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声中顾雏军还能玩多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 00:31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记者 高国华 严义明“枪挑”顾雏军,郎顾之争,格林柯尔(资讯 行情 论坛)“神话”破灭,涉嫌以同一专利进行两次出资,证监会调查科龙等等,这些热点新闻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人物,那就是格林柯尔总裁顾雏军。
顾雏军之所以被媒体所关注,不仅在于其是资本市场的“玩”家,而且会“玩”、敢“玩”。2001年底高调入主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此前名不见经传的顾雏军开始成为中国又一个突然浮出水面的神秘富豪。 透过媒体的报道,顾雏军在公众眼里变得清晰起来:江苏泰县人,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他发明的“顾氏热力循环系统”理论和“格林柯尔制冷剂”一经公布,立即遭到国内制冷学界专家的反对,这场辩论也一直持续到1996年。但此时的顾雏军早已潜身海外,在开曼群岛注册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并登陆香港创业板市场。以此为踏板,顾雏军开始了在内地的资本运作。 顾雏军在国内资本市场真正“开玩”始于收购上市公司科龙电器。深陷危机的科龙电器曾被业界称为国内制冷行业和家电生产行业的龙头,1999年其销售额一度达到56亿元,但随后陷入了困境,并被ST。但最终,不被外界所知的格林柯尔击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成功入主科龙。此次收购,人们普遍认为,科龙电器国有资产被严重低估,顾雏军收购资金并没有到位。国内主要的财经类媒体大都发表了质疑文章,火力集中在顾雏军的顾氏理论、公司业绩、收购资金来源等问题。 虽然外界充满了质疑声,但顾雏军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加快“玩”的速度,以科龙为“桥头堡”,在资本市场迅速刮起了格林柯尔收购旋风。科龙电器、华意压缩(资讯 行情 论坛)、扬州亚星、襄阳轴承(资讯 行情 论坛)4家国内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企业及生产线,如吉诺尔、上菱电器、阿里斯顿等在短时间内被顾雏军收入囊中。顾雏军也由此建立起总资产过百亿,横跨制冷、家电和汽车等行业的格林柯尔帝国,被外界称为格林柯尔系。 在顾雏军成功地充当着资本市场“玩”家的同时,人们的疑惑愈发加重,其巨额的收购资金到底来自哪里?用心何在?2004年,香港学者郎咸平声讨顾雏军,成为质疑风潮的标志。郎咸平对科龙收购后的“扭亏为盈”提出疑问,明确提出科龙收购前连续两年高达8.3亿元和15.6亿元的巨额亏损实质是利用不当的坏账计提方式作出来的,而其后的盈利则是将前期计提资金回转后带来的“虚假利润”,并直指顾雏军席卷国家财富。虽然其屡被媒体、学界乃至相关机构指摘,但顾雏军依然总有办法“玩”下去。 现在来看,当时的这些质疑大多并没有真正指出顾雏军的违法违规,即使有猜测,也没有相关部门的跟进调查。而顾雏军将科龙成功扭亏为盈的“事实”,又为其继续收购其他公司铺平了道路。2003年,入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5年初,登上了第二届“胡润资本控制50强”名单榜首,第一届的榜首是德隆唐氏兄弟。 从今年4月开始,饱受非议的顾雏军似乎遇到了自己再也无法摆脱的困惑。4月份,科龙电器正式公布的2004年年报显示,2004年亏损高达6000多万元,科龙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这与去年前三季度还盈利2亿多元的情况相差甚远。不久,科龙正式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调查内容涉及顾雏军是否挪用了上市公司资金,是否作了假账,是否有损股东利益等等。仅仅半年时间,科龙就“原形毕露”,危机重重。继会计事务所与科龙分手之后,高薪聘请的独董也抛弃了顾雏军,上海律师严义明更是要联合中小股东,罢免顾雏军。而格林柯尔旗下的上市公司也是问题频出,亚星客车(资讯 行情 论坛)被实施退市警示,华意压缩股权被法院冻结,顾雏军似乎“玩”到了终点。 我们依稀记得,顾雏军曾宣称,在他2001年入主科龙时,科龙巨亏14亿多元,经过他的工作,2002年科龙扭亏为盈,实现1亿多元的净利润,次年更是实现2亿多元的净利润。可事情远不是这样。顾的“扭亏为盈”现在看来无非是“财务游戏”而已。在去年的郎顾之争中,这位资本运作大师口口声声说他惟一不缺的就是钱,也多次表白诚实是他最看重的品质;为捍卫自己的清白,甚至还不惜拿起法律的武器,要与诽谤自己的人打官司。但从目前披露的情况来看,他似乎既不诚实,也很缺钱,否则就不会涉嫌作假账,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搞收购了。 | |||||||||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