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是否使中国经济步日本后尘陷入流动性陷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 09:38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 |||||||||
访上海财经大学丁剑平教授 本刊记者 本力 有学者指出,日本当年在美国等国家的压力下采取的日元升值的汇率政策是其长达10年衰败的主要原因。而今天的中国确实与当年的日本有颇多相似之处。日本在1955年-1971年
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教授。 《证券市场周刊》(下称《周刊》):1985年日本与美国签订广场协议约定日元升值,此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你是否认为日元升值是导致90年代日本长期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 丁剑平:日元升值不是其后长达10年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它们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因果关系,但这只是一种表象。日元升值和日本经济停滞有相关性,但相关性有多大呢?相关性是带有趋势性的,对相关性程度必须有个判断。日元升值和日本经济状况是不是始终有这种趋势呢?事实上,1997年后,日本的汇率就已经相当稳了,可是此后日本的经济状况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周刊》:那么,在你看来,日本长达10年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丁剑平:主要原因是其经济结构的僵化。日本经济增长没有走到激励劳动力和生产力发展的路子上来,技术创新的方向上也走错了,要慢于美国,其根本在于内部激励出了问题,政府没有给激励机制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也就没有一个好的创新空间。日本甚至没有像中国这样的经济特区。所以日本经济的重振活力,非要在经济结构上做文章不可。但因为日本政治结构复杂,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很大,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想通过汇率调整起到改善经济的作用,但没有成功,反而适得其反。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目前通过邮政民营化等举措,试图推动日本经济自由化,其目的还在于改善日本的经济结构和激励机制。说到底,日本经济的微观方面出了问题,影响到其宏观层面。中国应该也在经济结构上和激励创新机制上多下工夫,在这个基础上,汇率制度改革再逐步推进,完全不必担心重蹈日本覆辙。 《周刊》:按照你的观点,虽然不是主要原因,但日元升值在日本经济停滞中还是起了负面作用,那么人民币升值是否也会产生这个负面作用? 丁剑平:中国与日本升值的方式不同,日本的情况是日元先升值,而后再快速增加工资,并且日元升值的幅度要大于工资增加的增幅。这样使日本产生了通货紧缩的“零利率”(流动性陷阱)怪圈。而中国的情况是先提高工资,改革开放后工资提高幅度要快于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从而可以避开陷入“流动性陷阱”的怪圈。 《周刊》:那么,人民币升值是否会导致热钱的流入? 丁剑平: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国的热钱流入、流出和中国贸易顺差、逆差变化相一致,而与人民币升值、贬值没有直接关系。东南亚国家GDP中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也很大,根据东南亚国家的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贸易逆差达到最高的时候,往往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 《周刊》:人民币是否有了一个升值的趋势? 丁剑平:人民币能否保持升值趋势,关键在于中国的GDP是否能持续稳定增长,而GDP的增长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是否能保持持续提高。中国薄弱的地方在于缺少核心技术和自己的品牌,GDP的增长40%--50%来自对外贸易,而大部分对外贸易又是加工贸易。如果没有持续的增长,汇率升上去也是虚升。但是,如果不出现战争、自然灾害,按照目前的情况,中国应该具有GDP持续增长的趋势。 《周刊》:你对中国汇率政策改革有什么建议? 丁剑平:要吸取日本的教训,应先调整产业结构和激励机制,再调整汇率水平。中国汇率改革应该多从完善市场着手,人民币市场现在还不成熟,避险的金融衍生品种也太少,不能充分反映需求。越不完善的市场,管理也越多,投机性越强,风险也越大。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当务之急是完善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比重,健全远期外汇市场,增加产品种类,让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与汇率水平的调整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