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李开发:刘国光先生为什么要引导人们误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 10:16 新浪财经

    文/李开发

  前不久,刘国光先生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题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计划》。读罢刘先生的大作,深感刘老先生文章有可能误导民众。刘老先生的作法在似是而非处推销自己的东西,容易把人们对政府宏观调控思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入岐途。

  刘老先生说:当前,国内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在广为流传,那就是把"计划"一词完全贬义化。有些人主张什么都应该市场化,根本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宏观调控,政府只要充当"守夜人"就可以了。这种过度摒弃计划的泛市场化观念,很不正常,也是错误的。关于计划和市场,其实在邓小平那里就早已经有定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资本主义也可以用。刘先生此举很能误导人。

  其实,刘老先生说的目前国内有一种错误认识在广为流传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计划就是计划,不存在贬义与褒义。从十年前开始,争论就有了结论,那就是,政府应该从计划方式管理经济中退出来,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一是在宏观上引导,二是在一些特别重要的领域制订一些宏观的硬约束。区别是非常明显的。而小平同志当年讲话则是有背景的,是针对当时国内刚刚在讨论是否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为了平息大家无谓的争论而说的。现在,我们的国家在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道上已经走了十多个年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刘先生现在拿来引用不符合现实背景,客观上有很大的误导作用。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全面部署实施全国人大刚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在制订这一规划过程中,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制订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的报告中,专门对政府

宏观调控经济的方式进行了说明。温总理说: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必须自觉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增进经济社会活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同时,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引导和保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任何国家都有宏观调控,我国是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又处于经济社会迅速变化的时期,搞好宏观调控尤为重要。要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改善宏观调控方式,以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见去年10月19日新华网)温总理的讲话的基调是十分明确的。

  其实人们已经觉察到,国家将“十一五计划”改成“十一五规划”,一字之差,其实是一次重要的改革。深入认识在政府管理经济方式的重大转变,认识从“计划”到“规划”的历史进程,有助于人们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体制改革脉络,也将有利于十一五规划的贯彻实施。

  那么,为什么要将国家“十一五计划”变成“十一五规划”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值得重视:

  第一,政府制订规划是政府管理经济的根本方式,是政府调节经济的工具。政府行政主体内部还是企业事业单位都可能有规划,也有计划,但企业制订规划和政府制订规划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企业规划中,企业既是规划主体,也是行动主体;在政府制订的规划中,政府只是规划主体,不是行动主体,政府是裁判员,不是运动员。政府制订规划,通过规划的方式对社会经济相关内容进行宏观管理。规划不仅体现为详细目标,而且是把形成社会共识的人民意志体现为国家战略,并据此制订国家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

  第二,规划既是政府依法干预经济的规则,也是对政府的约束。过去的数十年中,政府管理过多,管得过死,不仅约束了社会的经济主体的能动性与主体性,使企业不是面向市场,而是面向政府;政府通过制订计划、批条子、戴帽子、下指标来管理经济,不仅不便于管理,而且没有规则和监督可操作。因此,计划经济年代“跑部进京”成了一种普遍现象。由于现代经济包罗万象,内容千变万化,政府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制订一个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主导经济的发展计划。国家实现从“计划”到“规划”的变革,明确了那些该管,那些不该管。规划的出台,体现了政府管理经济方式的重大转变。

  第三,政府制订规划有很强的约束力。计划可以根据情况变化,但计划的刚性比较差,变化频繁;规划由于通过若干程序才能生效,任何人、包括领导本人也不能随便改动,因此具有突出的规范性作用。这样,在同等条件下,市场中的各类经济主体可以各尽所能,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经济工作,而不是找关系,批条子,打招呼,有利于企业自由发挥,平等竞争。

  第四,政府制订规划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重要措施。政府管理经济要管大事,管宏观调控指标,管经济规则的制订。政府不介入具体事务,而只是制订规划,这样政府才可能从事无巨细的繁琐管理中解放出来,才可能管得住,管得好,管理效率才能提高。

  第五,政府制订规划是建立责任政府、廉洁政府、效率政府的重大举措,也是对政府的管理。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提出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核心在于既要管理经济,又要管好经济,要防止官员以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制订规划也体现了对政府自身的管理。规划公开透明,把许多经济工作的约束条件公布于众,各类竞争主体可以不依靠任何关系而仅靠自身实力获得利益,杜绝了暗箱操作,能够有效地防止政府个别官员利用手中权力搞权钱交易。从这个意义上讲,制订规划是建立责任政府、廉洁政府、效率政府的重要条件。

  计划与市场的争议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党和政府对管理经济的方式已经完全转轨,刘先生旧事重提,容易让人们误解党和政府的政策有什么变化。因此不得不说。

    作者文章:修补国企改革理论五个缺陷有助于深化改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0,1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