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寻求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2015年08月20日 08:58  作者:陈志龙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陈志龙

  改革的本质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深刻的体制变革因损害既得利益容易受到阻挠和软抵抗,形成制度性磨擦,这一过程中如何寻找最大公约数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共识和妥协,就有可能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

改革是寻求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改革是寻求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春江水暖和鸭先知。最近,媒体关于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即将推出的消息引起各方关注。有消息称,22个省区市的国企改革方案国庆前有望推出。受此提振,疲弱的资本市场中,国企改革板块表现一度非常活跃,出于对深化国企改革的良好预期,一些板块的龙头股票甚至创出了本轮波动以后的新高。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吉林长春考察调研国企时强调,国有企业是国之重器,改革成败关乎经济全局、民众利益。他指出,“我们要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息: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明确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显然,国企改革已成为新一轮全面改革的突破口和抓手。这些重要论述和部署纠正了当前对于国企改革的一些错误认识,对告别“改革疲劳症”,唤醒改革激情和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资本市场相对困难的时期,对那些耸人听闻的“改革牛完全站不住脚”、“改革牛理论已经破产”等唱空中国经济的论调是有力的回应,也对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划定了红线、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标准。深化国企业改革的目标、行动路径、检验的标准日益明朗清晰。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从上到下对改革的诉求和期待日益高涨,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减速和转型倒逼。经济学关于增长有三个源泉,一是源于市场的扩大,即斯密式增长。进入新世纪以来,加入WTO[微博]后全球化红利和国外市场的扩张,使中国经济充分享受了全球化的红利。

  而更重要的增长在于创新,即熊彼特增长和源于制度变革的诺斯增长。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走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现在所面对的挑战是告别传统的规模或数量型增长,而进入到以质量为中心的熊彼特增长和诺斯增长。再有三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将迎来40周年的伟大纪念。

  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国际巨星,前几轮的改革开放释放出的巨大活力让中国已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事务中的分量举足轻重,但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期间,经济运行质量不高、长期粗放式增长所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旧的发展红利快速消失,资源环境压力倍增,靠货币超发、信用膨胀和资产泡沫来维持增长的路径依赖已经越走越窄。

  一个有30年超高速增长辉煌纪录的经济体是否真的就此迎来低增长的宿命,如何从斯密式增长向熊彼特增长和诺斯增长转型?当此时,作为国之重器的国企改革就被赋予了特殊使命和责任。应该说,中国的改革还在途中,仍有许多未尽的改革大业值得期许和突破。换句话说,一个大国只有持续保持体制的韧性和可改革性,关系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和改革的成功方可期待。

  为什么说改革的时空潜力还很大?过去30多年间,虽然各个领域改革的推进开放程度不尽相同,但政府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在一些领域牢不可破,管制型经济和市场经济并驾齐驱。

  改革为民间创业开拓了空间,长期被压抑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激情喷薄而出,但一个以强势政府和国有经济对社会强力管控为基本特征的经济模式的动力日益式微,特别是国有企业在金融、石油、电信、铁路等重要行业中长期处于垄断地位,这种垄断既表现为经济性的垄断,又表现为行政垄断。

  政府利用行政权力保护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企业,这些企业凭借政策萌庇,压制限制竞争对手。行政垄断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公害,公平秩序遭到行政垄断的破坏,则是中国经济内伤。

  长期以来,政府拥有配置土地、矿藏、资金、行政许可、市场准入等重要经济资源的权力,行政裁量权和配置资源权集于左右手,又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其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干预、挤压甚至掠夺就不可避免,而这必然造成普遍的权力寻租,掠夺式增长使得黑箱操作和腐败蔓延,所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实现。

  “善未易明,理未易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改革再难也要往前推进,要敢于啃硬骨头。”党的十八大后,转型与改革是中国经济和社会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转型与改革交织融合,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都直接依赖于改革的突破,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因而它牵涉到复杂的利益关系,既涉及存量利益格局的调整,又涉及增量利益的分配。

  改革的本质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深刻的体制变革因损害既得利益容易受到阻挠和软抵抗,形成制度性磨擦,这一过程中如何寻找最大公约数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共识和妥协,就有可能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

  改革能否在调整利益关系解决利益失衡上取得进展关乎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讲话时强调,今年以来,在去年全面深化改革开局良好的基础上,各方面改革继续呈现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要注重研究改革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锲而不舍、坚韧不拔,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深化改革的动员令,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必须牢牢把握改革的主动权,尽快形成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并力求在国企改革等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此过程中,注重改革深化过程中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利益协调,形成对改革的广泛共识,营造全社会参与并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本文作者介绍: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财经作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国企改革改革利益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侃股:热点退潮引大跌 基金出货不负责任 从A股消失的百万富翁们 别让谣言摧毁了救市成果 人民币汇率的三个流行误区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他在中国最赚钱行业白手起家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 A股为何“牛失前蹄”? 为什么现在一定要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