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8月06日 14:22
金融时报:政治局和金融委会议除了定调 也关注巧方法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8月06日 06:48
人民日报解读政治局会议:下半年扩内需调结构是重点
人民日报解读政治局会议:下半年扩内需调结构是重点

  扩内需调结构,下半年四大举措更精准财政“组合拳”,聚力“高质量”(热点聚焦·宏观政策深解读(上))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李丽辉 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下半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走向如何?两大宏观政策怎样协同发力?为此,我们推出“宏观政策深解读”专题报道,聚焦当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发力重点、产生效应,以及未来的政策空间。  ——编  者 “加法”更有效 与传统扩张性政策不同,当前积极财政政策不是政府直接发力扩大需求,而是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间接发挥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优质供给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那么,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起到了哪些作用?着眼扩内需和调结构,财政怎么发挥更大作用?主要的着力点有哪些?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年初以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聚力增效,助推经济稳中向好态势不断延续,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施策、积极有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与传统的扩张性政策不同,当前积极财政政策不是政府直接发力扩大需求,而是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间接发挥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优质供给;不是通过政策来替代市场,而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认识和把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的系统联动关系,发挥财政政策在这些方面的整体效能。 “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一是减税降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保持支出强度,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民生的投入强调产生支出效益。”财政部副部长刘伟表示,今年以来,全国财政运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进一步加大。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专项扶贫支出1760亿元,同比增长39.7%,着力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全国节能环保支出2627亿元,同比增长16.3%,支持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全国教育支出16400亿元,同比增长6.9%,主要用于增加学前教育供给,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支持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等。全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482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抚恤、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2.7%、10%、11.7%,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得到及时兑现,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 积极的财政政策多措并举,在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投入力度的同时,也加快了预算执行进度。1—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已完成预算的53.2%,比序时进度快3.2个百分点,在上年同期进度已经较快的基础上又加快0.1个百分点,有力支持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重点领域改革顺利推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减法”力度大 深化增值税改革等减税措施已基本落地,有效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为转型升级增添动力 积极财政政策不仅体现在投入的加法,更体现在税费的减法,一系列减税降费“组合拳”,让当前实体经济的成本有效降低,转型升级的动力更充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减税降费1.1万亿元,这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介绍,目前,深化增值税改革、降低收费、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鼓励创业创新等减税措施已基本落地,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和电网企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工作有序开展,个人所得税改革正在履行修法程序。 减税降费,企业的负担轻了多少?记者从税务总局了解到,自5月1日,增值税税率调整以来,共涉及增值税一般纳税人895万户,改革首月即实现净减税348亿元。 今年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还包括: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从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减轻企业创新税收负担;对载运货物的挂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这些政策对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企业负担,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建凡说。 此外,为支持引导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今年财政还安排就业补助资金,支持稳定和促进就业;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实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降低政策门槛,取消小微企业不能同时享受担保和贴息的限制,将对小微企业新招用员工比例的要求由30%降为25%。 “焦点”更清晰 聚焦减税降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和稳定就业。财政政策是经济政策也是社会政策,在民生领域也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主要体现在聚焦减税降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和稳定就业上。”刘伟说。 ——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在确保全年减轻税费负担逾1.1万亿元的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将再减税650亿元。 “按照今年预期的GDP盘子,预算赤字的绝对数与去年大体相等。今年不宜再增加赤字率,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应聚焦在减税和扩大支出上。”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张连起认为,今年上半年,税收收入增速为15.3%,增值税增幅为16.6%,超过GDP增速1倍多,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仍有空间。 ——对已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网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的1130亿元,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尽快释放政策红利。 “留抵退税制度,是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有效措施。”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副司长林枫介绍,此次改革,将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以及电网企业纳入留抵退税试点范围,对其在一定时期形成的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一次性予以退还,将减轻这些企业资金压力,有利于企业扩大投资,实现技术装备升级。 ——加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出资到位,努力实现每年新增支持15万家(次)小微企业和1400亿元贷款目标。对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费用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给予奖补。 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和主渠道,有很多成长型企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企业成长既需要好的市场环境,也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然而,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可抵押资产少、信用记录不足、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市场信贷投放。 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通过政府增信来分担风险,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又一重大举措。基金的定位是准公共产品,实行市场化运作,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再担保费率优惠,对小微企业来说,便利程度、贷款可获得性更高。给小微企业“输血”,有利于夯实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 ——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按照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今年地方发行的政府债券,除了纳入财政赤字的8300亿元一般债券外,另有1.35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这是在财政赤字外的一个制度安排。”刘伟介绍,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万亿元,比2017年增加了5500亿元,连同一般债券8300亿元,都是确定了重点支出方向的,包括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以及精准扶贫、生态环保、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优先用于在建项目平稳建设。 刘尚希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加力,还要通过创新更好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不仅是经济政策,也是社会政策,除了传统的经济领域外,还要体现在民生领域,包括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财政都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积极财政政策既要关注短期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更要转向长期整体的战略层面化解风险。这样,财政政策既能短期有效也能长期有效,不至于造成风险的后移或者累积。[详情]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06日 04:01
解读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 调控还将进一步加码
解读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 调控还将进一步加码

  解读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 调控还将进一步加码 本报记者 王营 实习生 晏思思 北京报道 从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强有力的去杠杆政策在金融层面的成效是显著的,但地方财政高度依赖房地产的问题愈加凸显。 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会议公报合计上千字。其中专门针对房地产的内容有73个字,7个分句——“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表态在措辞上非常严厉。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注意到, “2017年3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与之相比,此次的‘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多了‘坚决’二字,语气加强;没提热点城市,说明范围扩大,比如三四线城市房价也在大涨;剔除‘过快’二字,说明连普通幅度的上涨也不能容忍了。” “此次政治局会议对于楼市调控在态度和用词上确实是更严格一些。一方面是今年的3-5月,很多城市的房价又开始有这个上涨的苗头。另外一方面,在中美贸易战大环境之下,市场上又出现了‘要用房地产来重新启动经济’等声音,中央有关方面也听到了一些这样的声音,所以做出了回应和表态。”我爱我家集团研究院院长胡景晖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会议传递的信号是,仍处于“起草完善法律草案、重要问题的论证、内部征求意见”等方面的工作的房地产税有望加快;另外,调控手段也可能进一步加码。“在一些热门城市,限购政策可能进一步升级。最近几个城市,如长沙、成都、海南、深圳,已经做出了一些表率,对于企业实行限购,对于个人实行限售等。另外政策上会继续堵漏洞,比如说通过离婚买房的,刚落户还没有社保的,在限购、限售等方面可能会加强管理。”杨红旭说。 言外之意 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通报字数不多,就有18个“稳”字。核心态度就是在应对外部环境反复无常的变化时,保持定力、站稳脚跟,用“稳”应对不确定性。 欧阳捷称,2016年10月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在下决心解决房地产问题,这一宏观调控思路没有发生任何根本变化。“‘因城施策、供求平衡、控制预期、规范秩序’正是这两年调控正在做的事,‘控制房价在2016年10月的水平不上涨’的控房价口径也从来没有变过,目标就是‘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言外之意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调控态度、力度是不满意的,如今必须下决心搞定这件事。整治市场秩序,是指七部委下半年的专项行动。”欧阳捷说。 房地产市场如今存在什么问题?欧阳捷认为,“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一是住房供求失衡,包括(地方政府)大量吸引人才却没有增加住房用地供应,在人口仍在净流出的中小城市反而大量供应土地;二是市场秩序不规范,房企、中介等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三是市场预期不利于楼市稳定,供求失衡与房价上涨预期仍然存在。” 在2018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任志强也表示,“政府在土地的配置上是错位的,一线城市人口最向往的地区土地供应反而不足,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全国房价还在普遍地继续上涨。” 在明确的调控目标之下,市场根本问题仍然存在。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清华校友房地产协会创会会长聂梅生注意到,从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强有力的去杠杆政策在金融层面的成效是显著的,但地方财政高度依赖房地产的问题愈加凸显。任志强也称,从今年1-6月的统计数据来看,上半年的投资主要是靠房地产支撑,税收和税外的其他财政经费收入,主要也来源于房地产市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财政压力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土地收入和房地产的相关收入的话,对地方财政的还债能力和支撑能力影响是非常大的。” 结构性去杠杆 今年以来,央行持续的大额流动性投放不断释放宽松信号,市场短期提振,但也引发了重回“大水漫灌”老路将埋下中长期风险的担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政治局会议的表态已经反映出,决策层对于再次通过放松房地产调控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的可能性不大,表明不会走放水+房地产以复苏经济的老路,摆正市场预期。 海通宏观分析师姜超在研报中分析称,会议对经济的评价发生了明显变化,措辞由相对乐观变得相对谨慎,并提出了六大工作目标。未来绝非再次大水漫灌,而是坚定不移去杠杆,在把住货币总闸门的同时,适当放缓节奏加强协调,而积极财政将是经济托底的主要手段。而会议同时表达了抑制地产泡沫和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决心,这意味着不会重走举债投资、地产泡沫的老路。 欧阳捷也指出,此次会议在口径上,将“去杠杆”调整为“结构性去杠杆”,流动性变成“合理充裕”。中央政府鼓励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最核心的是“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四大市场,最大的风险在于债市,一旦企业面临债务违约风险,就会变卖、抛售资产,导致资产价格下跌,引发楼市泡沫破裂风险。因此,“必须调整去杠杆的结构、力度和节奏,有的行业还要继续坚决去杠杆,有的要少一些去杠杆,有的要慢一点去杠杆。在此背景下,就需要补充一点流动性,避免债务违约风险大面积爆发。” 但欧阳捷也强调,“央行定向放水基本与房地产无关,虽然房企也会因上下游的实体产业的资金相对充裕而受益,不过监管部门依然会严控资金流向房地产,房企不要有所奢望。” 调控趋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房地产市场调控不会放松。欧阳捷称,“目前还是会继续加强调控,继续改善供求关系,继续稳定市场预期,这也是至少未来三年的住房市场大趋势。” 杨红旭认为,今年5、6月份,70城房价涨幅重新扩大,所以会议公报严厉表示会“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但是此处也不宜做过度解读。 针对公报中提到的合理引导预期,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分析认为,“未来合理引导预期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一是对于土地拍卖价格进行干预,例如限房价竞自持、控制溢价率等手段;二是打击违规行为,对于捂盘惜售、炒卖房号,操纵市场价格等行为进行重点打击;三是增加市场有效供应,不但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量,同时增加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等保障性住房供应量;四是长远来看,还需加快构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杨红旭也提到,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从公报内容来看,房地产税立法有望加速推进。 中原地产分析师张大伟也认为,房地产税等调控政策将在2018年加速落地。“整体看,房地产调控已经出现了质变。房地产长效机制已经在租售并举、房住不炒等环节开始快速落地,预计2018年后续将有更多制度性政策发布。下一步应加快住房、土地供应、房地产税收、租赁等制度,以长效机制引导市场稳预期。” “政府一定是有后手的。”胡景晖认为,如果调控加码,短期之内就是调参数;长期就是房产税。调参数的意思就是比如社保、个税缴纳的年限,贷款的首付比例,贷款的利率,包括商贷和公积金,这些参数都可以调的。“如果房地产税出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可以彻底破局,不用需要通过卖高价地来获得财政收入。”[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8年08月06日 00:03
经济日报:新挑战在意料之中 党中央对此早有科学预判
经济日报 | 2018年08月05日 05:54
专家解读政治局会议:稳定成为优先级别最高的关键词
专家解读政治局会议:稳定成为优先级别最高的关键词

  下半年中国经济在积极应变中稳步求进 王 军 统筹协调短期需求侧的逆周期调节和中长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期稳增长、扩内需与中长期的调结构、体制机制改革并不矛盾。统筹协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而不能因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而产生新的风险,因而需要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 在我国经济面临极为复杂的转型调整及国内外经济贸易形势出现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的会议对近期经济形势与变化做了深入梳理分析,全面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总结和概括起来,这次会议所传递的政策信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正视变化,稳字优先,及时调整,重点明确,协同兼顾。 这次会议以“稳中有变”来概括当下的经济形势,可谓切中要害,一语中的。上半年外部环境最大、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国际贸易环境。为此,除了历来中央所十分重视和强调的“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之外,会议还前所未有地强调了六个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稳定,显然成为当下优先级别最高的关键词。目前我国经济确实有诸多不稳定因素存在,我们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稳定的经济环境和经济运行,稳定的金融、投资与外贸表现,稳定的心理预期,对于我们沉着冷静面对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至关重要。无稳定,无发展,更无高质量发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毕竟,“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始终在前,“稳”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这次会议一如既往地提出“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含义和取向较之前已有变化,强调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就是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将预调微调、定向调控。 会议还特别对未来财政政策如何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如何更好地选取发力点,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浓缩的指引性表述: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基建投资力度有望加大。如果财政支出增加的同时,地方财政融资收紧节奏更为“务实”,则基建投资有望企稳回升,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等方面投资力度可能加大。 对市场格外关注的流动性问题,这次会议延续了之前的多次提法,“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表明,未来货币政策的边际改善可能并不如之前市场所预期的那么乐观,在去杠杆、控风险、调结构尚处关键时期的背景下,未来很难预期再有以往曾多次出现的“大水漫灌”或者“强刺激”。这其实是对前期有关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发力的争论做了方向性指导:未来财政政策重心是结构调整,而货币政策重心是总量调节。会更加注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 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会议表述十分明确,突出表现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三个方面。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补短板”。经过以往几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亟待补齐的短板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特别是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的一些基础设施,未来仍有较大空间;去产能仍存在“制度梗阻”,大量“僵尸企业”还在无效占用资金,需要坚决出清;降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仍有较大空间,减税降费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等等。 加杠杆已不可持续,市场的出清必定是个痛苦的过程,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未来保持内部稳定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去杠杆的节奏力度会有显著调整,政策面实施的重点将是稳杠杆,而非简单的去杠杆。“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意味着将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结合前期央行下发的资管新规实施意见和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内容,未来监管部门当会更注重政策的协调性,在坚持去杠杆的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以维持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预计下半年实体经济融资信用环境偏紧的状况会有显著好转。而从中长期来说,建立不依靠过多债务和过高杠杆的高质量经济模式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是应对各类风险的根本之策。 对于房地产,这次会议表述极为明确,“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同时强调,“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在此基调下,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很小,部分供求紧张的城市或将加快供地节奏;而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预计房地产税的立法进程会加快。 这次会议在谈到工作方法时强调,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笔者理解,会议精神至少在三个方面涉及协同兼顾或者统筹协调。统筹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大政策的作用机制、侧重点和实施效果都不一样。统筹协调短期需求侧的逆周期调节和中长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期稳增长、扩内需与中长期的调结构、体制机制改革并不矛盾。统筹协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而不能因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而产生新的风险,或者削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因而需要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 (作者系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详情]

上海证券报 | 2018年08月03日 06:50
政治局定调遏制房价上涨 地产精英预判楼市未来走势
政治局定调遏制房价上涨 地产精英预判楼市未来走势

  中央定调“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地产精英预判楼市未来走势 每经记者 蔡雅芸 王佳飞 每经编辑 陈梦妤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引起了房企的高度关注。 在8月1日开幕的2018博鳌房地产论坛上,针对中央对房地产的最新定调,下一年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以及房价趋势,招商蛇口、五矿地产、阳光城、旭辉集团、远洋集团、珠江投资、恒隆地产等多家房企高管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已认真学习研读相关政策,对未来一段时间房价走势的态度总体趋于谨慎,并表示存在分化下跌的可能。 观点1 房价稳定预期一旦实现 可能会有下跌压力 五矿地产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何剑波表示,房地产行业未来会有一个天花板,一个是人口,一个是政策,房价稳定预期一旦实现,就可能会出现下跌压力。 说到这一次中央对房价上涨的严格措辞,中原集团主席兼总裁施永青直言,抑制房价上涨有一定难度。 在他看来,中央的态度是很明确的,但价格是市场最重要的信息,现在中国的租金回报率才1.5%~2%,因为大家都觉得房价会上升,可以弥补租金低的问题,如果房价不涨,租金回报率会回到合理水平。施永青同时预计,明年房价可能会有下行趋势。 对于如今新建住宅售价被限的问题,宝能集团高级副总裁、宝能地产总裁余英则认为,现在房价的定价权不在开发商了,以前开发商还希望有一天政策会放松,现在一点想法都没有了。房价应该会走向平稳,他判断未来一线城市还能顶住,三四线城市会出现分化,建议土地、项目还在三四线城市的赶紧卖了。 至于卖给谁,余英笑着直言,“总有一些人不相信房价会有分化或下跌。” 观点2 楼市新政收紧的同时 房价会依然平稳 旭辉控股执行董事兼主席林中认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对国民经济依然影响巨大。此次中央出台政策之前,70个大中城市房价大多是上涨的,中央是希望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时候进行适度的货币宽松政策,但到货币宽松的时候,又有可能进一步刺激房价上涨。 至于政策对旭辉的影响,林中表示,大部分城市到2020年房价都会比较平稳,未来土地市场也会回归理性,开发商的增长回归质量,产品回归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禹洲集团董事局主席林龙安认为,这是历史上最严的抑制房价措辞。房地产事关民生,又有金融属性,目前各类行业中负债比例最高的就是内地的房地产业,香港所有地产企业的负债比率基本上是在20%到30%之间,而内地房企的负债率却达到70%甚至更高。 事实上,随着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方针政策落地,房地产已逐渐向民生功能转变,而投资属性正不断弱化,未来就会以租赁住房为主,新房销售总量也会下降,继而促使房地产业的系列调整。 观点3 调控压力大的城市 房价会出现略降 区别于看跌房价以及认为楼市平稳发展,金科地产联席总裁方明富看来,调控压力大的城市房价会出现略降,但总趋势是稳中略升。 阳光城集团执行副总裁吴建斌则认为,一旦限价,过去两年房企在一线城市的个别项目会出现亏损,所以开发商不卖,房企资金链也会出现问题,容易导致一连串后续问题。 在如何控制房价上涨的问题上,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刘伟说:“大家现在看到的房价是一个平均价格,不代表某一个楼盘的价格,各地政府会根据所掌握的资源情况去作一些平衡。” 就在7月31日,深圳楼市新政要求暂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购买住房以及个人、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购买公寓5年限售、住宅3年限售等诸多严格的调控政策。 对此,刘伟称,可以说深圳是第一个响应中央号召的,目的是让房价不涨。在他看来,未来房价整体不会上涨,但个别城市、区位会有一些差异。 “我们跟招商局在深圳都有项目,其实从去年起,深圳就要求新盘预售价每个月都要下降。”远洋集团执行总裁谌祖元说,“今年上半年三四线城市房价普遍上涨,成交量大,此次政治局会议后,会使一个区域的平均价格稳定,但对周边地区的房价不一定是坏事。” 观点4 房地产仍在最好时期 看重一二线发展 在珠江投资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杨三明看来,一二线城市未来三四年的发展仍可预见。 事实上,珠江投资的地产业务占比并不高,杨三明说,“仅地产业务看我们是个小企业”,但珠江投资还有别的产业已经发展到窗口期,不需要再投入,所以未来会“适度聚焦地产业务”。 在城市布局战略区域方面,杨三明说,目前公司也在布局强二线城市,在中心城市周边展开布局,比如上海周边的苏州、南通、宁波等地,广深周边的珠海、中山、东莞、肇庆等城市,北京周边的雄安新区、保定,郑州、武汉,以及大西南区域的成都周边、重庆、昆明、贵阳等地。 对于操盘旧改项目,杨三明表示,目前的旧改项目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在二线城市还是以快进快出为主,因为很难看明长周期的未来市场,所以旧改这种长周期操作的项目放在一线城市是最稳妥的。” 此外,杨三明还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本身就存在长周期的特点,但目前应该还处于最好的时期,尤其是未来5到10年,房地产行业发展情况仍然较好,也会对城市更新、“农民上楼”的需求较大。 观点5 追求规模的时代已过去 房企应提高自身“基因” “40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从零起步,一些企业在此前追求规模,动不动就是5000亿元、3000亿元,完全是在量的领域里进行考量。不能否认这种模式在市场早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种时代已经过去了。”恒隆集团、恒隆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宗表示。 一线城市供地有限,二线城市在努力去库存,非常相信这种量的较量、速度的较量是过去的事,如果开发商今天还是保持这种态度,恐怕在未来不容易致胜。陈启宗说:“当房企有量的时候,速度也就变成一个大问题。速度不够,绝对比不过别的房企,要每年推出那么大量的货值,速度就要比别人快。” 不过,“房地产市场总体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可以说行业的春天来了。”在谈及自己的企业度过“寒冬”后,陈启宗这样表示。 陈启宗表示,“多元化经营是一种探索,但是房地产的运营和建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需要企业经营者完全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如果坚持旧有的观念,可能是不合适的。很多房企在不同方面采取措施,有的是健康地产,有的是城市运营,这都是对行业进行的有益探索,但是具体收效如何,还要继续观察。” 陈启宗说,企业要想获得质的发展,就必须将自身的“基因”提高,是基因决定了一个人,也决定了一个企业。选址、面积、设计、建筑,这四项是房地产项目一开始就决定的,是基因,无法更改,房地产企业质的改变应当从基因中下功夫。 “就像我的基因,决定了我肯定不能做一个好的篮球运动员。”他打趣道,“而我们盖的房子要贵一点,但这也是由我们的基因决定的。”[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 | 2018年08月03日 03:32
王永利:宏观调控稳中有变 以变求稳
王永利:宏观调控稳中有变 以变求稳

  王永利:宏观调控“稳中有变,以变求稳” 来源:永利点金 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先分析判断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进而对下半年经济工作做出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促进精准施策,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这次会议最重要的就是强调坚持稳中求进,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合理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节奏。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外部发起的贸易摩擦加重情况下,特别强调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会议着重强调,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消除资金从金融体系流向实体领域的梗阻。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防止新投放的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领域。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会议传达出的核心思想就是:工作总基调和政策大方向没有变,要增强的是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要调整的是调控力度和节奏,要协调的是政策之间关系和出台时机,要着重防止的是宏观调控运动式的大收或大放。[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8年08月02日 16:35
朱中一:坚决抑制房价上涨是今年政策延续
朱中一:坚决抑制房价上涨是今年政策延续

  直击博鳌·朱中一:坚决抑制房价上涨是今年政策延续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 会议指出,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这次会议所传达出的信息该如何理解? 对此,8月1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副会长、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中一表示,从去杠杆和抑制房价的上涨两点来看,今年一直是这个口径没有变。 实际上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市场的观点,是延续了今年以来的观点。房地产是一个去杠杆的领域,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还是有的。 “住建部5月19日发布的关于当前调控的文件里,提及加强房地产资金监管,这就强调了要降老百姓各个方面的杠杆和企业各地的杠杆。”朱中一表示。 朱中一认为,总体来说,与此前不一样的是中央的决心更大了,要坚决遏制房价的上涨。至于对市场的影响,还需观察一段时间。 朱中一(国际金融报记者冀鹏茜 现场拍摄) 为何?因为在“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之前,还有“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需平衡”和“合理引导资源”三个表述。 如果供应量增加了,供需平衡了,那么对市场就有好处。2018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开发投资、土地购置、包括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同比都是增长,而下半年由于政策预期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市场仍需观察。 (国际金融报记者 冀鹏茜)[详情]

国际金融报 | 2018年08月02日 08:58
央行召开下半年工作会议: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新浪财经综合 | 2018年08月02日 07:42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变与不变 《中国经济周刊》 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1期)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细心品味会议内容,除了力求稳健的基调以外,更加突出了“稳中有变”的指导思想,这既是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是中国必须面对的最大变数,也是中国绕不过的课题。怎么办?“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这个“针对性强的措施”必然要求宏观政策随机应变,不断调整战术姿态。 总基调没有变 “稳”不是无所作为 说到不变,“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些总体任务没有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没有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这些总体工作要求没有变。 与此同时,会议给出明确的判断:任务艰巨繁重。这说明下半年社会发展目标的难度增大。中国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目的就是“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这是从宏观方面给出的具体要求,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并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货币政策操作突出稳健而不再提“中性”,关键是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也就是说,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有效,必要时不必拘泥于“中性”。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之所以强调“稳”,实际是为了避免“过激”,是为了符合“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总体而言,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不变的是“稳”,而变则体现为更多的“灵活性”。尽管“稳就业”排在第一位,但毫无疑问,六个“稳”在整体经济系统中相互关联、相互依托、相辅相成。 我们不能把六个“稳”割裂开来,需要综合施策、系统把握、全面推进。尤其是外贸受到较大外部压力时,我们更需要高质量的内需供给。“稳”不是拒绝增长,而是为了高质量的增长;“稳”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花大力气培育新动能。 着力点变为“补短板” 当务之急是扩大内需 会议要求“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我们注意到,自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工作是“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而过去一段时间主要针对的是“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尤其是去年以来,在“三大攻坚战”之首——防风险的推动下,去杠杆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着力点。 现在着力点变为“补短板”,而且是“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这实际体现了在强大外部经济压力之下,中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振内需这一战略选择,同时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未来,基础设施方向的补短板或将与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 把补短板确定为重点任务,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方面。如果说以基础设施补短板拉动内需还显得有些被动的话,那么,“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这些策略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则显得更加主动。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不变,但着力点在变。 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是,既要准备好短期内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也要注重培育经济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 金融服务能力不能弱化 明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会议要求“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这是会议的重要看点。这要求中国金融人不能总是专注于金融风险的化解与防范,必须抬头看看。 必须高度关注金融风险化解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而发挥好各项政策的协同效应,从而把握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更重要的是,不能因为金融的“防风险”,弱化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本次会议对房地产市场也提出明确要求,“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今年上半年,中国大多数城市房价上涨,有些三四线城市上涨较快,这引起老百姓议论,也引起中央重视。“房住不炒”是既定国策。针对当前房价上涨趋势,地方政府需要增强大局意识。更重要的是,“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我们认为,这个长效机制是在有条件的地区“因城施策”,推广物业税改革试点。 中国经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央强调“稳”并非拒绝“进”,而是以适度的“进”确保真实的“稳”,并以真实的“稳”确保更加的“好”。我们必须头脑清楚,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人的每一次进步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从来都不存在恩赐和施舍。 正因如此,中国经济从来没有退路,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尽心尽责把各项工作做好,这是完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不二选择。[详情]

金融时报:政治局和金融委会议除了定调 也关注巧方法
金融时报:政治局和金融委会议除了定调 也关注巧方法

  理解和把握金融政策的出发点 来源:金融时报 马梅若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这将成为下一阶段金融政策的“出发点”,金融系统要牢牢地把握住这一点。 如何把金融业可持续发展两大基本要求更好结合起来,本次会议也提出了两个关键方向。 一方面,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为出发点,要求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 这一表态在当前阶段十分关键。首先,市场关于去杠杆问题争鸣渐起。尽管此前对高杠杆等问题的普遍担忧仍然存在,但已有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各监管部门“从严”监管叠加,或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决策层的态度是引导预期和政策定调的关键;其次,去杠杆工作也的确面临着新的形势——之所以此时强调“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是因为前期的金融强监管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作为五大任务之一,去杠杆被视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一环,是过去一段时间金融监管的主要政策目标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强监管,此前不少乱象已经得到整治。8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第二次会议认为,目前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市场预期明显变化,金融机构合规意识增强,野蛮扩张、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初步遏制,金融风险由发散状态向收敛状态转变。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金融委第二次会议在强调了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发出了警示:当前中国经济尚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进入易发多发期,外部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需要积极稳妥、更加精准地予以应对。这种复杂性对各项政策的力度、节奏和时机提出了新的考验。 毫无疑问,杠杆仍要去,却并非靠蛮干。金融政策的动态调整与金融市场形势的变化息息相关。基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到,既要防范高杠杆等因素可能引发的风险,又要防范“预防、处置风险过程中的风险”,找到二者之间微妙的平衡点,应是决策层关注的重点。 实际上,近期的两次金融委会议已经明确,下一阶段主要是结构性去杠杆。而结构性,即意味着有重点、有次序,意味着未来政策不可能“一刀切”,更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本次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的时机。 从更宽泛的意义上来说,这种力度、节奏和时间的把握不限于去杠杆。伴随此前“纠偏”信号得到集中强化且取得阶段性成果,监管政策不会停留在强威慑带来的短期约束力上。在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上,未来更可能有重点、有次序地出台相关的监管政策,形成有分工、有协作、有互补的风险隔离机制、风险缓冲机制和风险管理协调机制,形成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长期稳健的风险管理体系。 另一方面,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为出发点,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众所周知,金融杠杆本非洪水猛兽。适度加杠杆,好处显而易见。大到国家经济建设,中到企业扩大再生产,小到个人贷款消费、按揭购房,都离不开金融杠杆的作用。但是,如果加杠杆的资金只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或配置在低效率的领域,那么实体发展滞后带来的风险终将传导至金融领域,后者的发展就成为无水之源;相应地,如果缺乏了有效的金融支持,实体也难言振兴。 基于此,强调金融回归服务实体本源,是多次会议精神的延续,也是金融与实体最本质的联结。这一方向在随后多次重要会议精神中得到确认和强化。就在政治局会议召开次日,人民银行召开的2018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所部署的六项工作中,前三项均强调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而8月3日召开的金融委第二次会议也特别明确,要“在把握好货币总闸门的前提下,要在信贷考核和内部激励上下更大功夫,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 可以看到,上述几次会议强调的服务实体不仅在于方向,更在于路径: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具体而言,包括健全正向激励机制等具体的制度设计安排,被视为调动金融领域中人的积极性、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这也显示出,除了“定调”,这些重要会议也在关注“巧方法”。 近期连续数次决策层和监管层的会议表明,现阶段,在“坚决去杠杆”的方向不变,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变的基调下,市场主体不该闻“防风险”而惜贷、断贷,也不能简单粗暴地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名,进行花式创新或简单地将资源输向低效配置领域。只有牢牢把握住“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这个出发点,以此为业务发展的方向和基石,才能更好地理解政策,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详情]

人民日报解读政治局会议:下半年扩内需调结构是重点
人民日报解读政治局会议:下半年扩内需调结构是重点

  扩内需调结构,下半年四大举措更精准财政“组合拳”,聚力“高质量”(热点聚焦·宏观政策深解读(上))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李丽辉 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下半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走向如何?两大宏观政策怎样协同发力?为此,我们推出“宏观政策深解读”专题报道,聚焦当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发力重点、产生效应,以及未来的政策空间。  ——编  者 “加法”更有效 与传统扩张性政策不同,当前积极财政政策不是政府直接发力扩大需求,而是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间接发挥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优质供给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那么,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起到了哪些作用?着眼扩内需和调结构,财政怎么发挥更大作用?主要的着力点有哪些?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年初以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聚力增效,助推经济稳中向好态势不断延续,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施策、积极有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与传统的扩张性政策不同,当前积极财政政策不是政府直接发力扩大需求,而是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间接发挥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优质供给;不是通过政策来替代市场,而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认识和把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的系统联动关系,发挥财政政策在这些方面的整体效能。 “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一是减税降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保持支出强度,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民生的投入强调产生支出效益。”财政部副部长刘伟表示,今年以来,全国财政运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进一步加大。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专项扶贫支出1760亿元,同比增长39.7%,着力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全国节能环保支出2627亿元,同比增长16.3%,支持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全国教育支出16400亿元,同比增长6.9%,主要用于增加学前教育供给,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支持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等。全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482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抚恤、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2.7%、10%、11.7%,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得到及时兑现,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 积极的财政政策多措并举,在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投入力度的同时,也加快了预算执行进度。1—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已完成预算的53.2%,比序时进度快3.2个百分点,在上年同期进度已经较快的基础上又加快0.1个百分点,有力支持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重点领域改革顺利推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减法”力度大 深化增值税改革等减税措施已基本落地,有效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为转型升级增添动力 积极财政政策不仅体现在投入的加法,更体现在税费的减法,一系列减税降费“组合拳”,让当前实体经济的成本有效降低,转型升级的动力更充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减税降费1.1万亿元,这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介绍,目前,深化增值税改革、降低收费、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鼓励创业创新等减税措施已基本落地,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和电网企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工作有序开展,个人所得税改革正在履行修法程序。 减税降费,企业的负担轻了多少?记者从税务总局了解到,自5月1日,增值税税率调整以来,共涉及增值税一般纳税人895万户,改革首月即实现净减税348亿元。 今年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还包括: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从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减轻企业创新税收负担;对载运货物的挂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这些政策对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企业负担,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建凡说。 此外,为支持引导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今年财政还安排就业补助资金,支持稳定和促进就业;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实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降低政策门槛,取消小微企业不能同时享受担保和贴息的限制,将对小微企业新招用员工比例的要求由30%降为25%。 “焦点”更清晰 聚焦减税降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和稳定就业。财政政策是经济政策也是社会政策,在民生领域也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主要体现在聚焦减税降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和稳定就业上。”刘伟说。 ——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在确保全年减轻税费负担逾1.1万亿元的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将再减税650亿元。 “按照今年预期的GDP盘子,预算赤字的绝对数与去年大体相等。今年不宜再增加赤字率,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应聚焦在减税和扩大支出上。”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张连起认为,今年上半年,税收收入增速为15.3%,增值税增幅为16.6%,超过GDP增速1倍多,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仍有空间。 ——对已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网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的1130亿元,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尽快释放政策红利。 “留抵退税制度,是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有效措施。”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副司长林枫介绍,此次改革,将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以及电网企业纳入留抵退税试点范围,对其在一定时期形成的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一次性予以退还,将减轻这些企业资金压力,有利于企业扩大投资,实现技术装备升级。 ——加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出资到位,努力实现每年新增支持15万家(次)小微企业和1400亿元贷款目标。对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费用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给予奖补。 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和主渠道,有很多成长型企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企业成长既需要好的市场环境,也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然而,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可抵押资产少、信用记录不足、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市场信贷投放。 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通过政府增信来分担风险,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又一重大举措。基金的定位是准公共产品,实行市场化运作,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再担保费率优惠,对小微企业来说,便利程度、贷款可获得性更高。给小微企业“输血”,有利于夯实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 ——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按照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今年地方发行的政府债券,除了纳入财政赤字的8300亿元一般债券外,另有1.35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这是在财政赤字外的一个制度安排。”刘伟介绍,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万亿元,比2017年增加了5500亿元,连同一般债券8300亿元,都是确定了重点支出方向的,包括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以及精准扶贫、生态环保、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优先用于在建项目平稳建设。 刘尚希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加力,还要通过创新更好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不仅是经济政策,也是社会政策,除了传统的经济领域外,还要体现在民生领域,包括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财政都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积极财政政策既要关注短期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更要转向长期整体的战略层面化解风险。这样,财政政策既能短期有效也能长期有效,不至于造成风险的后移或者累积。[详情]

解读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 调控还将进一步加码
解读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 调控还将进一步加码

  解读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 调控还将进一步加码 本报记者 王营 实习生 晏思思 北京报道 从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强有力的去杠杆政策在金融层面的成效是显著的,但地方财政高度依赖房地产的问题愈加凸显。 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会议公报合计上千字。其中专门针对房地产的内容有73个字,7个分句——“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表态在措辞上非常严厉。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注意到, “2017年3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与之相比,此次的‘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多了‘坚决’二字,语气加强;没提热点城市,说明范围扩大,比如三四线城市房价也在大涨;剔除‘过快’二字,说明连普通幅度的上涨也不能容忍了。” “此次政治局会议对于楼市调控在态度和用词上确实是更严格一些。一方面是今年的3-5月,很多城市的房价又开始有这个上涨的苗头。另外一方面,在中美贸易战大环境之下,市场上又出现了‘要用房地产来重新启动经济’等声音,中央有关方面也听到了一些这样的声音,所以做出了回应和表态。”我爱我家集团研究院院长胡景晖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会议传递的信号是,仍处于“起草完善法律草案、重要问题的论证、内部征求意见”等方面的工作的房地产税有望加快;另外,调控手段也可能进一步加码。“在一些热门城市,限购政策可能进一步升级。最近几个城市,如长沙、成都、海南、深圳,已经做出了一些表率,对于企业实行限购,对于个人实行限售等。另外政策上会继续堵漏洞,比如说通过离婚买房的,刚落户还没有社保的,在限购、限售等方面可能会加强管理。”杨红旭说。 言外之意 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通报字数不多,就有18个“稳”字。核心态度就是在应对外部环境反复无常的变化时,保持定力、站稳脚跟,用“稳”应对不确定性。 欧阳捷称,2016年10月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在下决心解决房地产问题,这一宏观调控思路没有发生任何根本变化。“‘因城施策、供求平衡、控制预期、规范秩序’正是这两年调控正在做的事,‘控制房价在2016年10月的水平不上涨’的控房价口径也从来没有变过,目标就是‘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言外之意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调控态度、力度是不满意的,如今必须下决心搞定这件事。整治市场秩序,是指七部委下半年的专项行动。”欧阳捷说。 房地产市场如今存在什么问题?欧阳捷认为,“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一是住房供求失衡,包括(地方政府)大量吸引人才却没有增加住房用地供应,在人口仍在净流出的中小城市反而大量供应土地;二是市场秩序不规范,房企、中介等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三是市场预期不利于楼市稳定,供求失衡与房价上涨预期仍然存在。” 在2018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任志强也表示,“政府在土地的配置上是错位的,一线城市人口最向往的地区土地供应反而不足,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全国房价还在普遍地继续上涨。” 在明确的调控目标之下,市场根本问题仍然存在。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清华校友房地产协会创会会长聂梅生注意到,从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强有力的去杠杆政策在金融层面的成效是显著的,但地方财政高度依赖房地产的问题愈加凸显。任志强也称,从今年1-6月的统计数据来看,上半年的投资主要是靠房地产支撑,税收和税外的其他财政经费收入,主要也来源于房地产市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财政压力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土地收入和房地产的相关收入的话,对地方财政的还债能力和支撑能力影响是非常大的。” 结构性去杠杆 今年以来,央行持续的大额流动性投放不断释放宽松信号,市场短期提振,但也引发了重回“大水漫灌”老路将埋下中长期风险的担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政治局会议的表态已经反映出,决策层对于再次通过放松房地产调控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的可能性不大,表明不会走放水+房地产以复苏经济的老路,摆正市场预期。 海通宏观分析师姜超在研报中分析称,会议对经济的评价发生了明显变化,措辞由相对乐观变得相对谨慎,并提出了六大工作目标。未来绝非再次大水漫灌,而是坚定不移去杠杆,在把住货币总闸门的同时,适当放缓节奏加强协调,而积极财政将是经济托底的主要手段。而会议同时表达了抑制地产泡沫和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决心,这意味着不会重走举债投资、地产泡沫的老路。 欧阳捷也指出,此次会议在口径上,将“去杠杆”调整为“结构性去杠杆”,流动性变成“合理充裕”。中央政府鼓励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最核心的是“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四大市场,最大的风险在于债市,一旦企业面临债务违约风险,就会变卖、抛售资产,导致资产价格下跌,引发楼市泡沫破裂风险。因此,“必须调整去杠杆的结构、力度和节奏,有的行业还要继续坚决去杠杆,有的要少一些去杠杆,有的要慢一点去杠杆。在此背景下,就需要补充一点流动性,避免债务违约风险大面积爆发。” 但欧阳捷也强调,“央行定向放水基本与房地产无关,虽然房企也会因上下游的实体产业的资金相对充裕而受益,不过监管部门依然会严控资金流向房地产,房企不要有所奢望。” 调控趋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房地产市场调控不会放松。欧阳捷称,“目前还是会继续加强调控,继续改善供求关系,继续稳定市场预期,这也是至少未来三年的住房市场大趋势。” 杨红旭认为,今年5、6月份,70城房价涨幅重新扩大,所以会议公报严厉表示会“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但是此处也不宜做过度解读。 针对公报中提到的合理引导预期,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分析认为,“未来合理引导预期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一是对于土地拍卖价格进行干预,例如限房价竞自持、控制溢价率等手段;二是打击违规行为,对于捂盘惜售、炒卖房号,操纵市场价格等行为进行重点打击;三是增加市场有效供应,不但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量,同时增加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等保障性住房供应量;四是长远来看,还需加快构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杨红旭也提到,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从公报内容来看,房地产税立法有望加速推进。 中原地产分析师张大伟也认为,房地产税等调控政策将在2018年加速落地。“整体看,房地产调控已经出现了质变。房地产长效机制已经在租售并举、房住不炒等环节开始快速落地,预计2018年后续将有更多制度性政策发布。下一步应加快住房、土地供应、房地产税收、租赁等制度,以长效机制引导市场稳预期。” “政府一定是有后手的。”胡景晖认为,如果调控加码,短期之内就是调参数;长期就是房产税。调参数的意思就是比如社保、个税缴纳的年限,贷款的首付比例,贷款的利率,包括商贷和公积金,这些参数都可以调的。“如果房地产税出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可以彻底破局,不用需要通过卖高价地来获得财政收入。”[详情]

经济日报:新挑战在意料之中 党中央对此早有科学预判
经济日报:新挑战在意料之中 党中央对此早有科学预判

  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系列评论之五 应对新挑战 彰显新作为 本报评论员 中央政治局会议科学研判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作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重大判断,对更好推动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效应对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和变化,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凝聚奋进合力,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思想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行动上尽心尽责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亮出勇挑重担敢承重压的“铁肩膀”,在砥砺前行中应对新挑战、彰显新作为。 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外部环境的明显变化,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严重干扰。尽管如此,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效果。这充分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而且,我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既有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雄厚物质基础,又拥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说我们的发展韧劲足、市场回旋余地大、经济增长动力强,绝不是一句空话。总的看,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制度的强大调节能力,有市场的持续抗压能力,只要我们能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中央的既定部署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就能成功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大局。 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新问题新挑战的出现在意料之中,党中央对此早有科学预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攻坚夺隘的前进路上必然要经历各种考验、化解各种风险。有效的应对之策,就是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应变能力,既要办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又要对新出现的问题冷静判断、见招拆招,不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面对当前的新问题新挑战,各地各部门都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振奋精神、积极应对、有所作为。要坚持新思想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要展现出新风貌,强化使命担当,提前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困难的准备,尤其是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必须处变不惊,拿出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锐气,敢碰硬、不回避,坚守立场、据理力争;要落实好新举措,既要按照既定战略规划和目标,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又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难点问题、推动创新创造关键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切实发力,更加注重改革发展的成效,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面对新长征路上的挑战,我们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更要树立胜战的信心,保持战略主动,继续做强自己,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彰显立场、回应质疑,走稳走好自己的路,不让任何障碍牵绊我们的脚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推向前进。[详情]

专家解读政治局会议:稳定成为优先级别最高的关键词
专家解读政治局会议:稳定成为优先级别最高的关键词

  下半年中国经济在积极应变中稳步求进 王 军 统筹协调短期需求侧的逆周期调节和中长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期稳增长、扩内需与中长期的调结构、体制机制改革并不矛盾。统筹协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而不能因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而产生新的风险,因而需要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 在我国经济面临极为复杂的转型调整及国内外经济贸易形势出现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的会议对近期经济形势与变化做了深入梳理分析,全面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总结和概括起来,这次会议所传递的政策信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正视变化,稳字优先,及时调整,重点明确,协同兼顾。 这次会议以“稳中有变”来概括当下的经济形势,可谓切中要害,一语中的。上半年外部环境最大、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国际贸易环境。为此,除了历来中央所十分重视和强调的“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之外,会议还前所未有地强调了六个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稳定,显然成为当下优先级别最高的关键词。目前我国经济确实有诸多不稳定因素存在,我们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相应准备。 稳定的经济环境和经济运行,稳定的金融、投资与外贸表现,稳定的心理预期,对于我们沉着冷静面对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至关重要。无稳定,无发展,更无高质量发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毕竟,“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始终在前,“稳”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这次会议一如既往地提出“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含义和取向较之前已有变化,强调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就是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将预调微调、定向调控。 会议还特别对未来财政政策如何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如何更好地选取发力点,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浓缩的指引性表述: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基建投资力度有望加大。如果财政支出增加的同时,地方财政融资收紧节奏更为“务实”,则基建投资有望企稳回升,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等方面投资力度可能加大。 对市场格外关注的流动性问题,这次会议延续了之前的多次提法,“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表明,未来货币政策的边际改善可能并不如之前市场所预期的那么乐观,在去杠杆、控风险、调结构尚处关键时期的背景下,未来很难预期再有以往曾多次出现的“大水漫灌”或者“强刺激”。这其实是对前期有关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发力的争论做了方向性指导:未来财政政策重心是结构调整,而货币政策重心是总量调节。会更加注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 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会议表述十分明确,突出表现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三个方面。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补短板”。经过以往几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亟待补齐的短板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特别是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的一些基础设施,未来仍有较大空间;去产能仍存在“制度梗阻”,大量“僵尸企业”还在无效占用资金,需要坚决出清;降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仍有较大空间,减税降费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等等。 加杠杆已不可持续,市场的出清必定是个痛苦的过程,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未来保持内部稳定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去杠杆的节奏力度会有显著调整,政策面实施的重点将是稳杠杆,而非简单的去杠杆。“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意味着将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结合前期央行下发的资管新规实施意见和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内容,未来监管部门当会更注重政策的协调性,在坚持去杠杆的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以维持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预计下半年实体经济融资信用环境偏紧的状况会有显著好转。而从中长期来说,建立不依靠过多债务和过高杠杆的高质量经济模式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是应对各类风险的根本之策。 对于房地产,这次会议表述极为明确,“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同时强调,“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在此基调下,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很小,部分供求紧张的城市或将加快供地节奏;而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预计房地产税的立法进程会加快。 这次会议在谈到工作方法时强调,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笔者理解,会议精神至少在三个方面涉及协同兼顾或者统筹协调。统筹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大政策的作用机制、侧重点和实施效果都不一样。统筹协调短期需求侧的逆周期调节和中长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期稳增长、扩内需与中长期的调结构、体制机制改革并不矛盾。统筹协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而不能因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而产生新的风险,或者削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因而需要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 (作者系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详情]

政治局定调遏制房价上涨 地产精英预判楼市未来走势
政治局定调遏制房价上涨 地产精英预判楼市未来走势

  中央定调“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地产精英预判楼市未来走势 每经记者 蔡雅芸 王佳飞 每经编辑 陈梦妤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引起了房企的高度关注。 在8月1日开幕的2018博鳌房地产论坛上,针对中央对房地产的最新定调,下一年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以及房价趋势,招商蛇口、五矿地产、阳光城、旭辉集团、远洋集团、珠江投资、恒隆地产等多家房企高管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已认真学习研读相关政策,对未来一段时间房价走势的态度总体趋于谨慎,并表示存在分化下跌的可能。 观点1 房价稳定预期一旦实现 可能会有下跌压力 五矿地产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何剑波表示,房地产行业未来会有一个天花板,一个是人口,一个是政策,房价稳定预期一旦实现,就可能会出现下跌压力。 说到这一次中央对房价上涨的严格措辞,中原集团主席兼总裁施永青直言,抑制房价上涨有一定难度。 在他看来,中央的态度是很明确的,但价格是市场最重要的信息,现在中国的租金回报率才1.5%~2%,因为大家都觉得房价会上升,可以弥补租金低的问题,如果房价不涨,租金回报率会回到合理水平。施永青同时预计,明年房价可能会有下行趋势。 对于如今新建住宅售价被限的问题,宝能集团高级副总裁、宝能地产总裁余英则认为,现在房价的定价权不在开发商了,以前开发商还希望有一天政策会放松,现在一点想法都没有了。房价应该会走向平稳,他判断未来一线城市还能顶住,三四线城市会出现分化,建议土地、项目还在三四线城市的赶紧卖了。 至于卖给谁,余英笑着直言,“总有一些人不相信房价会有分化或下跌。” 观点2 楼市新政收紧的同时 房价会依然平稳 旭辉控股执行董事兼主席林中认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对国民经济依然影响巨大。此次中央出台政策之前,70个大中城市房价大多是上涨的,中央是希望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时候进行适度的货币宽松政策,但到货币宽松的时候,又有可能进一步刺激房价上涨。 至于政策对旭辉的影响,林中表示,大部分城市到2020年房价都会比较平稳,未来土地市场也会回归理性,开发商的增长回归质量,产品回归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禹洲集团董事局主席林龙安认为,这是历史上最严的抑制房价措辞。房地产事关民生,又有金融属性,目前各类行业中负债比例最高的就是内地的房地产业,香港所有地产企业的负债比率基本上是在20%到30%之间,而内地房企的负债率却达到70%甚至更高。 事实上,随着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方针政策落地,房地产已逐渐向民生功能转变,而投资属性正不断弱化,未来就会以租赁住房为主,新房销售总量也会下降,继而促使房地产业的系列调整。 观点3 调控压力大的城市 房价会出现略降 区别于看跌房价以及认为楼市平稳发展,金科地产联席总裁方明富看来,调控压力大的城市房价会出现略降,但总趋势是稳中略升。 阳光城集团执行副总裁吴建斌则认为,一旦限价,过去两年房企在一线城市的个别项目会出现亏损,所以开发商不卖,房企资金链也会出现问题,容易导致一连串后续问题。 在如何控制房价上涨的问题上,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刘伟说:“大家现在看到的房价是一个平均价格,不代表某一个楼盘的价格,各地政府会根据所掌握的资源情况去作一些平衡。” 就在7月31日,深圳楼市新政要求暂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购买住房以及个人、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购买公寓5年限售、住宅3年限售等诸多严格的调控政策。 对此,刘伟称,可以说深圳是第一个响应中央号召的,目的是让房价不涨。在他看来,未来房价整体不会上涨,但个别城市、区位会有一些差异。 “我们跟招商局在深圳都有项目,其实从去年起,深圳就要求新盘预售价每个月都要下降。”远洋集团执行总裁谌祖元说,“今年上半年三四线城市房价普遍上涨,成交量大,此次政治局会议后,会使一个区域的平均价格稳定,但对周边地区的房价不一定是坏事。” 观点4 房地产仍在最好时期 看重一二线发展 在珠江投资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杨三明看来,一二线城市未来三四年的发展仍可预见。 事实上,珠江投资的地产业务占比并不高,杨三明说,“仅地产业务看我们是个小企业”,但珠江投资还有别的产业已经发展到窗口期,不需要再投入,所以未来会“适度聚焦地产业务”。 在城市布局战略区域方面,杨三明说,目前公司也在布局强二线城市,在中心城市周边展开布局,比如上海周边的苏州、南通、宁波等地,广深周边的珠海、中山、东莞、肇庆等城市,北京周边的雄安新区、保定,郑州、武汉,以及大西南区域的成都周边、重庆、昆明、贵阳等地。 对于操盘旧改项目,杨三明表示,目前的旧改项目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在二线城市还是以快进快出为主,因为很难看明长周期的未来市场,所以旧改这种长周期操作的项目放在一线城市是最稳妥的。” 此外,杨三明还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本身就存在长周期的特点,但目前应该还处于最好的时期,尤其是未来5到10年,房地产行业发展情况仍然较好,也会对城市更新、“农民上楼”的需求较大。 观点5 追求规模的时代已过去 房企应提高自身“基因” “40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从零起步,一些企业在此前追求规模,动不动就是5000亿元、3000亿元,完全是在量的领域里进行考量。不能否认这种模式在市场早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种时代已经过去了。”恒隆集团、恒隆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宗表示。 一线城市供地有限,二线城市在努力去库存,非常相信这种量的较量、速度的较量是过去的事,如果开发商今天还是保持这种态度,恐怕在未来不容易致胜。陈启宗说:“当房企有量的时候,速度也就变成一个大问题。速度不够,绝对比不过别的房企,要每年推出那么大量的货值,速度就要比别人快。” 不过,“房地产市场总体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可以说行业的春天来了。”在谈及自己的企业度过“寒冬”后,陈启宗这样表示。 陈启宗表示,“多元化经营是一种探索,但是房地产的运营和建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需要企业经营者完全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如果坚持旧有的观念,可能是不合适的。很多房企在不同方面采取措施,有的是健康地产,有的是城市运营,这都是对行业进行的有益探索,但是具体收效如何,还要继续观察。” 陈启宗说,企业要想获得质的发展,就必须将自身的“基因”提高,是基因决定了一个人,也决定了一个企业。选址、面积、设计、建筑,这四项是房地产项目一开始就决定的,是基因,无法更改,房地产企业质的改变应当从基因中下功夫。 “就像我的基因,决定了我肯定不能做一个好的篮球运动员。”他打趣道,“而我们盖的房子要贵一点,但这也是由我们的基因决定的。”[详情]

王永利:宏观调控稳中有变 以变求稳
王永利:宏观调控稳中有变 以变求稳

  王永利:宏观调控“稳中有变,以变求稳” 来源:永利点金 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先分析判断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进而对下半年经济工作做出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促进精准施策,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这次会议最重要的就是强调坚持稳中求进,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合理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节奏。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外部发起的贸易摩擦加重情况下,特别强调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会议着重强调,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消除资金从金融体系流向实体领域的梗阻。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防止新投放的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领域。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会议传达出的核心思想就是:工作总基调和政策大方向没有变,要增强的是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要调整的是调控力度和节奏,要协调的是政策之间关系和出台时机,要着重防止的是宏观调控运动式的大收或大放。[详情]

朱中一:坚决抑制房价上涨是今年政策延续
朱中一:坚决抑制房价上涨是今年政策延续

  直击博鳌·朱中一:坚决抑制房价上涨是今年政策延续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 会议指出,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这次会议所传达出的信息该如何理解? 对此,8月1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副会长、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中一表示,从去杠杆和抑制房价的上涨两点来看,今年一直是这个口径没有变。 实际上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市场的观点,是延续了今年以来的观点。房地产是一个去杠杆的领域,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还是有的。 “住建部5月19日发布的关于当前调控的文件里,提及加强房地产资金监管,这就强调了要降老百姓各个方面的杠杆和企业各地的杠杆。”朱中一表示。 朱中一认为,总体来说,与此前不一样的是中央的决心更大了,要坚决遏制房价的上涨。至于对市场的影响,还需观察一段时间。 朱中一(国际金融报记者冀鹏茜 现场拍摄) 为何?因为在“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之前,还有“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需平衡”和“合理引导资源”三个表述。 如果供应量增加了,供需平衡了,那么对市场就有好处。2018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开发投资、土地购置、包括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同比都是增长,而下半年由于政策预期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市场仍需观察。 (国际金融报记者 冀鹏茜)[详情]

央行召开下半年工作会议: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央行召开下半年工作会议: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人民银行召开2018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加强预调微调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李国辉 本报北京8月1日讯 记者李国辉报道 8月1日上午,人民银行召开2018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部署,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研究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党委书记郭树清出席会议并讲话。人民银行党委委员陈雨露、潘功胜、范一飞、朱鹤新、徐加爱、刘国强出席会议。陈雨露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结构性去杠杆和防控金融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货币政策既保持定力,又加强预调微调,实现流动性合理充裕。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积极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二是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制定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宣布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进一步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债券市场开放发展。支持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三是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做好金融委办公室有关工作,强化监管协调,积极稳妥处置重点金融风险。四是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金融业综合统计、调查研究、支付清算、人民币发行管理、经理国库、征信管理和征信服务、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普惠金融等工作再上新台阶。五是人民银行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内部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人民银行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级党组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健全完善党建制度机制,持续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把党的建设融入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中,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明显成效。 会议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做好2018年下半年工作任务艰巨繁重。人民银行系统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加强政策协调,更加注重引导预期,促进经济金融稳定运行。 会议要求,今年下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加强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二是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按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三是继续改善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强化考核激励,落实好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深入推进金融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更加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扶贫的工作力度。四是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五是更加注重和市场的政策沟通,为金融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氛围。六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高金融宏观管理科学化水平。 会议强调,人民银行各级党组织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统领人民银行各项工作。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尽职尽责地履行好中央银行的光荣使命。要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督促全体党员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央行干部队伍。要持续从严管党治党,永葆人民银行干部队伍的政治本色。要以高度的行动自觉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深刻汲取教训强化自我约束,持续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 会议号召,人民银行系统干部职工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做好人民银行各项工作,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人民银行成立七十周年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外汇局领导班子成员、人民银行各司局、党委各部门负责同志、巡视组组长、参事、在京直属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单位负责同志、派驻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人民银行副省级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及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地市中心支行主要负责同志、京外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外汇局各部门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详情]

央行主管媒体:去杠杆方向不变 要注重把握力度和节奏
央行主管媒体:去杠杆方向不变 要注重把握力度和节奏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周琰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推进改革开放,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 业内专家认为,行至年中,在贸易摩擦的影响下,面对内外部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我国政策需要有定力,在保持连续性的同时继续优化,更需要各方保持信心。总的来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政策回旋余地大、市场空间广,只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经济就能够行稳致远。 提高政策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 对于下半年的宏观政策动向,会议明确,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将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大内需,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会议也强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 可以看出,货币政策的基调仍为稳健。但“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两者之间如何实现平衡?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把好”并不意味着“管住”,也就意味着下一阶段货币供给将继续为流动性合理充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强调“总闸门”,意味着货币政策不会“大放水”,政策方向没有发生转向。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会议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作了方向性指导。“在有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方面,会议明确指出,‘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而货币政策则‘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意味着,财政政策的重心是结构调整,而货币政策的重心是总量调节,同时还要更加注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他表示。 “下半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但与货币政策总量调控方式不一样的是,财政政策更多地是结构性调整。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意味着要扩大支出规模和提升杠杆率,更多地是通过减税以及在执行层面加快支出节奏来实现,更侧重于结构性调节,确保流动性能够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并起到扶持中小企业和鼓励产业升级的效果。”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 此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当前的关键是加强宏观政策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为我国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创造良好预期。 补足短板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国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因此,扩大内需尤为关键。会议指出,“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 对此,唐建伟认为,结合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相关内容,预计下半年主要从两个方面稳基础设施投资,一是加快地方政策专项债券的发行。今年上半年,全国发行地方专项债券只有3673亿元,这意味着,下半年还有近1万亿元左右的专项债券发行,这将为下半年地方基建投资筹集相关资金;二是稳定融资平台贷款来源。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侧重于地方盘活存量资金,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以上表述也表明,政策对基建投资只是防止出现‘烂尾’工程,而非全面刺激。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相比上半年会有所回升。”唐建伟说。 张燕生表示:“补短板要着力在创新、绿色、民生等领域鼓励形成新的投资需求,同时,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推动形成民营、国有、外资共同投资的良好环境。” 去杠杆方向不变 要注重把握力度和节奏 此次会议还提出,“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专家认为,这表明去杠杆方向不变,但要注重把握力度和节奏。 “结合前期监管部门下发的资管新规实施意见和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来看,未来监管部门会更加注重政策协调性,在坚持去杠杆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以维持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预计下半年,实体经济融资信用环境偏紧的状况会有明显好转。”唐建伟表示。 “在今年二季度之前,去杠杆一直是经济工作的主题词之一。未来,要继续坚持去杠杆的大方向不变,但是要稳定地去杠杆。”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出的六个“稳”字备受关注,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稳金融的含义很广泛,主要和避免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有关。稳金融又要与稳外贸、稳外资保持平衡关系。这里也包含了稳杠杆的含义。在具体做法上,应协调好政策出台的时机,避免政策效应的叠加。”[详情]

时寒冰:房地产已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时寒冰:房地产已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时寒冰:去掉“过快”是房价的转折点吗? 来源:功夫财经   文|时寒冰   导致民众负债率攀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房价,这也是制约我国消费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在贸易战恶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支撑房价的力量已经耗尽。 房地产所导致的就业岗位的减少,要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新增就业。 7月3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过去的重要会议,每当提到房价,用的表述都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从决策出发点看,调控的重点是要控制涨速不能“过快”。在这种思路主导下,调控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扮演者支撑房价的作用。这次,第一次把“过快”去掉了,直截了当:“遏制房价上涨”,又加上了“坚决”两个字,连起来就是“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这种表述跟过去是截然不同的。 决策者终于认识到,房地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巨大障碍。 其一,高房价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房价上涨带动地价上涨,地价上涨又推动房价上涨,二者互为推手,最终,无论是房价还是地价,近年来,都持续大幅度上涨。这种上涨速度无疑将大大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这种成本的上升,别说是小企业,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受不了。 华为从深圳迁往东莞,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不仅内资,外资也受不了,许多外资企业相继撤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其二,高房价大大增加了民众的生活负担,抑制了消费 衣食住行本是基本的生活所需,而住房现在事实上已经变成了奢侈品。最近,崔永元先生爆出一些明星在美国买的豪宅,如果大家对照一下豪宅的照片和价格,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豪宅对应的不过是北京的一套公寓价格而已。人们突然发现,我们的房价竟然已经高得如此离谱的地步! 一套房子,几乎把几代普通人的积蓄洗劫一空,还不够,还要背负贷款。1996年,我国的居民杠杆率仅为3%,而2017年,已经涨到惊人的48.97%。 导致民众负债率攀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房价,这也是制约我国消费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计算,仅2000年至2017年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就高达84.3万亿元,相对应的,是我国住户贷款的持续增长,央行公布的数据:2017年12月末,我国境内住户贷款余额为40.5万亿元,在这些贷款当中,绝大部分为购房贷款。 当住房从必需品变成奢侈品,当住房洗走普通家庭几代人积蓄(外加贷款),民众的生活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其三,高房价毁灭了就业 房地产增加就业是一个非常具有迷惑性的骗局。我以前在《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中,详细论述过这个问题。在2003年,房地产被确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以前,中国发展最快的是制造业,是生产型企业,需要大量知识型、专业性人才,像企业管理、人力资源、会计、出纳、研发、设计、包装、营销、策划、公关、翻译、仓储、质检、维修等等,还有许许多多种类繁多的行业专业人员,需求量都非常大。 而在2003年,房地产业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被确立后,房地产业成了主角,这个领域远没有像制造业那样渴求知识型人才,它更需要的是建筑施工工人等不具备高知识素养的劳动力。这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而建筑工人越来越抢手,并且,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的工资收入水平甚至比不上一般的农民工。 高房价不断推升制造业的成本,最终,导致很多制造业不堪重负,被迫迁往越南等国,使得中国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削减,失业上升。房地产所导致的就业岗位的减少,要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新增就业。 其四,房地产兴助长了不劳而获的投机思想 在中国,一些所谓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只是做资源整合而已,它们在事实上扮演着皮包商的角色,比如,工程设计由设计机构做,建筑施工承包给建筑企业做(很多时候还让这些企业垫资做)等等,这些所谓的房地产商,相当一部分并不从事实质性的劳动,但这些皮包商却攫取了绝大部分利润,成为暴富者,成为财富排行榜上的标志性符号。 另一方面,这个群体的一些人,却又非常冷血,他们视工程质量为儿戏,甚至偷工减料,以牟取更大利润。这种不劳而获的群体,极大了助长了社会上不劳而获投机潮的蔓延。 其五,房地产架空或化解了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 当国家去杠杆的时候,资金首先从实体经济中退出来,流向虚拟经济,通过炒房等,做最后的赌博,由于大量资金流向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缺资金,需要宽松。而推出宽松政策,资金还是流向虚拟经济,推高资产泡沫,而资产泡沫吹大,又需要通过降息、降准等来宽松。如此,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而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很难实现预期效果。 从2003年至今,房价的一路上涨,已经成为蚕食民众福祉的噩梦,它同时导致民众的积蓄被套在房地产当中,那些背负着沉重贷款的人更是压力重重。在贸易战恶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支撑房价的力量已经耗尽。 于是,“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显露出来。再想通过炒房掘金,就可能需要考虑一下“风险”二字了。[详情]

中央改变房地产市场提法 房地产躺赚模式彻底终结?
中央改变房地产市场提法 房地产躺赚模式彻底终结?

  风向逆转 炒房凉凉?房地产躺赚模式彻底终结? 大猫财经 中央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提法变了。 “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 这是给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子”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最新提法。 猫哥注意到,“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个说法还是让人始料未及的,简单、直接。要知道在以往的各种会议上甚至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房价的说法还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真的是“下决心”了。 01 今年的上半年房价的上涨势头过于猛烈。 猫哥曾在以往的文章中总结,“一线城市高,二线城市涨,而三四线城市高涨”。而统计局最近的70城房价数据也显示,70城中63涨,这个幅度也刺激了不少人的神经。 而监管层也在不断地给市场降温,比如“棚改凉凉”,国开行将PSL贷款权限收归总行,棚改的货币化安置优惠政策收缩;再比如住建部完善对地方房地产调控工作的考评机制,调控不力的将问责;而发改委也开始对高铁周边城区建设发布了指导意见,而对于城市地铁规划建设也设立了严格的门槛。 而在具体城市层面,则是具体的调控措施以及在以往的措施上“打补丁”升级。 就在政治局会议召开的7月31日,深圳市发布了楼市调控的升级措施: 暂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在深圳购买商品住房。居民家庭新购买商品住房的(不含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自取得不动产权利证书之日起3年内禁止转让。 同时在另一个热点城市苏州,当地“四大行”开始统一政策,客户若在5年内提前还款,将被收取一定违约金。违约金=提前还款金额×月利率×6,即提前还10万,违约金2940,提前还100万违约金29400元。 02 除了深圳和苏州,今年上半年各个城市的调控政策也是数不胜数。 猫哥也对房地产政策做了一个简单梳理: 除了这7个方面的措施外,地方政府还在城市规划建设、市场监管方面上有所强化,毕竟在头上还有责任压力。 从各项政策上以及城市分布情况来看,往往城市选择的都是一些政策组合拳,限购和限贷作为调控基础,为大多数的调控城市所使用,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了限售的大军当中。 而在城市方面,我们除了看到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南京、西安、长沙等传统热点城市,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了“楼市热点城市”的行列中,比如银川、三明等,因而不得不进行调控,而除了地级市在调控,一些城区、县城也加入到了调控大军,比如宁波市奉化区、杭州湾新区等也在限购限售。 而在政治局会议以后,为完成“遏制房价上涨”的目标,更多的城市将进入调控或者对现有的政策进行打补丁,尤其是在深圳这样的标杆城市作出表率的情况下,意味着调控潮即将来临,因为在周期范围内来看,前几轮调控的起点分别是北京和上海。 而在调控手段方面,将是更加精细化或者更具有针对性,比如长沙的调控政策“户籍居民已有一套房的,在产证满四年后方可购买二套房”,这在全国范围内来看,都是创新性的限购举措。 03 无论是新政策还是打补丁,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指到了同一个方向——炒房。 人们在钻空子方面的能力是很强,但是现在城市打补丁的速度也更快,部分城市基本上每月有政策,甚至可以做到每周有政策。 当然,这些调控政策的效果还是有的。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环比来看,5月份除一线城市的成交量略有回升外,15个受监测的二三线代表城市环比涨幅持续回落,其中苏州的环比降幅最大,超过20%,而降幅最小的济南和惠州,为1%。而从同比来看的话,一线城市的成交量是持续下降的,北上广的降幅均超过17%。 而在近半年因价格倒挂而持续火热的杭州,也有了降温的趋势。 7月以来,杭州进行了6场土拍,而土地的价格却没有以往那么高了。空港新城地块的溢价率仅为6.5%,而临安青山湖科技城地块的成交楼面价也没有过万,而半年前,这里的楼面价已经轻松过万。 而在市场上,新房是连续推盘,甚至不要求冻资了,而二手房的成交量也是持续低迷,数据显示,7月上旬,杭州的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下降了28%,而挂牌量却是在不断增加的。 挂牌量高而成交低迷,意味着此前被认为价格倒挂而产生的“躺赚”式套利,已经没有那么容易了,无论是刚需还是投资,都在看着面前的房,掂量着自己手里的钱,自问自己会不会成为新一代接盘侠。 这还只是杭州一城,那些经过一轮迅猛上涨甚至“让人看不懂”的上涨后的三四线城市呢? 现在,中央“坚决遏制房价上涨”,那么在一波雷厉风行的政策之后,未来的套利空间会有多少呢?恐怕会更加有限。 那么炒房,或者想在房地产市场投机,还是暂时歇歇吧。[详情]

力保“六稳”: 货币和财政政策将协同发力
力保“六稳”: 货币和财政政策将协同发力

  力保“六稳”: 货币和财政政策将协同发力 主持人包兴安: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从会议透出的信息看,面对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新形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将进一步提高,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记者 傅苏颖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并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对此,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会议“稳”字出现次数最多,“稳”字贯穿始终表明了稳增长、防风险成为当前的最重要目标。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在明明看来,面对外部环境这一最大变数和主要矛盾要采取定向措施解决,外贸、外资和汇率成为目前需要稳定的“三座大山”。虽然汇率未在会议中被提及,但汇率对于稳定和吸引外资、改善对外贸易条件都至关重要。 另外,明明表示,稳金融、稳投资已经在近期的政策组合中有所体现。 “‘稳定预期’靠政策耐心解释。”明明认为,之所以要耐心解释、稳定预期,就是为了创造环境以便更加有力的实干。如果市场上存在强烈的“放水”预期、或“房价再度上涨”预期,那么积极的财政政策、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政策,可能反而无法放开手脚。在本次会议精神稳定了市场预期之后,预计多维度的化解风险政策将有进一步的实质性推进。 对于下半年的政策,会议要求,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在明明看来,本次货币政策取向去掉“中性”的表述再次确认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后续宽货币政策将与边际放松的监管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明明进一步表示,当前持续低位的资金利率实际上限制了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宽松,也是货币扩张尚未完全传导至信用扩张的表现,监管政策的边际放松和财政政策的发力将助力这一传导过程。对货币总闸门的管理从“管住”到“管好”再到“把好”,边际宽松的意味更浓,但在经济增长没有受到较大挑战的情况下,保持当前的货币政策宽松程度、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更为合理的政策选择。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会议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做了方向性指导,即未来财政政策重心是结构调整,而货币政策重心是总量调节,会更加注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 唐建伟表示,下半年,我国将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在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的同时,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着力保障基建等重点项目资金,确保在建项目顺利推进。上半年财政支出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8个百分点,比财政收入增速慢2.8个百分点,为2011年以来首次慢于财政收入增速,下一步要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内需、调结构上的更大作用,加大对就业、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支持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也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会议强调政策协调的重要性,要求“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特别是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更好服务宏观大局。[详情]

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 稳金融全面部署到位
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 稳金融全面部署到位

  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 “稳金融”全面部署到位 宋易康 [6月24日央行定向降准助力“债转股”,通过释放约5000亿元低成本资金支持市场化债转股项目。] 在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下称“会议”)上,“六稳”成为中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最大亮点。会议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稳金融”被置于第二位,足见中央认为当前金融稳定的重要性。 如何平衡把握“流动性合理充裕”与“去杠杆”?会议要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此外,会议指出,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发现,近期央行、银保监会已经采取的相关措施“稳金融”,既包括货币流动性方面,也包括资管新规实施细则、理财细则的“稳微调”。 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 “下半年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下半年要加强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8月1日,央行2018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指出。 从把握好“流动性合理充裕”角度看,民生银行首席分析师温彬称,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是确保流动性充裕的政策,从大方向看,年内1~2次降准仍有较大操作空间。同时,央行会配合中期借贷便利(MLF)、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来保证总体流动性充裕。 第一财经梳理发现,回顾年初至今,央行通过多种手段,处处呵护流动性,兑现“合理充裕”。 年初至今共有三次定向降准,并配合MLF实现流动性投放。今年6月以来,央行继续增加中长期流动性投放的力度。 瑞银亚洲经济联席主管、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近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是紧信贷,那么应该配合宽货币。央行数据亦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已经从过去的12%左右下降至6月末的9.8%。 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称,年初以来,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在流动性紧张局面的逐步纾解过程中不断确认,本次央行大额超预期新作MLF再次确认货币政策宽松。 不过申万宏源宏观研报认为,此次会议未见使用“更宽松的货币政策”表述,而多出了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的部署。会议进一步强调把好货币供给闸门,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措辞没有更改,意味着政策边际调整将从财政扩大内需与定向信贷支持为原则,“内松外紧”意在对冲外部变化,货币政策并非“大放水”。 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定调,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措施。会议同样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如何判断“流动性合理充裕”?温彬认为,一个重要指标是市场利率需要保持合理水平。例如国债收益率、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用市场利率平稳或略有降低,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此外温彬指出,对于金融支持实体方面,监管基调虽然并未放松,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创造一些工具或手段来解决信用状况偏紧造成的债务违约风险。 资管新规“稳微调” 会议指出,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作为年内对金融市场稳定性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资管新规”执行细则以及30万亿银行理财新规最近终于“靴子落地”,其中也包括对“稳金融”的部署。 近日,央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陶玲在一场公开论坛上指出,当前金融市场的运行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如社会融资规模下滑、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同时,资管新规执行存在不明确的地方。一些金融机构反映,行业配套细则应当尽快出台,同时,对于过渡期安排、非标投资等也存在模糊认识,在执行中还出现了过急过紧苗头。 陶玲说:“面对复杂的内外部因素影响,充分考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对资管新规的一些细节进行明确,增加了可操作性,及时缓解市场焦虑情绪,有助于改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有助于表外融资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回升,将为实体经济创造健康的货币金融环境。” 今年4月资管新规正式发布,以银行资管为例,2018年5月末余额为22.28万亿元,6月末余额为21万亿元。可以看出,银行理财两个月来规模呈现下降趋势。而实体经济方面,也出现了“民企违约”风波。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资管新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在总体上取得满意的效果,还需要与其他各项政策配合,避免监管政策单兵独进。另外,根据资管新规实施后产生的政策效果,动态进行评估,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微调,也应当是资管新规实施过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他预计在“资管新规”及系列配套措施的指引和要求下,金融监管部门与市场会形成良性的互动,最终实现资产管理体系的平稳转型。 金融去杠杆边际上不应再紧 2018年上半年影子银行规模降幅明显。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委托贷款减少800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减1.4万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86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减1.5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指出,把表外融资赶尽杀绝不利于破解融资难的局面。所谓的影子银行是行银行类金融机构之实、无传统银行之名的机构和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实际上是中性的。就像一个人晚上走路总是有影子的,但这影子不能太大,而太小实际上也不正常。 盛松成表示,金融去杠杆边际上不应再紧了。随着金融去杠杆的边际力度下降,今年M2增速将高于去年,相较于此前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今后货币政策应更趋稳健中性。要破解融资难的局面,还要加强对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 温彬称,对于僵尸企业仍然要收贷,将有限的信贷资源集中起来。但稳增长中该加的杠杆也要加上,例如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发挥关键性作用。下半年随着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变大,要更加强调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作用,资金还要大量进入上述领域。此外对于一些有市场、短期只是债务困难的企业,“债转股”仍然需要进一步推进。 6月24日央行定向降准助力“债准股”,紧接着,6月29日晚间,银保监会印发《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作为债转股众多政策中的重要配套政策落地。前者通过释放约5000亿元低成本资金支持市场化债转股项目,后者旨在拓宽债转股资金来源,鼓励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充分利用各种市场化方式和渠道筹集资金。 另一方面,理财新规为“债转股”留了口子,今年6月,银保监会印发《办法》,鼓励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充分利用各种市场化方式和渠道筹集资金,包括依法依规面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附属机构申请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通过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展债转股;发行金融债券;通过债券回购、同业拆借和同业借款等方式融入资金。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述政策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困扰市场化债转股资金来源的问题,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温彬指出,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需要强调结构性改革,包括定向降准对三农小微指出,以及中期借贷便利,支持债转股的定向降准促进债转股项目落地,以及促进信用债发行。 中信证券明明指出,在经济增长没有受到较大挑战的情况下,保持当前的货币政策宽松程度、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更为合理的政策选择。[详情]

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加码 千亿新减税措施将加速落地
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加码 千亿新减税措施将加速落地

  积极财政政策加码 千亿元新减税措施将加速落地 ■本报记者 包兴安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对此,专家认为,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发力补短板,千亿元新减税措施将会加快落地。 全国政协常委、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让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在调整结构和扩大内需上发力,扩大内需的着力点是投资和消费,投资主要是在跟民生相关的基础设施上补短板,比如乡村振兴、棚户区改造等。 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除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继续发力外,还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由出口型、投资型向消费型转型升级,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和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支撑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以减少外部干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的良性循环和良性增长。因此,下半年及今后相对较长的一个时期,积极财政政策将突出体现在投资和消费两方面,而扩大消费更是重点。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基建投资对冲房地产的投资下滑,同时通过扩大内需,对冲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预计下半年财政政策将从基础设施建设、减税降费和转移支付三方面发力。 张连起表示,积极财政政策是结构性的,结构性的聚焦发力更加重要,尤其是减税,要尽快落地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全覆盖,加快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这两项措施可减税1780亿元,还有加速推出对中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等。 刘哲也认为,除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之外,更重要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通过对于新经济行业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让财政政策在培育新供给、新动能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推动供给结构调整。同时,通过加快推进提升个税起征点、增加纳税抵扣项等个人税改制度,降低居民的税负,改善收入预期,提升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进一步扩大内需。在转移支付方面,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和养老金制度,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推动储蓄向消费的转化。 张依群认为,下一步将会保持适度投资规模,合理扩大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和进一步加快发行进度,保证重点建设项目和在建项目顺利开工完工,增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利益关联度,避免财政投资浪费。 “从政策层面考虑会加快各种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实施,建议增值税税率调降1个百分点、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抵扣额度、增加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研发税收优惠、加快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步伐等一系列政策,都会改善企业经营效益和促进社会就业、增加职工收入,从而达到刺激和拉动消费作用。”张依群表示,此外,加快推进央地财政体制改革步伐,有效调动中央和地方、政府与企业、社会与个人的积极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用更高的国家治理能力来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支持中国对外扩大开放,增强吸引外资、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技术服务业能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详情]

专家:遏制房价抬头 楼市长效机制“已经在路上”
专家:遏制房价抬头 楼市长效机制“已经在路上”

  遏制房价抬头 楼市长效机制“已经在路上” ■本报记者 杜雨萌  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其中,“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表述尤为引人关注。 华创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张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本次会议明确了房地产调控不会走回头路;其次,从以往的“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到此次“坚定遏制房价上涨”,可以看出监管层对于楼市调控的表态更为坚决。总的来看,此次会议传递出的信号,是对于预判“松房子托经济”之声的一种坚定回应,预计有效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将更快落地。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6月份房价上涨城市数量是近21个月以来的新高。 要注意的是,虽然房价有抬头之势,但楼市调控力度仍在持续加码,且调控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昨日,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要明确的是,此前出台的各类房地产调控政策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房价依然上涨主要和以下三方面因素有着较大的关系:一是新房限价刺激市场。通过限价的方式调控商品房的上市价格是不少城市都会采取的手段,但此举也在很多城市引发了新房、二手房价格出现倒挂,刺激了市场对于房产的投机性需求;二是库存量持续减少。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商品房库存面积几乎下降至2012年年底水平,部分城市深圳出现供不应求现象,供需失衡带来的房价上涨并非通过单一的调控政策就可以解决;三是棚改影响三四线房价。棚改尤其是货币化安置的棚改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购房者对于房价的敏感度,尤其是棚改引发的购房需求量短期快速增加,对于房价的推动作用亦不容忽视。 因此,本次会议认为,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是有问题的,要下决心解决问题。基于此,会议提出,要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恒大研究院副院长夏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着力点将集中在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维护健康的市场环境、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建设以及加快构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几个方面,预计政策层面将把短期调控逐渐切换到长效机制上来。[详情]

力保“六稳”: 货币和财政政策将协同发力
力保“六稳”: 货币和财政政策将协同发力

  力保“六稳”: 货币和财政政策将协同发力 主持人包兴安: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从会议透出的信息看,面对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新形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将进一步提高,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傅苏颖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并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对此,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会议“稳”字出现次数最多,“稳”字贯穿始终表明了稳增长、防风险成为当前的最重要目标。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在明明看来,面对外部环境这一最大变数和主要矛盾要采取定向措施解决,外贸、外资和汇率成为目前需要稳定的“三座大山”。虽然汇率未在会议中被提及,但汇率对于稳定和吸引外资、改善对外贸易条件都至关重要。 另外,明明表示,稳金融、稳投资已经在近期的政策组合中有所体现。 “‘稳定预期’靠政策耐心解释。”明明认为,之所以要耐心解释、稳定预期,就是为了创造环境以便更加有力的实干。如果市场上存在强烈的“放水”预期、或“房价再度上涨”预期,那么积极的财政政策、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政策,可能反而无法放开手脚。在本次会议精神稳定了市场预期之后,预计多维度的化解风险政策将有进一步的实质性推进。 对于下半年的政策,会议要求,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在明明看来,本次货币政策取向去掉“中性”的表述再次确认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后续宽货币政策将与边际放松的监管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明明进一步表示,当前持续低位的资金利率实际上限制了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宽松,也是货币扩张尚未完全传导至信用扩张的表现,监管政策的边际放松和财政政策的发力将助力这一传导过程。对货币总闸门的管理从“管住”到“管好”再到“把好”,边际宽松的意味更浓,但在经济增长没有受到较大挑战的情况下,保持当前的货币政策宽松程度、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更为合理的政策选择。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会议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做了方向性指导,即未来财政政策重心是结构调整,而货币政策重心是总量调节,会更加注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 唐建伟表示,下半年,我国将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在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的同时,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着力保障基建等重点项目资金,确保在建项目顺利推进。上半年财政支出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8个百分点,比财政收入增速慢2.8个百分点,为2011年以来首次慢于财政收入增速,下一步要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内需、调结构上的更大作用,加大对就业、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支持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也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会议强调政策协调的重要性,要求“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特别是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更好服务宏观大局。[详情]

证券日报:稳字当先 宏观政策思路微调
证券日报:稳字当先 宏观政策思路微调

  今日视点:稳字当先宏观政策思路微调 ■一 帆 7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传达出很多信息。会议首先对宏观经济形势做出新的判断——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在此基础上,会议对下半年工作做出部署,提出六项要求。从中可以看出政策思路的细微调整。 其一,针对坊间热议的积极财政问题,会议指出“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可见,总体而言还是要适度关好货币水龙头,让财政政策担当更重要角色。毕竟,在去杠杆挤泡沫的进程中,放水无疑将对冲已经取得的成效,更可能形成新的杠杆和泡沫。而此间,财政部最新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财政数据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331亿元,同比增长10.6%。为财政政策提供了更大的可作为空间。减税将成为可预期的积极财政政策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其二,补短板,由三去一降一补的最后一位提到了重点强调的位置。会议提出“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这与积极财政政策思路是连贯的,更明确指出积极的方向,一是基础设施领域,一是创新领域,还有降企业成本。沿着这一思路,后续各种专项基金、专项债、PPP项目或将活跃。 同时,会议提出“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表明去杠杆的方向仍将坚持,但是力度和节奏会比前期有所调整,防止因为去杠杆用力过猛放大风险,或制造新的风险。“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意味着政策决策将吸取此前的经验,更注重多部门的协调配合,统筹兼顾,形成合力,降低制度成本,以免对经济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希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三,“推进改革开放”是当前应对外部风险的重要措施。会议除了明确的“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些具体方向,还提出“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这一点留给市场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具体到资本市场而言,比如官方表态中一直提到的年内将开通的“沪伦通”。“沪伦通”最近一次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是7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英国外交大臣亨特时强调,以年内开通“沪伦通”项目为契机,积极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更好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这次会议对房地产虽然着墨颇多,除了提出“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外,并没有更多创新性表达,政策基调与此前没有什么变化,不需要过度解读。依笔者所见,“房地产市场问题”所指内容更宽泛,涉及供求平衡,合理预期,市场秩序以及价格,更重要的是长效机制,而且,对于房价走势,房地产行业前景的预期也是会议中提到的“六稳”中“稳预期”的一个重要部分。 总体而言,会议明确了对当前经济内外环境的认识,并就此对相关政策做出微调,强调“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以“稳”字当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详情]

解读政治局会议:预计房地产税立法进程会加快
解读政治局会议:预计房地产税立法进程会加快

  政治局定调 下半年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首次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如何治理?对外开放如何推进?货币政策跟财政政策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据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对包括上述问题在内的焦点都做出了回应。 会议提出了多项要求,其中,“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首次明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即刻成为了市场焦点之一。 此外,会议表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要不要继续做去杠杆的工作?此次会议提出,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 在昨日的2018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上,央行再次强调,要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认真贯彻落实按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的部署和要求。 上半年,有关方面公布了多项对外开放的措施,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脚步明显加快。此次政治局会议继续指出,“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 此外,会议在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补短板、保护在华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要求。 1 财政政策 预计下半年财政政策更宽松 ●会议要点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 ●解读 对比4月23日的会议,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但政策目标从一季度的“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变成“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扩内需的重要性置于调结构之上。货币政策删掉中性,增加“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在如是金融首席金融学家管清友看来,宏观政策重心转向财政政策,可能成为结构性微调的主要手段。“此次重新强调财政要‘发挥更大作用’,直接指出‘扩大内需’,预计2018年下半年会看到更宽松的财政,形式上可能和过去相比更有针对性,专项债、专项资金、专项基金可能会增加,比如针对现在中央最着急的核心技术领域。”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李奇霖认为,“下半年财政政策的空间更大一些,如结构性减税,以及加快专项债发行(截至目前1.35万亿的额度只发了11.7%)。货币政策集中在落实,包括引导定向降准资金流向小微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等。”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报认为,“未来财政政策重心是结构调整,而货币政策重心是总量调节。会更加注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侯润芳) 2 货币政策 把好总闸门,保持合理充裕 ●会议要点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解读 8月1日,人民银行召开2018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对于货币政策,会议指出,今年下半年要重点做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加强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工作。 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势头明显放缓。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曾撰文援引数字指出,“2017年杠杆率比2016年高2.4个百分点,增幅比2012年至2016年杠杆率年均增幅低10.9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伴随着今年以来“严”字当头的金融监管,市场近期也多有货币政策是否宽松的讨论。有市场人士留意到,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曾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而不是2017年四季度例会的“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 此外,此前6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稳定运行”,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又强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 在多位市场人士眼中,货币政策表述的预调微调并不代表货币政策的全面宽松和“大水漫灌”。 申万宏源研报分析,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出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没有见到类似于2009年或2015年更为宽松的措辞。对金融乱象的整治依旧,同时会议进一步强调地产调控,“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也意味着政策边际宽松并非大水漫灌。(宓迪) 3 房地产 预计房地产税立法进程会加快 ●会议要点 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解读 “过去一个季度,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货币宽松的预期开始让很多人憧憬地产调控的放松,中央此次关于房地产的表述把这个预期浇灭了。”管清友表示。 此次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与此前“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相比力度明显加大。 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看来,持续提出需要抑制房价以及加码调控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买房依然可以赚钱;第二,地方政府主动调控欲望不强;第三,门关得越来越紧,但经常开窗户;第四,调控只关注了‘控’,‘调’的方面做得比较少。” “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放松可能性很小,部分供求紧张的城市或将加快供地节奏;而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预计房地产税的立法进程会有所加快。”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表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未来房地产调控将进一步加码,刺激房地产市场不是稳增长政策选项,宏观政策并未转向全面宽松。“下半年房产税立法进程可能加快,流向房地产领域的各类资金规模将受到更严格的管控,购房按揭贷款利率将继续上行,近期房价环比增速加快势头难以延续。” 张大伟预计后续将有更多制度性政策发布。其中,房地产税等调控政策也将在2018年加速落地。(侯润芳) 4 稳外贸 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 ●会议要点 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解读 今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了对外开放重大举措: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 8月1日,人民银行2018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再次强调,要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坚持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吸引外资、鼓励进口是中国稳外贸的首要措施。当前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高达42%左右,因此鼓励外商来华投资,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对促进对外贸易效果最为直接。鼓励进口必然会带动出口,从而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王青提出,其他稳外贸的措施包括:加快推进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谈判进程,加快“一带一路”领域的贸易融合,争取短时间内敲定一些有影响力的自由贸易协定,扩大我国对外贸易的回旋空间。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广交会等活动的举办,是为了加大中国产品营销力度,可以吸引海外买家。 (顾志娟) 5 稳就业 最有效的方式是扩大内需稳增长 ●会议要点 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社会稳定工作。 ●解读 今年以来,我国的就业形势较为稳定。根据人社部数据,今年上半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2万人,同比增加17万人;二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83%,降至多年来新低。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此次会议更加强调稳就业,说明可能对中国就业市场存在一些结构性的担忧。 他认为,稳就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稳增长。首要的是扩大内需,下半年财政政策将在扩大内需上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对冲信用收缩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同时提高居民收入以促进消费;另一方面还需加大基建托底经济的力度,接下来财政政策可能加大财政支出和地方专项债在基建项目上的投入。另外还需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实现稳增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认为,预计下半年宏观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会增加,但考虑到当前新增就业压力趋于放缓,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程度较为明显,宏观杠杆率依然高企,短期内再度出台大规模刺激计划不具备条件。 王青提出,加大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将成为稳就业的主要政策方向。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占比80%左右,支持小微企业能够提供更强的就业撬动杠杆。 另外,考虑到服务业正在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下半年可能出台一批重大改革举措,放松管制,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企业进入一些此前主要由国企垄断的服务业领域,通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就业。(顾志娟) 6 去杠杆 加大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会议要点 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解读 “去杠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可避免对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我们应该看到,在信用紧缩阶段,迫切需要融资的往往是高风险企业。那些实力较弱、风险较高的企业,出现融资困难,进而退出破产清算,既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体现,也是结构性去杠杆的应有之意。” 他认为,下一步应尽快疏通国民经济循环和货币政策传导,加快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能力。货币政策要坚持基调不变,注重定向、结构性投放流动性,缓解社会融资环境偏紧局面。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记者表示,当前降低金融体系自身杠杆率已取得明显成效,对实体经济、尤其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的影响逐步显现。在此背景下,下半年货币政策有进一步定向降准的可能,核心发力点会放在通过释放银行的流动性,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尤其是支持中小微企业。 支持中小企业也是近期监管部门政策的着力点之一。记者留意到,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三次定向降准,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业,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宓迪) 预 测 “实现6.5%的经济增长目标没有问题” 今年下半年经济走势如何? 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今年实现GDP6.5%的增长目标没有问题。“此次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字当头,即经济不要大起大落,既不希望明显的下降,也不希望明显的上升。”鲁政委说,政治局会议提出“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预计下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基本企稳,经济增长达标也不成问题。 不过,目前经济形势仍面临一定挑战和新形势。目前市场对宽松政策走向存在较大分歧,同时中美贸易战使得经济面临较多外部压力。 这一形势下,中国经济如何应对? “这次政策的调整,显然不能忽视外部形势的变化。如何应对这一变化?中国不要被外部环境牵着走,要坚定地按照自己的路线走,扩大对外开放的胆子不妨更大一点。”鲁政委补充,同时要把握好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不能让“宽松”一直持续、成为长期问题,否则去不了杠杆。 (侯润芳) “后续地方专项债提速和基建是重要抓手” “货币政策强调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意味着我们这次应该不会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有放水但不会漫灌。”海通证券研报认为。 那么,对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联讯证券研报分析,为保障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降低企业债务偿还压力,可以相对确定的是,央行货币收紧的可能性较小,流动性会相对充裕。货币政策没有大的放松,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指数变动已迅速调整,加之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结售汇数据等多个指标都显示贬值预期并不强,人民币并没有大的贬值压力。 中信证券点评称,这次会议的政策导向在大方向上保持了定力,不会出现部分投资者期望的大幅宽松或者放水行情。政策微调主要体现在财政的边际宽松,预计后续的地方专项债提速和基建是重要抓手。目前政策底部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这会成为A股市场风险偏好的重要支撑。 (宓迪) 新京报记者 宓迪 侯润芳 顾志娟[详情]

证券时报评论:"稳"字当头宏观政策方向不偏力度微调
证券时报评论:

  “稳”字当头宏观政策方向不偏力度微调 证券时报记者 王君晖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在当前复杂且特殊的内外环境下,市场对来自政策层面的权威声音翘首以待。相较4月份政治局会议的内容,此次会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增添了一丝紧迫和危机感,而改革攻坚的定力依旧保持。与此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相比,此次会议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口径有所收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仍有条不紊。 从公开的会议内容来看,“稳”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会议在指出下半年工作重点时,首先要求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明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会议要求的第一条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工作要求中,首次提出“六稳”,并将“稳就业”置于“稳金融”之前。对于稳定的强调,一方面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稳定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下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会议对市场普遍关注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也给出了定性,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意味着,下半年实际财政赤字、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等均有可能继续扩大,在扩大内需和基建补短板的要求下,基建投资有望提升。 去杠杆的大方向并未改变,地方政府债务管控将持续。政治局会议要求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这意味着去杠杆的大方向并未改变。而“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则意味着去杠杆将有度地进行。7月以来,从央行窗口指导,到资管新规落地,再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定调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多项政策有所调整,市场预期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此次会议发出的明确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继续打好以防风险为首的三大攻坚战,是面对复杂形势的底线思维。当前的政策调整,更应视为在经济增长下行风险有所增大的背景下,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而进行的相机抉择,而非政策方向的转变。 对于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会议要求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遏制房价上涨”的表述相较以往少了“过快”二字,“遏制”一词显示出不可谓不严厉的态度。中央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心,既是防风险的需要,也是保障民生的客观需求。如此看来,下半年宏观政策的边际宽松调整,对于房地产难以形成直接利好。[详情]

央行:下半年重点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加强预调微调
央行:下半年重点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加强预调微调

  央行: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加强预调微调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召开2018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会议指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加强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会议要求,今年下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加强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二是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按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三是继续改善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强化考核激励,落实好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深入推进金融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更加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扶贫的工作力度。 四是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五是更加注重和市场的政策沟通,为金融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氛围。 六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高金融宏观管理科学化水平。 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尽职尽责地履行好中央银行的光荣使命。要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督促全体党员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央行干部队伍。要持续从严管党治党,永葆人民银行干部队伍的政治本色。要以高度的行动自觉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深刻汲取教训强化自我约束,持续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详情]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下半年基建投资将提速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下半年基建投资将提速

  政治局会议强调 加大基建投资补短板力度 下半年基建投资将提速 本报记者 定军 北京报道 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该会议指出,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 上述决策意义重大。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过去2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方面效果不一,在去房地产库存和去工业过剩产能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确保很多项目完工,形成可以利用的经营性资产,这就可以起到还本付息的作用,降低地方债务负担。”曹远征说。 稳基础设施投资 7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预计下半年政策主要从两个方面稳基础设施投资。 一是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2018年上半年全国发行地方专项债券3673亿元,这意味着下半年还有近1万亿左右的专项债券发行。 二是稳定融资平台贷款来源。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侧重于地方盘活存量资金,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这也表明政策对基建投资只是托底,防止出现“烂尾”工程,而非全面刺激。“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相比上半年会有所回升。”唐建伟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出现回落,2018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3%,增速比今年1-5月份和去年同期分别回落2.1和13.8个百分点。但是实际基建投资的需求却很大,只是资金出现问题。 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数据显示, 2018年1-6月份全国拟建投资项目新增13.3万个,同比增长15.6%。拟建投资项目投资额新增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 监测数据显示,个别地区赋码后未进入前期工作阶段和放弃建设准备 工作的项目占有较大比重,事前引导、政策服务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投资室主任吴亚平指出,有一些地方的基建项目有停建缓建的情况,这与地方考虑到防范金融风险、降低杠杆率有关。正常进入规划的项目,特别是前期工作完成比较好的项目,还是要加快建设的。 “目前要注意的是,很多跨省,或者同一个省内跨行政区域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还是短板。” 吴亚平说。他认为,很多投资项目资金缺乏,与不同的部门存在体制性因素有关,因为每一个投资项目涉及到环保、土地等多个部门的管理,不好进行协调,本来很多可以通过盈利回报来获得融资的办法,实际难以行得通,结果很多投资项目建设放慢。这其中就包括很多民营资本感兴趣的项目。 强调基建补短 随着政治局提出加大基建投资补短板力度的要求,预计大批的十三五项目投资将加快,同时很多未列入十三五规划的项目,也有望加快。 例如,川藏铁路的林芝到雅安段本来属于十三五研究项目(非施工项目),现在可能要加快开工。另外四川达州到万州的高铁没有纳入国家规划,山东省提出的滨州-淄博-莱芜-临沂的高铁预备作为京沪第二高铁通道项目,也没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但是地方政府对此都非常积极。 7月9日,四川省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消息称,成南达高铁计划2019年全线开工建设,2022年建成。成南达高铁建成后,将形成成都经达州至万州至武汉通往长三角,以及成都经达州至万州至郑州至北京、经达州至西安通往京津冀的高速铁路大通道。按此看,四川万州到达州加快修建高铁将成为定局。 此前山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出,十三五时期也将打造滨州到临沂的高铁通道建设。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运输所原室主任李群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各地铁路情况还不一样,像川藏铁路及滇藏铁路,主要是公益性铁路,国家出钱为主。上述山东的铁路建设,主要是要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下一步国家加快基建投资的步伐,可以解决整个投资放慢的问题。” 李群仁说。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3%,增速比1-5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大幅低于去年同期21.1%的同比增速。其中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0.9%,增速回落3.9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10.3%,降幅收窄1.1个百分点。 不过,尽管下半年基建投资作为补短板的手段,会加快步伐,但是不太可能出现井喷的情况。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政治局会议提出仍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这表明目前货币政策并未放松,核心是要使得一些基建项目获得资金,这是为了防止项目烂尾和增加地方债务。“目前企业对于资金贷款需求不是很大,仅放松货币,资金可能会大量流入房地产,所以去杠杆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基调没有大的变化。投资不可能像2009年那样全面加快增长。”[详情]

“六稳”透露调控新信号
“六稳”透露调控新信号

  “六稳”透露调控新信号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费杨生 彭扬 赵白执南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其中,“稳”是一个关键词,特别是“六稳”的明确提出,释放了稳增长重要性上升,调控更重前瞻性灵活性,政策组合方向不变但协调性增强等信号。 “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具体要求,直接反映了稳增长将被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一方面,尽管经济延续平稳发展态势,但“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这需要未雨绸缪,强化调控的前瞻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金融、外贸、外资、投资都是经济发展有效拉动力量,预期则代表对经济发展的未来信心,就业是稳增长底线之一。这几项要素或指标既是稳增长有效组成部分,也将是调控用力点。 调控将更加注重提高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目前,经济运行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包括:外部环境明显变化态势下出口承压、信用收缩下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受限、部分地区房价上涨过快、股债汇市场运行波动性加大等。应对诸多潜在风险因素,监管部门需及时评估现行政策效果,提前做好各类风险应对预案。比如,稳金融,既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又要服务好实体经济;既要坚定去杠杆,更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日前出台的资管新规细则、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等配套政策就是调控注重灵活性的例证,在坚持去杠杆的原则下,根据资管行业现状微调政策力度,平滑市场影响。 更明显的是,调控政策组合的协调性有望显著增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在实际执行中趋向于边际宽松。边际宽松并非“大水漫灌”。财政政策方面,将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各项减税政策将在下半年发挥更大作用。货币政策方面,关键是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央行可继续通过定向降准、MLF续作、支持商业银行购买信用债等方式,引导资金流向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给予银行合适的风险补偿。 在稳增长重要性抬升背景下,政策组合的前瞻性、灵活性、协调性将提高,去杠杆力度和节奏会更加务实。这将有利于从供求两端稳定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及增长预期。可以期待的是,监管部门将在实现“六稳”方面出台一些具体政策。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是鼓励加杠杆,积极的财政政策也不是放大地方债务风险。调控优化不是调控转向,处置风险不是要制造新的风险。这考验着监管层在具体执行中的智慧。[详情]

央行:加强政策协调 更加注重引导预期
央行:加强政策协调 更加注重引导预期

  央行:加强政策协调 更加注重引导预期 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本报记者 彭扬   中国人民银行8月1日召开2018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会议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做好今年下半年工作任务艰巨繁重。人民银行系统要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加强政策协调,更加注重引导预期,促进经济金融稳定运行。 会议要求,今年下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加强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二是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按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三是继续改善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强化考核激励,落实好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深入推进金融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更加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扶贫的工作力度。四是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五是更加注重和市场的政策沟通,为金融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氛围。六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高金融宏观管理科学化水平。 会议认为,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结构性去杠杆和防控金融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详情]

新京报:加大改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新京报:加大改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加大改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央多项举措并进,该收紧的收紧,该求进的求进,稳中有进,可以说正符合当前经济“稳中有变”的现实。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 新的形势,需要新的措施应对,这是这次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之前,央行与财政部学者对当前财政政策的讨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公众对于当前经济形势也有了些大概认知。此次政治局会议,实质上对公众关注的一些核心焦点问题也做出了权威回应。 从会议做出的部署来看,财政政策将来会有适度放开,这是毫无疑问的。 另外,货币政策也在发力。今年6月,央行通过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累计投放4035亿元。7月13日,央行又进行了1885亿元MLF,7月23日央行再度开展MLF操作,规模达到5020亿元。这些措施的目的,正是通过定向降准,支持“债转股项目”和小微企业融资,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据此,许多人也担心,此轮定向降准,是否会成为房地产等领域的资金输送通道?对此,政治局会议以不同于过往的语词表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无疑是给公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实际上,近期各地进一步收紧的房地产调控,也释放了与中央政策高度同频的态度。比如,这两天媒体热议的深圳房地产“731新政”,力度估计让许多炒房者都始料未及。除了深圳,其他不少地方也有类似趋严的调控措施。可以预期,未来还会有更多地方出台相关举措,压缩房地产领域中各类投机操作空间。 那么,在此背景下,资金不流向房地产,又会流向哪里呢? 首先,此次政治局会议强调,积极财政政策会在基础建设领域有更多投入。比如,国家会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将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早见成效,包括总投资2700亿的川藏铁路等一批重大基建项目开工。 其次,解决了资金流向问题,此次政治局会议还提出,“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这是在利用财政政策和有利的改革措施增强市场的自我“造血”能力。 这项举措在过去一段时间,其实也同样早有迹象。比如,7月26日,财政部副部长刘伟就曾经公开表示,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上。从之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来看,国家要在确保降低市场主体税费负担1.1万亿元以上的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企业扩展到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而对于已经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的1130亿元,要在今年9月底基本完成。 中央多项举措并进,该收紧的收紧,该求进的求进,稳中有进,可以说正符合当前经济“稳中有变”的现实。 相信,随着政治局会议对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应对思路的梳理、政策调整和完善的基本定调,以及可预见的一系列配套改革举措的展开,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将稳中见好,中国经济应对各类外在突发因素的“抗体”也会进一步增强,并顺利推动实现调结构、保增长、去杠杆的总体目标。[详情]

媒体评政治局会议:经济运行之变和楼市调控之策
媒体评政治局会议:经济运行之变和楼市调控之策

  李宇嘉:经济运行之变和楼市调控之策 李宇嘉 作者为资深地产研究人士 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向房地产市场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坚定信号。 本次会议最值得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关注的有两个点:一是强调“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二是首次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显示出中央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的坚定决心。 此前,由于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发生一定变化,同时也出现了外需回落、投资增速下滑、信用违约频发等现象,因此市场对财政和货币政策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预期。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明确流动性“合理充裕”。由于近一段时期MLF(中期借贷便利)成为央行流动性投放的主要方式,6~7月央行的相关操作累计净投放9055亿元,由此也引发了业内和市场的部分误读,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是否已经开启了“新一轮放水”。 财政政策到底如何“更加积极”、流动性如何“合理充裕”?“去杠杆”是否需要叫停?经济增长是否会重走“举债投资、地产发力”的老路?房地产继续调控,但如何兼顾控制房价及泡沫和守住风险底线? 的确,这一系列问题能否理清头绪,是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行稳致远的关键要素。而本次政治局会议,不仅澄清了上述疑惑,也对下一步经济工作部署了一揽子的宏观管理措施。 首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一方面,减税降费和“补短板”将大有可为。 7月26日,财政部副部长刘伟公开表示,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体现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上。今年的重点是,确保全年减轻市场主体税负1.1万亿元以上,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 此外,补短板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重点是中西部、乡村振兴、民生设施。而在资金来源上,为有效控制债务率,除明确已批项目融资“不断供”、“不抽贷”以外,年初就确定的1.35万亿元地方专项债,将是资金供应主渠道,“专款专用”将确保地方政府不会违规加杠杆。 此次政治局会议还明确“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这意味着所谓“去杠杆叫停”,或转向“稳杠杆”甚至“加杠杆”等传言完全不切实际。 由于上半年金融条件收紧,受融资挤出效应的民营经济受伤较重,也导致了很多违约事件发生。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考虑债务风险、资本市场风险、楼市风险,一刀切地“去杠杆”显然并不合适,但“去杠杆”的既定政策仍然会坚持,只不过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的时机。 同时,流动性合理充裕,释放出的资金如何进入实体经济,这需要机制创新。MLF和定向降准和降息,能确保资金大概率不会进入楼市和融资平台,但如何导入实体企业,关键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途径。 近期,监管层要求大中型银行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贷款的价格,带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能明显下降。 另外,资管新规提出“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即新的违规理财产品不得发行,存量可延长至2020年,但底层资产要穿透,不得期限错配和“明股实债”,创新股权投资、债转股等“软着陆”的风险消解模式。 疏通货币传导渠道,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还得遏制房价上涨预期、降低资产虚高的溢价。否则的话,考虑到经济下行和债务进入违约暴露期,加上外需回落和PPI见顶,实体经济盈利下降,资金一旦流出央行进入商业银行,七拐八拐还是会往资产领域和刚性兑付的地方融资平台走。 也正是基于此,此次政治局会议在提到房地产市场时,具体提出了“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等令人眼前一亮的表述。 在地方债务高企的情况下,一些城市对楼市依赖达到史无前例的地步,但房地产是宏观杠杆的重要源头,如果任由房价再上涨,那么债务风险肯定受不了,系统性风险同样受不了。 当前无论是房地产的量还是价,与10年前的2008年相比都已上了数个台阶,假如房价明显下跌的话,经济金融可能受不了。对此应该怎么办?非常考验管理层的智慧。 对此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对策是“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不像以往“保持房价平稳”或“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等提法。近期调研显示,各地楼市出现新一轮反弹趋势,而投机炒作是罪魁祸首。如果调控上模棱两可,将可能给市场传递出“能够容忍一定幅度上涨”的信号,最终将必然形成房价大涨,并导致所有调控前功尽弃。对策只有一条——只有遏制住房价上涨,才能管理好楼市预期。 管住楼市预期,让市场的多数参与者认识到房价不会再上涨了,才能避免资金大规模进入楼市。这样,也就疏通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为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创造了前提条件。 就在政治局会议召开的同一天,深圳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这一楼市调控新政可谓管理楼市预期的及时雨。 近期,楼市再现板块轮动式回升,率先触底的一线城市楼市显现出回升迹象。上半年,深圳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分别增长22.4%和11.6%,是一线城市中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面积全部反弹的唯一城市。作为楼市领头羊,考虑到近期深圳排队抢房、企业大宗收购等现象频发,若深圳楼市反弹了,无疑将确认轮动回升又一次开启。 因此,深圳开启楼市调控是一个重要信号,即监管层不允许出现新一轮房价反弹,“领头羊”必须发挥好带头作用、示范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此次调控有两个特点:一是针对企业和个人投资商品房、离婚买房等乱象,对原有政策“打补丁”,而非加码限购和限贷,这表明对首次置业和改善需求还是鼓励的,且所有政策只针对增量而非存量,意在保持市场活跃度。 二是主打政策是“限售”,即鼓励合理买房,且3~5年甚至更长时间持有,不鼓励炒房,保持市场活跃度,这有利于楼市量价高位平衡,不至于对地方财政、债务和金融风险造成冲击,这是楼市之于经济的最佳选择。[详情]

央行确定六大工作重点 货币政策少中性二字有何玄机
央行确定六大工作重点 货币政策少中性二字有何玄机

  央行确定六大工作重点 货币政策少中性二字有何玄机 昨天(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刚刚召开,今天上午,央行也召开了2018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定调下半年货币政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朱鹤新作为央行新的党委委员也在本次会议中亮相,尽管央行目前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布朱鹤新、刘国强担任央行副行长,但随着党委委员班子注入新鲜血液,预计这一人事任命也将于近期正式对外宣布。 会议要求,今年下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加强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二是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按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三是继续改善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强化考核激励,落实好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深入推进金融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更加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扶贫的工作力度。 四是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五是更加注重和市场的政策沟通,为金融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氛围。 六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高金融宏观管理科学化水平。 上半年工作的五项成果 央行年中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部署,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研究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 对于上半年的工作成果,央行是这样总结的: 会议认为,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结构性去杠杆和防控金融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货币政策既保持定力,又加强预调微调,实现流动性合理充裕。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积极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 二是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制定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宣布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进一步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债券市场开放发展。支持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三是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做好金融委办公室有关工作,强化监管协调,积极稳妥处置重点金融风险。 四是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金融业综合统计、调查研究、支付清算、人民币发行管理、经理国库、征信管理和征信服务、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普惠金融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是人民银行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内部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重提“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意欲何为 会议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做好2018年下半年工作任务艰巨繁重。央行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加强政策协调,更加注重引导预期,促进经济金融稳定运行。 政治局会议已经对于下半年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作了定调,尤其是对于货币政策方面的表述,重提“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这一表述在央行年中工作会议上也再次强调。 为何会重提“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这其中有何寓意? 对此,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称,从上次423会议结束到现在,市场一直在争论2018会不会重演2014年的大宽松,就等这次年中会议定调。近两年的宏观政策大体经历了两次拐点,第一次是2016年年中,提出“抑制资产泡沫”,政策从松转紧。第二次是今年一季度,没提“管住货币总闸门”,更强调“扩大内需”,从紧开始边际转松,于是看到了定向降准。这两次拐点略有不同,第一次很明确,是方向性变化,第二次目前存在分歧,到底是转向2014-2015那样的大宽松,还是适度微调、定向宽松,没有明确答案。 管清友表示,中央这次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永恒不变的主基调,但真正的门道在后面的具体政策描述里,上次是删掉了“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强调“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这次变化明显,重提“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也就是说:目前还是微调,不是转向,稳健的基调不能丢。 海通证券研报认为,对于货币政策,4月政治局会议称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7月会议称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意味着这次应该不会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货币政策转向实际宽松,但货币投放力度仍会有节制,有放水但不会漫灌。 稳健货币政策没了“中性” 政治局会议和央行年中工作会议对于货币政策的官方定调都是“稳健”,而非此前常说的“稳健中性”,没了“中性”的表述,这又有何寓意?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虽然货币政策不会大水漫灌,但也是边际宽松,因此,下半年仍有定向降准的可能。 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称,货币政策提法由稳健中性转为稳健,边际宽松得到确认。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取向表述保持稳健中性,而松紧适度、流动性环境保持合理充裕实质上已经较2017年有所放松,而货币政策实质操作也逐步表现出流动性投放和放松的特征:3次定向降准、MLF担保品扩容、MLF超额续作等成为流动性投放和货币政策转松的切实注脚。年初以来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在流动性紧张局面的逐步纾解过程中不断确认,本次货币政策取向去掉“中性”的表述再次确认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后续宽货币政策将与边际放松的监管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明明称,当前持续低位的资金利率实际上限制了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宽松,也是货币扩张尚未完全传导至信用扩张的表现,监管政策的边际放松和财政政策的发力将助力这一传导过程。对货币总闸门的管理从“管住”到“管好”再到“把好”,边际宽松的意味更浓。 央行新领导班子就位 央行年中会议的召开,也意味着新领导班子的就位。央行公告显示,央行行长易纲、党委书记郭树清出席会议并讲话。央行党委委员陈雨露、潘功胜、范一飞、朱鹤新、徐加爱、刘国强出席会议。陈雨露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值得注意的是,朱鹤新此前并非央行党委委员,他的加入也证实了其将出任央行副行长一职。另据券商中国核实到,央行行长助理刘国强也升任央行副行长一职。 朱、刘二人担任央行副行长,也就意味着央行领导班子将呈现“一正六副”格局。在此之前是“一正四副”,此外还有一位纪检组组长、一位行长助理。 不过,尽管新增了两位副行长位置,央行内部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虽然郭树清担任副行长,但其在央行内部并不具体分管有关业务,因此,即便朱、刘二人出任副行长,分管内部具体业务的副行长主要是5位。 “新增副行长职位的还有一个考虑,就是要有人担任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专职副主任。”上述人士称。 对于哪位副行长会担任金融委的专职副主任,不少分析人士预计,朱鹤新出任的概率更大。 “金融委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一大重要任务仍是推进金融去杠杆,而这需要有地方工作经验的人来担任更为合适。”北京一金融分析人士称。 朱鹤新在来到央行之前,担任了近两年的四川省副省长。在此之前则分别在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系统工作多年。 此外,另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金融委也将在省级层面设立协调机制,而这一工作也会有央行分支机构在各省牵头负责。[详情]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的金融信号:提高政策的前瞻性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的金融信号:提高政策的前瞻性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题: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的金融信号之一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 韩洁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从会议透出的信息看,面对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新形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将进一步提高,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上半年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会议在肯定上半年经济成绩的同时,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初步核算,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中高速区间。 应该看到,当前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向外看,外部环境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向内看,经济正处在调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下行压力犹存。 新问题引发政策新考量。“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会议提出。 专家表示,这意味着宏观政策在保持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正在根据形势变化相机进行预调微调,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从会议释放的信号看,财政政策短期侧重扩大内需,长期侧重结构调整,货币政策的重心是总量调节,两大政策各有分工,协调搭配。”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 货币政策的松紧,关系到实体经济的资金血脉。今年以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出现下滑。“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将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其实,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人民银行已经加强了对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通过降准置换、定向降准、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等政策工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货币政策要在坚持基调不变的情况下,注重定向、结构性投放流动性,疏通国民经济循环和货币政策传导,加快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能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发力?财政部副部长刘伟表示,在保持较高财政投入力度和支出强度的同时,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体现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上。同时将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努力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早见成效。 “会议对两大政策的表述,是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前提下进行的边际调整,目的在于缓解外部负面冲击与内部压力共振可能引发的经济明显减速与风险过快释放。”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表示。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国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正在推进,金融领域的乱象正在逐步肃清。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要防止地方债务的风险累积扩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要避免进一步加杠杆的冲动。 “宏观调控政策进行针对性的短期调整的同时,我们要继续通过改革的手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中国经济一定能够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王军表示。[详情]

“稳金融”全面部署到位 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
“稳金融”全面部署到位 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

  “稳金融”全面部署到位,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 在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下称“会议”)上,“六稳”成为中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最大亮点。会议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稳金融”被置于第二位,足见中央认为当前金融稳定的重要性。 如何平衡把握“流动性合理充裕”与“去杠杆”?会议要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此外,会议指出,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发现,近期央行、银保监会已经采取的相关措施“稳金融”,既包括货币流动性方面,也包括资管新规实施细则、理财细则的“稳微调”。 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 “下半年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下半年要加强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8月1日,央行2018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指出。 从把握好“流动性合理充裕”角度看,民生银行首席分析师温彬称,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是确保流动性充裕的政策,从大方向看,年内1~2次降准仍有较大操作空间。同时,央行会配合中期借贷便利(MLF)、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来保证总体流动性充裕。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央行通过多种手段呵护流动性,兑现“合理充裕”。年初至今共有三次定向降准,并配合MLF实现流动性投放。今年6月以来,央行继续增加中长期流动性投放的力度。6月6日超额续作2035亿元MLF,19日新作2000亿元1年期MLF,7月13日完全对冲MLF操作,23日再次超预期大额新作5020亿元MLF。6月截至目前,通过MLF累计净投放9055亿元。MLF存量达到历史峰值4.92万亿元。 瑞银亚洲经济联席主管、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近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是紧信贷,那么应该配合宽货币。央行数据亦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已经从过去的12%左右下降至6月末的9.8%。 申万宏源宏观研报认为,此次会议未见使用“更宽松的货币政策”表述,而多出了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的部署。会议进一步强调把好货币供给闸门,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措辞没有更改,地产调控仍然严厉,意味着政策边际调整将从财政扩大内需与定向信贷支持为原则,“内松外紧”意在对冲外部变化,货币政策并非“大放水”。 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定调,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措施。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样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从央行近期政策不难看出精准投放、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题的思路。今年以来,央行等有关部门已经连续多次出手,通过货币、税收等政策“几家抬”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小微企业代表了目前经济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引导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有利于控制经济下行和企业违约风险。 如何判断“流动性合理充裕”?温彬认为,一个重要指标是市场利率需要保持合理水平。例如,国债收益率、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用市场利率平稳或略有降低,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此外温彬指出,对于金融支持实体方面,监管基调虽然并未放松,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创造一些工具或手段来解决信用状况偏紧造成的债务违约风险。 资管新规“稳微调” 会议指出,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作为年内对金融市场稳定性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资管新规”执行细则以及30万亿银行理财新规最近终于“靴子落地”,其中也包括对“稳金融”的部署。 近日,央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陶玲在一场公开论坛上指出,当前金融市场的运行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如社会融资规模下滑、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同时,资管新规执行存在不明确的地方。一些金融机构反映,行业配套细则应当尽快出台,同时,对于过渡期安排、非标投资等也存在模糊认识,在执行中还出现了过急过紧苗头。 陶玲说:“面对复杂的内外部因素影响,充分考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对资管新规的一些细节进行明确,增加了可操作性,及时缓解市场焦虑情绪,有助于改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有助于表外融资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回升,将为实体经济创造健康的货币金融环境。” 今年4月,资管新规正式发布,以银行资管为例,2018年5月末余额为22.28万亿元,6月末余额为21万亿元。可以看出,银行理财两个月来规模呈现下降趋势。而实体经济方面,也出现了“民企违约”风波。 6月18日,央行指出,今年以来,债券发行融资同比回暖,市场利率水平整体呈现下行趋势,尽管出现了一些实质性违约事件,但近期新增违约总体呈点状分布,未呈现风险集中的趋势,是加强市场纪律、有序打破刚性兑付的体现,债券违约率总体水平不高。截至2018年5月末,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后尚未兑付的金额663亿元,占余额的比重为0.39%。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资管新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在总体上取得满意的效果,还需要与其他各项政策配合,避免监管政策单兵独进。另外,根据资管新规实施后产生的政策效果,动态进行评估,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微调,也应当是资管新规实施过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他预计,在资管新规及系列配套措施的指引和要求下,金融监管部门与市场会形成良性的互动,最终实现资产管理体系的平稳转型。 金融去杠杆边际上不应再紧 2018年上半年影子银行规模降幅明显。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委托贷款减少800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减1.4万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86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减1.5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把表外融资赶尽杀绝不利于破解融资难的局面。“所谓的影子银行是行银行类金融机构之实、无传统银行之名的机构和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它实际上是中性的。”盛松成说,“就像一个人晚上走路总是有影子的,但这影子不能太大,而太小实际上也不正常”。 今年6月,在人民币贷款同比、环比都有较大增长时,M2(广义货币)同比增速却降至8%,创历史新低。而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仅增长9.8%,首次跌入个位数。 盛松成直言:“这是因为除了人民币贷款以外,其他融资几乎几乎没有增长。”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仅11800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918亿元。其中,表外融资合计减少6915亿元,同比减少9134亿元。这是造成6月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而社会融资规模恰恰反映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 盛松成同时强调,当前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萎缩,这是很不正常的,“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往往反映了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尤其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盛松成认为,金融去杠杆边际上不应再紧了。要破解融资难的局面,还要加强对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随着金融去杠杆的边际力度下降,今年M2增速将高于去年,相较于此前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今后货币政策应更趋稳健中性。”盛松成表示。 温彬称,对于僵尸企业仍然要收贷,将有限的信贷资源集中起来。但稳增长中该加的杠杆也要加上,例如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发挥关键性作用。下半年随着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变大,要更加强调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作用,资金还要大量进入上述领域。此外对于一些有市场、短期只是债务困难的企业,“债转股”仍然需要进一步推进。 6月24日央行定向降准助力“债准股”,紧接着,6月29日晚间,银保监会印发《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作为债转股众多政策中的重要配套政策落地。前者通过释放约5000亿元低成本资金支持市场化债转股项目,后者旨在拓宽债转股资金来源,鼓励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充分利用各种市场化方式和渠道筹集资金。 另一方面,理财新规约为“债转股”留了口子,今年6月,银保监会印发《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试行)》,鼓励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充分利用各种市场化方式和渠道筹集资金,包括依法依规面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附属机构申请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通过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展债转股;发行金融债券;通过债券回购、同业拆借和同业借款等方式融入资金。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述政策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困扰市场化债转股资金来源的问题,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诸多有利于“债转股”的金融支持政策下,金融机构已经进入布局实施阶段。此前,第一财经记者获悉,信达设立100亿元危困企业投资基金并注册500亿元降杠杆基金。危困企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00亿元,目前已有若干项目实现签约投放。 温彬指出,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需要强调结构性改革,包括定向降准对“三农”、小微支持,中期借贷便利,支持债转股的定向降准会促进债转股项目落地,以及促进信用债发行等。 中信证券明明指出,在经济增长没有受到较大挑战的情况下,保持当前的货币政策宽松程度、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更为合理的政策选择。 编辑:林洁琛 [详情]

经济学家:下半年财政政策将在基建方面更有所作为
经济学家:下半年财政政策将在基建方面更有所作为

  彭博陈世渊:下半年财政政策将在基建方面更有所作为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王宙洁)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彭博经济学家陈世渊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今年下半年,政策将以“稳”为主基调,以更好地平衡外部风险所带来的影响。其中,财政政策将在扶持基建方面更有所作为。此外,机制创新能够更好地帮助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下半年政府或在市场机制改革方面推出进一步的措施。 短期经济:“稳”字当头 会议要求,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陈世渊分析认为,从短期经济来看,最突出的就是“稳”。尤其是稳就业,这是重中之重。从政策角度而言,稳金融对于资金市场利率、信贷增长量以及股市、债市而言有着较为丰富的意义。特别是债市,下半年预计会看到一些较为有利的措施来保证这一市场的健康发展。值得关注的是资本账户的开放,这可能会使金融市场相对波动,因此需要维持一个较严格的管理。此外,稳外资的提法有助于稳定外国投资者的情绪,对吸引外来投资有很大的帮助。 他表示,会议还传递出要加强政策前瞻性及灵活性的信号,希望用政策更好地去平衡外部风险所带来的影响。这就要求整体政策有非常“稳”的做法。在政策工具里面,货币政策应该会继续保持上半年支持经济的态势,变化不会特别大,比较突出的将会是财政政策,它可能会变得更加积极,特别是在基建方面会有所作为,因为这样不仅能够帮助稳定经济,本身也是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重要部分之一。 中期经济: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 陈世渊认为,从中期经济角度而言,涉及到降低风险和继续调整经济结构。 会议要求,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他分析称,在处理降风险和房地产问题时,肯定会影响到短期的经济增长。因此,会议特别提及要把握好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 针对房地产市场,他表示,此次的措辞较之前更严厉,但同时提及要合理引导预期。因此,房地产市场可能会面临更严格的管理。在处理房产价格过高以及三四线城市供给过剩等问题时,需要考虑短期政策和中期政策目标间的协调问题。机制创新在这里可以起到一些作用,帮助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这是未来需要关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领域。 “机制创新是一个比较新的词。什么是机制创新?比如央行给银行发放MLF贷款时可以纳入高级别的债券作为担保,央行可以给小微企业相应匹配一些MLF贷款等,下半年我们可能会看到这方面较多的进展。”陈世渊表示。 长期经济:改革开放将继续推进 从长期经济角度而言,陈世渊认为较为值得关注的是改革开放。他预计,国内将进行市场机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外部则是让更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增加进口,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 会议要求,“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 他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也是一个大方向。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政府可能会在市场机制改革方面推出进一步的措施。这涉及到是否会让更多民营企业进入更多的领域等。[详情]

八大券商评政治局会议:地产政策不变 强调基建补短板
八大券商评政治局会议:地产政策不变 强调基建补短板

  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半年中国经济如何延续稳中向好态势?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如何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十大券商解读政治局会议,针对下半年的“变”,政治局会议给出了“稳中求进”的政策部署。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我们认为下半年中国宏观政策的“微调预调”已经开始部署,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行业政策等很多方面会给出具体的部署。 中信证券评政治局会议:一批“改革开放”举措正在路上 这次政治局会议指出,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我们认为下半年新一轮“改革开放”仍然会继续推进,会有一批具体的改革开放措施落地。这次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我们认为这是中国进一步寻求“国际收支平衡”的开始,不再一味追求“经常项目盈余”。 申万宏源:政治局会议确认更积极财政和基建加码力度 继续“稳”字当头,强调六稳和两个变化,补短板次序有所提前。本次会议“稳”字出现18次,去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稳”已是15次,今年再是多出3次,并创新地归纳出“六稳”。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未作改变,但指出“稳中有变”,一是变在外部环境变化,二是政策思路变化。外部环境带来新问题新挑战,要求各项政策部署思路上更具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要求充分考虑政策间的节奏协调与相互影响。 兴业证券解读政治局会议:地产政策不变 错杀资产修复 地产政策丝毫不动摇。过去政策调整往往伴随地产政策的转 向,但此次政治局会议再度强调了“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以 及“长效机制”,指向对房地产调控的思路具有长期性。 平安证券评政治局会议:去杠杆方向不变 政策仅边际调整 展望未来,财政政策要比货币政策更加积极。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方面,强调“把好货币政策总闸门”、“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这确认了货币政策主要发挥总量政策功能,而财政政策应该更加主动地发挥调结构的功能。 东北证券评政治局会议:内部去杠杆大方向不能变 这是防风险 总结当前环境下此次会议体现出的主体精神:外部环境有压力,要保持大局稳定,宏观政策财政政策要更积极,货币政策已经边际转松,要稳定贸易、投资,稳定在华外资企业信心,同时还要加大开放。一些逆周期调节工具该用是要继续用的,但是不能靠拉房价。内部去杠杆大方向不能变,这是防风险,但是不能因防风险而产生风险,去杠杆不是一刀切,不是关闭全社会融资通道,金融还是要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些融资需求还是需要被满足。 太平洋证券点评政治局会议:财政更加积极 基建是主要看点 重新强调稳增长,但不会大水漫灌。在此次政治局会议的表述中,“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就业”等均是对稳经济增长的强调。货币政策由“稳健中性”向“稳健”过渡,其余则仍沿用了今年以来重大会议中的一致表述。叠加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及对去杠杆的再次强调,表明下半年货币政策可能将仅由上半年的从紧向中性回归,难言出现偏松的转向。另外,货币政策正逐步收缩中间目标,卸下调结构的担子,对总量的控制将更为游刃有余。 天风:中央政治局会议连用18个稳字 强调基建补短板 重压之下,未来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本次会 议在下阶段经济工作部署中“稳”字出现14次,全篇“稳”字达到18次之多。“攘外必先安内”,内忧外患之下,至少内部首先要做到稳,推测这是政策的基本诉求。 中银国际:补短板任务凸显 基础设施领域成重点 在“三去一降一补”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情况下,当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之时,补短板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就必须凸显。补短板不仅可以惠及民生,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也可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让经济不至于下滑得太快。此前在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提出,激发社会活力,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势头、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详情]

管清友解读政治局会议:被束缚的宽松 看7个政策信号
管清友解读政治局会议:被束缚的宽松 看7个政策信号

  被束缚的宽松:731政治局会议的七个政策信号 作者:管清友 朱振鑫  今年的年中政治局会议比以往来的更晚一些,去年是7月24号,今年是7月31号,这可能和总书记前段时间连续出访有关。虽然时间晚,但今年的关注度比去年高得多。一是国内政策处于拐点期,市场对宽松政策的走向存在很大分歧。二是国外贸易战处于高峰期,如何应对存在不确定性。总体来看,这次会议延续了近几年的风格,公报虽然简短,但干货很多,市场关心的问题基本可以找到答案。 第一,对经济的总体判断出现两年未有之变化,但并不像2014年那么担心下行压力。对经济形势的描述是“稳中有变”,打破了过去两年不变的“稳中向好”、“总体稳定”,因为过去两年的经济复苏周期的确结束了,二季度实际增速从6.8%掉到6.7%,名义增速跌幅更大,从10.2%掉到9.8%。不可否认,压力和上个季度相比大了很多。不仅因为国内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比如P2P爆雷、疫苗事件等),还因为“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中美贸易战)。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只是用了“稳中有变”这样一个从未用过的新提法,而不是像2014年底那样明确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当时GDP即将跌破7%的底线)。显然,在总体形势的判断上,中央看到了目前的下行趋势,但并不认为压力像2014年那么大。一方面,这次下行幅度、速度比当时差得远,2014年底GDP单季度下行0.3个百分点,这次只是0.1的波动;另一方面,现在的底线也比当时高多了,即便后两个季度持续下滑,今年保6.5%的目标也没有任何问题。 第二,重提“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2014-2015年那种大水漫灌式的货币宽松短期还看不到。从上次423会议结束到现在,市场一直在争论2018会不会重演2014年的大宽松,就等这次年中会议定调。近两年的宏观政策大体经历了两次拐点,第一次是2016年年中,提出“抑制资产泡沫”,政策从松转紧。第二次是今年一季度,没提“管住货币总闸门”,更强调“扩大内需”,从紧开始边际转松,于是我们看到了定向降准。这两次拐点略有不同,第一次很明确,是方向性变化,第二次目前存在分歧,到底是转向2014-2015那样的大宽松,还是适度微调、定向宽松,没有明确答案。 中央这次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永恒不变的主基调,但真正的门道在后面的具体政策描述里,上次是删掉了“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强调“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这次变化明显,重提“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也就是说:目前还是微调,不是转向,稳健的基调不能丢。至于新出现的“内忧外患”,更多的还是结构性问题,而不是周期性问题。所以中央特别强调要“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用结构性政策解决结构性问题,总量政策还是辅助,这和2014年有本质区别。 当然,政策能不能持续保持定力要继续观察,但客观来说,现在再去放水对经济是弊大于利。一方面,现在放水不会有效刺激实体。过去十年三轮大宽松,经济反应越来越迟钝。2008年第一轮宽松,两个季度见效,GDP从6.4%反弹到12.2%,反弹5.8个百分点,持续4个季度。2011年第二轮宽松,5个季度见效,GDP从7.5%反弹到8.1%,反弹0.6个百分点,持续2个季度。2014年上一轮宽松,8个季度才见效,GDP只从6.7%反弹到6.9%,反弹0.2个百分点,持续2个季度。 另一方面,现在放水会导致挤泡沫、去杠杆的努力付诸东流。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现在放水,流动性不会定向流向实体,而会像2014年那样涌向金融市场,制造新的泡沫和杠杆。有人说货币宽松可以去杠杆,但过去十年的现实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每一次宽松都会让杠杆上一个台阶。十年前全社会杠杆率只有170%,2008年宽松后上升到190%左右,2011年宽松后上升到210%左右,2014年这一轮宽松后最高达到249%,而全球主要国家这个数字都在100-120%左右,最高的日本也只有200%。2016年货币政策收紧以来,去杠杆立竿见影。2016年杠杆率降到238%,2017年虽然又有所上升,但并未超过前期高点。如果2018年再次宽松,全社会杠杆率超过前期高点只是时间问题。 退一步讲,货币宽松其实不单是靠央行,关键还在于金融体系的信用扩张,这次金融机构、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手脚都被捆住了,宽松也会被束缚。央行把货币放到银行只是第一步,只有经过加杠杆,货币才能向外扩张。上一轮货币宽松靠的是金融机构、企业和地方政府一起加杠杆,原因是监管极度宽松,而现在条件完全不一样了,金融监管强化、地方债务管理强化,捆住了他们的手脚,央行放水,水也很难流出金融体系。 第三,宏观政策重心转向财政政策,可能成为结构性微调的主要手段。上次会议对财政政策没有单提,这次加了一句“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2014-2016年上半年,财政是很宽松的,中央的表述基本是强调“力度”、“更加积极”,2016下半年到2018年,财政一直是偏紧的,中央的表述基本是强调“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这次明显不一样了,重新强调财政要“发挥更大作用”,直接支出“扩大内需”,上次出现类似的话是在2014-2015年,当时紧接而来的是数以万亿计的PPP,是数以千亿计的专项建设基金,是说不清多少规模的政府性产业基金、引导基金。不出意外的话,2018的下半年我们也会看到更宽松的财政,形式上可能和过去相比更有针对性,专项债、专项资金、专项基金可能会增加,比如针对现在中央最着急的核心技术领域。 第四,供给侧改革重心有变化,特别强调补短板,去库存不提了,去杠杆有微调,去产能常态化,降成本弱化。最大的变化是上次会议没提补短板,这次放在第一位,主要是“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这和前面的积极财政对上了。去库存依然不提,因为显然现在已经不是问题。去杠杆有明显变化,上次没特别提,这次说了不少,坚定去杠杆这个说法不是重点,重点是强调“把握力度和节奏”,这和市场的感知一致,以强化金融监管为核心的去杠杆措施最紧张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接下来会常态化,甚至会有细微的放松,比如“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像资管新规这样的政策会有更多的缓冲期。去产能和上次说法有变化,上次是市场化法治化,这次是打通制度梗阻,一个意思,说的就是国企和地方政府刚兑下的僵尸企业。降成本上次点名了融资、用能和物流成本,这次没细说,主要是问题弱化了。 第五,改革开放方面重心转向开放,改革提的不多,开放力度更大、更具体。过去几年的会在这部分一直强调的是对内改革,国企、财税、金融基本每次必提,这次没提,主要是这几块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分歧,还是没找准发力点。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不出意外的加大了对开放的关注,有两点说的很具体,一是大幅放开市场准入,类似上半年金融业开放的政策会继续推进,二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今年11月5-10号举办,规格会比较高,不仅是主场外交、主动开放的窗口,关键是向外展示一下进口的肌肉,这是贸易战其他国家攻击我们的一个痛点。 第六,房地产再次进入政治局视野,对房地产不是好消息。房地产作为一个市场化产业,没有问题的时候不会进入政治局会议的讨论范围,一般政治局讨论房地产都是偏“紧”的定调,这次也不例外。一季度的时候房地产还比较稳定,所以423会议并没有提,但过去一个季度,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货币宽松的预期开始让很多人憧憬地产调控的放松,中央这次新加的一段话算是把这个预期浇灭了。“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中央的政策取向显然和2014年不同,2014年定向降准之后不久我们就等来了“930地产刺激新政”,但这次的930恐怕不会有了。 第七,和经济无关,但可能比前面六点都重要。这次会议的最后一段值得认真学习,核心是“政治性”、“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附:会议公告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上半年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 会议要求,第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第二,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第三,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第四,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五,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第六,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社会稳定工作。 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尽心尽责把各项工作做好,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靠严明的纪律作保证。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党章中充实完善了纪律建设相关内容,要把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建设理论、实践、制度创新成果总结提炼为党规党纪。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章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的要求细化具体化,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管党治党存在的突出问题,扎紧制度笼子,实现制度与时俱进。 会议强调,要着力提高党的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在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突出出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要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严格依照纪律和法律的尺度,坚持纪严于法、纪法协同,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通过抓纪律避免党员干部犯更大的错误,这也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严格执纪考验着党员领导干部的忠诚和担当。要巩固和发展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常态化成果,下大气力建制度、立规矩、抓落实、重执行,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充分发挥纪律建设标本兼治的利器作用,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详情]

中信证券评政治局会议:一批"改革开放"举措正在路上
中信证券评政治局会议:一批

  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半年中国经济如何延续稳中向好态势?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如何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中信证券认为,一批“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正在路上,这次政治局会议指出,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我们认为下半年新一轮“改革开放”仍然会继续推进,会有一批具体的改革开放措施落地。这次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我们认为这是中国进一步寻求“国际收支平衡”的开始,不再一味追求“经常项目盈余”。 对于房地产,中信证券认为,短期限购政策有可能趋紧,房地产周期仍然面临调整压力,这次政治局会议指出,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针对目前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仍然过热的问题,预计限购政策仍然会进一步收紧,“遏制房价上涨”和“建立长效机制”将成为未来房地产政策的主要追求目标。我们认为在房地产限购政策进一步收紧的背景下,短期房地产销售和投资仍然面临调整的压力。 以“稳”应“变” —— 中信证券2018年7月31日政治局会议精神学习体会 一、经济运行 “稳中有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这次政治局会议认为,“上半年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2018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6.8%,总体处以平稳状态。针对下半年中国经济,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我们认为“变”主要来自于中美贸易争端,如果中美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那么将会给中国乃至全球贸易带来负面影响,将会拉低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中美贸易争端将是下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威胁。 二、下半年宏观政策“以稳应变”,政策“预调微调”已经展开 针对下半年的“变”,政治局会议给出了“稳中求进”的政策部署。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我们认为下半年中国宏观政策的“微调预调”已经开始部署,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行业政策等很多方面会给出具体的部署。 三、下半年宏观政策主要有“三大变化”,力求“六稳” 我们认为下半年宏观政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变化:一是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二是流动性边际会改善,但是仍然坚持“去杠杆”政策取向,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三是有针对性应对“外部变化”带来的冲击,做好“六稳”工作,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四、金融政策仍然坚持“去杠杆”,短期不会看到流动性的大幅放松 这次政治局会议指出“做好去杠杆工作”,我们认为“去杠杆”的政策取向仍然不变,但是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因此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会边际上宽松,但是我们不会看到流动性的大幅放松。从宏观政策的组合来看,仍然是主要依靠“积极财政政策”来发挥稳增长作用。 五、在宏观政策的“微调预调”下,下半年经济仍然有望平稳增长,并不存在大的衰退风险 在宏观政策的“微调预调”下,我们认为有几个方面可能带来显著的变化:一是目前全口径的基建投资增速只有3%左右,未来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企稳甚至回升,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负面影响边际减弱;二是在央行政策的支持下,信贷增速有望回升,有效补充表外融资的回落,支持信用扩展速度触底回升;三是将逐渐允许采矿业、制造业等周期性行业进行资本开支扩展,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维持在6%以上,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形成支撑。 六、一批“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正在路上,未来更加寻求“国际收支平衡” 这次政治局会议指出,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我们认为下半年新一轮“改革开放”仍然会继续推进,会有一批具体的改革开放措施落地。这次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我们认为这是中国进一步寻求“国际收支平衡”的开始,不再一味追求“经常项目盈余”。 七、短期限购政策有可能趋紧,房地产周期仍然面临调整压力 这次政治局会议指出,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针对目前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仍然过热的问题,预计限购政策仍然会进一步收紧,“遏制房价上涨”和“建立长效机制”将成为未来房地产政策的主要追求目标。我们认为在房地产限购政策进一步收紧的背景下,短期房地产销售和投资仍然面临调整的压力。[详情]

兴业证券解读政治局会议:地产政策不变 错杀资产修复
兴业证券解读政治局会议:地产政策不变 错杀资产修复

  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半年中国经济如何延续稳中向好态势?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如何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兴业证券分析表示,7月政治局会议罕见提到“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在全球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国内政策适时做出调整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  兴业证券认为,“去杠杆”方向不变,把握力度和节奏。政治局会议再提“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但同时提到“把握力度和节奏”。结合上周国常会来看,对增量项目融资主要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来 对接,指向对地方融资和债务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 财政政策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此次政治局特别提到财政政策 “要在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两会 对减税和重大项目目标一上一下的调整,指向财政未来更多 侧重“减税降费”。 兴业证券解读7月政治局会议——有克制的积极:保啥?压啥? 中共中央政治局 7 月 31 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下半年经济形势 和经济工作。我们对此的解读如下: • 国内政策的微调来源于外部环境的变化。7 月政治局会议罕见提 到“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今年中美之间的一系列事件发酵愈发清晰的指向外部压力并非短期,且不止局限在中美贸易这个 层面。因此,在全球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国内政策适时做出调 整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 • 但政策的微调今日又不同往昔,是有克制的“积极”: ➢ 地产政策丝毫不动摇。过去政策调整往往伴随地产政策的转 向,但此次政治局会议再度强调了“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以 及“长效机制”,指向对房地产调控的思路具有长期性。 ➢ “去杠杆”方向不变,把握力度和节奏。政治局会议再提“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但同时提到“把握力度和节奏”。结合上周国常会来看,对增量项目融资主要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来 对接,指向对地方融资和债务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 ➢ 财政政策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此次政治局特别提到财政政策 “要在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两会 对减税和重大项目目标一上一下的调整,指向财政未来更多 侧重“减税降费”。 • 政策思路仍是 19 大的延续,四中全会后将更清晰。政治局会议 整体的政策思路仍是 19 大的延续。由于中国经济正从高速迈向 高质量增长的新阶段,用走老路的方式已行不通。往后看,年底 的四中全会后,对中长期的政策思路或会更加清晰。 • 政策调整下,系统性风险下降,“错杀”资产将会有修复。今年 以来,中美贸易冲突以及国内紧信用下使得市场对未来经济的预 期恶化,资产出现明显“避险”特征。但随着近期政策在节奏和 力度上的调整,系统性风险大幅下降,前期因为预期恶化而遭到 “错杀”的资产将重回基本面定价,价格会有一定修复。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国内外经济、政策形势超预期变化[详情]

兴证固收解读政治局会议:地产下行周期可能尚未结束
兴证固收解读政治局会议:地产下行周期可能尚未结束

  【兴证固收.利率】政策转松确认,警惕长端回调 ——政治局会议解读 黄伟平喻坤左大勇 来源:兴证固收研究 投资要点 事件:2018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我们解读如下: 保持经济平稳的重要性提升,政策转松进一步确认。此次政治局会议将保持经济稳定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体现在几个方面:1)在整体工作部署中,将“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放在“深化供给侧改革”、“三大攻坚战”之前,体现出政策执行要以“稳”为前提;2)至少是去年以来,政治局层面首次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与此前国常会的措辞一致,反映出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关注明显提升;3)在具体工作要求的第一点中,提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凸显了当前政策对于“稳”的要求已经提升至相当高的水平。整体来看,在上半年外部环境出现明显恶化,叠加国内去杠杆已经进入“非舒适”区域,内外部压力下悲观情绪的共振是引发近期政策态度持续转变的重要原因。此次政治局会议不仅是近期政策宽松的延续,也确认了下半年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工作重心。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内需和调结构中要求发挥更大作用,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基调。在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方面,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内需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还强调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等措施,这意味着扩大财政支出和与补短板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基础设施、棚改保障房等方面)节奏可能会有所加快。而同时,货币政策方面的基调变化不大,要保持合理充裕,但仍需要把好“总闸门”,这意味着相对偏宽松的货币环境仍会延续,但政策对于货币“放水”强刺激仍然非常克制。 再次强调地产调控的决心,放松地产的选项暂被排除。会议特别强调要“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同时要“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政策的这一表述实际上也明确指向当前政策放松地产的概率较小,稳增长将优先以财政和基建方面为主。而政策调控基调的延续,叠加棚改政策效果逐渐开始减弱,也意味着当前地产行业整体下行周期可能尚未结束。 去杠杆节奏有望放缓,下半年社融可能逐渐企稳。上半年随着实体去杠杆的持续深入,信用风险逐渐暴露,市场风险偏好极度收缩,造成货币到信用端传导出现不畅。而快速上升实体部门再融资压力也明显冲击了项目正常投资和再生产的意愿。此次政治局虽然强调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但在同时一方面明确了“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的这一前提,另一方面也强调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这可能都指向下半年去杠杆的方向虽然不变,但去杠杆的节奏有望出现放缓。在此背景下,下半年社融可能会有所企稳。 对债市的影响:警惕长端回调,控制久期和仓位,中短久期、中高等级信用债最具性价比。在一系列政策出台前市场一致预期悲观,而政策转松确认需要警惕利率债的长端回调压力,一是政策从宽货币走向宽信用,短端进一步下行的幅度有限,二是此前长端预期打得太满(危机模式下强化悲观预期、交易拥挤),长端有回调压力,应该缩短利率债的久期和降低仓位。而政策密集出台,信用危机模式解除,融资有望逐步恢复,加上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在过渡期内的放松,中短久期、中高等级信用债价值仍然较为确定。[详情]

中信证券:宏观政策微调 下半年不存在大的衰退风险
中信证券:宏观政策微调 下半年不存在大的衰退风险

  【宏观】以“稳”应“变” 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诸建芳,王宇鹏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一、经济运行 “稳中有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这次政治局会议认为,“上半年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2018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6.8%,总体处以平稳状态。针对下半年中国经济,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我们认为“变”主要来自于中美贸易争端,如果中美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那么将会给中国乃至全球贸易带来负面影响,将会拉低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中美贸易争端将是下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威胁。 二、下半年宏观政策“以稳应变”,政策“预调微调”已经展开 针对下半年的“变”,政治局会议给出了“稳中求进”的政策部署。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我们认为下半年中国宏观政策的“微调预调”已经开始部署,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行业政策等很多方面会给出具体的部署。 三、下半年宏观政策主要有“三大变化”,力求“六稳” 我们认为下半年宏观政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变化:一是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二是流动性边际会改善,但是仍然坚持“去杠杆”政策取向,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三是有针对性应对“外部变化”带来的冲击,做好“六稳”工作,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四、金融政策仍然坚持“去杠杆”,短期不会看到流动性的大幅放松 这次政治局会议指出“做好去杠杆工作”,我们认为“去杠杆”的政策取向仍然不变,但是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因此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会边际上宽松,但是我们不会看到流动性的大幅放松。从宏观政策的组合来看,仍然是主要依靠“积极财政政策”来发挥稳增长作用。 五、在宏观政策的“微调预调”下,下半年经济仍然有望平稳增长,并不存在大的衰退风险 在宏观政策的“微调预调”下,我们认为有几个方面可能带来显著的变化:一是目前全口径的基建投资增速只有3%左右,未来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企稳甚至回升,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负面影响边际减弱;二是在央行政策的支持下,信贷增速有望回升,有效补充表外融资的回落,支持信用扩展速度触底回升;三是将逐渐允许采矿业、制造业等周期性行业进行资本开支扩展,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维持在6%以上,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形成支撑。 六、一批“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正在路上,未来更加寻求“国际收支平衡” 这次政治局会议指出,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我们认为下半年新一轮“改革开放”仍然会继续推进,会有一批具体的改革开放措施落地。这次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我们认为这是中国进一步寻求“国际收支平衡”的开始,不再一味追求“经常项目盈余”。 七、短期限购政策有可能趋紧,房地产周期仍然面临调整压力 这次政治局会议指出,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针对目前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仍然过热的问题,预计限购政策仍然会进一步收紧,“遏制房价上涨”和“建立长效机制”将成为了未来房地产政策的主要追求目标。我们认为在房地产限购政策进一步收紧的背景下,短期房地产销售和投资仍然面临调整的压力。[详情]

国金证券评政治局会议:货币财政监管边际松 地产反紧
国金证券评政治局会议:货币财政监管边际松 地产反紧

  货币、财政、监管边际松,地产反紧,但去杠杆趋势不改 随着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央行通过降准来对冲的概率较高,一方面通过降准释放资金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也向市场传达货币政策边际转向宽松的信号。 来源:国金宏观边泉水团队 国金证券宏观研究员 边泉水 段小乐 林玲 邸鼎荣 外部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中美关系再定位,可能是中国当前发展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变化。从这点出发,可能会针对性的做出政策调整、产业调整、甚至外交关系调整。不同的阶段,“主要矛盾”并不相同,中美关系为当前中国发展最主要的外部环境决定性因素。 经济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增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著增强,明确需要“形成政策合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止中国经济“硬着陆”,“阶段性”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是进行一切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前提。 政策选择:货币边际趋松、财政更加积极、监管注重结构、地产不松反紧、整体更加协调。 货币边际趋松一方面是为了对冲PPI下行导致的实际利率上行,另一方面也对冲外部环境变化;财政政策虽然表态更加积极,但更多可能是“托而不举”,投放更加注重“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预计在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公共设施假设、防污治污、减税降费方面会有相关举措出台。 监管上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一方面“坚定去杠杆”(大方向不变),另一方面“把握好力度和节奏”(阶段性放缓);地产政策反而更加严厉,严防资金进入房地产投机领域,助长投机气氛,首次明确表态“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各项政策的协调性要加强,比如信用风险的缓解单纯依靠货币和信贷宽松难以解决,甚至财政刺激也反而效用不强,更需要金融监管的阶段性放松;此外,还要“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避免造成“内忧外患”同时加剧的局面;同时,强调不是“大水漫灌”,不是全面转向,也不是不再去杠杆。 未来展望:下半年,降准+信贷额度增加+加大财政支出+资管新规细则执行偏松+地产调控更严。 货币上,随着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人行通过降准来对冲的概率较高,一方面通过降准释放资金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也向市场传达货币政策边际转向宽松的信号。信贷上,额度控制预计更加宽松,支持“债转股”以及“非标转标”。 财政上,一方面通过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解决地方政府资金来源问题,另一方面加快财政支出支持基建。基建投资方向更加偏重污染防治、公用设施、地下管廊、科技研发方向。监管上,金融去杠杆力度阶段性放松,防止信用风险进一步演化为系统性金融风险。房地产方面,进一步加强调控,首次表态“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房地产税推进预计加快。 市场影响:定调政策组合边际趋松,短期风险偏好回稳,但中期底部仍取决于政策实施力度和外部环境变化。 首先,货币、信贷、财政、监管的组合宽松,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的信用风险加剧的问题,“对症”之后市场风险偏好能够阶段性回稳。其次,政策的边际宽松确实能够有效带动企业生产、投资和居民消费的信心和意愿,从而对总需求形成支撑。第三,政策实施层面的力度,是能否有效对冲内需下滑的关键。第四,中美贸易战以及中美关系的演变,仍有可能令市场情绪再度陷入悲观。整体看,年内市场最悲观的情绪或已过(关键是内部风险基本缓释),但A股是否见底仍难判断,利率债收益率向下仍有一定空间,信用债价格或接近底部,工业品或接近顶部(黑色、原油),黄金接近底部。  [详情]

中央政治局会议透露出下半年经济工作哪些重大信息?
中央政治局会议透露出下半年经济工作哪些重大信息?

  干货解读:中央政治局会议透露出下半年经济工作哪些重大信息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 第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 第二,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 第三,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 第四,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 第五,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第六,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社会稳定工作。 新华社解读: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六大信号。 1、“稳”字当头,提高政策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 2、补足短板,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 3、防范风险,金融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4、破解难题,坚定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活力; 5、遏制涨价,坚定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 6、稳定就业,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 专家/机构解读:财政政策 会议要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 财政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聚焦发力。扩大内需主要体现在减税和投资上,通过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为企业降本增效,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内需增长。预计下半年还会出台更多相关举措。结构调整主要是补短板,财政政策是结构性政策,通过财政政策支持新动能的发展,发挥财政基金、PPP的支持作用,加快发行地方专项债。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 下半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但与货币政策总量调控的方式不一样的是,财政政策更多的是结构性调整。 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意味着要扩大支出规模和提升中央政府杠杆率,更多的是通过减税以及在执行层面加快支出节奏来实现,更侧重于结构性调节来确保流动性能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并起到扶持中小企业和鼓励产业升级的效果。 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2018的下半年我们也会看到更宽松的财政,形式上可能和过去相比更有针对性,专项债、专项资金、专项基金可能会增加,比如针对现在中央最着急的核心技术领域。 天风策略:财政政策没有提“更加”积极,不过和4月份对比,“扩大内需”和“加快结构调整”调了个位置,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货币政策 会议要求,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把好”并不意味着“管住”,也就意味着下一阶段货币供给不会特别紧,为流动性合理充裕创造条件。目前金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金融体系的资金没有办法顺畅流入实体经济,因此未来的工作重点是保持目前流动性状态,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在金融去杠杆过程中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2014-2015年那种大水漫灌式的货币宽松短期还看不到。目前还是微调,不是转向,稳健的基调不能丢。至于新出现的“内忧外患”,更多的还是结构性问题,而不是周期性问题。 天风策略:同样是货币供给总闸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动词是“管住”,此次政治局会议叫“把好”,提法更加微妙。我国复杂的、多重目标的货币政策下一阶段将更多服务于稳增长。 补短板 会议要求,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减弱,消费虽然扮演经济增长稳定器的角色,但进一步拉动的空间不大。因此,下半年扩大内需主要需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基建投资成为稳增长的抓手。目前,在环保水利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例如地下管廊建设等。此外,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基建依然相对落后,因此下半年政策调整过程中,这些方面都是补短板的重点方向。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基建要加大补短板的力度,高铁、高速、乡村振兴等相关的基建方向有望显著发力。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显著反弹,全年增速或达13%至15%。 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最大的变化是上次会议没提补短板,这次放在第一位,主要是“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这和前面的积极财政对上了。 天风策略:此次政治局会议进一步确定将发力基建,同时也意味着供给侧“三去一降一补”工作重点的变化,补短板上升为首要任务,去杠杆位次下降。且这次紧接着也提了乡村振兴,顺推下去可能农村基建下半年会抬头。 去杠杆 会议要求,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结构性去杠杆仍是主要方向。需要去杠杆的主要是企业,其中又以国企和城投平台为主。金融难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根源不在金融层面,而是实体经济领域,包括国企改革、地方政府融资机制、央地财政事权划分等一系列制度不改革的话,金融很难服务实体经济。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此次会议的另一大表述亮点在于六个‘稳’,这里也包含了稳杠杆的含义,在具体做法上,协调好政策出台时机,避免政策效应的叠加。 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坚定去杠杆这个说法不是重点,重点是强调“把握力度和节奏”,这和市场的感知一致,以强化金融监管为核心的去杠杆措施最紧张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接下来会常态化,甚至会有细微的放松,比如“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像资管新规这样的政策会有更多的缓冲期。 天风策略:去杠杆的大方向没有改变,包括国企、房地产领域。更加重要的,“做好”不仅指最终结果,也包括过程中节奏和力度的控制,实则是肯定了年中以来“稳杠杆”的说法。 房地产调控 会议要求,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本轮始于2016年房地产调控仍未结束,当前正处于向长效机制完善落地的过渡关键期。我们预计地产调控政策短期不会转变,维持全年地产投资累计增速缓慢下行的判断。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是调控的核心内容,房价反弹必然引致政策管控。这说明今年上半年房价略有抬头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管控继续有持续的内容。他预计,下半年各地会针对房企、代理商、中介、个人、供应商等房地产交易行为会有管控。 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房地产作为一个市场化产业,没有问题的时候不会进入政治局会议的讨论范围,一般政治局讨论房地产都是偏“紧”的定调,这次也不例外。一季度的时候房地产还比较稳定,所以423会议并没有提,但过去一个季度,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货币宽松的预期开始让很多人憧憬地产调控的放松,中央这次新加的一段话算是把这个预期浇灭了。 天风策略:遏制上涨,没有“过快”二字。“遏制房价”几个字在之前的政治局会议(一年有3-4次分析经济形势)很少直接出现;此前明确在重要会议里提的包括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抑制房地产泡沫”、17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修改的时候补充了“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而在政治局会议中以“稳定”和“长效机制”的表述居多。这次说的是“遏制上涨”,去掉了“过快”两个字,态度坚决。地产仍然是重点调控领域。[详情]

这次有什么不一样?二三季度政治局会议通稿全文对比
这次有什么不一样?二三季度政治局会议通稿全文对比

  这次有什么不一样?二、三季度政治局会议通稿全文对比 作者: 杜玉 据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此前在二季度,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关于新时代加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二、三季度政治局会议通稿原文对比 注:黑色字体为7月会议通稿内容,括号内蓝色字体为此前4月通稿措辞,红色为7月新增重点内容: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上半年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向好态势)。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一季度主要指标总体稳定、协调性较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内需拉动作用增强,工业和服务业协同性较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新产业成长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态势良好,经济运行内在稳定性有效提升,质量效益保持较好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端)。  (整段删除:会议强调,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进行部署。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成功举办,我国宣布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释放深化改革开放强烈信号。)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我国经济周期性态势好转,但制约经济持续向好的结构性、深层次问题仍然突出,“三大攻坚战”还有不少难题需要攻克,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  (整段删除:会议强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关键是要主动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表,对得上的加紧推,对不上的及时改。要加强顶层设计,抓紧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使各地区各部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所遵循。要支持各地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各项部署,做好下一步工作),第一(首先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和稳健(删除:中性)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注重引导预期)。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第二,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支持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继续简政放权,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用能和物流成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第三,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要更加积极主动推进改革开放,深化国企国资、财税金融等改革,尽早落实已确定的重大开放举措)。 第四,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要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及时跟进监督,消除隐患)。 第五,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新增段落) 第六,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社会稳定工作(要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 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尽心尽责把各项工作做好,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新增段落) 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靠严明的纪律作保证。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党章中充实完善了纪律建设相关内容,要把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建设理论、实践、制度创新成果总结提炼为党规党纪。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章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的要求细化具体化,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管党治党存在的突出问题,扎紧制度笼子,实现制度与时俱进(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是我国边海防的独特优势。新时代巩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对于加强党对边海防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实现建设强大稳固现代边海防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责任担当和进取精神,加紧推进各项工作,为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防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要着力提高党的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在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突出出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要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严格依照纪律和法律的尺度,坚持纪严于法、纪法协同,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通过抓纪律避免党员干部犯更大的错误,这也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严格执纪考验着党员领导干部的忠诚和担当。要巩固和发展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常态化成果,下大气力建制度、立规矩、抓落实、重执行,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充分发挥纪律建设标本兼治的利器作用,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沿边沿海各级党委要落实主体责任,抓好党的边海防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完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机制,强化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切实将各方面各领域力量融起来、工作统起来。要强化统筹协调、健全制度机制、搞好齐抓共管、推进依法治边,进一步完善边海防力量体系,走开军民融合共建边海防的路子,推动军地联防联管,落实相关保障措施。要统筹强边固防和“一带一路”建设、脱贫攻坚、兴边富民、生态保护等工作,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维护沿边沿海地区和管辖海域安全稳定与繁荣发展)。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详情]

侠客岛解读政治局会议:金融去杠杆将把握好力度节奏
侠客岛解读政治局会议:金融去杠杆将把握好力度节奏

  侠客岛:下半年经济形势怎样 读懂政治局会议是关键 备受国内外瞩目的中央政治局会议7月31日举行。 其重要性,不必多说。按照惯例,每年的4月、7月、10月、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都要“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作出新的判断,进行新的部署。 而今年,又值国内政策拐点期和中美经贸摩擦关键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央会怎样研判和部署下半年的经济? 信息量很大,一一来看。 变化 变化很多。 回顾今年4月23日的政治局会议,当时的判断还是“我国经济周期性态势好转”,到了7月31日,判断则是“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从数据上也看得出,上半年宏观运行数据总体上仍然“稳”,但有下行压力,初步核算,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 稳中有变,关键在“变”。二季度以来,经济环境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外部是中美贸易战和外需面临不确定性;国内诸如金融去杠杆、财政整顿、地产调控、棚改货币化降温都给经济造成一定的下行压力。这些因素正是构成新判断的主要矛盾。 在此基础上,部署经济工作的次序和节奏会有哪些变化? 此次会议,将“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摆在了“供给侧改革”和打好“三大攻坚战”前面,突出了“稳”,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具体地看,过去中央政策强调“三大攻坚战”,防范和化解风险。现在呢?面对环保督查和金融去杠杆实施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把握好力度和节奏”,这就是对以往一些过激行为的矫正。 具体到工作内容,这次则提出了“六大部署”,分别涉及宏观经济政策、供给侧改革重点任务、金融风险和实体经济、对外开放、房地产问题和民生保障。 这里,先说宏观经济政策,宏观调控的两大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呈现一定变化,例如财政政策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进一步明确为“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货币政策从“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进一步明确为“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从“扩大内需”“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字眼,我们明显看出两大政策的微调,目的在于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早在7月23日国常会上,就定调“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特别是聚焦减税降费。今年以来央行更是通过3次定向降准和多种工具操作释放大量流动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要走“大水漫灌”的路,此次政治局会议依然将“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作为约束条件,并且明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稳 这次政治局会议,通篇传递了“稳”的信号。 历史上,政府在熨平经济周期波动中,宏观调控常常出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现象。除了供给侧改革和去杠杆更加注重“稳”以外,还有什么看点? 总体上,为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在合理区间,除了“财政”和“货币”发力外,提出了“六个稳”的方向: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这六个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首先是稳就业,会议提出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就业就会有压力,而保障就业也是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在稳金融方面。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与服务实体经济结合,社会融资规模是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但上半年社融去比去年同期减少2万亿,与金融严监管、去杠杆政策效应逐步发挥有关。结合过去一段时间对“资管新规”和去杠杆节奏的趋稳,这正是稳金融、稳实体的体现。 此前市场有预料去杠杆会放缓,从此次会议看,不是放缓,是坚决去杠杆,这是大方向和大原则,调整的只是力度和节奏。相信面对不同的市场主体,去杠杆同样需要“精准施策”,照顾到国企民企政府居民等不同市场主体的复杂需求,而不是一刀切。 在稳投资方面。此次会议突出“补短板”作为下半年工作的重要部署、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特别是将加大基础设施领域的补短板,和“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对冲总需求的下行压力,传递积极的信号。 在稳外贸和稳投资方面,我们看到“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明确的对外开放信号。 在稳预期方面,会议最重要的表态是“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和“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依然十分坚决,引导大家对“房住不炒”的合理预期,不能因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些许放松,就拿资金去买地、炒房。另一方面,会议继续表态将“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有哪些长效机制推出立,也是大家十分期待的举措。 开放 下半年,我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0年。在这个重要时点之前,叠加外部环境出现明显变化,中央作出了新形势下的重大判断。 不利因素,反过来倒逼中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一方面,政治局会议在“六个稳”中强调“稳外贸”“稳外资”;另一方面,在下半年工作的“六大部署”中,其中之一就是强调“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都充分体现了,决策层对外部环境和外贸问题的重视。 此次高级别的会议,特别提到了今年11月将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将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另外,近期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等诸多管理办法不断出台,也向外资频吹暖风。 习总在今年4月博鳌论坛上曾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因为高层明白,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莫过于推出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开放举措。尤其是在中美经贸摩擦的关口,把握好我们自己的改革开放节奏尤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当前种种问题和任务部署,此次会议也清楚地表明态度——“任务艰巨繁重”,并提出了工作要求,就是“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不久前,央行和财政部官员的政策之争,恰恰暴露了某些政策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值得重视。文/庖丁骑牛编辑/雪山小狐[详情]

透过政治局会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仍是监管主基调
透过政治局会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仍是监管主基调

  透过政治局会议:下半年经济工作以稳为主 来源:经济参考报  透过最新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可知,下半年我国各项经济工作要凸显“稳”字,既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又要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还要把握好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稳,稳的是经济增长。基于上半年我国经济的实际表现和当前全球贸易纠纷局面,内外部环境异常严峻,事实上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与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一样,本次会议时隔7个月再提“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是要修复对我国经济的悲观预期、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这也是下半年我国各项经济工作的大前提。只有经济增长“稳”,才能确保就业等其他方面“稳”。 稳,稳的是政策连续性。不难发现,本次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都延续了十九大、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一贯思路,包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改革开放、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等方面。 具体来看,下半年要实现方方面面的稳定,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管齐下,主要发力点是扩内需、调结构、补短板、稳基建,同时还需要继续扩大开放。 一方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下半年财政支出节奏将进一步提速,尤其是地方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进度。结合去年未使用的限额来看,下半年专项债发行额将超万亿元。扩大内需上,结合到4月政治局会议时隔三年再提扩大内需、7月6日深改委会议强调积极培育重点消费领域细分市场、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相关文件要求“支持关系民生的进口产品”等相关政策的要求,年初制定的“改革完善增值税,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税率水平”以及“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望取得较大突破。 另一方面,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相比日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本次会议同样删掉了“保持中性”的表述,但重新加上了“供给总闸门”的说法,具体定位上则由“切实管住”到“管住”到“管好”再到“把好”,这表明我国货币政策虽然有所松动,但指望“大放水”不切实际。 此外,对于备受关注的去杠杆,本次会议没有延续4月以来的“稳杠杆”表述,而是要求“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意味着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仍是金融监管的主基调。当然,与月初召开的新一届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一样,本次会议同样强调了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也就是说,后续去杠杆会更加注重方式方法、不会“一刀切”。 最后,5月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又开始有活跃迹象,不少地方房价再度抬头。因此,本次会次再次要求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不过,本次会议延续了此前思路,还是会“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全国“一盘棋”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将继续进行结构化、差异化、精准化的调控。 行至年中,在贸易纠纷的巨大冲击下,面对内外部的新问题新挑战,我国政策需要有定力,也需要有优化,更需要各方保持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政策回旋余地大、市场空间广,只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经济就能行稳致远。[详情]

政治局会议: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能力意愿
政治局会议: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能力意愿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上半年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 会议要求,第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第二,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第三,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第四,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五,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第六,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社会稳定工作。 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尽心尽责把各项工作做好,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靠严明的纪律作保证。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党章中充实完善了纪律建设相关内容,要把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建设理论、实践、制度创新成果总结提炼为党规党纪。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章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的要求细化具体化,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管党治党存在的突出问题,扎紧制度笼子,实现制度与时俱进。 会议强调,要着力提高党的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在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突出出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要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严格依照纪律和法律的尺度,坚持纪严于法、纪法协同,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通过抓纪律避免党员干部犯更大的错误,这也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严格执纪考验着党员领导干部的忠诚和担当。要巩固和发展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常态化成果,下大气力建制度、立规矩、抓落实、重执行,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充分发挥纪律建设标本兼治的利器作用,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完)[详情]

中央对经济最新部署:做好去杠杆工作 把握好力度
中央对经济最新部署:做好去杠杆工作 把握好力度

  提出六个“稳”、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中央对经济的最新部署来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上半年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 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 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 会议要求, 第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第二,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第三,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第四,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第五,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第六,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社会稳定工作。 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尽心尽责把各项工作做好,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详情]

如何稳外资?专家:进一步扩大开放
如何稳外资?专家:进一步扩大开放

  稳外资,中国将继续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做好六个稳,其中之一就是 “稳外资”。同时提出,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 稳外资 外资成为要做好的六个稳之一,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石良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表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没有变,吸引外资的政策没有变。同时也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充分融入全球,你中有我我中有我。 改革开放40年,外资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外资稳定增长也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动力。 仅以上海为例,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此前曾表示,外资企业已经成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约占上海全市2%的企业数量,贡献了上海全市27%的GDP、65%的进出口额和33%的税收总额。 近年来,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国际吸引外资竞争日趋激烈。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于6月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2018》,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下降23%,为1.43万亿美元。这种下降,与全球GDP及贸易增长加快形成鲜明对比。预计2018年全球FDI将出现不超过10%的增长,但增长势头十分脆弱,总量仍将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 通过不断扩大开放、改善投资环境,中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吸收外资国,2017年中国吸收的外资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6月8日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表示,从今年全年看,预计全国外资规模和去年持平。“我对这一点还是有信心的。”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实际使用外资小幅平稳上升。最新数据显示,1-6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9591家,同比增长96.6%,实际使用外资446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折合成美元是683.2亿美元,同比增长4.1%。 进一步扩大开放 接下来,如何稳外资?多位专家都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国对于扩大开放的积极姿态,在去年以来发布的一系列扩大开放促进外资增长的文件中得以明确体现:去年1月发布《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去年8月16日发布《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今年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确定了进一步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措施,推动我国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升级。 6月28日、6月30日,2018全国版负面清单、2018自贸区版负面清单又分别发布,并分别于7月28日、7月30日起施行。 新的负面清单不仅包括了已经宣布的金融、汽车等行业开放措施,还一次性列出部分行业未来几年开放的路线图时间表,大大增强了开放的可预期性。 7月30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关于修改<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拟放松外资战略投资上市公司规定:外国投资者通过战略投资方式取得的上市公司A股股份,从此前的3年内不得转让,改为12个月内不得转让。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市场进一步吸引外资的有力举措。 也因此,近段时间以来,一系列外资项目集中落户:7月10日,上海市政府和美国特斯拉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的特斯拉独资的超级工厂(Gigafactory 3)将落户上海临港;英国韦莱保险经纪成为全国首家获准扩展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机构;工银安盛成为首家获批筹建的合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之所以强调要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石良平说,比如之前一些开放都是按照原来的传统的部门的条线来推进的,但由于产业融合度越来越高,所以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而言,单一部门开放之后还是不能做事,这就涉及很多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不仅要让外资能进来,还要进来之后能做事。” 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是全球投资者高度关注的投资自由化最主要的一个体现。这项制度也是十八大以来推出的扩大开放方面标志性举措,是中国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深化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改革,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 除了投资自由化,中国还参照借鉴国际通行的投资方面的政策框架体系,推进投资便利化、投资促进以及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提出,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今年6月8日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中国,现在外商投资企业越来越多,有将近30万家活跃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他们的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与政府、甚至与企业之间的纠纷,我们通过完善外商投诉机制来及时推动这些投诉、不公平待遇问题得到解决。[详情]

政治局会议对楼市调控有重大表述变化 未提股市债市
政治局会议对楼市调控有重大表述变化 未提股市债市

  重磅!中央政治局定调下半年!透露八大信号,对楼市调控有重大表述变化,未提股市债市意味什么 每年7月的年中政治局会议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会议之一,例行研究分析经济形势,对上半年经济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安排,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在7月最后一天,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明确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 这次会议延续了近几年的风格,公报虽然简短,但干货很多,市场关心的问题基本可以找到答案。31日晚间,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短线上扬近400点,收复6.81关口,对于政策变化给出了及时反应。 来看关键表述: 1、 经济形式判断。上半年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  2、 抓住主要矛盾。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 3、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4、 六稳。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5、 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6、 关于去杠杆。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7、 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 8、 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9、 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社会稳定工作。  10、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突出出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解读一:首提“六稳”,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会议要求,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 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这是首次提出“六稳”,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正因为当前导致经济形势不稳的因素变多,所以需要求稳,在稳中求进的过程中推进经济发展。 一是稳就业,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来增加就业,这是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需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 二是稳金融,主要手段是实行逆周期调控,稳定信用市场,稳定股市汇市债市,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 三是稳外贸,在当前外部环境变化,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需通过汇市、制度改革等方式扩大进口。 四是稳外资,主要是加大对外开放,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 五是稳投资,通过基建、乡村振兴、高科技消费产品产业链、十三五项目等方式扩大投资。 六是稳预期,只有稳定了市场预期,保证了政策的连贯性和前瞻性,才能缓解市场担忧,确保在可预期条件下推进改革。 解读二:积极财政政策要扩内需,补短板要扩基建 会议要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表示,积极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认为下半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将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将发力,约1万亿地方专项债额度有望加快发行。同时,基建投资增速下半年有望显著反弹,基建要加大补短板的力度。上半年部分中西部省份投资增速下滑过快,我们认为高铁、高速、乡村振兴等相关的基建方向有望显著发力,维持全年基建投资13-15%增速的预测。 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下半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但与货币政策总量调控的方式不一样的是,财政政策更多的是结构性调整。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意味着要扩大支出规模和提升中央政府杠杆率,更多的是通过减税以及在执行层面加快支出节奏来实现,更侧重于结构性调节来确保流动性能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并起到扶持中小企业和鼓励产业升级的效果。 在货币政策方面,货币政策先期已出现实质放松,未来将进一步持续。从6月初开始,定向降准、债转股、以及监管层窗口指导银行增配低评级信用债、资管新规执行通知和银行理财细则等信息都印证了货币政策开始宽松的观点。下半年缓解外部压力稳增长的任务仍然艰巨,货币政策下半年将保持在宽松区间。 解读三: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仍是主线 会议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同时,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  可以看出,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仍为主线。会议延续了十九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再次强调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泰证券宏观团队认为,高质量的定位,也就意味着扩大内需不会重复以往的“大水漫灌”,而是会选择“精准滴灌”。因此,扩大内需也有望显现结构性特征,重点或在于扩大制造业投资、提振消费,以及减轻企业负担和增加居民收入。 而改革开放,从近期公开 信息看,内部改革驱动依旧在推动,只有改革和开放才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最有力的手段。 此外可以注意的是,改革开放方面重心转向开放,改革提的不多,开放力度更大、更具体。过去几年的会在这部分一直强调的是对内改革,国企、财税、金融基本每次必提但这次没提。 解读四:去杠杆要把握节奏考虑时机 会议提到,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整个2季度在去杠杆推动下,持续的信用收缩和金融机构回表和缩表引发了一系列超预期反应,包括5月份的信用债市场的违约潮、6月份的股市的股权质押危机、外围贸易摩擦升级冲击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大幅贬值等等。 去杠杆需考虑到金融风险因素和市场承受力,所以政治局会议中明确要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也对金融监管体制的联动性提出了要求。在内有经济下行压力和信用风险暴露的大背景下,国内政策需要在稳增长、调结构与去杠杆、严监管之间调整和平衡。 中银策略预期,下半年去杠杆带来的压力将稳中趋缓,流动性或大幅改善,为市场的持续反弹提供条件。 解读五:楼市调控提法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会议提到了要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表述跟以往相比少了“过快”两个字。回看近两年的房地产市场,在一轮又一轮调控政策高压下,投资投机性需求已被明显抑制,房价也从此前的疯狂上涨逐步回归理性,同时,房屋的居住属性越发明显。 李超认为,本轮始于2016年房地产调控仍未结束,当前正处于向长效机制完善落地的过渡关键期,更需严格把握“房住不炒”原则,坚持“因城施策”的精准调控手段,营造有序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为长效机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预计地产调控政策短期不会转变,维持全年地产投资累计增速缓慢下行的判断。 中泰证券宏观团队也认为,楼市相关政策难以明显转向,目前一二线城市楼市价格仍居高不下,增长放缓但无下调趋势,三四线城市持续高温,国开行的PSL和棚改贷款政策的调整也释放了楼市调控坚决不动摇的信号。伴随着房地产相关税收法规的出台,部分人口流出的三四线城市房价面临较大压力。 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看来,在房地产再次进入政治局视野,对房地产不是好消息。房地产作为一个市场化产业,没有问题的时候不会进入政治局会议的讨论范围,一般政治局讨论房地产都是偏“紧”的定调,这次也不例外。一季度的时候房地产还比较稳定,所以423会议并没有提,但过去一个季度,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货币宽松的预期开始让很多人憧憬地产调控的放松,中央这次新加的一段话算是把这个预期浇灭了。 解读六: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自二季度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来,美方的征税措施,确实会对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在华外资企业造成影响。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保护在华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指出,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拥有了稳定的投资环境,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有潜力巨大,正在升级而且不断开放的消费市场。近期,通用电气、福特、宝马、特斯拉等外资企业纷纷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产能、规模和投资。外交部表示,将继续改善营商环境,保护外资企业在华的合法权益,使中国继续成为外国企业投资的首选之地。 解读七:未提股市和债市意味着什么 不同于4月份的政治局会议,年中会议未直接点名股市和债市、汇市。4月份的会议提到要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及时跟进监督,消除隐患。 这并非意味着股市、债市和汇市在下半年的经济运行中不重要,而是在稳中求进的全盘考量中。上面提到的“稳金融”,就涵盖了股市、债市和汇市的内容。 在股市方面,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前期信用风险对股市的压制随着监管政策的边际放松和货币政策的持续发力得到一定缓释,股市的向下压力得到了适当缓解。 在债市方面,对于利率债而言,目前机会不大,信用债市场处于回暖趋势中,其中最具确定性的性的品种,还是AA+甚至是一些AA城投债。 解读八:严肃纪律,让制度“长牙” 会议要求,要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严格依照纪律和法律的尺度,坚持纪严于法、纪法协同,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通过抓纪律避免党员干部犯更大的错误,这也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严格执纪考验着党员领导干部的忠诚和担当。要巩固和发展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常态化成果,下大气力建制度、立规矩、抓落实、重执行,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充分发挥纪律建设标本兼治的利器作用,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党的纪律建设已经成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支撑,开创了管党治党的新局面。从打老虎到拍苍蝇,在反腐面前只有制度纪律先行,才能将违法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 [详情]

中国再推改革举措 扩大开放保护在华外企合法权益
中国再推改革举措 扩大开放保护在华外企合法权益

  扩大开放保护在华外企合法权益 中国再推改革举措 胥会云 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于7月31日召开会议,提出要做好六个“稳”,其中之一就是“稳外资”。会议同时提出,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外资成为了要做好的六个“稳”之一,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石良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表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没有变,吸引外资的政策没有变。同时也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充分融入全球,你中有我、我中有我。 在刚过去的7月28日、7月30日,2018全国版负面清单、2018自贸区版负面清单分别开始施行。新的负面清单不仅包括了已经宣布的金融、汽车等行业开放措施,还一次性列出部分行业未来几年开放的路线图时间表,大大增强了开放的可预期性。 7月30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关于修改〈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拟放松外资战略投资上市公司规定:外国投资者通过战略投资方式取得的上市公司A股股份,从此前的3年内不得转让,改为12个月内不得转让。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市场进一步吸引外资的有力举措。 显然,我国对外开放举措正在密集落地,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利好政策也在相继兑现。 改革开放40年,外资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外资稳定增长也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动力。 接下来,如何稳外资?多位专家都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国对于扩大开放的积极姿态,在去年以来发布的一系列扩大开放促进外资增长的文件中得以明确体现,包括了去年1月发布的《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今年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确定了进一步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措施等。 之所以强调要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石良平说,事实上就是要以开放促改革。比如之前一些开放都是按照原来的传统部门的条线来推进的,但由于产业融合度越来越高,所以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而言,单一部门开放之后还是不能做事,这就涉及很多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不仅要让外资能进来,还要进来之后能做事。” 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是全球投资者高度关注的投资自由化最主要的一个体现,也是十八大以来推出的扩大开放方面标志性举措,是中国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深化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改革,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 除了投资自由化,中国还参照借鉴国际通行的投资方面的政策框架体系,推进投资便利化、投资促进以及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提出,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详情]

政治局会议:遏制房价上涨关键在改变国人对上涨预期
政治局会议:遏制房价上涨关键在改变国人对上涨预期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遏制房价上涨关键在预期 每逢研究经济工作的重要会议,房地产往往会成为议题之一,因为后者对中国经济影响大、涉及利益广,且属于关乎国人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针对颇受关注的房地产问题,会议要求下决心解决好这一问题,通过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和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并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过去几年,中国房价自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轮番上涨,以致各地房价或多或少存在偏高现象。今年以来,当部分一线城市在严厉的调控政策下量价齐跌时,二三线城市却在上演摇号抢购潮,陆续出现成都7万人抢千套房,买房队伍绵延几公里;杭州万人摇号某高端楼盘百套住宅,最高冻资1700万元之类的怪现象。 虽然房地产最近20年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巨大,带动了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时至今日,房地产行业非理性繁荣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一方面,房价接连上涨,房企市值倍增带来的赚钱效应,引发大量资金涌入,对其他产业形成了一定的挤压效应;另一方面,房价偏高,特别是大城市房价畸高,对年轻人十分不公平,也影响了创业、创新。此外,房地产带动的产业,近几年不少出现了产能过剩,例如钢铁、建材等。 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其实并不缺房子,顶多是存在结构性问题。早在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就达到40.8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36.6平方米;另有调查显示,中国1981年至1998年出生的年轻人住房自有率高达70%,远超英美等发达国家。 那么为何国人对买房如此热衷?根本原因还是对房价上涨的预期。众所周知,房地产在中国不仅仅具有居住属性,还是一项重要的固定资产,具有金融属性,甚至很多地方金融属性超越了居住属性,这也是决策层一直呼吁让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的原因所在。的确,从1998年房改至今的20年间,房价一直处于上涨通道,且涨幅超越绝大多数商品。 因此,改变房价上涨预期对于遏制房价上涨至为关键。具体包括,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房价涨幅靠前,很大原因是买房者认为总有人会“接盘”,此时,针对年轻人,尤其是走出校门不久就遇上高房价的年轻人,要让他们住有所居,加大公租房、租赁房以及人才折扣房的供应。同时,在房地产库存量偏少的城市,如摇号抢房现象较为严重、库存周期甚至不足半年的杭州、南京、西安、成都等城市,应加大住宅用地供应,缓解刚需人群对于“房荒”的担忧,遏制炒房者投机的动机。 此外,一些不再适宜的政策则应该适时退出,如棚改货币化安置被称为近年二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的主要助推因素,推行棚改货币化安置初衷是去库存,随着去库存任务的完成,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应不断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时至今日,房地产税开征的条件已经具备,也应该适时推出。房地产税既能为地方政府增加一个稳定的税收收入来源,亦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甚至可以一劳永逸地遏制房价炒作。当然,房地产税应结合中国国情、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平稳落地。 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点提及遏制房价上涨,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不能再依赖房地产,高房价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而遏制房价上涨和炒作最为关键的,莫过于多措并举改变国人对房价上涨的预期。[详情]

政治局会议: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政治局会议: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上半年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 会议要求,第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第二,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第三,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第四,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五,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第六,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社会稳定工作。 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尽心尽责把各项工作做好,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靠严明的纪律作保证。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党章中充实完善了纪律建设相关内容,要把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建设理论、实践、制度创新成果总结提炼为党规党纪。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章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的要求细化具体化,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管党治党存在的突出问题,扎紧制度笼子,实现制度与时俱进。 会议强调,要着力提高党的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在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突出出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要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严格依照纪律和法律的尺度,坚持纪严于法、纪法协同,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通过抓纪律避免党员干部犯更大的错误,这也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严格执纪考验着党员领导干部的忠诚和担当。要巩固和发展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常态化成果,下大气力建制度、立规矩、抓落实、重执行,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充分发挥纪律建设标本兼治的利器作用,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详情]

专家解读政治局会议:下一阶段货币供给不会特别紧
专家解读政治局会议:下一阶段货币供给不会特别紧

  专家深夜挑灯研读!中央政治局会议透露出下半年经济工作哪些重大信息 梁敏 李苑 于祥明 李丹丹 金嘉捷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 第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 第二,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 第三,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 第四,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 第五,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第六,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社会稳定工作。 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 上证报记者加班加点,连夜采访了多位专家,对会议传递出的多项政策信息进行了解读。 积极财政政策 或体现在减税和投资上 会议要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 对此,财政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认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聚焦发力。扩大内需主要体现在减税和投资上,通过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为企业降本增效,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内需增长。 预计下半年还会出台更多相关举措。结构调整主要是补短板,财政政策是结构性政策,通过财政政策支持新动能的发展,发挥财政基金、PPP的支持作用,加快发行地方专项债。 在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看来,下半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但与货币政策总量调控的方式不一样的是,财政政策更多的是结构性调整。 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意味着要扩大支出规模和提升中央政府杠杆率,更多的是通过减税以及在执行层面加快支出节奏来实现,更侧重于结构性调节来确保流动性能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并起到扶持中小企业和鼓励产业升级的效果。 下一阶段货币供给不会特别紧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货币政策的基调仍为稳健,没有发生转向。但值得注意的是“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表述,这两者之间如何平衡? 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这两者之间不冲突。“把好”并不意味着“管住”,也就意味着下一阶段货币供给不会特别紧,为流动性合理充裕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强调“总闸门”,意味着货币政策不会大放水,政策方向没有发生转向。某城商行高管也认为,为了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货币政策不会出现大水漫灌的情形。 在前期货币政策的精准操作和边际松动后,目前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较好。曾刚指出,目前金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金融体系的资金没有办法顺畅流入实体经济,因此未来的工作重点是保持目前流动性状态,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在金融去杠杆过程中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从公开信息看,相关金融管理部门已经行动起来。7月中旬,银保监会召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做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座谈会,对银行提出七项工作要求。 加大基建补短板 会议要求,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此表示,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减弱,消费虽然扮演经济增长稳定器的角色,但进一步拉动的空间不大。因此,下半年扩大内需主要需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基建投资成为稳增长的抓手。 他认为,目前,在环保水利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例如地下管廊建设等。此外,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基建依然相对落后,因此下半年政策调整过程中,这些方面都是补短板的重点方向。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也持相同观点。他分析说,基建要加大补短板的力度,高铁、高速、乡村振兴等相关的基建方向有望显著发力。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显著反弹,全年增速或达13%至15%。 据上证报记者观察,近期不少省份已经发布补短板重点项目投资计划。 比如,广东省发布了总投资额超过1.9万亿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重大项目2018年投资计划。这其中,交通基建投资占比最大,投资额超过1.3万亿元。 江苏省在6月底也曾发布类似的补短板投资计划,要求确保年度投资3600亿元以上。江苏省发改委在通知中强调,加快铁路、油气管线等一批补短板重大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 成都市近日也对外公布《成都市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未来3年,成都将实施171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总投资逾1.5万亿元。 去杠杆方向不变 会议要求,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 “在今年二季度之前,去杠杆一直是经济工作的主题词之一。但现在政策层面的态度发生细微变化,去杠杆的大方向不变,但是要稳定地去,如果过度强调去杠杆,可能会对经济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对记者表示。 结构性去杠杆仍是主要方向。他进一步指出,需要去杠杆的主要是企业,其中又以国企和城投平台为主。 殷剑峰认为,2012年以来非信贷的信用高速扩张渠道被堵上,市场流动性明显缩减,反映在融资利率上,企业平均融资利率在8%-9%,基建房地产领域可能高达百分之十几,这大大高于名义GDP增速,如果这一高成本维持,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可能面临加杠杆压力。因此,需要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以及财政政策的实质性落实。 会议还提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其实,“金融难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根源不在金融层面,而是实体经济领域,包括国企改革、地方政府融资机制、央地财政事权划分等一系列制度不改革的话,金融很难服务实体经济。”殷剑峰表示。 “此次会议的另一大表述亮点在于六个‘稳’,其中稳金融的含义很广泛,和避免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有关。稳金融又要与稳外贸、稳外资保持平衡关系。”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这里也包含了稳杠杆的含义,在具体做法上,协调好政策出台时机,避免政策效应的叠加。 “下决心”三个字 凸显房市调控不放松 会议要求,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对此华泰宏观李超团队认为,本轮始于2016年房地产调控仍未结束,当前正处于向长效机制完善落地的过渡关键期,更需严格把握“房住不炒”原则,坚持“因城施策”的精准调控手段,营造有序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为长效机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我们预计地产调控政策短期不会转变,维持全年地产投资累计增速缓慢下行的判断。”李超说。 “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是调控的核心内容,房价反弹必然引致政策管控。”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次会议,用“下决心”三个字形容了政策动向,再次说明调控常抓不懈。 他认为,这说明今年上半年房价略有抬头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管控继续有持续的内容。他预计,下半年各地会针对房企、代理商、中介、个人、供应商等房地产交易行为会有管控。 根据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住建部发布30城市巡查整顿房地产通知后,全国多城市密集开启新一轮房地产整顿,截至7月底,已经有40个城市发布累计超过40次房地产调控。 就在7月31日下午,深圳市规土委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规划国土委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针对深圳房市出台了进一步调控措施,其中包括暂停法人单位购房,居民商品住房3年内禁止转让等。 对此,严跃进等人认为,此次深圳新规对“炒房”补漏洞,对其他城市的调控都有参考价值。 [详情]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