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低迷导致就业市场增长放缓

2013年07月29日 17:08  作者:朱海斌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朱海斌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目前为止中国的就业市场似乎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收入增长减速也影响了就业的增加。由于制造业增长低迷,就业市场的短期风险仍趋于下行。制造业的不景气有可能将波及服务业。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目前为止中国的就业市场似乎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目前为止中国的就业市场似乎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

  ·城镇新增就业增速保持稳定,但工资增速放缓,缺少新岗位需求

  ·制造业就业数据创危机后最差水平,服务业保持坚挺

  ·家庭可能将放慢储蓄速度以应对短期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

  虽然中国二季度GDP报告基本符合预期,但对未来潜在的增长下行风险愈加担忧。实际上,李克强总理近期表示今年不允许跌破一定的增速底线(我们预计约为同比增长7%)。设定该短期增长底线主要考量是对就业市场状况的担忧。

  例如,在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由于出口大幅下滑,可能将有1000-2000万农民工失业。之后推出的大规模刺激计划部分程度上即是为稳定就业市场。因此,掌握就业市场的动向不仅仅是追踪实体经济的关键,也能够把握潜在的政策变化。

  就业增长相对平稳,工资增速放缓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目前为止中国的就业市场似乎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2013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总数为725万(非折年)(政府今年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900万),超过了2012年上半年的694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但是,近期就业市场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增速放缓的迹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二季度GDP报告,2013年上半年,实际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同比降至6.5%(人均工资增速为6.1%),低于7.6%的实际GDP增速。未能实现政府在年初制定的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应保持与总体经济增速同步的政策目标。

  收入增长减速也影响了就业的增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调查表明,尽管城镇就业市场供需状况基本保持平稳,但近来劳动力需求增速开始放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调查表明,尽管城镇就业市场供需状况基本保持平稳,但近来劳动力需求增速开始放缓。资料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尤其是,调查城市二季度的新增岗位数同比下降5.7%(环比非季调下降2.8%),且增速放缓已蔓延至大部分地区,东部地区同比下降7.5%,中部地区下降5.0%,西部地区下降2.0%。分行业看,二季度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以及住宅和其他服务等行业的就业需求分别同比下降4.7%、4.4%、12.6%、3.0%和6.2%,而租赁和商业服务则小幅改善,同比增长3.1%。

  服务业状况较好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经济下滑以及由此导致的工业企业利润回落是造成2013年上半年工资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就业市场不断增长的压力在制造业体现的尤为明显:制造业PMI的就业分指数连续六个月下滑,7月份的初值为47.3,是自2009年3月(当时中国经济刚刚从全球经济衰退中复苏)以来的最低水平。

  另一方面,服务业的表现似乎较好。在2013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率总水平回落至7.6%(2012年为7.8%)的情况下,主要反映了服务业活动的第三产业GDP增速同比小幅升至8.3%(而2012年为8.1%)。

  我们认为这反映了财政(服务业增值税改革,中小企业减税)和货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信贷支持)领域的支持性政策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复苏的影响。此外,汇丰服务业PMI指数的就业分指数6月份仍保持52.6的较高水平(2012年的平均水平为51.5)。

  政策焦点是就业市场状况

  展望未来,我们预计下半年经济的增长势头将企稳并温和改善。但目前,由于制造业增长低迷,就业市场的短期风险仍趋于下行。制造业的不景气有可能将波及服务业。因此,在就业市场成为主要担忧的情况下,李克强总理近期重申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是7.5%,跌破7%的“底线”是不允许的就不难理解了。

  虽然就业市场压力愈加明显,但总体消费和零售额增速可能将温和回落。二季度零售额增速大幅回升,6月份的3个月/3个月季调折年增速为18.7%(而1-3月份的3个月/3个月季调折年增速仅为3.6%),因为一季度新政府杜绝公款浪费的行动的一次性影响已经结束。

  如果就业市场进一步疲软,家庭可能将放慢储蓄速度,以降低对消费的影响。例如,在2008-09年全球经济衰退期间,由于家庭减少储蓄以应对短期经济放缓的影响,家庭消费与收入比的总体下滑趋势暂时企稳。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总体而言,我们预计今年零售额实际同比增速将为10.4%,而2012年为12.1%,总消费支出影响GDP总水平增长3.9%(而2012年和2011年则分别增长4.1%和5.1%)。

  (本文作者介绍: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东莞色情链条揭秘:的哥送嫖客获返点
  • 体育冬奥空中技巧贾宗洋摘铜 男壶进四强
  • 娱乐曝柴静美国产女 抱孩子回国被目击
  • 财经人民日报:人均万元税负远低于其他国家
  • 科技新浪科技风云榜颁奖典礼今日举行
  • 博客马未都:乾隆皇帝是个超强记忆力天才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硕士当按摩师月薪不如保姆 考研成绩
  • 郎咸平:人口红利是个伪经济学命题
  • 张化桥:余额宝想动银行的奶酪?
  • 叶檀:官员少消费 我们怎么办
  • 周展宏:“坏银行”为何受追捧?
  • 天天说钱:从政府的角度看房价
  • 连平:互联网金融不会颠覆银行
  • 慕白:央行在倒逼银监会吗?
  • 杨佩昌:令中国人诧异的德国物价
  • 谢作诗:看病难看病贵是破坏市场之过
  • 叶檀:悲剧的金融摇滚明星朱长虹
  • 中国楼市“泡沫”绝无可能破裂 跟负能量的人在一起会错失股市十年 中国需要大妈经济 索罗斯凭什么去年大赚55亿美元 中国为何要将人民币国际化? 马年股基冠军陈扬帆:高价股涌现是牛市特征 京东白条为何让银行倍感边缘化 《纸牌屋》情人节回归 播映商股票一年狂飙 2014年房价走势将会如何? 赛百味里有鞋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