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中国式三大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2日 04:25 财经时报

  焦强

  国外只是就对冲基金限制其投资者人数和资格,其他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监管。国内的私募基金从一诞生就有两种声音,一是纳入监管视野,严加看管;一是不闻不问,随其自生自灭

  金融市场中常说的私募基金,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进行的一种集合投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是基于签订委托投资合同的契约型集合投资基金,二是基于共同出资入股成立股份公司的公司型集合投资基金。

  其特点是通过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募集对象只是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圈子虽小门槛却不低;信息披露要求较低,监管也相应比较宽松。

  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资更具隐蔽性,运作也更为灵活,相应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也更大。在国外,它只是富人参与的游戏。

  从中国的私募基金发展情况看,总结起来目前大约有三个误区。

  第一是概念不清晰。国外的私募基金广义上大约分为股权、对冲和创投三类,分别在不同领域发挥各自的作用。在

证券市场上驰骋的是对冲基金,而中国却把投资在证券市场上的这些对冲基金特指为私募基金。

  第二是生存方式不同。中国的私募基金脱胎于股市的“庄家”,大都是以工作室、委托

理财、投资咨询、管理公司形式存在的契约型基金,其业务也局限于二级市场的炒作。由于缺乏相应的投资技术和手段,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

  

股票市场有一种说法:“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指的就是一波熊市可以消灭80%以上的私募基金,而一旦股市转暖,他们又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

  国外的对冲基金一般具有最低投资规模和资金的最短锁定期,出资人的资金在锁定期内不能撤离,保证了资金的稳定性;而且通常其规模较大,能够支付最优秀的研究费用,有助于随时掌握全球金融市场的动态,形成跨市套利的快速决策;投资策略也非常灵活,可以使用杠杆、卖空、互换、套利等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投资技术。

  可以说,对冲基金是一群武装到牙齿的金融特种部队。

  第三是生存环境不同。国外资本市场已经相当成熟,对冲基金一般只在投资者人数和资格上予以限制,其他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监管。而国内的私募基金从一诞生就有两种声音,一种是纳入监管视野,严加看管;一种是不闻不问,随其自生自灭。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私募基金一直生活在灰色地带,游走在政策边缘。不出事情则已,一旦有问题很难处理解决,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对于私募基金应正确引导,适度监管,发挥它们在信贷、资本、产业和创投市场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使之成为化解金融风险、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生力量。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