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油荒频现反思另一种双轨运行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0日 12:18 华夏时报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

  物价飞涨的当下,人们已经草木皆兵。这个论断表现在成品油的佐证是,近期发端于华南地区的油荒逐渐北上,有大面积扩散之势。《上海证券报》3月24日报道,记者近日在上海多座加油站看到,大多数民营加油站均已挂出“柴油售罄”的标牌,有些则干脆关闭了柴油加油机。而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旗下也有部分加油站限量供应柴油。一些卡车司机为了能加到柴油不得不在市区长途跋涉,在上海部分郊区则重现了加油站门口车辆排长龙一幕,与去年下半年“油荒”严重时期的情景如出一辙。

  这种场景我们已经不再陌生,而且,对于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大家也几乎都已烂熟于心,即“油价倒挂”催生的生产者缺乏生产动力以及衍生的供需失衡。这样的事情每当国际油价高位运行时就会发生:根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头两个月,尽管内地油品供应紧张,但广东出口成品油量竟出现强劲增长,出口量达到77.1万吨,增长2.7倍。已经有太多的事例证明,利益驱动催生的违规动力,即使在国家三令五申之下,成品油企业还是表现得相当明显。

  在此,本文不想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路径,而且也没有足够的水准提出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本文想着重讨论一下由此需要反思的另外一种“双轨运行”,即国际国内有别的双轨运行机制。

  简单来讲,我们平常探讨的“双轨运行”,主要是指国内经济与社会中的问题。比如,同是挣钱吃饭的民众,却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员工;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却有农村人与城里人的户口制度隔绝;大家都生老病死,体制内的人可以有多种保障和报销渠道,体制外的人多数要靠自己年轻时攒下的银两为自己养老送终……对于这些,每个生存其间的国民,几乎都已司空见惯,虽然这很不正常,也经不起逻辑推敲,但改进的步伐显然比人们期待的速度慢了许多。

  而我们要探讨的国际国内有别的双轨运行机制,想要表达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如何应对由此生发的生产要素价格的国际传导作用。因为,经济全球化不仅是制造工厂的世界性分布,也不仅是产业精英的跨国界流动,还包括要素价格迅速跨越主权边界的国际间传导。在全球统一市场的前提下,这个东西固然不是哪一个国家能够说了算数,却给每一个国家提出了如何应对的实践性课题。

  坚持“油价倒挂”的一个重要理由是,顾虑到国内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甚至是国内社会的稳定。毫无疑问,这个理由过硬,也足够正义(因此国家才会对中石化等进行补贴),但问题是这样的局面我们究竟能够支撑多久?由此带来的经济与社会问题,我们该如何化解?显然,当前的做法能够“一时”却不能够“一世”,而且,国家也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可是,却没有可行的办法来求得问题解决。

  发生油荒的时候,我们要强调的往往是产能的近期增加数字、打击囤积居奇者的权力决心、民众不要相信谣言的规劝,这些言辞当然能够促使民众心态走向平稳,但却不能打消他们的担忧。近期油荒的社会心理因素,就是对成品油涨价的强烈预期。这不仅来自于民众对国际油价高位运行的判断,也来自于民众对垄断者的政治游说能力的评估。有报道称,中石油已提出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请求,并提出了希望减免成品油进口关税的申请。市场供应渠道相对单一的状况,无法让人们不怀疑提价的速度和幅度。从这个角度讲,国际国内有别的双轨运行机制,最终的根源仍然是在体系内部。

  在中国的改革进程中,经济改革是排头兵,但即使如此,有些问题也因为涉及利益圈子太大无法持续推进。以石油企业为例,打破权力性垄断的说法已经很多年,可至今的状况几乎还是原地踏步。最终的情况是,垄断者认为自己受了损失承担了责任却不被人理解,受益者不但不买账还批评其得了便宜卖乖。中国石油披露的2007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1345.74亿元;政府再次给予中石化百亿元补贴的传言甚盛。因此,如何解决这种系统性的“误解”,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我赞成一些专家所言,“由于我们国家的竞争力不足,油价暂时还不能完全接轨。我们能做的就是调整,但也不能完全跟着国际价格。我国现有的机制还不能完全承担目前存在的风险”。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调整“现有的机制”才能“完全承担目前存在的风险”?何时才能够完成调整“现有的机制”?

  中国经济越发展,问题凸显得就越厉害。最新的消息称,北京由于机动车辆增加太快,启用新字段的放号速度“明显加速”。这反衬出油荒将要牵涉到的民众会越来越多,能够让事情缓解的机制调整也需要“明显加速”。转型社会的困难之处和成功之处,最终都表现在转轨的质量上。退一步讲,油价双轨运行并非没有好处,但如何更好地双轨运行也应该是居庙堂之高者需要斟酌的大问题。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