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高通胀是中国全球化最大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9日 13:51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发布的报告预计,2008年3月CPI同比增长幅度为8%-8.4%,估计2008年第一季度CPI平均同比增幅为8.1%,第二季度CPI平均同比增幅为8.5%。

  通货膨胀其实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连续占领中国经济话题焦点位置近20年;但自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推动中国进入通货紧缩以来,通货膨胀离开国人视线已有10年之久,以至于通胀突然降临,国人猝不及防。

  虽然全社会舆论希望能够尽快遏制通胀。然而,这可能是非常不现实的,因为这次通胀跟中国过去经历的通胀不同的是,这次通胀是全球化导致的输入型通胀。

  这次通胀是全球性的"感染"。以美国为例,2007年各季度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分别上涨2.4%、2.7%、2.4%和4.0%,2008年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3.3%。经过季节调整后的2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6.4%,预示着未来消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压力。在欧元区,综合消费价格指数(HICP)2007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均为1.9%,从9月份开始持续攀升,连续4个月高于欧洲中央银行确定的2%通胀目标,第四季度上升至2.9%。2008年1月,欧元区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升3.2%。在英国,2008年2月CPI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2.5%;核心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1.2%。在新兴市场和主要发展中国家,2007、2008年通货膨胀率分别为5.9%和5.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7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分别比2006年的实际通货膨胀率高0.8和0.2个百分点。

  解读此轮输入型通胀,无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2005年1月3日,路透社商品指数(以1931年9月18日为100)、道琼斯商品指数(期货,以1974年12月31日为100)、道琼斯商品指数(现货,以1974年12月31日为100)分别为1571.30点、143.153点、190.54点;到2008年3月11日已分别上涨到2933.10点、216.33点和434.82点(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商务信息部信息)。在大宗商品中,又以能源、粮食等基础商品的价格上涨最为突出,能源、粮食价格上涨也因此被视为这一轮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元凶首恶"。那么,这些商品的价格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止升回跌吗?答案是不太可能。以石油为例。在需求方,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石油消费迅速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各期<石油市场报告>提供的统计数据,2000-2007年全世界石油日需求量依次为7620万桶、7740万桶、7803万桶、7921万桶、8214万桶、8375万桶、8450万桶和8592万桶,需求增长非常快。而在供给方,上世纪90年代世界石油开采和生产投资年均不过2100亿美元,比正常需要少15%,累计少投资3000多亿美元。虽然这一轮油价暴涨以来石油开采和生产投资已经大幅度上涨,但新油田投资从投入到产出的周期通常要3-10年,上世纪90年代的投资欠账几年之内还无法弥补。

  在粮食领域,联合国粮农组织2月份发布的报告预计,全球粮食库存将下降到1982年以来的最低点;美国农业部3月11日发布的农产品需求预测报告也预测,2007/2008年度美国小麦期末库存将下降到2.42亿蒲式耳,为60年来最低,这种库存状况对粮价的影响可想而知。就中国国内而言,2004-2007年粮食产量已经连续4年增长,在我们这个人均耕地很少的国家,这意味着粮食进一步增产的边际成本增长将日益显著,中国对世界粮食市场的依赖正在加深。从这个角度说,中国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接受国际大宗商品的高价格,中国还要忍受更长时间的"全球化式的输入型通胀",中国反通胀的任务将无比艰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