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难复制巴菲特保险模式

2015年02月03日 10:58  作者:萧戍闻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萧戍闻

  巴菲特反哺了保险业务,以使伯克希尔的资本实力大增,有能力向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险业务,进而带来更多的保险资金,更多的资金又带来更多的企业收购或股票投资,更多的回报再带来更多的保险。

1

  业内不少人都在谈“巴菲特模式”,认为那是保险资金配置的典范。

  的确,巴菲特自1965年开始精心运营伯克希尔哈撒韦保险公司,保险业务为巴菲特以较低成本持续提供着的海量保险资金,使他得以大规模收购企业或投资股票,逐渐变成人们眼中的股神。

  接着,很重要的一环是,当这些资本配置取得成功后,巴菲特反哺了保险业务,以使伯克希尔的资本实力大增,有能力向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险业务,进而带来更多的保险资金,又带来更多的企业收购或股票投资,更多的回报再带来更多的保险。

  真实而有效的资金流动性形成了“巴菲特模式”的良性循环。

  但是,“巴菲特模式”可借鉴,难复制。股神毕竟是多少次金融危机和激烈竞争下的幸存者,而中国大陆地区至今还没有经历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危机(罗伯特-希勒语),至于竞争,当众家险企还相持在局部市场的零和竞争里时,就横遭了互联网金融新锐业务模式的挑战,有些悲催。大陆地区市场形势,时代特点,文化背景,都注定我们的险企基本谈不上复制美国特色的“巴菲特模式”。

  多说几句,近来被热议的“安邦模式”似乎和“巴菲特模式”很像,但实际上二者是天壤之别,“安邦”基于人脉背景来做事。有媒体引用相关人士评价“安邦”是手里有钱,上面有人,前任高官(亲属)董事化,说是弃政从商,实际上是政商合流,所以“安邦”这种中国特色财团的模式,也不可复制。

  既如此,其他众家险企又该如何争取到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以展开后端业务呢?

  让我们把思绪扯开一点儿。在《失控》一书中文版的序言里,凯文-凯利谈到:“更重要的是,(亚洲之行让)我开始换一种方式思考。我开始领会到大型任务如何通过去中心化的方法并借助最少的规则来完成;我懂得了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要先计划好。”

  凯文-凯利在“点对点金融与超级小钱”一章里特别讲到众包概念,无独有偶,罗伯特-希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里谈到保险业务时,也写到“高度多元化的投资组合遍布在全球的股票持有人和金融产品管理者手中,某一局部的风险,不足以危及整体,除非发生世界性金融危机。”

  这样看来,前文所谓险企“横遭了互联网金融新锐业务模式的挑战”一说太不合时宜,移动互联实在应该看作是险企突破壁垒,谋求社会与市场公平的机会。

  互联网金融业务里的保险资本金后端投放配置,就是要依靠众包的概念。保险前端业务的“众筹”就是大家凑的意思,而保险资金配置的后端业务,提及的“众包”就是大家分的概念。这种凑集和分散,的确都是规模庞大,但又绝找不出一个主导或主流的业务模式,而资金流动次序也不再是投资业务关注的重点。

  资本配置的风险是不容易彻底化解的,但却是可以拆分、再拆分,从而实现碎化也就是最小化的,小到即使风险发生,也难以对企业构成实质性的创伤。资金和风险拆分碎化后,将借助移动互联网化身为多种形式,进入众多渠道,分散渗透到不同领域,博取多样化的金融收益。越多、越细碎,就越安全。产生的收益如同资金的分散一样,涓滴细水随时从网络汇聚、回流,从而能够实现高速而有效的资金流动性。

  互联网金融领域内的资金配置,风险控制同样靠“大数据+云计算”来实现。资金运用者的社会诚信度,资金运用项目的成功率和回报率等等,都会及时呈现给资本方和融资管理方。信息透明度永远是金融业务实现社会公平性的保证。在互联网上,融资项目和融资人的“同质化倾向”汇总,将把项目及个人的信用度显露无疑。

  这种可以被称为“裸奔式”的透明度,正是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的真谛,也是金融互联网存活发展的基础,更是险企暨保险资金进入互联网金融业务领域的契机。

  近日,“阿里”和“工商”的龃龉引起一些扰动,人们担忧的其实是移动互联网络节点的信息真实性,认为那会放大资本风险,但网络对于世界的改变是全面而深刻的,对网络的“控制”绝非网络造就者的终身特权,网络是有自我调控能力的。

  话至此处,似乎扯得真有些远了。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借用加拿大枫信金融控股公司(其发展和巴菲特如出一辙,并获得成功)主席和CEO,沃特萨的话作为结束“你不必担心新的秩序,自由市场本身会进行调节。”沃特萨不担心通货膨胀,他认为真正的问题在于保险业务的需求不足。

  中国呢?大陆地区金融领域和资本市场从没有经历过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大萧条,商业保险的需求充足,因为一向发展不足。这是一个很尴尬又很有利的大题目。保险业务是能够以较低成本带来较大资金量的,关键是善用,并盘活前后端的良性衔接与循环。

  希望保险业界的朋友们能超越陷阱,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谋得实际发展。

  这,依然是个严肃的境界问题,金融家的格局境界!

  (本文作者介绍:金融大集团的从业小职员,“豆瓣阅读”认证作者,“第九课堂”认证讲师,文史国学研习者。 )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巴菲特互联网金融保险行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民生银行岂能成为权贵天堂 老艾侃股:七问中国股市 是否由牛转熊? 假如奶茶恋在美国会怎样 国家征收耕地应遵循宪法原则 你错过了在股市捡钱的机会吗 美国“春晚”到底能赚多少钱?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汽油标号高为什么质量差? 谁是拯救股民的120? 安邦的民生大戏将如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