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央行拯救券商 > 正文
 

关键时刻央行出手 拯救券商大行动展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 08:32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高国华

  当市场人士依然在谈论着央行的两次救助行动时,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刘士余表示,除了银行系基金将进入证券市场外,最近央行正支持中央汇金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公司用市场化手段,对重点券商实施市场化财务重组。刘士余透露,在今年三季度会有一批券商通过注资,解决备受困扰的流动性以及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联想到不久前一批高
危券商被相继托管处置,显然,为了重振券商,政府除了在市场制度上下手外,已然展开了一系列现实的救赎行动。

  此前,央行曾连续施重手拯救券商,除拟对申银万国、华安证券实行再贷款外,中央汇金公司也将注资银河证券进行重组。随后,央行又接连批准招商证券、海通证券成为第二批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的证券公司。

  应该说,在中国证券市场进行重大制度变革的关键时期,央行的一系列举措无疑对于发展资本市场、扶持证券公司做大做强、维护证券市场稳定、优化市场环境以及提升市场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当然,透过消息面上的一条条政策也再次清晰地表露出了监管当局的新共识:除了要处置高危券商,也要给生病券商“买药钱”,更要给运作较规范的券商补充运营资金。

  全行业亏损--

  券商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证券市场长达4年的大熊市之后,券商作为市场最直接的参与者,全行业已是亏损累累,几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2004年券商亏损幅度及面积都较前一年明显增加,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2004年114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44亿元,利润总额为-103.64亿元,扣减资产减值损失后,利润总额为-149.93亿元,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

  事实上,我国券商的生存危机不止一次,但没有哪一次像现在这样全行业面临崩溃的边缘,整个行业净资本不足55亿美元。长期以来经纪、投行、投资一直是券商赖以生存的三大业务,而如今这三大支柱盈利的空间已日渐狭小。券商行业风险更是波及到整个证券市场,今年上半年,二级市场依然未能摆脱持续低迷的状态。

  目前,我国共有大大小小的券商130余家。由于众多券商长期处于定位不清、无序竞争的局面,再加上连续几年的熊市煎熬,随着管理层监管思路的转变,券商危机事件此起彼伏,不断有券商爆出“黑幕”,或被行政接管,或被清盘。南方证券、大鹏证券、新华证券、汉唐证券,一批批名头响亮的券商纷纷倒下。

  业内普遍认为,自营和受托理财业务发生巨额亏损是问题券商最直接的风险根源,南方证券负债百亿元,闽发证券巨额国债回购“黑洞”,皆因自营而起。德恒证券非法吸收巨额公众存款,最终把自己送上了刑事审判庭。

  证券公司作为我国证券市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经营的好坏、公司质量的高低对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现实状况来看,这些年券商积累了较多的问题和矛盾。如何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盘活券商、扭转证券行业亏损状况,已经成为关系整个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扶优汰劣--

  破解券商危机的基本思路

  从6月开始,一场拯救券商的行动在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央汇金公司的主导下渐次展开。先是央行宣布拟对申银万国和华安两家证券公司提供长期、稳定、低成本的再贷款支持。后是中央汇金公司决定注资银河证券,并表示注资重组是为了将银河证券建设成为资本充足、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不过一周的时间,先后有三家券商被央行伸出援手。与此同时,也有亚洲证券、民安证券和五洲证券等被实施托管处置。一方获注资,一方被托管,可谓悲喜两重天。不过,这也清晰地看出监管思路的脉络,就是扶优汰劣。

  同时,管理层也加快了证券公司股权转让的审核速度。近期,中国证监会继批准平安证券、长江证券、东吴证券增资扩股或股权变更方案后,又正式批准中国远大集团公司入股天一证券的方案。

  针对政府的救赎行动,北京证券投资策略部经理张九辉认为,对券商施以援手的基本逻辑在于:券商是资本市场上的重要机构,他们重整旗鼓有利于恢复市场信心。

  天同证券金融分析师黄心民表示,券商目前最缺乏运营资金,再贷款应当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周转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他认为,券商的风险已经不是仅凭这个群体自身就能化解得了的,它亟须外来力量施以援手。而在整个券商行业面临信誉危机和生存危机的情况下,若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券商风险未必能够顺利化解,反而可能会引致风险蔓延,进而危及金融市场内的其他机构,同时该行业可能也面临被边缘化的处境。

  此外,业内人士强调指出,监管层的扶持并非一视同仁的。从长期来看,在分类管理、扶优劣汰的监管思路下,合规类乃至创新类券商应该是扶持的重点,也是首先会受到资金照顾的群体,在获得政策支持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后,券商之间的分化进程无疑也将加速。

  其实,对券商的清理整顿扶持工作,从去年年中就已大规模展开了,监管部门除了加大力度处置高危券商外,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如:允许符合条件的券商进入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融资,允许券商发行短期融资券,允许券商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等,如果说此前的政策主要体现的是一种间接效应,那么此次央行的扶持政策则更加直接,力度更大。央行再贷款低利率、周期长的特性,使得相关券商将获得一笔便宜而又可较长时间内使用的资金,将极大地缓解有关券商的资金压力。这既是对优质券商的一种激励,也是市场的一个福音。

  当然,正如有关专家所指出的,短期融资成本与再贷款成本都差不多,两者实际效果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援助对券商来说也是一个道德考验,在管理层援助之下,帮助其解决流动性后,券商能否走出困境还要依靠自己的努力。

  全面整合--

  券商重新洗牌序幕刚刚拉开

  “现在监管部门是在加速券商的两极分化。”齐鲁证券研究所所长孟庆胜对本报记者说,券商真正的洗牌序幕刚刚拉开,像民安证券和五洲证券这样的券商将加速淘汰,而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下,一批券商将获得新生。

  不过,证券业多年来累积下来的资金黑洞及行业危机远非几百亿元再贷款可以解决的。因此,分类监管,扶优汰劣也就成了惟一正确的选择。据业内人士测算,至少有40%的券商将由于市场压力被迫淘汰出局。

  “的确,2005年对于证券公司来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因为按照监管层在今年内完成对券商进行分类监管的思路,不少证券公司将面临继续发展还是遭到限制甚至关停的命运抉择。”国泰君安研究所分析师梁静认为。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前不久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证监会将采取9项措施对证券公司进行综合治理,在一至两年的时间内,使证券公司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其中的第四项措施就是实行全面的分类监管,形成有效的日常监管体制。而证监会所谓C类、D类券商,是指有一点问题但可以通过整改达到规范类或创新类标准的公司,达到后就可以开展相应的业务,达不到的或风险越来越大、出现了更严重的风险的公司,将被实行紧急处置措施。

  如果说,去年8月开始的分类监管、在券商中评审创新试点资格,把券商按照信誉度和资产质量进行了严格的等级区分,是对券商队伍大整合的一个开端。那么,南方证券的彻底关闭,以及近期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过程中对保荐机构的选择,央行、汇金公司的救助行动就足以清晰地表明管理层“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的监管思路。在“立”一批相对优秀或规范的券商的同时,“破”一批严重违法违规的高危券商也就顺理成章。破立之间,将有限的资源向好的倾斜,既推动了优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让它们得到了宝贵的资源,同时又稳妥处置了一批高风险证券公司,化解了市场的潜在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通过市场化渠道做大做强的思路正在逐步铺就。招商证券收购招商证券(香港)有限公司的申请日前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这是中国证券市场创建以来,经监管机关批准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第一例。长江证券宣布整体有偿接收大鹏证券经纪业务及所属31家证券营业部的经营性资产,并妥善安置经纪系统所有员工。一些券商兼并、收购中小券商的计划正在稳步推进当中,还有券商则试图通过增资扩股、引进外资做大做强。

  股权分置改革--

  券商重整旗鼓的契机

  虽然目前新股发行暂停,但股权分置改革却为作为保荐人的券商迎来了拓展业务的绝佳市场机会。6月初,证监会发布《关于做好第二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要求,试点上市公司应当聘请内控完善、运作规范、保荐代表人不少于3人的保荐机构协助制订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对相关文件进行核查,出具保荐意见,并协助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国证券业协会随即公布了45家改革试点保荐机构名单。

  券商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主体保荐机构,佣金收入无疑会成为一些券商的救命稻草。据了解,担任股权分置试点保荐机构业务可以获得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的保荐费用。这样的收入对券商来说,的确不错。何况,在第二批试点结束、股权分置改革将大面积推开的“利好”形势下,沪深两市近1400家上市公司,券商完全可以借此盘活自己的投行业务。

  秀色可餐,但绝不可因噎废食。有关专家指出,券商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如果能够坚持规范运作,在设计改革方案的过程中,不去为了“活命钱”而伤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给券商带来无限商机的股权分置改革或许会成为券商重整旗鼓的良好契机,否则,机会可能会使券商背上又一个沉重的负担。

  众所周知,券商是确保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角色,因为从根本上说,证券市场是围绕投资者和证券公司这两个买卖轴心来实现运转的。然而,长期以来受累于证券市场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以及整体定位不准和市场发育的迟缓,导致我国证券公司在经营上出现职能定位不清晰、业务创新能力不足、业务结构雷同、收入渠道狭窄等问题,证券公司整体经营形势日渐恶化。最近这一波漫漫熊市,客观上又使原本就缺少流动资金、业务日渐萧条的券商日子越发难熬。可以说,拯救证券公司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