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科技在金融改革中的新角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 11:56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在IPO过程中,中国的银行面临体制改革,信息技术将会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在控制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率、优化银行体系结构、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信息技术在配合银行IPO转型过程当中正在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作者:秦尚民/文

  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今天中国的银行面临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在这样的冲击之下,每一家国有商业银行都在不断进行体制的改革和其他一些调整,希望能够顺利通过这种必须的调整之后,在资本市场上市,也就是所谓的IPO。因此,目前国内银行正在面临着结构的改变、组织的重组和流程的重组。在这样的体制改革之下,一切努力的目标都是IPO。交通银行今年6月份已经在香港成功上市,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也已经列出各自的上市时间表,中国工商银行也经得了国务院的同意,马上要进行上市准备。但是,接下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国内的金融机构在IPO之后又面临哪些挑战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战略需求:一是在对股东负责、提高股东价值的前提下,如何使银行的经营更有效率;二是如何增加银行的收入;三是如何确保银行有一个非常稳定的架构,确保风险在银行可以掌控的范围之内。在这样的需求之下,IT将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IT的领导者、IT的部门必须有一些觉醒和突破,因为IT今天扮演的角色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

  简单地说,银行的基本业务是借钱,银行主要项目就是贷款和存款,其中就有风险存在。现在我们看到,中国的银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资产、账务的负债管理;二是效益管理;三是在向客户贷款的时候需要收多少费用。

  在资产负债管理的过程中,关键是风险管理,也就是在客户存贷款的过程当中,有效控制银行的成本。尽量减少成本,提高整体效益是银行的不二选择。对于这其中的风险管理问题需要通过评估来解决,尤其在中国需要更经常地考虑到这个问题,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会经常发生转变,在地大物博的中国,每一个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变都是千变万化的。

  同时,在风险管理这方面,现在中国的银行主要是组合风险管理,组合风险管理里包括很多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因素,要求对每一个因素都要进行相关风险的评估,然后决定银行在这方面到底是多投资还是少投资;在中国,

商业银行就是一个案例,它是根据行业性进行投资的。对银行各个部门来说,也是这样,因为针对的行业不同,银行又有集中管理,这个时候需要弄清楚,每一个行业面临的风险到底有多大,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银行的风险。

  再来看看贷款利差的问题。最了解贷款利差的人是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他们需要根据行业的特点和不同的客户,来做出自己的选择。简单来说,这就是风险管理要做的事情,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整体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如何把业务和技术结合起来正是银行管理中的要点。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对所有的银行来讲,怎样才能使银行的经营更有效率?过去经常讲,整个科技应用的重点是支持银行的经营。现在不同了,科技应用开始从支持银行的经营转变成为协助银行提升管理水平,这是两个不同高度的概念。这样的需求变化也给IT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T企业必须要充分熟悉银行的业务流程,才能有效地通过科技手段帮助银行实现整体业务的重整。

  今天的实践证明,IT正在银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对于银行的发展来说,实现差异化竞争非常重要。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科技手段,通过对银行整体体系结构的重整,使每一家银行能够和其他的银行有所区别?银行是不是能够迅速地响应市场的变化,设计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并成功推向市场?怎样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架构,包括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利差风险、操作风险等等,来确保银行稳定而安全的运营环境?这些正是科技能为银行带来的发展契机。

  所以我们看到,IT在配合银行IPO转型过程当中正在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过去银行的科技部门只提供一些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业务平台。但是今天,伴随着IPO的进程,银行本身对业务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因此今天银行的科技部门也必须要进行转型。通过这种觉醒和改变,科技将能够全面支持银行业务的突破,支持银行内部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IT所扮演的新角色。

  (作者为IBM大中华区副总裁,金融服务事业部总经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