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市场化:金融改革的根本命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4日 06:53 经济观察报
本报评论员 李利明 将于近期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面对这个五年一次的确定中国金融业走向的重要会议,无数业内人士寄予很多预期。但在有些人看来,中国的金融改革大动作已经基本完成,不会再像前几年那样轰轰烈烈推进改革了,剩下的工作只是完善和修补式的改良。 对于这种认识,我们不敢苟同。在我们看来,过去几年的金融改革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公认的成果,但是金融改革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还需大力推进。 从维护金融稳定的角度评估,过去几年中国的金融业改革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金融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这是10年前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基调,也是10年来衡量中国金融业改革成效的基准。在2002年2月5日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几年来中国金融业的机构改革和风险化解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到2006年底,两家国有保险公司和四家国有控股银行都先后完成财务重组,并成功在海外上市;广发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财务重组和风险化解工作已近尾声;农信社改革的第一阶段任务已经完成;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结束;证券公司的风险处置工作基本完成。这些成绩有目共睹,而且从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金融股的热捧中得到证明。正因为这些改革举措大大降低了金融风险,过去两年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都得出了“中国金融基本稳定”的结论。 但是,金融改革的任务仍然远远没有完成。 基于以往这些成绩,很多人士认为除了农行的改革之外,金融领域的改革再也没有什么“大动作”了,只需要零零碎碎的改良和细枝末节的完善、修补就可以了。但是在我们看来,金融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因为对于金融稳定产生较大威胁的一些因素仍然存在。 这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还有几个存在较大“窟窿“的金融机构等待改革,而准备商业化转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所背负的上万亿元债务也需要解决,这些改革一天不完成,就决不能说中国的金融已经很稳定;另一个方面是很多金融机构虽然已经启动了改革,但是距离“良好的金融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有银行股改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如何防止不良贷款的再次大规模产生,如何走出同质化恶性竞争的怪圈,如何应对外资银行全面进入后的业务竞争,如何面对金融中介“脱媒”所带来的挑战,都绝对不容乐观。另外,如农信社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以及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与风险化解绩效如何尚需观察,等等这些问题,都表明金融改革远远没有毕其功于一役,问题和风险依然存在,稍有不慎甚至会前功尽弃。 过去几年国有金融机构改革的成功,除了政府的财力和政策支持因素之外,主要是市场化改革这个大方向正确导致的成功。包括政府减少对金融机构日常经营的干预,金融机构开始向着“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迈进,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之间开始形成制衡,等等。 那么,未来五年中国的金融业改革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我们认为,必须坚定地在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上继续迈进。比如对于已经实现股改上市的那些国有控股金融机构,要考虑是否应该淡化乃至取消“官本位”和行政级别,通过市场化方式选择CEO等高级管理者,进一步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而尚未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金融机构,必须在总结已有金融机构改革成败得失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市场化。 至于很多业内人士呼吁的对金融机构业务发展“松绑”和鼓励金融创新,当然很重要,但是相对于市场化这个根本命题,仍然属于“技术细节”。它们只有建立在充分的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之上,才会起到提升金融机构竞争力的作用。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