略、大力保护企业家精神,大幅降低企业税负等。

6

  6、张影: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提供经济发展新动能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教授指出,中国社会的数字化与工业化发展轨迹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这二者同步进行。国内消费互联网的规模与发达程度已经在全球领先,但工业化程度和效率仍低于发达国家。经过四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成本红利已经在降低,GDP增速与资本回报率一直在下降,想要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必须要找到新的增长动能。

  张影教授认为,数字化是传统企业必将经历的过程,通过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能。中国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数字化能够重塑整个产业形态,从宏观和微观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数字产业技术如果没有广泛的应用,瓶颈很快就会到来,必须结合传统产业去发展。由此看出,传统产业需要数字化,数字化也需要传统产业,二者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数字化的作用就在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创新能力。

  因此,国家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需要由传统产业和数字化协同去寻找新的空间,我们未来十年最重要的课题,就是让消费互联网的发展与产业升级联动起来,建立起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的工业网络和社会信息网络,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让所有资源的流通变得顺畅。

  7、刘晓蕾:金融科技优化资金配置,推动供给侧改革

  无论从金融资产占GDP的比重,还是金融产业的附加值占GDP 的比重来衡量,中国的金融总量都不低,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但中国金融面临着比较严重的结构问题,资金配置效率不高。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晓蕾教授认为,金融机构的供给侧改革是未来几年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而金融科技将会成为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力量:其一,供给侧改革将会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将无法从金融中介工作中获取更多的服务费,只有利用金融科技进行差异化经营才能保证存活下去;其二,在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冲击下,银行的垄断地位不会改变,但必须要通过数字化进行转型。

  为什么金融科技会变得如此重要,一方面是因为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的发展使得信息收集成本大大降低,海量数据成为了新的生产要素,很多资产将数字化。要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就需要一个高效、可定价的市场,商品数字化有助于产品正确定价,继而能够高效地引导投资,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刘晓蕾教授认为金融科技必将改变金融业,从银行、企业到整个金融生态,但是相关的技术还需要发展,未来的趋势和路径还要继续探索。

  8、张志学:中国企业如何做到技术创新?

  创新,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那么,创新的基本逻辑是什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志学教授基于对中国企业的实际研究,给出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路。

  从宏观层面来说,中国企业的创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中国已形成全面的科技基础,中国政府对于创新有着非常大的投入和支持。另一方面,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巨大的市场为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些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有挑战。

  从微观层面来说,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都需要三个因素:一是在本领域当中要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知识。正如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创新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积累。二是要发自内心喜欢你所做的事。创新需要内在动机,追求外在的名利和财富很难做出真正的创新。创新者要在所从事的领域设定高标准,不断挑战自我,这也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三是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能够与别人想得不一样、举一反三等。

  张志学教授认为,中国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一想到创新就是想到模式创新,而不是技术创新,这是一个误区。华为、京东方等之所以取得现在的成绩,正是因为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和技术创新的重视。企业的创新,需要从战略到组织层面体现创新导向,让各层级的人聚焦技术和业务改进,通过创新平台给予辅导和支持。最后,张志学教授对在场的企业家们强调说,创新需要领导者和企业的高度专注,需要一些“傻子精神”。

  正如张志学教授在授课时提及的,教育的本质并非直接给人答案,而是引发人们的思考两天的深度学习,颠覆了很多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思想和认知。而更多精彩的教授观点及商界思想,正在光华等你,让我们一起知行合一、终身学习。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霍琦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17 中创物流 603967 15.32
  • 04-11 智莱科技 300771 --
  • 04-10 新媒股份 300770 --
  • 04-03 天味食品 603317 13.46
  • 04-03 德方纳米 300769 41.7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