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即期消费何以被压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02:30 第一财经日报
张昌辉 收入过低、全民社保体系极不完善等原因,致使有些人有消费欲望而无消费能力,稍有消费能力的又由于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因素而不敢消费 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呈现一片牛市格局 ,但另一边,消费者显得相对“冷清”。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老百姓紧紧捂住钱袋子不敢潇洒地消费呢? 教育与房价不能承受之重 最新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一至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教育、娱乐、文化及服务性支出达988.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达15.3%,在居民八大消费支出中占据突出比重。 然而,愿意为子女教育付费是一回事,而家庭付费能力或经济承受能力则是另一回事。据悉,从1995年至今,我国大学学费猛涨约20倍,国民人均收入增长却不过4倍。学费涨幅远远超过了国民收入增长速度。 在收入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教育费用的高支出只能挤压甚至削减其他方面的消费。 高房价也在挤压居民即期和未来消费。近年来,虽然国家关于房市的调控政策一再出台,但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仍持续上涨,房价水平与居民的收入水平越来越背离。虚高的房价挤压了居民当下正常、健康的消费,也透支了居民的未来消费。 有数据显示,2005年居民住房消费支出达到25.41%,较1998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启动)提高了16.52个百分点。这表明,2005年城镇居民收入中的四分之一被用于购买住房了。 为生病养老预设保障 中国个人储蓄每年以14%的速度在递增,而总体消费比例却在不断下降。这是为什么?最根本的一点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 据悉,目前,我国公共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只占人口总数的15%,低于世界劳工组织确定的20%的国际最低标准;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 这么多的消费者尤其是中低收入消费者,对未来的收入和支出都没有确定的预期,心理没有底,即使当期收入增加了,也不愿增加即期消费,而是选择为将来可能出现的失业、医疗支出及养老等进行储蓄,用储蓄为生病养老预设保障。 分配失衡是消费不振根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前不久发布的《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率高达3.22∶1。与此同时,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成为整体贫富差距的主要源泉。 另外,我国的财富分配“二八”现象已很明显,贫富群体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扩大。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已从0.417上升到0.47,大大高于国际警戒线0.4,已接近绝对不平均的水平。 而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也不可小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由于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农民收入过低、全民社保体系极不完善等原因,致使有些人有消费欲望而无消费能力,稍有消费能力的又由于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因素而不敢消费,而真正有钱的早已完成了一般消费,除了投资和奢侈品消费外,他们的消费意愿已相当微弱。所以,整体消费不振已经成为困扰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