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下调 > 正文
 

胡舒立:调低印花税救了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 13:22 《财经》杂志

  不独印花税调低这样一般的实质性“政策利好”难以救市,目前正被某些人鼓吹的“平准基金”这样的“补偿手段”,其结果仍只能是行情“昙花一现”,最终“拯救”了市场上极少数“先知先觉者”组成的强势利益团体

  胡舒立/文

  调低印花税救了谁?

  1月下旬这些天,中国股市走得很怪。

  在新一年持续多日的风雨飘摇之后,1月20日周四,上海股市创了六年新低,跌到1199点。21日周五,市场本来在继续“调整”,在击穿1200点后,最低探至1189.21点;至11点左右,突然形势逆转,此后便出现连续升浪;最后,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收报全天次低点,比前一日上涨2.5%;全天上海市场成交90亿元,比前一交易日增加36亿元,指数全天波幅也高达52个点。

  这被市场称为“121行情”,来得突兀,很有悬念。果然,23日周末下午5点59分,新华社播发了“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的消息,印花税率下降五成。新华社当天发出分析文章,称“这是活跃股市的利好之举”。更有市场评论家发表谈话,评价此举为股市寒冬的“一场瑞雪”。

  24日周一,上证指数跳高24点开盘,最高上摸1265点,最后收于1255点,当日收出一根小阴线。然而,此后四个交易日,市场连跌四天,1月28日周五收盘,上证指数收于1213点,几乎将前几日的涨幅悉数抹去。

  市场变脸如此之快,已在多数观察家的意料之中。我们看到许多分析,都对此次印花税上调的政策救市取向大为首肯,惟慨叹其出台偏晚、缺乏“政策组合拳”配合,却都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即究竟是谁从这次印花税下调中拿到了好处?换句话说,这次突如其来的政策利好虽然于“市”无补,但究竟“利”到谁家?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这次重大利好出台,惟有极少数人拿到了好处,这就是“121行情”的“先知先觉者”。查诸以往几次显著“政策利好”行情记录,都可以看到这种“先知先觉者”的身影。此次国家因印花税降低可能减少的税收额,据估计一年可达60亿元以上,而割肉救市之举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救市,却实在地救了炒家。

  试想一下,如果有关决策层在看到具有显著“政策投机性”的“121行情”出现后,并不马上出台下降印花税的“政策利好”,市场会有什么重大损失呢?不会;惟投机炒家可能损兵折戟,黯然离场,市场公平则可得到维护。相反,在出现周五行情之后,旋即于周日让政策出台,客观上只是襄助了炒家或为炒家所用。如此,在道理上或能以“瑞雪”、以“活跃股市”赞颂之,实践中则极易使明眼人生疑,轻则推测消息走漏,重则感觉有一种力量在“内外联动”,极易损害监管者威信,最终会极大打击市场信心。

  可见,此番“政策利好”救市不仅未达初衷,而且在与市场既得利益者的博弈中成了地道的输家,实为一大败笔。

  当然,尽管眼前的教训很深,但吸取教训不能仅着眼于技术层面,更重要的还是要理解和尊重市场铁律,想清楚政府与市场、政策与市场关系的基本道理:

  其一,政府不仅不应当救市,而且也无法以政策之力哪怕是收短期救市之效。今天的证券市场早已不同于1991年的市场,甚至不同于2001年的市场,机构投资者已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在此背景下,不独印花税调低这样一般的实质性“政策利好”难以救市,甚至目前正被某些人鼓吹的“平准基金”这样的“补偿手段”,亦绝难持续提升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其结果仍只能是行情“昙花一现”,最终“拯救”了市场上极少数“先知先觉者”组成的强势利益团体。

  其二,印花税当然可以降,其他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政策利好也应当出台,但振兴股市的真正出路,只有以治本为手段的根本性改革。若监管层继续对股市积累的问题拖延不决,致使“问题券商”的窟窿越来越大,“问题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越来越寡,只会给国家给市场带来更大损失。任何以拖延改革为结局的外部“政策利好”建言都再不可取。

  其三,改革需要选择时机,在当前市场低迷之际改革震动面较小,承受力较强,可谓良机;通过坚定持续的改革构建健康市场,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消除不确定因素,才是振兴市场之本。由是,则政府盯准指数、忧其降而盼其上之种种举措,不仅无效而且无益;有助市场改革与发展的“利好”须择机推出,而单纯盯准指数期之盼之的“利好”则应摈弃。

  中国股市十余年曲曲折折,所剩机会已十分有限。现在需要的是推进改革的大智大勇。

  相关专题:

  《财经》杂志2005封面秀

《财经》杂志2005年1月24日刊目录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背景:首款“电视手机”涉讼败诉
2005预言 法治·动态
专家激辩 资本与金融
中国走向世界 大鹏之殁
记者观察 徐卫国兵败何方?
“三农”:现代化之殇 谁来保护“投资者保护基金”?
宏观:50年来第一次考验 银监会的2005
石油:癫狂与迷乱 北京银行引资佳期可待
汽车:“国际化”戏剧 美国证监会“维新”坎坷
国资:“管”“放”悖论重现 商界·动态
证券:选择之年 沪深股市
券商:清算日 “A股含权”是个美丽童话
银行:不可叶公好龙 香港股市
保险:告别保护伞 红筹热潮又现
法治:既济未济 公司与产业
财经观察 电力主辅分离“倒计时”
调低印花税救了谁? 外资不愿做《邮政法》看客
经济学家 财经速览
李剑阁: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焦点
斯蒂格利茨:海啸的教训 事件
文萃 中国周边
观点评述 科技风尚
许小年:增长模式转换何以知易行难 人物志
汪丁丁:持续增长以创新为基础 读者来信
经济全局 编读动向
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微减 杨绛出题“利息税”
燃油税遭遇中国式难题 财经专栏
市场与法治 随笔
直销立法文火慢煎 最早的儒商:子贡
东方网委托理财“无头案” 才人绝代 君王命薄
法眼 读书
季卫东:网络空间也需维权 本刊2月荐书
汪丁丁:认真对待新闻的权利 《伟大的博弈》书摘:这种趋势会不会持续下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印花税新闻 全部政策救市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