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金花股份:窟窿何止6亿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 21:43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金花股份:窟窿何止6亿元

  

  金花股份对财务问题终于掩饰不下去了,但是,公司的窟窿何止承认的6亿多元。相信公司造假手段终会在不断质疑和有关部门的调查中真相大白

  作者:本刊特约作者 申草/文

  2004年,西安达尔曼(资讯 行情 论坛)(600788)董事长许宗林卷款潜逃海外,从而导致
达尔曼退市。而达尔曼的财务造假手段同样发生在同城另一上市公司金花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080)身上,只是谁能猜到结局?

  三度质疑金花股份

  金花股份1997年上市,主要从事生物制药、旅游开发、影视等业务,主导产品为“金花”牌转移因子口服液/胶囊、乙肝乳凝快诊试剂等,首发募集资金17880万元,2000年配股募集资金22733万元。

  2005年10月14日,金花股份发布重大事项公告(下称公告)称:公司近期在应上海证券交易所2005年半年报事后审核的要求进行自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控股股东占用公司资金6.02亿元,资金被占用情况未履行相关决策程序。

  金花股份此次公告被占用资金6.02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32.77%,净资产的68.49%,而这可能还不是被占用资金的全部。笔者怀疑,金花股份2005年半年报挂的预付账款2.7亿元也大部分不实。公告还称:公司自2004年11月起,将28500万元以存单质押的方式为控股股东金花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金花投资”)及其关联公司提供全额银行承兑保证。该项业务已于2005年6月到期,金花投资及其关联公司未能如期归还,公司存款28500万元已被银行扣除。

  上述公告内容说明,2005年半年报3.44亿元账面资金余额,其中2.85亿元是虚的,占披露数据的82.85%,实际货币资金余额是0.59亿元。此外,公告称:以(上市)公司名义借贷、由金花投资承担相关财务费用并主要由金花投资保证、以其资产抵押或第三方保证的10笔银行借款共计31700万元,由金花投资使用并承担利息,未在公司账面反映。

  2005年9月28日,笔者在新浪财经、和讯网撰文《高现金陷阱》,提醒投资者注意莫高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543)、金花股份、西安民生(资讯 行情 论坛)(000564)高现金陷阱。笔者在文中写道:这家公司(金花股份)笔者3年前曾质疑过,今天对其货币资金再质疑一次,该公司连续3年多来货币资金几乎没有变化,2002年、2003年、2004年及2005年半年报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3.68亿元、3.48亿元、3.39亿元、3.44亿元,与此同时,负债总额从4.8亿元增加到9.5亿元,公司如今资产总额也只有18.37亿元。一家公司货币资金连续三年半差额不超过0.29亿元,这是不是很巧合?巧合是人为还是自然的?

  2002年11月22日,笔者在和讯网撰文《金花股份(600080):收购变卦迷雾重重》,就对其货币资金产生怀疑,文中写道:金花股份2000年报称,委托西安金业投资有限公司(关联方)投资管理24400万元闲置货币资金,2001年年报称,委托理财本金及收益(1464万元)已收回,而金花股份2000年配股募集资金22733万元,2001年底货币资金11430万元,报表附注称有8000万元是3个月定期存款(2001.12.30-2002.03.30),委托理财本息合计25864万元,而金花股份2001年底支付酒店股权收购款16979万元,再加上2001年底的8000万元定期存款,合计24979万元,与委托理财本息合计数相差无几。在年底结账日前一天存入8000万元3个月定期存款,这背后是否还有更大的问题(是否有虚构存款可能)?结合以上事实,笔者有个大胆猜测,此次收购酒店是否与委托理财资金有关?是否是为了填补委托理财造成的窟窿,并一箭双雕将账上其他的窟窿用不动产堵住?

  金花股份2002年11月25日曾就上文发布5000多字澄清公告,但未对上述事项做出澄清,今天笔者再次对此事做了分析,试图厘清金花股份巨额资金被占用的来龙去脉。笔者发现,金花股份2005年10月14日的公告避重就轻,金花股份巨额资金被占用的背后是涉嫌挪用巨额募集资金炒股导致巨额资金无法收回,笔者并怀疑公司2001年以前主营收益主要来自炒股收益。

  金花股份6亿资金被占用的真相

  金花股份在最新的公告中这样解释巨额资金被占用的来龙去脉:

  2001年12月28日,经公司临时股东大会批准收购金花投资持有的金花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下称“酒店公司”)97.14%的股权议案,支付股权转让金16979万元,上述股权转让协议已经履行完毕。2002年2月6日,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司借款给酒店公司28000万元,全部用于金花大酒店开业前的装修和设备、设施购置。2002年10月,根据有关方面建议,公司与金花投资协商,解除上述股权转让协议,金花投资归还股权转让款及酒店借款。鉴于金花投资已将股权转让款用作其他项目投资,因此只能通过增加银行借款的方式归还上述款项。2002年12月23日,金花投资归还了酒店公司借款28000万元。2002年12月至2004年5月期间,金花投资分期归还了股权转让款16979万元。自2004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后,银行信贷政策发生调整,贷款规模大幅度压缩,经与借款银行协商,将金花投资部分贷款到期后,以公司名义再转贷,共计31700万元。另外,公司自2004年11月起以存单质押的方式为金花投资及其关联公司提供全额银行承兑保证。上述以公司名义贷款,由金花投资使用的资金其财务费用全部由金花投资承担,资金中的90%由金花投资担保或以其资产抵押、质押或由第三方担保,主要用于金花大酒店的建设。

  笔者认为公司在这个公告中避实就虚,避重就轻。2002年,笔者就怀疑收购金花大酒店旨在填补委托理财窟窿。2000年年报披露,金花股份将公司暂时闲置的资金24400万元委托西安金业投资有限公司进行投资管理,协议约定年收益率为6%;此时公司账面货币资金还有5871万元,其它他应收款显示大股东此时已占用资金3535万元;2001年年报披露,该(委托理财)合同已到期,本金24400万元,收益1464万元已全部收回,此时账面货币资金有11430万元,报表附注称有8000万元是3个月定期存款(2001.12.30-2002.03.30),其它应收款显示大股东此时还占用资金3292万元。2002年11月笔者的质疑文章中,笔者就怀疑委托理财本息25864万元根本没收回,大股东以金花股份支付金花大酒店股权转让款名义偿还16979万元,另外8000万元以银行定存质押贷款形式假还,亦即,2001年底的8000万元存单是受限制的存款,公司从这个时候开始银行存款就涉嫌巨额的虚增了,而不是公告中所称2004年11月起。

  2002年11月的质疑文章中,笔者没有去注意其2001年短期借款余额变化情况,在写本文之前,笔者就怀疑借给金花大酒店的2.8亿元应该来自银行贷款,事实果然如此,2001年初金花股份银行借款是8839.5万元,年末数是38748.2万元,银行贷款期末净增29854.7万元,一切都已明了,这2.8亿元来自银行贷款。

  大股东先后拿到2.44亿元委托理财款(主要为募集资金)及2.8亿元银行贷款去干吗呢?募集资金都拿去委托理财了,后面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披露能是真实的吗?事实上,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绝不是公告中所称的2004年开始,主要占用资金行为应该是在2000年及2001年,后面一直以账外贷款及虚构存款等手段掩盖包括募集资金在内的巨额资金被占用或无法收回的事实。

  是前面讲故事还是后面撒谎?

  2002年11月的质疑文章中,笔者写道:自1997年以来的四年半间,金花股份固定资产增加42.85倍,但营收1997年是13230万元,2001年也不过只有15665万元,为什么当年靠10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创下1.3亿元营收,而如今近5个亿的固定资产也只有不到1.6亿元营业收入?这说明了什么,当年业绩是怎么来的,现在的资产质量又如何?

  金花股份2002年11月25日的澄清公告称:公司账面固定资产总额近5亿元,扣除钟鼓楼广场3个亿及暂估转固还未达产的(金花)药业基地1.4亿元,公司实际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仍维持在几千万元的水平。并称在认证全面通过之后,公司的生产能力才会得到大幅提高,体现规模效益。

  3年过去了,当时的解释言辞确凿,到现在事实又如何?2001年金花股份药品收入是13226万元,2002年达到最高峰15797万元,2003年回落到13910万元,2004年只剩下9673万元,2005年上半年也只有4513万元。据金花集团网站介绍,金花药业基地工程占地58亩,总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主要生产转移因子口服液、转移因子胶囊、乙肝乳凝快诊试剂、克拉霉素胶囊等国内外市场上畅销的热门高新技术药品。金花药业基地建成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将达到40亿元人民币。

  和实际情况相比,公司牛皮未免吹得太大了吧!该基地2001年结转固定资产1.4亿元后,3年多来在建工程又挂着0.98亿元,也不知道是什么。

  3年过去了,金花股份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余额又上新台阶。2002年半年报,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是4.41亿元,在建工程是6亿元,两者合计10.41亿元(其中包括新世纪大酒店42981万元在建工程,此项在建工程2002年底已转出);2005年半年报显示,金花股份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是7.80亿元,在建工程是2.07亿元,两者合计9.87亿元,扣除新世纪大酒店42981万元,3年间金花股份固定资产增加3.76亿元,同时银行贷款也增加4.6亿元(不包括账外贷款)。金花股份固定资产主要为不动产,8.95亿元的固定资产原值中有7.06亿元是房屋及建筑物,其中包括天幕阔景房产项目转固1.51亿元,在建工程上还有天幕阔景房产项目0.80亿元和太白金花小区0.23亿元——搞不懂金花股份到底是在搞房地产开发还是未完工的固定资产建设?

  如果这些不动产是真实的,那金花股份还能逃过这一劫,最怕的是这些资产不实!账面上1.78亿元的机器设备与其如今不到1个亿的收入相比并不配比,1997年是以266万元机器设备创下1.3亿元收入,不知道哪个版本是真实的?

  是否会步许宗林后尘?

  2003年,西安证券界出了一件大丑闻,那就是原西安市体改办主任,市证券委员会副主任、市证券监督委员会主席杨永明(副厅级)受贿事发被判刑12年,其中主要行贿者是达尔曼原董事长徐宗林。西安市人民检察院认定,西安达尔曼原董事长许宗林涉嫌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应依法逮捕;而此时许宗林已携妻子、儿子及岳父、岳母等移居到了加拿大,从此一去不回。

  经证监会查明,达尔曼 2002年、2003年年报共计虚构销售收入40621.66万元,虚增利润15216.97万元,2003年年报虚增在建工程21563.21万元。 2002年12月,达尔曼从其关联单位西安达福工贸有限公司一次购入1.06亿虚假钻石毛坯,数额巨大且未取得购货发票,截至2002年12月31日,达尔曼以4.27亿元定期存单质押为其他单位贷款提供担保没有披露。

  金花股份使用了与达尔曼一样的以定存质押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手法,不知是否还犯与达尔曼其他相似的错误,如虚增收入同时虚增预付账款、在建工程及固定资产?公司和高管的结局是否也会步达尔曼的后尘?

  笔者怀疑,金花股份的违规还不仅如上述分析,可能与丰乐种业(资讯 行情 论坛)(000713)相似,投入巨额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并将证券投资转回的收益冲销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形成的应收款项。这种操作2000年以前证券市场好时,尚可维持,但2000年后证券投资出现巨额亏损,这种操作方式也就不行了。在此期间,金花股份通过虚构在建工程、将其他建设内容替代募集资金项目以及将日常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虚构在建工程等方式虚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笔者建议,监管部门应对金花股份2000年配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核查,并核实其历年来在建工程的真实性,当然也包括历年盈余的真实性,彻查大股东占用巨额资产真实数额及真相。

  最新的公告中,金花股份承认了6亿元的窟窿,而实际上,金花股份窟窿难道只是6亿元吗? 2.7亿元预付款到底被占用了多少?

  各种问题都需要公司给投资者一个说法!

  (作者单位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