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重组功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14:13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 |||||||||
这是一个人和一个城市的战争,黄奇帆头顶着“金融市长”、“资本运作高手”的帽子赤膊上阵,奋力挽救重庆上市公司之将倾。重塑上市公司需要多久?全国许多地方政府做过努力,大多遥遥无期,不了了之。在重庆,30多家上市公司洗心革面,从业绩的提升到逆市上扬,只花了3年时间。 由于上市指标和配股资格对地方经济的重要性,地方政府要想方设法“保壳保配”,
地方政府在重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决定转让国有股或国有性质的法人股;二是牵线搭桥,帮助上市公司寻找重组伙伴;三是给重组当事人“政策”。在客观上,政府介入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重组起到了双重作用,它既促成了不少的重组,同时也干扰了证券市场上的正常规则甚至直接卷入了交易纠纷之中,如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对受让企业承诺返还增值税以使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再融资资格,这实际上并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为日后上市公司同政府之间的矛盾埋下了导火线。 重庆市由政府主导的重组目前看来无疑是比较成功的。短短3年时间,重庆市30多家上市公司便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显示了政府主导重组的高效率性。然而,重组的过程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上市公司往往是地方政府重要的经济支柱和“门面”,探寻促使重庆市政府下决心救市的理由我们可以发现,防止“壳资源”流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至2002年时,有1/3的重庆上市公司被外地的公司重组,其中又有相当部分的公司主业淡出重庆的趋势明显。这显然是一个城市的地方政府不愿看到,甚至不能容忍的现象,由此也开始了地方政府主导下的重组。 但是,我们也看到地方政府在重组过程中手段的匮乏。不管政府在上市公司重组过程中采用何种具体途径,但往往要么先注入一块土地或者其他资产,要么就是“阿凡提馒头的馒头”。然而,失败的案例我们也看到不少,政府资产套在其中的也不是没有。因此,地方政府在当地上市公司重组时到底要扮演何种角色值得探讨。 北京 黄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