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华立系大幅重组三家上市公司 造青蒿素帝国之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15:04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华立集团的目标是,2005年,青蒿素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2006年达到5亿元,到2007年突破8亿元,并以青蒿素产业为核心带动整个植物药产业的发展。”

  作者:本刊记者 李恒春/文

  7月5日,华立控股(资讯 行情 论坛)(000607)和昆明制药(资讯 行情 论坛)(600422)
均发布重大资产置换公告,公告称,二者的共同实际控制人华立集团将其持有的昆明制药29.34%的股权、武汉健民(资讯 行情 论坛)(600976)4.01%股权,与华立控股持有的华立仪表76.77%的股权进行置换。由此,华立控股从仪器仪表产业全身而退,主业转向医药产业。

  这是一次消除同业竞争意图明显的资产置换,也是华立集团在左右难以取舍长达3年之后的一次平衡。华立集团终于找到一条途径——整合青蒿素产业链,将两家由左右互搏变为双拳出击,打造了一个“世界上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青蒿素帝国,目标直指未来全球每年高达15亿-20亿美元的青蒿素市场。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恶性疟疾的惟一真正有效的药物,中国享有青蒿素独立的知识产权,也是仅有的两个被收入世界药典的中药之一。

  这是医药产业整合的第一步,华立集团“中国业内最优秀的医药企业和世界级的植物药、中药制造企业之一”的梦想逐步接近真实。

  消除同业竞争

  2002年,随着华立将昆明制药收归旗下,系内两家上市公司之间同业竞争的问题随之而来:华立控股主要从事青蒿素的种植、提炼以及青蒿素原料药的生产,同时也生产和销售青蒿素成药。而昆明制药则从事青蒿素原料药的进一步加工和部分成药生产销售,从华立控股购进原料药制成蒿甲醚。

  2004年年报显示,华立控股青蒿素产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9527万元,较上年增长96%,实现销售毛利5655 万元,同比增长98%。昆明制药的蒿甲醚系列则实现销售收入7647万元,同比增长47%。两家合计,青蒿素年产值已达1.7亿元。

  高速增长的青蒿素市场自然吸引了各方资本的觊觎,才迫使华立集团下决心做这次资产置换。此后,昆明制药成为华立控股的下属子公司,两家此前在青蒿素产业的同业竞争将随着重组而消除。

  华立整合规划

  以仪表起家的华立集团近年来先后将华立控股、昆明制药收入囊中,随着2004年武汉健民的上市,华立集团旗下已经控股、参股3家医药上市公司。此外,华立集团还控股以电力设备生产为主业的华立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600097)。

  目前,华立集团下属3家医药类上市公司都仅拥有整条医药产业链的一部分。华立控股主要从事种植、提炼提纯原料药业务,同时还有一些植物处方药的生产销售业务,昆明制药主要从事植物处方药、OTC药的生产和销售业务,武汉健民则从事中成药的生产销售。3家之间缺乏统一的品牌、研发平台,且存在着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

  同时,这些公司规模却都不大,2004年华立控股、昆明制药、武汉健民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85亿元、6.74亿元、5.3亿元,规模最大的昆药也只排在中国医药公司50名之后。

  “华立集团要致力于打造国内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药植物药制药企业,就必须重建医药产业构架。”华立集团负责人表示,旗下3家医药上市公司都有一个共性,即都利用中国特有的、丰富的植物医药资源,比如青蒿、三七、天麻、紫杉醇等。同时,昆明制药和武汉健民都有自己较好的品牌。这为整合打下了基础。

  华立控股董事长汪诚表示,“将集团所有医药产业的股权集中于华立控股,这是第一层次、整个集团层面的股权整合。整合后,华立控股将成为集团医药产业的总平台,负责对集团整个医药产业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各公司相互之间合理分工与协作,避免相互之间的同业竞争与重复建设。”

  据汪诚透露,接下来还要进行管理整合、营销整合、研发整合、采购整合、品牌整合直至最终实现生产整合。整合以后,以华立控股为核心的华立医药集团轮廓已逐渐清晰,年销售额预计将超过40亿元。

  汪诚强调,华立控股收购昆明制药后,不会改变昆明制药现有管理架构,现有主要高管层不变,昆明制药仍将继续按原计划进行经营,现有业务、员工均不会进行调整。

  青蒿素帝国梦想

  7月14日,昆明制药公告称,与瑞士诺华就供应蒿甲醚原料数量进行了明确约定,公司2005年年内将向瑞士诺华提供9.48吨的蒿甲醚原药,预计新增约1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

  公告还透露,昆明制药已与华立控股就青蒿和青蒿原料的供应达成共识,华立控股将确保昆明制药对青蒿原料的需求,华立集团贯通青蒿素产业上下游的优势开始体现。

  近年非洲疟疾卷土重来,死亡率不断上升,促使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决心大力推进对青蒿素药物的采购。去年7月,WHO在重庆许诺将采购1亿人份青蒿素制剂,成为青蒿素药物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的导火索。上月,WHO又宣布,全球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的成人疗程预计将从2004年的3000万疗程增加到2005年的7000万疗程,到2006年预计将增加到1.3亿疗程。

  而由于青蒿素全球销售看好,加之青蒿素的生长特性,入夏以来,全国各药厂对青蒿资源的抢夺战提前开打。“青蒿素的原生植物是黄花蒿,是中国特有的植物,虽然目前越南、印度和非洲一些国家也开始种植,但绝大部分青蒿资源仍集中在中国。要达到工业化提炼的经济要求,就必须保证青蒿草中青蒿素的含量不能过低,而含量高低是由种植地的气候与水土决定的,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种植青蒿草的。”华立控股董秘熊波表示。

  据青蒿主产地重庆丰都县统计,从6月初以来,成都三奇、上海复星等近10家药厂,都已进入产区争抢青蒿。青蒿素行情从去年的3000元/公斤飙升至7000元/公斤。华立控股年报显示,由于控制上游种植资源,其青蒿素业务毛利率达到59%。华立集团已占据了世界上青蒿素原料药80%左右的市场份额。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随着野生资源越来越少,不得不转向人工种植,招商证券分析师周锐测算,如果要达到1.32亿人份青蒿素类联合用药(ACT),种植面积至少需要8万-9万亩青蒿素含量在0.5%以上的青蒿草,而2004年全国青蒿种植面积不到6万亩,其中还有不少是低含量青蒿草。而青蒿种子恰恰正是华立优势所在。

  “其他国家和地区要大规模种植青蒿,不但要寻找适合的地域,还需要一个实验和推广的过程,至少需要2-4年,在这段时间,华立集团在青蒿草资源方面的优势不会改变。”熊波表示。同时,国内其他青蒿市场参与者,要么是纯粹提炼,要么只生产中间产品或制剂,要么是专业销售青蒿素产品。华立集团青蒿素产业具有从种子培育、原料种植、原料药提炼、中间产品生产、制剂生产、对外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

  “由于青蒿素的生产性资源分散在华立控股、昆明制药两家上市公司内部,直接整合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将分三个层次对集团青蒿素产业进行整合。”汪诚介绍。

  第一层次就是将股权集中于华立控股,然后,采取如华立控股与昆明制药共同成立青蒿素合资公司的形式,将华立集团青蒿素产业的全部资产分步骤放到合资公司中,进行第二个层次的股权整合。第三层次则是需要在华立控股、昆明制药内部对青蒿素相关资产进行整合,各自先在内部把与青蒿素有关的股权和资产整合到一起。

  “在青蒿素整合具体步骤上,首先从销售渠道的整合入手。由华立控股和昆明制药各自成立销售公司,然后双方销售公司合并成立合资公司,统一对外销售,并逐步将其他资产放入合资公司中,最终实现全部青蒿素资源的大集中。”

  而这将会缔造一个年青蒿素产业销售收入过亿元,目前世界上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青蒿素及其制剂的专业公司。

  目前,世界上以青蒿素为基础的高端复方药物只有两个,一个是诺华的Coartem,一个是华立控股的Artekin。诺华的Coartem已向WHO及其合作组织供应,昆明制药生产的蒿甲醚正是Coartem的原料之一。

  “Artekin已经拿到了中国药监局的证书,全球临床实验已在疟区的发病季节启动,进入WHO采购目录应该没有太大的障碍。”熊波透露,“2007年,Artekin争取通过WHO认证,从而能够列入采购目录,获得国际援助采购订单。”

  根据规划,2005年华立集团青蒿素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青蒿素原料药提取产能达到80吨,除满足集团内部下游产品生产所需外,其余原料药对外销售。同时,继续在非洲、东南亚等主要需求地拓展青蒿素制剂的销售,争取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采购。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华立系新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