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起航”:五十年沉浮,八千里云月
21世纪经济报道 彭苏平 上海报道
一切才刚刚开始。C919刚刚完成首飞,未来适航、商业化进程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严格的国际适航审定标准面前,C919仍面临很大挑战,但这正是它走向国际市场、真正实现商业化所必需的。
编者按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为展现建国70年来的壮丽画卷,《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了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为总栏目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开展报网端微的全媒体报道。
在上一期,我们以中国中车(7.420, -0.13, -1.72%)为载体,讲述了中国高铁的崛起。这一期,我们将讲述中国数十年来的大飞机梦想。
为了实现自主研发大飞机的目标,C919和我们一起等待了近半个世纪。为了造出大飞机,中国一次次地尝试、探索,几番沉浮。从中国自主研发运十的下马,到合资研发麦道的终止,乃至与西德、波音、空客等联合设计的无果而终,忍受着累累的伤痕与不甘,背负着几代人的遗憾,变成了勇气和力量的源泉。“世界工厂”终于给自己一个交代,有了自主制造的大飞机——C919。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虽然商业化征程依然充满艰难险阻,但国产大飞机仍将一步步证明实力,完成使命。(张伟贤)
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商飞”)浦东总装基地的草坪上,停放着一架“运十”原型机。这架曾经涂装鲜亮的大飞机如今已锈迹斑驳,而它身旁石碑上镌刻的“永不放弃”,浸满了几代中国人制造大飞机的热血豪情。
从70年代运十项目启动,到如今C919成功首飞,国产大飞机项目走过了五十年的艰苦征程。其间,有定位不清、经费不足的遗憾搁置,也有技术难支、伙伴撤出的无奈停摆。现在,中国商飞重新挑起了国产大飞机的重担,在前几代“航空工匠”的指引下,走上了一条不同以往的全新路径。
在前三十年的经验积累中,中国终于探索出了发展民族航空工业的应由之路。作为全世界最大的飞机市场,中国过去的逻辑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但现在的共识是,一定要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形成独立自主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商飞采取了国际主流的“主制造商+全球供应商”模式,重建了研发平台,形成了自主设计能力,并借力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准,制定了民机制造的工艺规范,为国产大飞机走向市场、走出国门奠定了基础。
如今,国产支线飞机ARJ21已经率先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单通道飞机C919在密集地试飞取证,并提前获得了国内外800余架订单,而与俄罗斯共同启动的宽体机CR929项目也进入了实质研发阶段。在以中国商飞为中心的整个产业链的努力之下,国产大飞机终于“起飞”。
不过,一切才刚刚开始。C919刚刚完成首飞,未来适航、商业化进程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严格的国际适航审定标准面前,C919仍面临很大挑战,但这正是它走向国际市场、真正实现商业化所必需的。从这个角度而言,C919在现阶段还难言成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历史篇章已经掀开,国产大飞机也迈入了走向商业运营的新征程,所有人都期待着,国产大飞机将在市场的检验中证明实力,完成使命。
从运十到麦道
中国研制大飞机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数十年以前。从运十到麦道,中国尝试了不同的大飞机攻关之路,却也因种种原因搁置或终止。
早在1980年,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大飞机运十就已经首飞上天,使中国一举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研制出100吨级大型客机的国家。
运十于1970年8月开始研制,比欧洲的空客公司还早几个月。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国内航空工业基础薄弱,且生产运营环境恶劣,但在涉及全国数百家单位的研发团队的十年努力下,运十竟“初战告捷”。
首飞之后,运十曾先后飞抵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等国内九大城市,还七次飞越喜马拉雅山为西藏自治区运送急需物资。不过,从1985年起,这架耗资5.377亿元人民币的大飞机却再也没有飞起过。
当时,运十因研发投入较大、不具备大规模商业化运行的条件等原因被强行“下马”。一个常见的观点是,运十曾在最后关头申请了3000万元的经费支持,但由于长期没有订单,市场前景黯淡,这笔经费并未落实,运十项目就此搁置。
而受国内外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研制大飞机的思路也悄然发生了变化。1980年前后,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拉开,各行各业兴起了合资办企业的新模式,在飞机制造领域,中国很快接到了一根“橄榄枝”:美国的麦道公司有意愿与中国合资研发大飞机。
虽然说的是合资研发,但在与麦道的合作中,中方只承担组装工作。这显然与运十的自主研发路径完全不同,该模式也并非长久之计,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优点是,可以让大飞机项目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国产”并投入市场,至于技术,则可以在双方的合作中慢慢习得。实际上,当时的先进制造工业如汽车,采用的便是这种模式。
1985年3月,上航工业公司、中国航空器材公司与麦道三方签署协议,而在麦道的支持下,中国首个整机项目迅速诞生。资料显示,当时国内共生产了35架MD-82/83飞机,其中还有5架返销到美国。
但是好景不长,1996年麦道总部经营不善,惨遭波音收购,中美这一合作项目以一种十分被动、无奈的方式宣告终止。而按计划继续生产的MD-90飞机,最后只生产了两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与麦道合作,中国还曾在1987年开始与西德计划研制70座支线客机MPC-75,以及在1995年开始先后与波音、法国宇航公司、空客等计划开发喷气式客机AE-100。
不过,由于政治、资金及合作公司市场策略等原因,这些项目都无果而终,而中国的民用飞机产业也在这样的“折腾”中陷入停滞,数十年举步不前。
国产支线飞机探路
在经历了麦道等项目的失败之后,中国航空工业终于重新将目光放在了自主研发的方向上。
2002年,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的支线飞机ARJ21被国务院批准立项,国产民用飞机产业也重新起步。
ARJ21是中国第一次完全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支线飞机,该项目由当年的中航工业旗下商用飞机公司牵头实施(该公司后并入中国商飞,ARJ21也成为国家项目),而主攻研发设计的则是当年运十项目的一帮“老兵”,例如总设计师吴兴世、副总设计师周济生等。
“ARJ21项目的初心之一,就是填补自运十研制被搁置后我国自主研制喷气式运输类飞机长期的实践空白。”吴兴世表示。而从国家决策的角度,这却是一次民机制造项目思路再次转变的重要成果。
作为ARJ21项目的实施方,中航商飞曾明确表态,需要享受与其他飞机制造商同等的商业地位,自己设计,自己按要求找供应商。而且,中航商飞要找的供应商,并不像运十项目那样集中在国内,而是要放眼全球,这主要是出于国际适航、出口海外的考虑。
回头看来,ARJ21是中国民用航空制造真正的破冰产品,它不但重新找回了自主研发的道路,而且首次真正基于民航市场需求研制,并率先采用了国际主流的“主制造商+全球供应商”模式,它的研发、生产和取证过程,可以说重建了国内民航飞机制造体系,而这套体系一直沿用至今。
但运十项目搁置二十年之后,中国民机研制的技术纽带断了,ARJ21一切都要白手起家。
当时的经验,零星地来自于运十研制和麦道组装,从设计阶段开始,ARJ21就陷入了超出预期的争议,而在研制过程中,条件、经验不足,均导致其进展缓慢,“研发过程比想象的要难,预算被突破,工期也一拖再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从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下称“上飞公司”)科技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ARJ21项目严重延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研制生产过程中,很多软硬件系统没有进行初期检查,导致在试飞时“工程方面的制造意图没有实现”,出现偏差时,也难以查询到问题所在。
“国外飞机制造商的惯例是免检的,因为他们有足够的信息数据,在制造过程中,如果某一项指标不达标,飞机上会出现自动的报警信息。但我们毕竟量太少了,没有数据支撑,所以ARJ21没有完善的成品检测机制。”另一位上飞公司人士也坦言。
从立项到首飞,ARJ21花了6年时间,从首飞再到取得首个适航证明,ARJ21又花了3年多时间。无论是研发设计、制造组装还是适航审定,ARJ21在摸索中前进,也为C919在前方探路。
尤其是适航审定,这块批准民机进入商业运营的程序,却是数十年来中国民机研制的空白领域:运十起飞之时,民航还没有建立起适航审定体系,而后在与麦道的合作中,中国民航才第一次见识到美国适航标准的严苛。
而基于商用需求研发的ARJ21,在实践中推动中国民航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适航审定体系,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后来的大飞机项目搭建好了基础设施。
再造大飞机
中国终究还是没有放弃大飞机项目。2003年,科技界重新展开了大飞机的讨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给国务院写信,提出重启国产大飞机的建议。
经过4年的反复论证,国务院最终确定重启国产大飞机项目,并且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项目齐上阵,前者放在陕西,后者则放在上海。2008年,中国商飞正式成立,它不但成为实施中国大型民用客机项目的主体,也并入了研发ARJ21项目的中航商飞,统筹干线飞机(大型民用飞机)和支线飞机的发展。
随着中国商飞的成立,中国向国产大飞机发起了第三次冲顶。和运十、麦道合作项目不同的是,中国商飞沿用ARJ21的经验,为C919建立了“主制造商+全球供应商”模式,以最大限度地聚集国内外资源,迅速打造出产于中国、面向市场的大型客机。
这种理念从中国商飞的股东构成也可以看出。商飞的股东除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国盛(集团)之外,还包括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中国铝业(7.510, 0.02, 0.27%)公司、宝钢集团、中国中化集团等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集团公司。
在这种模式下,C919与ARJ21一样,供应商遍布全国乃至全球,而包括发动机、飞控系统、航电系统等零部件都由海外供应商供货。据悉,为了这个项目,中国商飞与国外供应商成立了16家合资公司,它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并真正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尽管波音、空客都是采取类似的模式,但这仍让C919一直面临是否自主制造的质疑,特别是50%左右的国产化率,一度被认为过低。但实际上,飞机产业有其独特性,自主能力并不在于国产化率的高低。
“对于像飞机(特别是大型客机)这样高度复杂的产品,其产品开发的关键不是对某种单项技术的掌握,而是综合各种技术的能力,这种‘综合’集中体现在飞机设计的总体方案上。”北京大学教授路风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他曾作为学者参与过大飞机项目的论证。
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也对国产大飞机的自主知识产权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解释:第一,根据市场需求,设定设计方案;第二,零部件供应需符合设计方案;第三,系统集成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种设计开发和系统集成比许多人想象的要难,即便是前面有ARJ21铺路,但大飞机与支线飞机的研制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
大飞机的研制涉及面广、周期长、投资巨大,复杂程度很高,不仅仅是对航空工业水平的挑战,也是对管理水平的挑战。在C919研制过程中,中国商飞曾多次坦言,集成供应商的工作不易,新材料的应用也增加了研制难度。
从2007年正式立项,到2015年总装下线,C919尽管比预想的来得晚了一些,但终归与国人见面;2017年5月,C919成功完成首飞,开始了适航取证的“新征程”。
这背后,是中国商飞用十年时间串起的国内外一条完整的飞机制造产业链,包括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以及数十万产业人员,他们共同参与了大飞机的研发制造。
取证路遥
民机与军机最大的不同之一是,民机要投入商业运营,必须取得相关部门核发的适航证明,以证明自己是一款安全可靠的飞机。这正是C919下一阶段的首要任务。
适航取证难度很大,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飞机制造工艺尚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的适航审定体系本身不健全。但在ARJ21的“探路”下,无论是民航适航审定团队还是中国商飞,都积累了许多适航审定及工程经验。
从流程上看,适航要取得“三证”,包括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和单机适航证(AC)。目前,C919已有三架飞机首飞成功,尚处于研发试飞的早期阶段。
研发试飞可以理解为中国商飞的“自测”阶段。从ARJ21的适航取证经历来看,飞机要经过高强度、大密度的研发试飞,才有可能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检查核准书,从而开始“三证”的攻坚。
不难发现,C919要投入市场,还需要闯过多重关卡。ARJ21研发试飞阶段花了4年,而局方审定则花了5年。那么C919取证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外界的推测主要是2-3年,也有人认为需要5年。对这个问题,中国民航C919型号合格审查组组长张迎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说3年取证太乐观,说5年取证则太久”。
与ARJ21项目对比,C919的取证过程显然要复杂许多,从数字上便可以直观地看出。例如,ARJ21取得TC证时,完成了528个验证试飞科目,而据《中国民航报》报道,C919首飞成功后,还要进行729个科目的试飞才能完成试飞取证任务。
客观而言,C919的适航取证过程,涉及的产业链条长、行业条线多、专业部门多、机构区域多。为提高试飞效率,C919计划采用西安、东营等“双基地”、多区域协同试飞模式,但这对各专业、各部门、各区域、各单位如何协同联动也提出了更大挑战。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从长远考虑,C919还将奋力通过极为繁杂严苛的欧美适航标准认证,目前,国际上最为权威的是欧洲(EASA)与美国适航当局(FAA)颁发的适航证,被大多数国家认可,这意味着,如果不能得到欧美适航证,国产大飞机只能在国内运营,而走出国门、让国产飞机翱翔在世界的天空,是C919和ARJ21共同努力的方向。
虽然前方依然充满艰难险阻,不过,正如路风所言,人们希望C919能够成功,但是如果出现不顺利的情况,也要以包容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而不应以产品早期的优缺点论输赢,否则,运十的悲剧将会重演。
“中国的大飞机项目是许多人、几代人争取来的,其中包括运十那一代人的付出。因此,虽然商飞要做成一个在商业上成功的公司,但它所承担的是一个民族的托付。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支持商飞做下去。就算是我们现在与先进水平有50年的差距,但如果坚持做200年,那这几十年的差距就不算什么。”路风表示。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女子吐槽银行8个窗口6个不营业,银行:领导就给这些人,都上岗了 收起女子吐槽银行8个窗口6个不营业,银行:领导就给这些人,都上岗了
- 2025年02月20日
- 01:45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15,397
网传“河北邢台一局长酒后砸店伤人”,官方通报:停职,纪委监委立案调查
- 2025年02月20日
- 01:47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4,668
特朗普发文警告泽连斯基:“最好尽快行动,否则他的国家将不复存在”
- 2025年02月19日
- 22:41
- APP专享
- 北京时间
2,857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投资研报 扫码订阅
股市直播
-
北京红竹今天 07:48:31
3、1.76万亿每天都保持1.5万亿以上,市场的活跃度很简单,该交易就交易,只是别激进,别追高,追着资金玩就行。上涨3377家,下跌1842家,涨停106家,跌停1家。情绪还是没问题的,掌握好节奏。这几天人形机器人(sz300024)大方向没问题,短期别追高,可以把目光放到DS上。特别是滞涨调整到20日线附近的,人形机器人(sz300024)如何出现洗盘,资金就有可能跷跷板,DS和人形机器人(sz300024)一来一回的。另外,咱们第三个方向铜缆指数即将新高,如果找不到DS里面的品种,可以看看铜缆。 -
北京红竹今天 07:48:27
2、创业板挺有意思恒生科技指数最有性价比,日线级别上涨段还没完成,波段反弹结束盯好5394点。科创50目前就是个中阴阶段,一个震荡结构,可上可下。排第三的就是这创业板了,假如它不新高,继续回落跌破2173点,也没什么波动反弹结束信号,直接进入三十分钟级别二买区间。这么说可能有同学不清楚怎么回事,晚上直播我拿图展示下,就清楚了。我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指数回落可以有,但还是洗盘,别太担心。 -
北京红竹今天 07:48:21
1、提示个洗盘预期我这里用的是洗盘,不是大风险。那个品种呢?当然是一直关注的品种,人形机器人(sz300024)这两天它绝对是每个人都谈论的话题,人声鼎沸呀,上周五高位股资金筹码松动,资金切换到了滞涨品种,这两天滞涨品种补涨,涨的是那叫一个欢。本周在小课中讲解的几个案例全部大涨,昨晚小课新讲解的领益智造(sz002600)盘中创出新高,上海电气(sh601727)盘中也碰了一下涨停。滞涨品种一旦也补涨到位,那就要注意获利了结的资金兑现,出现一波洗盘。还有个逻辑,就是人形机器人(sz300024)大级别向上没问题,也没有看到任何风险,只是五分钟级别上涨已经有2个中枢了,一旦三买形成并且跌破,洗盘一波还是可以有的。具体走势图晚上直播和大家讲解。大白话,洗盘可以有,大风险没有,别追高。 -
宋谈股经今天 07:47:05
【VIP直播间】教学个股继续上涨,还在支撑之上!想了解布局逻辑的,跟上节奏的!速戳抢购查阅〉〉【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巨丰投资张翠霞今天 07:20:21
4小时运行结束,总结全天市场运行,1)沪指窄幅震荡一天,科创波动较大,但收盘基本都报收十字星,多空平衡信号,但对比昨日普涨修复,以及港股盘中大幅调整来看,今日震荡属于强势,明日又到周五,观察能否延续周五周一上涨规律,市场主线继续聚焦科技方向;2)量能,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17915亿元,较上个交易日17492亿元增加426亿元;3)行业板块方面,以加权涨幅来看56家行业36家红盘,文教休闲、通用机械、医疗保健等板块涨幅居前;电信运营、船舶、保险等板块跌幅居前;4)市场延续结构型行情,题材热点快速轮动。详细解盘,可关注《翠霞首席课》的“热点直击”和“操盘指南”~~~ -
宋谈股经今天 07:14:32
【“黑嘴”误导AI大模型作为操纵市场新工具 近期5家上市公司“躺枪”】2月20电,本月以来,大量虚假的“利好消息”以AI问答截图形式在几大投资者交流平台传播扩散。一批账号“马甲”通过散布所谓“某公司入股DeepSeek”“某公司为DeepSeek提供技术服务”等谣言,误导AI大模型给出错误回答,将AI作为其构设“信息陷阱”坑骗股民的新工具。据财联社记者统计,近期已有慈星股份(sz300307)、华胜天成(sh600410)、并行科技(bj839493)、诚迈科技(sz300598)以及三六零(sh601360)等5家上市公司被“黑嘴”利用AI问答编造传播不实信息。截至目前,除慈星股份(sz300307)外,前述公司均已通过发布公告、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等方式,对相关谣言进行了公开澄清。(财联社) -
宋谈股经今天 07:06:00
2月20日收评:沪指窄幅震荡微跌,AI眼镜概念股集体大涨1、沪指全天窄幅震荡,创业板指探底回升。AI眼镜概念股集体爆发,明月镜片(sz301101)、杰美特(sz300868)、博士眼镜(sz300622)、星星科技(sz300256)、水晶光电(sz002273)、瀛通通讯(sz002861)等多股涨停。机器人(sz300024)概念股继续活跃,双飞集团(sz300817)、三丰智能(sz300276)、中大力德(sz002896)、新时达(sz002527)等封板。有机硅板块走强,远翔新材(sz301300)、硅宝科技(sz300019)、宏柏新材(sh605366)涨停。AI医疗概念股再度走强,宝莱特(sz300246)、光正眼科(sz002524)、昭衍新药(sh603127)、国际医学(sz000516)等封板。下跌方面,DeepSeek概念股走势分化,每日互动(sz300766)跌超10%。个股涨多跌少,沪深京三市超3300股飘红,今日成交1.79万亿。截止收盘沪指跌0.02%,深成指涨0.2%,创业板指跌0.06%。2、板块概念方面,AI眼镜、机器人(sz300024)、有机硅、AI医疗等板块涨幅居前,保险、船舶、游戏、腾讯云等板块跌幅居前。3、两市共3169只个股上涨,103只个股涨停,1787只个股下跌,1只个股跌停,23只股票炸板,炸板率21%。 -
趋势领涨今天 07:04:29
=加入潜伏擒牛VIP,享四大顶级服务=【1】购买VIP自动加入私密小直播间!【2】每周3-5只超短金股调入调出服务,适合实时看盘的投资者!【3】每周一份高端内部绝密文章:包含近期布局、热点版块、指数预判!【4】每月2~3只高端中线金股服务!(VIP超短、中线个股均有涉足,让上班族也能跟上VIP节奏!)现月课7.5折,1288元!季课6.9折,3558元,续费季度更划算!新朋友可先月课体验!点网址,直接买,订购地址:【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趋势领涨今天 07:04:20
DeepSeek大股东就是幻方,最近几年,幻方在股市赚了很多钱,但同时也造就了DeepSeek,DeepSeek现在估值在500亿元美元到1000亿美元之间,创始人有望成为国内首富,这个时候放开小散,不在股市收割韭菜,这才是男子汉的形象!AI眼镜概念今天大爆发,板块涨幅超过5%,伟达光电30CM、博士眼镜(sz300622)、明月镜片(sz301101)等多股出现20CM,这个概念昨晚的利好比较多,消息面上,近日,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联合S-Dream Lab,从基本配置、音频、图像、防抖、交互、续航、安全隐私7个模块、超60个测试项,对RayBan-Meta Wayfarer智能眼镜的主要使用场景和功能进行全面、客观的功能、性能、可用性和可靠性测试。对这个板块构成利好刺激,但这个板块已经炒过很多次了,很多个股已经出现了几.倍的涨停,大家追涨还需谨慎。今天大盘虽然出现了探底回升,但市场有两个不好的现象:一是大盘量能没有出现明显放大,特别是沪市还是缩量的,无量当然就走不远;二是内资昨天流入不到140亿元,今天盘中最大流出近400亿元,下午虽然出现了回流,但最终还是流出近300亿元,市场量能萎缩,内资走向对大盘影响比较大;三是港股连续上涨以后,今天出现了大跌,港股如果连续回调,最终会影响A股,虽然港股上涨不能带动A股,但A股是跟跌不跟涨的。所以,我们认为大盘短期还有调整的压力,看回踩20日线附近吧,不排除这几天会有再次急跌。 -
趋势领涨今天 07:04:10
三个坏现象 小心大盘急跌今天大盘没有延续昨天的强势,两市大盘低开低走,盘中虽然出现了翻红,但整体走势比昨天弱了很多,盘面上,两市个股涨多跌少,AI眼镜、PEEK材料、人形机器人(sz300024)、有机硅概念、智能穿戴、混合现实、人脑工程、无线耳机、折叠屏、苹果手机、CXO概念等板块涨幅靠前;猪肉、中特估、远程办公、财税数字化、租赁同权、航运概念、鸡肉、租赁同权等板块跌幅靠前,两市近120只个股涨停,3只个股跌停,创业板走势与主板基本同步。早盘央行公布经济数据,2月份的LPR保持不变,1年期与5年期的LPR同样保持不变,货币政策没有收紧也没有放松,这个应该是在市场预期之内,但应该不是今天大盘走弱的主要原因,大盘走弱的主要原因还是近期港股大涨对A股造成了资金分流。另外,A股市场资金都涌向了科技股,科技股太拥挤,短期需要一次洗盘,所以,现在最好的走势就是拉升一些人气补涨的蓝筹股,比如券商、新能源、补涨科技股等,造成高低切换,清除一些不稳定的筹码,随后再上行,遗憾的是,今天券商有异动,但不成气候,人气少了很多。随着大盘走稳,两融余额规模持续上升。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19日,A股市场两融余额达18724亿元,创出2025年以来的新高。两融余额的增长说明大资金在做多,同时也说明外部资金在加速进场。2024年10月8日,单日两融交易额一度突破4000亿元,此后逐渐下滑,至2025年1月上旬已开始跌破1000亿元,但随着近期市场的回温,2025年1月14日两融交易额重返千亿元大关,近日一度突破2000亿元。两融余额增加,说明大盘中期趋势走好,后期每次回调都是机会,但短期还是有调整的压力。中午市场有一个大消息,引发了市场企稳,有市场消息称幻方量化的管理规模极度缩水,降至100多亿元。对此,幻方人员表示,目前规模有200多亿元。谈及规模下降原因时,该人员表示,属于正常的规模变动。公开资料显示,幻方量化是国内头部量化机构之一,创始于2015年,旗下有两家百亿量化私募平台,分别是2015年6月成立的浙江九章资产和2016年2月成立的宁波幻方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