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东方愚:第二套房贷政策松动有无可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 01:55 中国经济时报

  东方愚

  在探讨第二套房贷政策究竟出现松动没有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这两天市场上关于房价的质疑。3月18日,发改委公布的数据表明,2月份全国70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0.9%。分城市看,上海、北京2月份房价分别上涨10%、16.5%。此数据一出,很多人质疑:不是不少专家和媒体说2月份上海、北京等地的房价出现了大幅下跌吗?

  事实上,在发改委的数据出来之前,坊间的质疑声就不断,即怀疑所谓的“房价大跌”不过是一些特定户型或楼盘的降价或促销活动罢了。现在官方数字出来了,大中城市房价仍在以两位数左右的涨幅上行。一些“雪崩论”的鼓吹者这时候失语了——其之前一厢情愿拿大跌作噱头的炒作被还原。

  我们再来看最近坊间再一次热议的二手房贷政策松动的话题。这一消息先是由上海某媒体报道,称一些商业银行对购置第二套房的客户开始“灵活”起来,比如如果第一套的贷款已还清,那么第二套房贷办理起来就跟第一套房无异。报道一出,同城媒体迅速去跟踪采访,结果大部分商业银行给予否定,个别银行未置可否。难道又是一场媒体“炒作”?

  北京及广州媒体连线采访广州众银行后得到的结果如出一辙,即商业银行大都给予了否认。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下结论说,所谓的“第二套房贷政策松动”是子虚乌有的事。要知道,尽管银监局出台了相关规定,但对商业银行具体实施方面的监管措施却很难得力。比如,不排除个别银行通过从装修等方面的“返利”,来招徕有第二套房或多套房需求的居民或投资客。

  也就是说,不排除有关第二套房贷政策松动的消息,是一些银行等机构欲擒故纵、主动“放风”之举。这一行为或映射出,在房地产从紧调控时期,交易惨淡,商业银行以往给职员委派定量放贷指标遇冷,这种情形下,必然会出现一些“灵活”的手段,而法律法规不尽完善的第二套房贷这一块,容易被作为一个“切入点”。

  实际上由于购买第二套房的门槛提高了,更多的变通渠道就多了起来,除了上文所言之外,公积金贷款、住房抵押消费贷款等方面的特征就很明显。如果第一套房用商业贷款的话,购置第二套房用公积金贷款可享受首套贷款政策,即使第一次也是公积金贷款,如果你还清了,第二套房也不受影响。统计资料显示,3月上半月,报送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批的单量环比2月下半月上涨了21%。

  住房抵押贷款是另一通道。按规定将自有产权房抵押出去后贷出来的款只能用于购买家具、装修等消费用途,但有客户或投资者拿去购房,是难以避免,也是很难去监管的。据《重庆商报》报道,3月上旬,重庆一些中介住房抵押消费贷款需求同比增长了5成以上,成交量涨幅在10%以上。

  事实上,房贷政策出现松动的大环境是楼市重新回暖迹象显露。有三个支撑元素值得关注。一是住房按揭这一块向来是众银行的优质资产,民间需求仍旺盛,他们就愿意贷。第二,1月中旬以来,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进入一个震荡下行的通道,央行的数据表明,不少民众重新选择了将钱存银行而非投股市。而大中城市的房价已在高位横盘许久,同时一些特定楼盘或区域也确实出现降价或让利;第三,阶段性调控有告一段落之势,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简称“建设部”,下同)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司长沈建忠最近表示,建设部不主张“拐点论”,房价上涨的压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存在。这是官方又一次暗指,房价短期内不可能有下跌或大跌的可能性。

  这并不是说,我们要严堵房贷办理的一些“旁门左道”,而是说,当楼市回暖、炒房情绪又可能再度抬头的形势下,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不能有丝毫松懈,同时需要根据第二套房贷政策导致的众多变通方式(包括合理变通和“骗贷”)等具体情形,对市场的需求加以合理引导。而作为普通民众来讲,无论对于“房价大跌”还是“第二房贷政策松动”的消息,都应多个心眼,无论是谁在炒作或是欲擒故纵,都应分门别类,先探究一下其背后的动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