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并购遇阻不必怨天尤人

2016年11月07日13:34    作者:王培霖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王培霖

  透明化、规范化、市场化是欧美市场的基本理念,消除、优化上述公司治理和经济治理方面的问题,不仅可以减少海外收购的阻碍,实际上也有利于中国经济自身的健康。面对海外阻力,不必抱怨西方敌意,而要反求诸己。

中企海外并购遇阻不必怨天尤人中企海外并购遇阻不必怨天尤人

  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掀起阵阵并购高潮,相关阻力随之增加。

  近期一大热门事件是德国芯片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公司并购案。上周,德国经济部撤回了此前对于中国企业收购爱思强的收购批准,企业界普遍感到惊讶,因为德国向来对外资十分宽松友好。随后商务部也与德国方面展开了沟通。

  近年来中国企业大举进行海外收购,而面临的抵触情绪日增。据投资机构Grisons Peak统计,自2015年年中以来,总计近400亿美元的中资收购计划绝大部分遭到否决。自去年7月以来,中国买家总共放弃了11项大型收购,原因主要是美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地方的有关部门收紧了审查。

  海外并购是中国经济整合全球资源的关键方式,是中国优化升级的重要法门。今年上半年,中国海外并购激增,“中国买断全球”论盛行。《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报告》显示,二季度制造业海外并购同比和环比分别翻了10倍和8倍,占中国企业该季度海外并购总完成额的70%。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标的已经从资源类资产转向高新技术产业。而一直处在技术前沿的欧美国家企业备受青睐。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超过九成海外并购目的地为北美和欧洲,其中,美国和德国分列一二。然而,即使是相对美国更为包容的欧洲,加强对中资企业并购限制和监管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空间的不断展开,海外并购必然是长期化、常规化的。现在仅仅是个开始。

  为什么会频遭抵触?非经济原因和经济原因兼而有之。非经济原因主要涉及国家安全,例如安邦保险此前收购的一处酒店因为靠近美军军事基地而被否决,这可以理解。但有许多纯商业收购也遭遇了不小的阻力。归结起来,原因有如下方面:

  首先是中国企业不透明的问题。从东道国的角度,中国企业自身透明度问题(包括融资和所有权信息披露缺陷)将使得海外投资面临更多监管和审查。例如,复星去年曾试图控股英国老牌私人银行Kleinwort Benson,但因其资金缺乏透明度,未能通过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和英国审慎监管局(PRA)的审查,导致交易最终流产。如今,英国监管部门正在加大对中国投资者的审查力度。尤其是伴随英国新首相的上台,以及资产透明法案(transparency laws)的实施,中国企业自身透明度问题将使得在英投资面临更多监管和审查。

  其次是收购目的和商业逻辑令对方生疑。尤其对于中国国企投资的所在国而言,最大的担心来源于投资背后的非商业因素,特别是当投资涉及到所在国的战略性领域。为了证明中国国企的境外投资决定既不是基于政治原因,也不是出于企业决策者的个人私利,国企需要提供令人信服的、基于市场逻辑的理由。

  另外,中国企业的不规范问题也令国外决策者疑虑。例如国企海外投资的腐败问题,使用资金的方式非常“任性”而不受约束等等。

  以上原因都是企业治理层面,另外,还有国家经济治理层面的原因。

  欧美国家,也就是中国海外并购的主要东道国,对中国市场的准入(开放度)、投资环境(规范性)颇有怨言。

  据商务部公告,德国联邦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长加布里尔11月1日在北京表示,德方一如既往地欢迎中国企业扩大对德投资,但他同时提出,也希望中方进一步改善德国企业关注的市场准入条件和投资环境。无独有偶,《福布斯》双周刊网站日前刊登的一篇探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文章也提出:“真正的问题在于,中国究竟何时才会实行开放,允许外国投资获得比较公平的竞争环境。在这一时刻到来前,我们可以预计,有更多的交易将会失败。”实际上,中美投资贸易协定拉锯的关键点,正在于准入问题——美国要求有清晰的负面清单,而不是事事审批。

  以上种种,归根结底,都指向中国经济治理问题,小则企业治理,大则涉及整个市场经济体系。

  我一贯认为,经济治理(economic governance)问题才是中国经济的关键,什么GDP增速之类,其实并不重要。

  外来的要求未必是坏事。从纯经济角度说,往往是好事(例如WTO规则)。透明化、规范化、市场化是欧美市场的基本理念,消除、优化上述公司治理和经济治理方面的问题,不仅可以减少海外收购的阻碍,实际上也有利于中国经济自身的健康。面对海外阻力,不必抱怨西方敌意,而要反求诸己。

  对中国当下来说,除了常见的并购教科书里所提到的企业能力提升之外,还特别需要关注中国市场经济体系本身,也就是企业的境内生存环境本身的建设,这虽然是海外并购的间接因素,但却是更基础、更深层次、更决定性的因素。如同内政决定外交, 市场经济的内功决定海外并购的成果。对中国当下来说,“内功”首先应该是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本身,其次才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整合全球资源能力的提升,这些都是中国企业提高海外并购成功率的基石。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并购 海外 规则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