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寿险业:效益与速度 孰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9日 12:3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赵萍

  效益与速度,孰先?一个看似老调的问题,却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中,需要不断调整答案。

  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 LFC)和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2007年年报显示,两家公司从净利润到增长速度,再到投资收益,虽各有千秋,但却同样面临上述发展战略问题。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下称“中金公司”)认为,中国的寿险业近来正面临引力空间受到挤压的问题。“我们相信,投资者希望看到的在保持新业务利润率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保费收入快速增长的愿望,已经难以实现。正所谓鱼与熊掌已不可兼得。”

  展业成本挤压盈利

  在中国人寿的媒体开放日上,董事长杨超在面对记者“什么样的发展速度适合中国人寿”的提问时称,这也是他在不断思考的问题。

  “发展速度不是一成不变的,保持业务适度、持续、稳定的增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这是我们目前的计划。”中国人寿总裁万峰曾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

  为了保持“适度、持续、稳定”的增长,中国人寿放弃了很多公司用来“冲规模”的万能险和投连险,结果2007年保费收入增长率低于行业,新业务价值增长率低于竞争对手中国平安,市场份额也进一步下降。

  但中投证券保险分析师许守德认为,这种结构对于2008年的发展较为有利。首先,今年资金流向股市的意愿减弱,以长期红利为主的分红产品将会重新获得市场的认可;其次,投连险的比重较小,基本不受股市波动的影响。此外,短期来看,2007年奉行的高红利政策也会刺激中国人寿的业务拓展,今年前2月的中国人寿接近40%的增长速度可以佐证。

  为了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万峰最近表示,中国人寿将适度增加万能险的销售力度,并在适当的时间、在4-5个竞争城市试推投连险。

  相信这是兼顾业务质量和保费数量的权衡之举,中金公司分析师周光如此说,正如全球很多寿险市场一样,中国寿险业也正经历着由传统保障型产品向投资型保险产品转变的过程。

  但是,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后,整个寿险行业的盈利空间正在被挤压、挤压、再挤压,而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缩水、缩水、再缩水。

  为留住客户,中国人寿采取了高分红的营销策略。2007年,其保单红利支出大幅增加,由2006年的165.86亿元增加至274.73亿元,同比增长65.64%。中国平安的损益表显示,保单红利支出由2006年的14.87亿元,大涨136.31%至2007年的35.14亿元。

  费用上,2007年中国人寿的业务及管理费为163.23亿元,相比上年的132.11亿元增长23.56%,而中国平安2007年为154.65亿元,比上年的100.08亿元增长54.53%。从绝对数来讲,国寿的保费收入为1966.11亿元,业务及管理费率为8.3%,同期平安寿险为8.97%,高出0.67%。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