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元指数的周期性翻盘式上涨,全球金融市场进入了真正的变革时代。但对美元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对美国经济以及各主要国家采取的货币政策方面,比如本轮美元指数的强劲上涨,市场将其归结为美国经济的复苏,以及欧元区、日本、英国等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分析看似符合逻辑和现实数据,但从更高一层的角度来看,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从而也就很难对未来即将发生的变革产生有效认识。也就是说,仅仅用“解读”的方式去分析美元,对观察未来货币市场的演进与变革意义不大。
美元指数跟美国经济的相关度实际上并不高,比如1995年至2000年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速5.7%,跟2001年至2007年平均5.1%的增速差距并不大,但1995年至2000年美元指数上升了50%,而2001年至2007年美元指数下跌了40%。更有意思的是的,2008年至2014年,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速只有1.8%,美元指数却上升了40%。
2001年至2007年美元指数之所以在经济平均增速保持在5%的背景下下跌40%,主要原因是欧元的诞生和扩容。1999年欧元推出后,美元指数的标的物被迫调整,欧元所占权重接近60%。欧元迅速扩张的储备以及结算需求,挤压了美元地位,至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美元指数已从欧元推出之前的121跌至历史最低点70。
2008年至2010年这段时间里,美国和欧元区相继发生了次贷危机和债务危机,美元和欧元在国际市场的相互博弈和碰撞也已经趋于平衡,除了欧元区之外,欧元在全球金融和贸易市场对美元的替代作用已达到某种极限。此时,欧元对美元指数的影响已经从“利空”变成了“利多”;欧元区至今没有摆脱债务泥潭,欧元扩张无力,美元反而开始“侵蚀”部分欧元市场。数据显示,2013年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下降至24.4%,为欧洲债务危机以来连续四年下滑,而美元储备再次提升。
与其说美元指数是衡量美国经济的一个指标,还不如说美元指数是显示其“对手”强弱的重要依据。2010年以来,美元已没有了“对手”,美元指数已经进入了类似1995年至2000年(欧元诞生前)的一轮强劲反弹。注意,这种反弹看似跟美国跟美国复苏有关,实际上跟美国经济的关系不是很大;假如从2010年开始,人民币放开“管制”,开始自由兑换等,美元指数权重当中纳入人民币(2010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10%,这还是在受“管制”的情况下),就像欧元诞生之后对美元的影响,美元指数还能持续走强吗?
人民币为什么会直接影响到美元,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为什么需要得到更高的重视,这不是简单的“货币战争”的问题。可以反问,1944年美国为什么要推动布莱顿森林体系谈判,并且要以不惜一切的意志打败英国提出的方案,而开始建立包括美元本位、国际贸易组织、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微博]等体系,这背后并不完全是美国想要称霸世界的企图,更重要的是美国经济和贸易的现实及迫切需要。
1932年至1942年间(布莱顿森林体系建立前十年),美国对外贸易中出口额增长了7倍,而英国只增长了0.7倍;到了1942年的时候,美国的总出口额已经是英国的6倍。同期,英国进口额零增长,而美国进口额增长了180%。美国的全球贸易量已经远远超越英国,美国对世界货币和世界金融机构,以及制定规则的需求就远比英国迫切,如果美国当时放弃全球货币和金融市场的主导权争夺,如今的美国经济和影响力恐怕要大打折扣。
跟1932至1942年间美国和英国在贸易领域形成的变化相似,中国跟美国之间也发生着相同的变化。2002年至2012年十年间,美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只增长了2倍,期间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增长了接近7倍。2014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2万亿美元,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依然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缺乏认识,对制定国际贸易规则和打破美元金融主导权无动于衷,那中国相当于在放弃未来的核心利益,甚至可以说是对整个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不负责任。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在其贸易足够跟美国抗衡的时候对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产生过挑战,但日本由于没有足够的后劲和意志力,以及缺乏有效的策略和相应的机会,最终遭到美元“压制”,变成了“美元经济”的附庸,至今无法摆脱日元汇率投机性波动造成的金融困局。本世纪初,欧元把欧元区整个贸易联合了起来,但由于缺少统一的贸易利益和政治一致性,欧元区在推动整个世界性金融规则变革方面能量不足,依然没能颠覆美国主导力,欧元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目前已处在一种休眠状态。但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的增长,美国经济和美国贸易水平已经很难继续支撑美元一家独大的国际金融体系,如果美国没有足够的贸易增长量,仅仅依靠全球美元金融交易来维持美元的地位,恐怕正在成长的贸易大国(中国)是很难接受的。
美国在严防中国等挑战其金融“霸权”方面,不仅在阻止原有的国际金融机构改革,还在阻挠新的金融机构的诞生,远的不说,上周英国宣布加入由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立即遭到美国的批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也忌惮于美国的压力,至今没有在加入亚投行的问题上表态。实际上“亚投行”只是一个经济金融组织,并非政治或军事组织,中国的目的也仅仅是便于对外投资、建设,方便全球贸易。
另外,在历时多年的IMF[微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份额改革当中,目前只有美国反对,这份改革方案早在2010年12月就已达成国际共识,却因为美国的阻挠至今未获通过。在世界各国在IMF中所占的份额当中,美国是17%,而中国目前只有3.9%。美国反对的正是提升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份额,实际上就算整个改革方案获得通过,发展中国家总的份额也只增加6%,中国增加不到2.4%。
美国一直认为全球没必要再搞“多余的”国际性金融机构,现有的就足够了,问题是就连现有的国际性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对美国歇斯底里、说一不二的金融主导权也已十分不满。去年IMF总裁拉加德[微博]“威胁”说,IMF总部可能从美国华盛顿搬到中国北京;2015年初,IMF理事会在美国未参与的情况下讨论了两个投票改革方案,其中包括一项可能让美国在IMF丧失否决权的提案。但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美国依然反对“份额”改革。
历史的脚步不会停歇,面对不得不出现的变革,国际市场也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现有的全球经济秩序难道不符合中国经济利益?难道必须要“去美元”化和重新制定规则吗?这个问题实际上问反了,应该这样问,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以及全球性“美元经济”模式难道就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难道所有由美国主导的金融贸易规则就符合世界利益?难道这些规则就只能一成不变?在变革即将发生的时候,面对全球性“恐惧”,可以理解的是,寻求“稳定”和害怕改变是人类的本性,但维护一个已经不符合“正义”,以及违背基本的事物发展逻辑的规则将更加危险。
当然,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主导权,以及对整个全球贸易和相关机构的“规则”施加影响力,人民币国际化速度越快,人民币遭到打击的风险也将越大。就像日元、欧元在面对美元时的“脆弱”一样,并不是因为日本和欧元区的贸易和经济水平比美国差,而是你无法拥有摆脱和对抗“规则”的力量。
财经专栏作家,世元金行高级研究员 肖磊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专栏作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