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期货获批9月大连挂牌 庞大现货商阵容鼓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2日 10:05 《财经时报》 | ||||||||||
大商所总经理朱玉辰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表示,玉米期货的最大受益者将是一亿多玉米种植户;在加入WTO和国内粮食市场完全放开的大背景下,玉米的国内、国际价格将紧密联动,年波动幅度一般会超过15%,甚至高达30%~50% 本报记者 杨眉
历经5年时间,玉米期货终于在本周(8月16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准。预计9月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 大商所总经理朱玉辰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直言,玉米期货的最大受益者将是中国一亿多玉米种植户。在加入WTO和国内粮食市场完全放开的大背景下,玉米的国内、国际价格将紧密联动,年波动幅度一般会超过15%,甚至高达30%~50%。权威和超前的期货价格,可为种植户提供播种和卖粮的正确信息,还可以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订单,提前锁定价格风险。 用粮大户也直接受益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玉米主产区分布在东北、黄淮、西南等地,种植户近1亿。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政策背景下,玉米的收购保护价也自然被取消。 目前吉林省约80%的农民种植玉米,农民收入的50%亦来自玉米。2003年9月秋季卖粮季节,玉米价格是1.15元/公斤,11月上涨到1.263元/公斤。假定每户种植面积5亩地、平均亩产500公斤,晚卖两个月,每亩则多收入56元。这一数字显然高于目前国家农业补贴的标准。 玉米的生产周期不到半年,玉米期货除了可以帮助种植者了解卖粮季节的销售价格,通过期货市场的远期和约,规避未来价格下跌的风险,农民还可借此选择种植收益更高的粮食品种。现在的农产品期货已经有大豆、小麦、棉花等,都有各自的远期合约。 大连商品交易所目前有客户10万多个,平均日交易额200亿元。已经进行了8年多的大豆期货交易实践表明,投机者每天有赢有亏,而豆农的利益得到了保护。东北有豆农近300万户,目前绝大部分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大连期货市场。 中国的玉米年产量1亿多吨,近10倍于大豆,年出口量近1200万吨,国内流通量7000万吨。近年来,中国60%~70%的玉米产量用于饲料。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养鸡、养猪、奶牛为主导,兼营食品加工、生物制药和粮食收储的大型畜牧企业集团。公司负责人称,预计2004年玉米使用量将超过100万吨,“作为用粮大户,我们将是玉米期货的受益者。”他说。 他认为,玉米期货至少解决了现货市场中普遍存在的毁约问题。在现货市场,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巨大,一旦有上涨迹象,卖方将减缓销售节奏,甚至停止销售。用粮企业通常很难在低价区域实施大量采购。而一旦价格暴涨,更面临卖方毁约的风险。而期货市场基本不存在违约现象,买卖双方更可随时实施买入或卖出交易。 大粮商与国际定价权 国内最大的玉米进出口商——吉粮集团董事长刘宪鲁,5年来一直呼吁推出玉米期货。他认为,中国理应出现几个“世界级的大粮商”。但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粮商与世界级粮商之间的差距巨大,而缺乏成熟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就是重要差距之一。 没有农产品期货交易,粮食市场便没有避险机制,粮商更多时候只能扮演一手买进、一手卖出的“对缝”角色。行情上涨时,粮商大赚特赚,行情下跌时,粮商便全面亏损。中国的粮商整体缺乏稳定的盈利模式和避险工具,达到一定规模,便无法超越,甚至被逼破产。因此,“民营粮商”基本上几年换一茬,无法做大做强。 “玉米期货一旦推出,也是中国在争取国际粮食定价‘话语权’中迈出的实质性意义的一步。”刘宪鲁说。 目前国际市场玉米的定价权由美国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拥有。这不仅因为美国是第一大玉米生产国,更是因为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玉米交易中心。 “中国的玉米有三个1/5,即玉米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5,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1/5,玉米年消费量占世界年消费量的近1/5。”刘宪鲁分析说,“这三个1/5决定了中国应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需要获得应有的‘发言权’。” 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中期公司董事长田源更指出,按照国际玉米市场现状看,应该有两个定价中心——东方西方各一个;根据时间差看,白天黑夜各一个,借此还可以形成国际套利机会。西方当然是美国芝加哥交易所,东方目前是日本。但中国玉米市场具有成为国际定价中心的“天然优势”。 玉米期货5年风波今非昔比 有关部门对于重开玉米期货市场的种种措辞变化,像是对玉米期货“前世今生”的一种定论 在中国,“玉米期货”并非新生事物。上个世纪90年代,它在中国曾存在活跃了5年。 从1993年到1998年,国内先后有大连、郑州、成都、上海粮油、长春、北京、深圳有色等7家交易所进行玉米期货交易,甚至被视为“明星品种”。 1998年8月国务院整顿规范期货市场,14家期货交易所被整顿撤并,只保留了上海、郑州、大连3家;商品期货交易品种由35个压缩到12个,玉米期货交易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长春联合期货交易所事件,是玉米期货被关闭的一个导火索。1995年,在玉米期货交易中多次发生恶性事件,直至出现个别交割库制作假仓单现象,大量交割违约引发了重大的经济纠纷。长春联合商品交易所在1995年停业整顿半年后,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更早些时候,1994年10月至1995年5月,吉林玉米主产地的现货价格从870元/吨节节攀升,直达1450元/吨以上,上涨了130%多。1995年5月13日国务院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从东北紧急调运100万吨国库玉米入关,平抑南方不断上涨的玉米现货价格,同时采取从美国进口玉米等相关配套措施,终于遏制玉米涨势。 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当时130%多的涨幅,正体现了期货市场超前、灵敏的反应机制。1993~1995年,正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放开,导致通货膨胀。当时国内玉米现货供应十分紧张,进口又出现停滞,现货价格大涨。在此背景下,期货价格只是提前上涨而已。但人们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没有正确认识,导致期货市场成了物价上涨的“替罪羊”。 大商所曾是开展玉米期货交易的7个交易所之一。当时吉林省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两个粮食企业参与大连玉米期货交易。大连玉米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系较为紧密,期间两市价格维持0.95的相关系数。大连玉米与芝加哥玉米也显示出较强的联动效应。 1998年9月,吉林省政府和大连市政府联合向国务院递交了恢复玉米期货交易的请示,后经当时的国务院体改办、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10部委及四川、黑龙江两省会签,认为恢复可行。“但某部委提出,玉米现货市场刚放开,市场化程度较低,需要等待更好的时机再恢复。”知情人士透露说。 2002年4月,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政府联合向国务院递交恢复玉米期货的申请,有关负责人批示“加紧进行玉米期货上市前的准备工作”。 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朱玉辰(时任大商所总经理)提交了《关于支持恢复玉米期货交易的建议》和《关于积极支持推出期货新品种的建议》。6月,有关部门回复了会办意见:原则同意恢复玉米期货交易,时机上考虑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情况。 2004年8月16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大商所开展玉米期货交易。 分析人士指出,玉米期货作为自1998年中国期货市场清理整顿以来推出的首个粮食期货品种,其最终获批,一方面是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发展资本市场九条意见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 尽管5年漫长的申批工作一直是请求“恢复”玉米期货交易,但8于16日国务院和证监会的批复中,都未曾提及“恢复”字眼,而是同意和批准大商所“开展”玉米期货交易。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措辞上的变化,像是对玉米期货“前世今生”的定论。 2003年10月以来,国内粮价出现了10年来最大幅度波动。东北地区吉林玉米的出库价格最多时每吨上涨了400多元。经历了两次激烈振荡后,目前现货价格维持在1200元/吨以上,玉米现货市场几乎重复了1995年大幅上涨的历史。 但不同的是,今次玉米期货市场将“重现天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