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对李嘉诚撤离做过多解读

2015年01月16日 09:52  作者:刘世锦  (0)+1

  文/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 刘世锦

  现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中高速增长,房地产等一些过去扩张很快的企业现已出现历史性拐点。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些外资企业做出自己的反应也是正常的。

别对李嘉诚撤离做过多解读别对李嘉诚撤离做过多解读

  近日,香港富豪李嘉诚将旗下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两家公司进行了业务划分和重组,并将新公司注册地转去了开曼群岛。一时间,“李嘉诚撤离香港”,“李嘉诚重组长实和黄释放危险信号”等热门分析充斥网络。但我认为,对于李嘉诚“撤退”问题不要做过分解读,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外资进进出出很正常。

  现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中高速增长,房地产等一些过去扩张很快的企业现已出现历史性拐点。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些外资企业做出自己的反应也是正常的。

  有些企业可能比较适合于中国的高速增长,在那些领域它有它的竞争优势。转入“新常态”以后强调转型升级,更多地依靠提高要素生产率、依靠创新,有些企业在这些领域有专长,技术含量比较高、技术储备比较雄厚,那它在这一方面可能会大显身手。而有些企业可能在这方面没有什么专长,它做出调整也是正常的。所以,我觉得外资企业在中国应该是进进出出,可以做出自己的一些调整。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不能说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放缓了经济前景就变差了。中国的增长速度放缓是完全符合规律的,现在增速在7%以上,将来即使到6%和7%之间,在全球范围也还是最高的。在全世界找一个增长速度比中国更高的国家,恐怕没那么容易。

  就中国的经济体来讲,在发展中国家里是最大的,再过若干年,从全球来讲,中国经济规模也是跑在前面的。即使增长速度放低、放缓以后,中国每年新增量在全球范围也还是最大的,新增市场容量也还是最大的。中国这种发展前景、这种市场容量,足可以给予任何一个内资企业、外资企业、跨国公司足够大的空间。

  规模快速扩张阶段逐步过去了,现在整个经济发展的重点是调整,更多是要通过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对企业包括外资企业也提出跟过去不一样的要求,它本身要有自己的竞争力,要更多地提高技术含量、提升股价价值,在这个方面有专长的企业业务之地会更大。

  (本文作者介绍:教授、研究员、博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刘世锦李嘉诚新常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公务员养老金待遇仍将比企业员工高 政府不要什么事儿都管 老艾侃股:提前进场 让打新回流资金为你抬轿 中国企业走出去小心无赖国家 老艾侃股:大涨是对上周五跳水纠错 重返升途 三类房企2015年将“轰然倒下” 证监会请不要玩弄监管规则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最牛的股市和放缓的中国经济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