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宾州转型的启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0日 13:41 经济观察报
大卫·伊格内休斯 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曾任《国际先驱论坛报》主编 民主党总统提名肉搏战的下一回合将于4月22日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锈带”上演,比如就在阿伦敦这座利哈伊河畔的制造业老城。而鉴于此地与全国的经济忧虑都日渐加深,奥巴马与希拉里谈论更多的将是前方的威胁,而非未来的机会。 但我认为,对美国经济持如此极端的消极态度是错误的,至少长期而言是错误的。而且,要证明乐观主义者对美国经济所持的看法,宾州是个再好不过的地点选择。 奥巴马和希拉里一直在轮番炮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象征着导致宾州经济彻底转变的全球化力量。他们如能接受另一位名为克林顿的政治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就会显得聪明些。那位克林顿在1996年竞选连任时,提到“架起一道通向21世纪的桥梁”。我就是在“拱顶石州”(Keystonestate,译注:宾州别称)开始我的记者生涯的。那还是1976年,我为《华尔街日报》报道钢铁行业。该州制造业后来发生的地覆天翻的剧变,在当时已露出端倪。为阻止外来竞争,“联合钢铁工人工会”与大钢铁公司联合达成了一条禁止罢工的约定——《试验性谈判协定》。该协定试图通过阻断外部竞争来保护钢铁业的高工资与高福利。 这场保护主义行动失败了,美国钢铁业的就业人数从1974年的52.1万下降到2000年的15.1万。全球性的调整更加伤筋动骨,德、法、英三国的钢铁业就业人数都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那是一个惨烈的过程,30多家美国钢铁公司倒闭,一个巨大的产业工会也遭受重创。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匹兹堡工作时,人们的言谈给我的感觉是,在那些钢厂与高炉关闭之后,这里将永无繁荣之日。 但如要说明经济学家熊彼得所言的“创造性毁灭”,宾州的经历也绝对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当时刚刚兴起的全球化经济带来的竞争,的确破坏了钢铁等制造行业。但当时无人料想到的一些新产业会取代了它们,并年复一年地创造新的工作机会。 宾州的就业人数在2008年1月达到史上最高点,在2月轻微下降。这里的人们担心,一场剧烈的衰退也许正在酝酿。但根据目前可见最晚的2月份数字,宾州的失业率只有4.9%。据州政府统计,自2003年1月以来,该州增加了17.8万份新工作。 这些新工作是从哪里来的?回答是,当“锈带”的老制造业江河日下的时候,宾州成为科技、金融与医疗业创新者的舞台。拯救该州的第一功臣是这里聚集的优秀大学,它们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本。 匹兹堡也许是这一转型的最佳例证。在1976年,人们的悲伤情绪是发自内心的,其“钢城”的传统形象也一去不复返。但在卡耐基-梅隆大学与匹兹堡大学提供的知识基础上,一种新型经济兴起了。卡耐基-梅隆大学是美国机器人研究的佼佼者,这一研究催生了诸如“应用感观”这样的名字的公司,以及“全美防务机器人研究中心”。到1999年,《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称,该城应更名为“机器人城”,同时该报将匹兹堡评为全国十大科技孵化地之一。 可以从宾州劳工产业部收集的统计数字来一睹该州的前景。该部预测,到2014年,宾州的工作数量将总计增加6.8%。但制造业工作将减少19.5%,其中钢铁业减少22%,汽车零配件业减少25%,工业机械减少21%。出现新工作的领域有:专业与技术服务(到2014年增加17%);电脑系统设计(增加30%);无线电话 (增加30%);数据处理 (增加32%)。宾州2003-2005年的工薪增长数据也证明了这一转型。信息科技经理的薪酬提升了20%,生物科技工程师提升35%,电脑研究人员提升24%。 今春袭击美国的衰退将考验这个国家对未来的信心。但当奥巴马和希拉里在宾州来回穿梭之际,他们应当谨记,宾州绝对是一个酝酿变革的实验室。 (本文由《华盛顿邮报》提供中文版权。王妙玲/译)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