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刘国光:防止不适当的货币偏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3日 10:34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王羚实习记者李赛男发自北京

  辞旧迎新之际,本报记者就2005年的财政经济问题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刘国光。多年来,刘国光参加和领导过中国经济发展、宏观经济管理、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重大课题的研究、论证和咨询。

  第一财经日报:您在2003年10月就提出,宏观调控应该由“从松”的政策转向“中性”的政策。这与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要实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契合的。您对明年的“双稳健”政策有何评价?

  刘国光: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放在一起,提出要实行“双稳健”的政策,这是一个新提法,是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和宏观调控的新需要作出的科学的抉择。

  双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实际上是一种中性的调控政策,就是采取“有保有压、有紧有松、松紧适度、上下微调”的方针,来维护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在今年这一轮宏观调控中,部分人有些误解,把宏观调控仅仅当作对付经济过热的紧缩性政策措施。事实上,此次宏观调控的目的是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平稳协调发展;是延长经济增长上升周期,实现部分投资过度行业的软着陆。对于国民经济整体来说,则不存在着陆问题。

  现在实行双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的。中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中,这个形势既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的全面经济过热和严重的通货膨胀,需要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来治理,又不同于前几年经济偏冷和经济紧缩趋势,需要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来治理。

  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双防”,既防止通货膨胀苗头的滋长,又预防通货紧缩趋势的重现。同时,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对当前比较突出的结构问题的对症之药。对钢铁水泥等投资过热的行业从紧,对农业、西部开发、生态环保等薄弱环节,既坚决控制投资需求扩张,又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因此,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够逐步缓解和克服当前比较突出的瓶颈制约和结构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或中性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是值得注意的?

  刘国光:现在实行的稳健货币政策和前几年谨慎从松的稳健货币政策虽然都用了“稳健”这个词,但是意义是完全不同的。现在实行的是有保有压、松紧适度的中性货币政策。

  2004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报告认为,“适度从紧”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现时的取向。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第三季度的信贷压缩过快,不完全适应经济增长所要求的信贷供求的增长量,引发了流动资金和中小企业融资偏紧。因此,2004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已经显示,第四季度把已经偏紧的货币信贷供应调松。但要注意的是,适当放松信贷控制并不等于是大开闸门放水,因为投资再度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

  当前要继续控制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幅度,银行从投资过度扩张部门压缩减增的贷款,应当部分用于充实不足部门的投资,加大对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贷款的支持。同时尽可能正确地把握实体经济资本汇报率的下行走势,防止不适当的货币偏紧。

  就财政政策来说,由积极转向稳健或是中性的财政政策,当前主要的措施是调减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优化国债和财政支出结构。由于政策要保持相对的连续性,国债投资项目需要后续资金来完成等考虑,减赤字、压国债都要有一个逐渐的过程。近期财政赤字大体保持在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随着GDP的不断增大,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会下降,预计2004年降至2.4%,2005年降至2%左右。国债规模也将由2004年的1100亿元降到2005年的800亿元。

  第一财经日报:对于2005年的中国经济形势,您有什么样的判断?

  刘国光:现在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还处于潜在增长率的范围内。从宏观上来讲,2005年中国经济仍将处于扩张期,会延续2004年增长的势头。2005年GDP增长率估计会在8.5%至9%之间。

  2005年的经济形势,我认为会有四个特点,一是支持经济增长上升的力量还在运转,虽然力度比今年稍微弱了一点,但势头还在。二是一些部门过度过快投资的现象仍然存在。其三是消费的增长落后于投资的增长。消费品供大于求,有效需求不足。其四是个别部门投资不足的状况依然有待改进,比如农业、教育、卫生、社保以及生态环境等薄弱环节亟待加强投资。从这个角度来说,2005年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将对不同部门的“保”和“压”,缓解中国经济中比较突出的结构问题。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