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新机构投资者厉兵秣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 12:5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刘诗颖 上海报道

  在即将过去的2005年,新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孕育并悄然崛起。

  私募基金的阳光之路

  宝钢权证(资讯 行情 论坛)的推出,又使人看到了私募基金昔日的身影。

  熟悉权证投资者的人士告诉记者,权证真正的主力是机构,一些民营投资公司、创投公司甚至大型国企财务公司都有资金参与其中。

  在权证交易开始后,由于T+0制度的吸引,大多数私募基金都被吸引过来。

  不过到目前为止,私募基金一直在灰色地带活动,得不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和规范,从而形成了金融领域的空白监管区。

  据接近证监会的人士透露,针对这部分资金,社会上有人呼吁起草《私募基金管理办法》,不过目前暂时难以实行。对于监管层来说,则希望利用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平台将这些私募基金收编。

  此外,证监会似乎更加关注另类的“私募”。相对于公募基金来说,目前委托基金公司管理的社保资金、将要入市的企业年金等等则是“私募”资金,随着这些机构的成长,证监会有意在公募基金的大框架下,用特定客户的形式对此加以约束和管理。

  2004年11月,证监会向各家基金公司下发《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证券投资资产管理业务暂行条例(草案)》(简称《草案》)征求意见稿。

  证监会基金部某负责人表示,将公募和私募分开,主要希望保护公募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他告诉记者,在基金的日常监管中,确实出现了大的机构持有人侵占中小持有人利益的问题。

  据基金公司反映,保险公司等机构持有人对基金公司有诸多的要求,比如说要及时通报其要买的股票、仓位、买卖时点等信息。这样,中小持有人也就成了最后的买单者。

  此前,证监会人士透露,该文件已经基本成熟,有望在短期内发布。不过,前不久出现的基金公司为社保进行利益输送一事打乱了管理层原来的意图。

  10月份,有媒体报道有基金公司在管理社保基金时,为其输送利益的问题。证监会人士肯定了此事,他认为,在特定资产管理业务开展后,如何保护公募基金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无疑是监管的难点和重点。

  某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由于现在很难在私募客户和公募客户间建立有效的防火墙机制,又出现了社保利益输送风波,《草案》的正式发布将会变得极其慎重。

  企业年金:雷声大雨点小

  用雷声大雨点小形容企业年金的入市真是再贴切不过。

  早在去年,劳动保障部起草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就相继颁布。今年8月,第一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得以正式出炉。理论上,企业年金入市指日可待。

  据接近劳动保障部的人士透露,年金入市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尚待公布,劳保部至少要出台三个操作性的文件。

  不过,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条款上的问题,据多位获得资格的公司介绍,企业年金市场的培育还需要很长一个过程,目前从接触企业的情况来看,遇到了很多问题,比想象中复杂很多。

  一位年金负责人介绍说,现在很多企业多多少少进行过企业年金的管理和投资,这些投资的种类五花八门,有自己投资国债的,有购买保险的,有交给当地社保局管理的。

  “这些形式都不被现在劳保部所认同,但它们又都是客观存在的,现行企业年金管理能否执行得到,很大程度要考验政府的执行能力。”

  另外,一些规模不大的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开展业务举步维艰。

  “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要求我们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才能开展业务。”一位基金公司负责人表示,这对于注册资本不大,主要依靠资产管理为业务来源的基金公司来说是无法做到的。

  据市场人士介绍,目前在受托、账户、投资和托管四项业务中,账户管理和资金托管比较容易开展业务。据浦发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年金部人士介绍,目前已与马鞍山钢铁等大型国有企业谈妥了账户管理的事项,而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光大银行等其他银行业务开展得也颇为顺利。

  保险公司也是年金业务的赢家。据业内人士介绍,在企业年金实行办法出台之前,不少公司的企业年金都是以保险的形式存在,保险公司因为产品设计能力强,可以提供保底产品而受到了客户的认同。另外,多数保险公司在各地都有分支机构,企业对其资质比较信任。

  据悉,基金公司目前对投资管理人的争夺非常激烈,往往一个企业都有多家知名基金公司去竞争。大的企业不敢轻易签合同,一些基金管理公司只有让企业购买一部分的低风险基金逐渐过渡。

  年金人士普遍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年金能够大规模入市的时机还没有到来。

  平准基金若隐若现

  关于平准基金的传闻颇多,但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证监会官方的承认。

  从理论上讲,平准基金是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证监会、财政部、交易所等)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它通过对证券市场的逆向操作,平抑市场的剧烈波动,以达到稳定证券市场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平准基金的来源有法定的渠道或其基本组成是强制性的,如国家财政拨款、向参与证券市场的相关单位征收等,也不排除向自愿购买的投资者配售。

  今年“五一”前,市场再次风传平准基金即将入市,目的是配合股权分置的改革。之后的两周,市场不断下跌。到5月19日,市场再次出现平准基金已经入市的传言。

  5月19日盘中,以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为代表的指标股出现显著波动,股价先大跌后大涨,被资金主动承托迹象明显。

  5月26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文章,称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接受其采访时表示,“中国不会向股市大量注资”。这是证监会就托市基金问题的首次正式表态。

  针对1200亿元的平准基金通过中央汇金入市的传闻,中央汇金副董事长汪建熙在接受采访时也给予了明确否定。

  6月份以后,多家创新试点券商相继赴北京开会,并且其负责人与证监会人士进行了一对一的谈话。知情人士透露,证监会提出可以给券商一笔专用款项,用于自营业务。

  据说,这笔资金被称为专项周转贷款,由工行、建行以委托贷款的形式通过中央结算登记公司划拨给各家券商,贷款利息为3.8%,只能用于购买股票。由于周转贷款是国家专款,并在市场低迷、投资者信心尽失的情况下被指定用于投资股市,因此有专家指出,该笔资金实质上就是平准基金的变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