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峰称不担心今年投资收益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02:2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赵萍 我们不担心今年投资收益 速度与质量,中国人寿在业务发展“平衡木”上稳健前行。 3月18日,中国人寿发布公告,2008年1-2月未经审计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597亿元,同比增长38.8%,与全国寿险业今年1月高达67%的增长速度相比有一定差距。 “我对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业务发展的结果,应该说比较满意。增速对于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意义,而我们的发展战略是要保持适度、可持续的增长。”自称“26年来一天也没有离开寿险”的中国人寿总裁万峰如此表示。 万峰2007年初开始主持中国人寿工作,至同年9月,正式接掌帅印,这是他第一次接受媒体专访。 保障性保险需求最大 《21世纪》:今年头两个月全国寿险保费增长迅猛,对此您怎么看? 万峰:年初以来,在股市出现大幅震荡和继续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现实背景下,寿险业的发展形势相对较好,我觉得行业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发展保障程度高一些、持续发展能力强一些的产品,借机提升自身的实力。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目前中低收入阶层的人仍占大多数,他们对保障型保险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他们需要在发生意外或不幸时,可以从经济上获得援助。从风险角度讲,老百姓现在已经可以接受股市有风险的现实,但大多数人还不能接受保险也有风险。 《21世纪》:应如何提升行业实力? 万峰: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寿险产品,但归纳起来无外乎是对生、老、病、死、残的保障,所有产品都是这五种保障的组合。简单的举个例子:死亡责任加一个疾病保障,就是终身保险附加疾病保险,如果加上伤残保障,就是附加意外险。 首先看“生”和“老”的保障,在寿险里体现的就是返还型和理财型的产品,这两个产品,保险公司是在与银行、证券和基金公司共同竞争,保险公司在这两个领域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而对于“病、死、残”保障,其他金融机构都做不了,正是发挥寿险公司特长的地方,我们应该大力经营好这三类领域。 《21世纪》:由于中国人寿坚持走“保障+分红险”的路线,一直没有推出投连险,导致2007年的增速低于行业,对此您怎么看? 万峰:增速对于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意义。我们的发展战略是要保持适度的增长,同时注重业务结构的优化,因为优化的结构可以带来持续发展的能力。当然,我们也会非常关注市场份额,要确保始终主导寿险市场。我们的策略是,中国人寿将来不仅要大,还要好,要有一个稳健、持续的发展能力,才能对整个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发挥好引领作用。 近年我们的原则是坚持以分红险为主,适度发展投连、万能产品。去年,我们已经在20个城市推出万能险,实现保费收入20亿左右。今年我们计划在4到5个城市试点销售投连险,但我们主要目的是测试系统、丰富产品线,并不把它作为主打产品,相关试点工作也是选择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优秀业务结构“三要点” 《21世纪》:中国人寿2007年的投资收益非常好,但股市在2008年开局就变了脸色,有人认为熊市来临。您对今年的投资收益担心吗? 万峰:我不担心。因为在中国人寿近万亿资产里,基本上已经做好了资产负债的匹配,形成了稳定的收入。实际上,当年度保费去掉满期给付,去掉费用开支,真正沉淀下来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占全部可投资资产的比重已经很低,新增投资资金对整体投资回报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因此,资本市场变动对我们今年以及明年的影响不会很大。 《21世纪》:受次贷的影响,国际市场上不少金融类企业纷纷陷入危机,被认为涌现出投资机会,中国人寿是否会借机进军海外市场? 万峰:国际上确实有一些大型的银行、保险公司受次贷影响需要注资,我们也有能力拿得出真金白银。但是,考虑到国际环境变化莫测,次贷对国际经济及对中国的影响现在还不太明朗,我们还需要观察。我们不会放弃海外投资的机会,但要非常审慎,认真选择。 《21世纪》: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的政策已经开闸,今后可能有更多的“银行系”保险公司诞生,这些公司背靠银行,令人不可小觑,那么,中国人寿要怎样与之竞争? 万峰:一方面,银行渠道销售的产品多很简单,另一方面,银行的特性决定它主要在理财型产品上见长。因此,还是刚开始说的,我们要从保险的保障功能上找出路,充分发挥保险在保障“病、死、残”上的优势。 相关报道: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