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原副院长刘国光讲话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 13:43 新浪财经

  刘国光:女士们先生们,我今天讲的是宏观调控的取向问题。我们在国内媒体上的很多地方听到,很多同志把宏观调控这件事情仅仅当做对付经济过热现象采取的一个紧缩政策。宏观调控就是紧缩。其实呢,宏观调控的目的是运行经济波动,不单是紧缩。在促进经济的平稳协调发展。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有波动的,是永远客观存在的,基于这种波动宏观调控随时随地都在进行,没有停止结束的时候。只有依据波动情况的不同而有阶段性的发生,这个宏观调控既有以紧缩为主的时候也有以扩张为主的时候。这个以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
化。一般说来宏观经济有三种情况。宏观调控也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或者是实际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的时候。或者物价总水平一路走低的时候。

  在这样的时候需要实行扩张性的宏观调控,二是从上市情况看,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者实际增长率高于潜在增长率,或者物价总水平一路走高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的时候。就要实施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第三是中间状态,就是当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相当的时候,物价总水平也在正常的区间移动。那么这个时候宏观调控就要采取中性的政策。那么这个时候经济也会存在不平衡不稳定的因素。都起源于经济结构的不协调,这时宏观调控就要采取有保有压,有紧有松,松紧适度的方式,来维护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形成大约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21世纪初,1978年以前,1978年到1992年是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波动。基本上还是一个计划经济,1992年以后到现在进一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所以市场经济的因素逐渐增加,经济波动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会周期性的发生,虽然规则不同,那么继续恶化时期也有宏观调控,但是那时候不叫做宏观调控,我们在8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这个宏观调控的名词出现。那么在计划经济时期处于政府的宏观调整,是处于政府的宏观微观无所不包的计划管理和平衡,计划平衡具有用行政手段来约束经济过速扩张的功能,但是更多的时候计划经济抵不过投资扩张的冲动。

  而且计划平衡的周期性放松,往往成为发动过渡扩张的一个根源,这是中国经济再积累的波动之中,1992年正式提出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以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逐渐的走上历史舞台。1993年到2003年这十年之间中国经济走过两轮正相反的宏观调控,一轮是针对1992年的经济过热,从1993年起实施的紧缩性的宏观调控,大约持续到1996到1997年,因为是针对1997年的经济偏冷,由于国内当时的供需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和国外的东南亚经济危急带来的不足,所以从1998年开始实施扩张性的宏观调控。

  这两次宏观调控都成功的对经济过热和经济偏冷进行,前一轮紧缩性的宏观调控使GDP的增长由1992年的14.2%,降到97年的8.8%,消费品价格上涨指数由1994年的24.1%,降到1997年2.8%,成功的实现了软着陆。后一轮的扩张性的宏观调控使GDP增长速度由1998年的7.8%提升到2003年的9.1%,使CPI的指数由1998年的0.8%上升到2003年的1.2%2002年上半年的3.6%。这样我国的经济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我们现在是在新一轮的上升周期。

  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一开始就碰到一个特殊的形势,它既不同于上一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的全面经济过热和严重的通货膨胀,需要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来治理,又不同于前几年经济偏冷和经济的紧缩趋势,需要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来治理。现在我国实际增长率还在潜在的经济增长范围以内,现实的潜在增长率估计不一样,一般我认为是9%到10%,而实际增长率2003年是9.1%,2004年的上半年9.7%,前三季度9.5%,所以实际经济增长率还潜在的经济率范围以内,接近他的上线。

  从经济运行来看,当前既有局部过热,特别是一些投资部门,一些部门的投资过多的现象像钢铁水泥等等。总体上供大于求,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从投资过渡方面来说,经过今年的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投资仍然在比较高位的运行,从年初的40%降到现在的20%,但仍然接近30%,并且局部有反弹的现象,使得煤电运等等仍然紧张。

  那么从供大于求方面来说,中国的商务部对于2004年下半年600种商品供求情况比较,那么供大于求的商品占排队商品的74.3%,供大于求,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排队商品的25.7%,那么供不应求的商品有没有,没有,这当然基本上是一种消费。

  所以最终消费品是很宽松的,前几年我们为了对付通货紧缩的趋势,我们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实际上是一个从松的经济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用赤字来扩大国内需求,稳健的货币政策。所以稳健是在增长的同时,防范风险,金融风险所以要稳健,实际上现在通货紧缩的趋势已经淡出,但是严重的通货紧缩的趋势还没有形成,在这个形成宏观调控采用中性的政策。

  有从松转向中性就要适度收紧,我在去年社科院的分析会上就提出了,目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在减弱,赤字国债在减少,财政政策在推迟,财政指出的方向在调整。所以今年5月财政部的官方已经宣布财政政策积极转向中性。明年还可以继续这样提中性的财政政策,有人提议改称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含义也是一样的。我看用不着这样改了,因为在对付通货紧缩的时候我们也用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行中性的财政政策,减国债,减赤字当然要逐渐的来,不能骤然的改变,特别是重点建设。

  财政赤字的方向调整要与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大方向调整相匹配。货币政策也要实行有保有压的松紧适度的中性政策,前一些日子货币委员会认为现在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趋向。过去是从松,现在是适度从紧,这样说说也未尝不可,其实相对于过去从松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来说现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也是不能太紧,是一个有紧有松中性的调整政策。

  因为目前的宏观调控经济问题既然主要是结构问题,货币政策就不能一刀切,不能一概缩紧对一些局部过热的环节,对于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投资要压缩。而对于一些消费热点,有市场,有效益,产品和企业以及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如农业,能源交通,水利环保等还要继续持续他们的发展。就是对于一些限制性的行业如钢铁也要支持,它的过热品种的发展投资。所以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不能够太紧,今年货币供应增长幅度的调整目标,今年是三月份人大确定的目标,M1 M2都是增长17%,那么新的规模的调整的增长目标是增长2.6万亿人民币,那么这个目标就低于上一年的货币增长20%,贷款增长2.8万。比去年实际水平低。

  虽然如此,今年货币信贷的这个增长速度的目标和幅度是不低的。新增的26000亿元是新增贷款的第二个高度。增长速度大体高过了1997年以后实现的贷款增幅,因此全年贷款增幅目标来讲仍然是适度的,可以保持我们经济适度增长不是一个过渡紧张的调控目标,从这一点看可以认为现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也是一个中性的宏观政策。

  但是今年6月、7月、8月、9月、10月,广意的货币的增长幅度已经跌到今年的调控目标以内,今年M2增长13.5,M1同比增长13.6,大大低于我们全国的调控目标,由于货币信贷压缩的过快,有可能出现信贷的供应低于经济增长所要求的增长量,引发了目前流动资金紧张,中小企业融资偏紧的现象。那么最近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提示了,第四季度要把已经偏紧的货币信贷供应调松,要使得2004年的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和货币供应量趋于全年预期的调控目标就是我前面说的,预期调控目标17%,2.6万亿元低了,要调到那个地方去,第四季度要努力,但不一定能调到。现在还剩下一个月了。

  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现在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我不是讲口头上实际上是有紧有松的中性的调控政策。但是最近有人正式提议明年我国的货币政策将仍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我想不必要这样提,因为我们过去对付通货紧缩的时候用过稳健的字样,现在是全新的宏观形势下又说仍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真弄不清楚中国的货币政策是怎么一回事儿,稳健两个字真是法力无边。可以松也可以紧。可以说的非常稳健。但是这个提法就不看不明显,政策的调控方向究竟是什么。是从紧还是从松,还是不松不紧或者是又松又紧,松紧适度什么含义都可以。包括这个稳健的货币政策法力无边,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

  所以在新形势下我不主张既用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提法也不主张用稳健的财政政策的提法,中性的调控趋向比较科学,当然这个事情由中央来定。由中央经济会议来定,我这儿说了不算术。由上述可知不仅是财政政策而且货币政策都要采取中性的调控趋向,我再总结一下。所谓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相对扩张性的政策和紧缩性的政策而言,是一种有保有压有紧有松上下微调,从以前紧缩时期适度从松的宏观政策向目前的中性政策调整,客观上具有从紧效果,能起到抑制一些部门过快的作用,但是还不至于此。首先对于一些投资过热的行业,如果不能够通过政策调整及时控制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同时过渡投资产生的消费能够由于没有最终消费能力的支撑,又会通货紧缩。

  可见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双防。其次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对当前比较突出的结构问题的,我们一个中长期的问题,这个结构调整,所以对钢铁、水泥能投资过热的行业要从紧。对农业西北开发社会服务事业,生态环保。对经济中的发展过热环节加大支持力度既坚决控制经济投资增长,又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上下微调就可以逐步环节当前比较突出的瓶颈制约和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如果我们自觉的执行宏观的经济政策,我们一定以新一论的经济上升的增长周期,我们新一轮的周期要拉长,不是像现在很多媒体讲要软着陆,我们不是软着陆,我们是投资软着陆,我们的经济不要软着陆,我们经济上升周期还要拉长,我们如果今年能够实现经济增长率9%以上,物价上涨率3%到4%,那么明年也是维持到9到8.5这样一个高速,物价维持到3%左右,这就很好,我们拉长了我们的经济增长周期,当年国家对宏观调控措施,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果断有力、区别对待、注重时效,各部门各地区只要全面准确积极的理解和贯彻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一定能够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健康因素,使国民经济朝着全面协调和持续的方向发展。谢谢大家。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