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能源:从光伏产业成本角度再看多晶硅(6)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1日 14:40 顶点财经

  从后续厂商产出的可能性角度而言,因为国内厂商的技术实力差距性不大,基本都为改良西门子法和全球采购的设备,我们认为基于此判断产出的可能性意义不大。但是基于我们对国际各大多晶硅厂商的生产线建设情况来看,基本建设期在两年左右,新光硅业则在1年半的时间完成。目前由于多晶硅暴利的驱使下,国内厂商的生产线建设纷纷提前至1年内完成,我们有理由怀疑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的生产线存在质量、工艺控制不达标的可能。所以从稳健角度而言,我们倾向于选择规划较早,计划充分的企业。选择深圳南玻。

  基于行业的判断,2010年以前多晶硅的供应依然不足。因此短期内最先产出并能够尽快达到规模化的生产厂商必将获取超额收益。综合前面分析,我们认为短期内多晶硅行业可能获利的生产厂商有新光硅业、江苏中能、深圳南玻、乐山硅材料和永祥多晶硅。相关上市公司天威保变川投能源南玻A通威股份

  4.2、成本下降后,行业激烈竞争的最后赢家是谁?

  随着多晶硅产能的释放,多晶硅价格的非正常性高位不下的局面肯定不会存在了。而下游硅片、电池片生产的技术、工艺不断提高,硅片的厚度仍会下降,电池片的转换效率不断提升,那么下游对多晶硅的单位需求也将有所下降,行业必将面临激烈竞争。

  长期来看,多晶硅厂商依靠什么来竞争呢?

  成本控制,工艺改进,电耗减少

  多晶硅生产线投资相当大,一旦投入至少需要数十亿的资金。随着多晶硅价格的下降,生产厂商的成本控制就相当的关键,否则赢利空间很难保证,前期的投资可能无法收回。

  我国多晶硅生产技术基本引进俄罗斯,而俄罗斯的技术相对美国、德国、日本技术,并不是特别成熟,其中最重要的能耗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我国目前多晶硅生产的能耗是美日技术能耗的1.5-2倍。我们做一下简单的测算,按照目前国内生产线的多晶硅设计成本,基本在50美元/公斤,而国外成本在30美元/公斤。我国目前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电力成本占整个多晶硅成本(包含设备折旧成本)的30%,则电力成本为15美元/公斤。如果电力能耗降至和美日技术相当,那么我国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就会降至40美元/公斤,成本下降相当明显。

  提升多晶硅纯度

  电子级晶体硅硅纯度要求高于99.9999999%(9个9),而太阳能级晶体硅(SGSi)的含量要求为99.9999%(6个9)以上就可以生产太阳能电池。由于光伏产业下游增长迅速,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多晶硅既有电子级晶体硅又有太阳能级晶体硅,而且售价基本相当。

  对于太阳能电池而言,虽然只要达到6个9的纯度就可以使用,但是纯度越高,对于电池的转换效率以及使用年限都回有所提升。因此,我们认为,现在多晶硅料由于供不应求,不同纯度的产品售价差异不大。但是未来随着多晶硅产能的不断释放,价格差异必然显现,较高纯度的多晶硅需求肯定相对较多,可以获得较多的利润。

  我们认为较早进入多晶硅生产的厂商相对技术优势明显,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工艺调试,各方面的掌控能力较强,对于产品纯度提炼的相对较好,看好新光硅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