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巴马的软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9日 04:33  经济观察报

  大卫·伊格内休斯

  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曾任《国际先驱论坛报》主编

  希拉里近来一直试图抓住奥巴马的一点疑问说事。3月4日的民主党初选是决定性的日子,而在此之前,希拉里所指的事应该是最后一件值得我们紧密关注的事了。希拉里问,如果奥巴马真想跨越党派界线将美国团结起来,打破华盛顿的政治僵局,那么对于促成两党在政府中的合作这项艰巨的任务,他为何表现得如此漠然,或者如此力不从心呢?

  这个问题实际上真是等于问:“奥巴马究竟有何本事?”而这个问题尚无什么好答案。他发表了一番极好的演讲,还承诺说,他会治愈过去十年间危害美国政界的痼疾,即严重的党派分裂。很明显,这是美国人希望听到的福音。

  但他有这个能力吗?他过去的表现良莠不齐,但可以公允地说,奥巴马并未展现出很大的意愿去甘冒风险,或不惜树敌,以促使华盛顿重新成为两党合作的中心。虽说希拉里向来有捣乱分子的恶名,但其实在促进两党合作方面,她的成绩比奥巴马要好得多。

  而共和党候选提名人麦凯恩的成绩更好。不过,奥巴马的说法是,他能发动建立一个新的联盟,该联盟将响应他的号召,冲破当前的僵局,爆发出一片“是的,我们行!”的呼声。

  但对于选民而言,要对奥巴马感到放心,相信一旦他当上总统就能实现这样的转变,他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以证明奥巴马在过去确曾参与并赢得过类似的战斗。但即便委婉地说,他迄今为止的成绩还乏善可陈。

  一些政治家曾在伊利诺伊州政界以及华盛顿与奥巴马共事,他们告诉我一些情况,让我陷入思考。他们所描述的这个人在跨种族交流方面有非凡的能力,却并无任何成绩证明他敢于对抗特殊利益集团,以及惯于挑起党派不和的人士。其实,奥巴马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质,除了才智之外,就是他的野心。在1996年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后,奥巴马曾参与过一些党派合作事务,如制定州一级的收入退税政策。但他也收获了一个坏名声,就是喜欢躲避令人左右为难的投票。最著名的例子就是,1999年12月,因在夏威夷度假,他缺席一次事关枪支管理的关键投票。《芝加哥论坛报》责斥奥巴马与其他几名逃避分子 “怯懦”。芝加哥的一位政界人士说,“有传言说,每当有棘手的投票时,他就溜之大吉。”

  奥巴马惟一的一次重大政治挫折,是因他的过度自信导致的。2000年,在“戴利帮”(译注:以芝加哥市长戴利为首的政治操控组织)的怂恿下,他向在职国会议员、前黑豹党(译注:活跃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黑人组织)成员拉什(BobbyRush)发起挑战。在初选中,拉什就以超过2:1的优势击败奥巴马。去年,拉什对《纽约时报》说,“当年奥巴马被自己的野心冲昏了头。”

  大约自2005年进入美国参议院以来,奥巴马就一直为竞选总统努力,故而其他参议员表示,很难评估他在促进党派合作方面的成绩。但在他短暂的参议员生涯中,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他总是站在自由派一方投票,很少为促使立法获得通过而与共和党人合力奋战。2005年,为打破在司法人员提名上的僵局,曾有议员组织一个两党联盟“十四人帮”,奥巴马并不在其中,不过希拉里及其他共和党要员也未参与。去年他确曾支持两党为通过一项移民法案而采取的联合行动,并获得麦凯恩的赞誉。但与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EdwardKennedy)不同,他与白宫的交往并不密切。

  奥巴马的竞选班子寄给我一份8页的报告,总结了他“在促进两党合作方面的成就”。报告中有一些令人鼓舞的例子,包括在核扩散、能源、退伍军人事务、预算项目专款和伦理改革等问题上与共和党的合作。看来他并非毫无建树。但问题是,和麦凯恩不同,奥巴马很少在本党内部多数人不支持的情况下与另一党并肩作战,并甘愿蒙受由此带来的政治损失。一位民主党参议员上周对我说,“奥巴马的真面目如何?我们一点都不知道。太保不准了。”他注意到,但凡有可能触怒民主党内某个利益集团的“改革性战斗”,奥巴马都从未参加过。这位参议员警示说,“如果他过去的投票记录就代表了真正的奥巴马,那么他将不会带来任何两党合作的局面。”

  投票支持某个候选人,总是一种基于信仰的行为——相信这位政治家将能赢得权力,使他能超越自身与本党旧日的局限。里根就是一个好例子。作为一位世界一流的沟通者,他创造了全新的政治空间,不受昔日种种疆界藩篱的拘束,为美国留下了可资借鉴的遗产。

  凡是目睹奥巴马在党内提名战中破竹之势的人,无不会说他可能成为一位平抚矛盾、团结人心的能手。我只是希望能从他的过去看到更多的证据。

  (本文由《华盛顿邮报》提供中文版权。王妙玲/译)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网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