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调控平衡点在哪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0日 13:06 经济观察报
杜艳 席斯 3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5%,增幅出现大幅度下滑。此前公布的2月份贸易顺差大幅缩减的数据,虽有春节、雪灾等客观因素,但仍不免令人担忧。官学商各界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争论,迅速白热化,各方分歧很大,不少人甚至开始调整此前的判断。 当下,中国经济形势如何,宏调政策应怎样调整,新的政策平衡点在哪里? 经济观察报:今年的宏观调控任务是 “双防”,但是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入,不少人开始调整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当前各方分歧很大,你怎么认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主要问题是什么,首要的是哪个? 哈继铭: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今年胀,明年滞”。中国经济正处在三岔路口,向前看,可能发生三种情形。 第一种,如果政策不做出反应,我们预计中国今年GDP增长10% ,通胀6.5%。 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原因在于,美国经济放缓将逐渐传导至欧洲等国,对中国出口影响进一步显现;出口放缓影响投资也主要在这一年体现;此外,一次性的奥运效应、政府换届和雪灾后重建因素消失。预计2009年增长8%,通胀4%-5%。失业率和银行坏账上升,企业利润显著萎缩。 第二种情形,如果宏观政策一味依赖货币紧缩,经济将硬着陆,通胀则依然高企。预计今年GDP增长8%,通胀6.5%,明年增长6%,通胀4%-5%。中国经济硬着陆,通胀也不会下来。我们的计算显示,这种硬着陆会使得至少300万人失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大量企业关闭,同时银行坏账率大幅上升。 第三种,保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政府加大财政政策扛通胀,补贴中低收入者,鼓励消费,经济将软着陆,同时通胀的负面影响被最小化。2008年GDP增长10.5% ,通胀6.5%,2009年增长9.5%,通胀4%-5%。 当下值得强调的是,要避免低估全球经济对中国的影响,过度依赖货币紧缩进行简单调控,而忽视了财政政策的重要性。 刘尚希:今年物价涨幅不会很大。4.8%的目标是控制涨幅,但价格不会回到过去了。这一轮通胀是供给因素造成的,政府已经在供给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对农业、粮食、养殖等产业进行多方面的补贴和鼓励。 出口这块,因为去年开始的一些综合作用的影响,国内一些出口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我觉得中国必须要经历这么一个痛苦过程。美国经济滑坡,对中国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是个很难得的机会。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实在太高了,企业应该转型,不能只瞄准国外市场。国外市场一旦遇到危机,外向型企业就受不了了。 对于贸易顺差的适当回落,政府是有承受力的,但这个政策一定要把握好,不能太快太猛,如果步子大了,企业突然间大规模倒闭,那么就业问题将无法解决。这是一个度的问题,不是方向问题。 财政部已经做好灵活运用政策的准备,谢旭人部长也提出,出口退税、金融、房地产税收将配合宏观调控需要及时做出调整。 沈明高:今年美国次贷所带来的外部经济不稳定,增加了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风险,经济过热的担心少了很多,“双防”变成“单防”了。我们最近调低对今年GDP的预测,从10.5%下调到9.8%,主要原因是我们对美国的研究表明,美国经济已经进入衰退,而且美国经济衰退的时间比预想的要长,可能持续到明年上半年。美国经济放慢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会在未来显现,今年三、四季度受到的影响可能比较大。 现在的首要问题还是防通胀,但不排除从3、4月份开始如果出口增长放慢较多,政策调整可能出现,政策重心可能从“双防”改为“单防”,从“单防”改为“平衡”的政策。 经济观察报:次贷可能带给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哈继铭:中国出口与美国的消费从未脱节。美国消费走软对中国经济有着三重影响。第一,直接降低中国出口增速。对美出口占我国GDP的比重逐年提高,2007年达到7.2%,对美顺差占总顺差的62%。第二,出口下降直接导致国民收入下降,继而降低消费和投资,尤其是出口行业的投资。第三,美国经济下滑还会影响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和这些国家的收入增长,继而影响这些国家从中国的进口。我们将以上直接和间接因素均考虑在内,估算美国GDP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将带来我国GDP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美国经济下滑对我国今年出口影响较大,而对投资的影响次年更为明显。也就是说,我国投资增速尽管今年将因某些一次性因素保持较快,明年将大幅下降。 沈明高:次贷危机使得中国出口放慢。不过,美国经济放慢对中国应该不算太糟,因为我们面临通胀的问题,美国经济放缓对中国抑制通胀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美国经济放慢导致中国经济放慢很多,那就会暴露出很大的就业问题,这是中国未来的一个风险。 二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影响。美国大幅降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美国的流动性增加可能导致大量资本流入中国。这样会导致中国国内通胀压力增大。 经济观察报:我们该怎么认识本次通胀,还是结构性的吗?哪些因素在加剧通胀,是否会长时间地保持这种压力? 哈继铭:原因包括全球原材料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国内汇率僵硬导致的货币增速过快。具体而言: 一是短期的雪灾因素,造成运输中断和物资短缺外,还对于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这可能推高今年食品价格;二是美元贬值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自2007年开始的本轮通胀具有全球性,根结就在于美元贬值向全球输入通胀;三是中国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价格的上升;四是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造成持续多年的货币扩张和流动性过剩。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