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方舟子: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4日 13:13 经济观察报

  方舟子

  去年9月,我在本专栏发表《中国为何盛产“科学妄想家”》(见本报2006年9月18日54版),认为对那些没有受过恰当的专业训练,不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但是又自称做出了重大科学发现,未获得科学界认可,却以其毕生精力不懈地推销自己的人,把他们称为“民间科学家”并不恰当,更恰当的称呼应是“科学妄想家”。最近有读者提供材料,获悉心理学界把这类自认是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的人视为精神病患者,得的是“夸大妄想症”。

  对于病人,人道的做法应该是让其接受治疗,起码不应该对其所作所为推波助澜,刺激他,加重其病情。心理学家已告诉我们,这种病状“是一种在病态基础上产生的歪曲或错误的信念,病人坚信不疑,不能被说服,也不能被客观事实、亲身体验纠正,只能随着精神疾病的缓解而消失”。

  其实,要揭露某种伪科学,并非就必须是那个领域的专家才有资格。对那些简单的伪科学(例如“永动机”、“水变油”、“一个人解决了所有数学难题”),是依据常识、逻辑和基本的科学知识就可以做出判断的。对那些复杂的伪科学,也许需要用到专业知识,那么只要尊重科学界的意见,也可以做出判断。

  有人说,科学界也有造假、不端行为、“学霸”作风,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当时科学界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后来发现是错误的,认为是错误的后来反而被承认是正确的事例,那么,我们凭什么就要相信学术界的判断,不去担心学术界有可能制造冤假错案呢?

  第一,个别的科学家的所作所为并不能代表科学界,学术造假、不端行为并非科学界的主流,也不可能成为科学界的主流。它们恰恰是科学界的主流所反对的,与科学本身水火不容的。它们是科学研究中的不正常现象,经不起检验。

  第二,历史上虽然有过一开始被认为是错误的学说后来获得平反的例子,但是这不等于现在被认为错误的学说就是受到了冤枉。事实上,在历史上被认为错误的学说,绝大部分仍然是错的。正如一个被告不能拿与己无关的冤假错案为自己辩护一样,一个科学学说是否成立,要看它是否有充分的证据,而不能以学术界曾经有过的失误作为自己成立的理由。

  第三,科学有自我修正的能力。科学界发生的种种演变(错误的变成正确的,正确的变成错误的,主流变成支流,支流变成主流等等),都是科学界内部的事,从来就不是科学界之外的力量所能推动的。非科学因素的干预其效果只能适得其反。科学研究是最专业化的行业,如果连科学家们对某个科学问题都会看错的话,其他行业的人士凭什么就认为自己比科学家们更高明?历史上可曾有过哪个政治家、哲学家、作家、记者、节目主持人等等人士对某个科学问题的看法要比当时的科学界看法更正确的例子?

  但是中国不仅盛产“科学妄想家”,也盛产“科学妄评家”。许多人文学者、媒体人士自身从未受过科学训练,从没进过实验室,甚至连科学课程都没有上过,然而却自以为要比主流科学界更懂科学是什么,甚至连对某个具体科学问题的看法也自以为比行内专家更有发言权。其实不过是囫囵吞枣、半懂不懂地看了一点科普、哲学著作,甚至什么书都没有看,就要来为科学发展指点迷津,要来教育反伪人士应该有什么样的科学精神,质疑反伪人士的科学素养和打假资格了。而往往要质疑的首先应该是自己的素养和资格。

  人文学者不懂科学本来没有什么了不得,但是对某些人文学者来说,天下事哪有他们不懂的?所以更要装出比谁都懂科学的样子,站在思想的高度,高高在上做科学导师状指手画脚、高谈阔论。因为无知,所以恐惧;因为自卑,所以自傲。这也许是这种妄评科学现象背后的心理因素。在一个没有科学传统,历来崇尚夸夸其谈、故弄玄虚的国度,才会出现如此众多把科学当玄学,没有基本的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却要对科学坐而论道的文人墨客。“科学妄评家”和“科学妄想家”其实有着非常相似的文化因素。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